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原会战-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围剿〃时,郝梦龄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1935年被调往贵阳、独山、遵义等地,率第九军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川黔公路通车后,第9军又担负起保卫和养护公路之责。1937年5月,郝梦龄再度请求解甲归田。仍未批准,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了,郝梦龄得知消息,立即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在请求报告中写到:〃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关心国家生死存亡的心情跃然纸上。但不知什么原因,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并未批准。后郝梦龄再次上书请缨,要求当局允许他率部出征。军事当局见其报国心切,加之日军沿平汉路、平绥路长驱直入,华北前线吃紧,才批准他由贵阳率部北上。
  郝梦龄将军在北上抗日出发之前,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部队途经武汉,他利用队伍休息的时间回家与家人告别时,对儿女们语重心长地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还写好了一封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她三天以后再拆开看。15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立即拆开来看,郝梦龄不允,父女二人在争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里,郝便随队伍出发了。将军走后,慧英把信从痰盂中捞出,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将军留下的遗嘱,还可以辨认出来的内容是: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前楠、荫森五儿,父留于1937年9月15日。

//


忻口血战(2)



  郝梦龄将军率所部第9军到达石家庄后,归属第14集团军司令卫立煌指挥。这时山西雁门关已经失守,晋北忻口成了山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线。郝梦龄于是率部队于10月初先期到达了忻口前线。在卫立煌的统一部署、指挥下,任中央兵团长(即忻口中间地区前线总指挥)指挥第9军和晋绥军第19军、第35军、第61军等部,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郝将军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指导抢修工事,鼓励官兵奋勇作战。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在忻口会战正式开始的前一天,他给妻子写下了最后的遗嘱:〃余自武汉出发之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这些慷慨悲壮的话语,表明了郝梦龄为国捐躯、抗战到底的决心。
  李秀亭(1892一1937)陆军第70师408团上校团长(河北正定人)。1937年10月,在忻口战役中,据守南怀化高地,曾於一夜之间冲锋10余次,官兵伤亡十之六七,仍率残部奋勇反攻。战斗中李的右手、左臂先后被炸伤,仍不下火线,终因伤重殉职。
  军长郝梦龄牺牲,师长李仙洲,旅长于镇河、董其武火线负伤后,陈长捷接郝梦龄任中路前敌总指挥。敌我于南怀化、红沟谷地间往复拉锯战,阵地失而复得。敌主攻方向一直指向中路,不断向南怀化投入兵力,以期直贯忻口。敌对谷地冲击未能得逞,转而争夺官村以南高地。在204高地和横山阵地,两军反复争夺,数日间几易其手。到10月22日,进入南怀化之敌已三易联队。为突破僵局,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急调萱岛支队等增援忻口,并亲临督战,于24日再次发起猛攻。敌久攻不下,遂采用毒瓦斯、燃烧弹助攻,致使守军阵地一片火海。敌复以坑道攻击法逐步进逼。守军则向敌壕一侧掘进坑道或窄壕,实行对壕互轰,展开地下战。守军官兵冒着烈火和毒气拼死战斗,双方损失严重,每日伤亡均以千计。如此对阵相抗达半月之久。由于忻口中国守军的勇敢作战,日军自10月13日开始进攻忻口中央阵地,到10月底,双方激战半月之久,日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些地区。
  10月底,忻口战场局势恶化。第14集团军赶来晋北,连续冲杀,战斗力渐不能支。加之,晋东告急,太原告警,第2战区遂作出新的部署。此时,傅作义回太原组织城防,令杨爱源去晋南组织防御,卫立煌下令部队停止反击,请求增兵。11月2日夜,奉令撤离忻口阵地,向太原撤退。
  忻口之役,中国军队先后加入战斗者计约16个师,伤亡约在10万人以上;而日军伤亡,据后来阎锡山统计,亦在4、5万人左右。中国军队消耗炮弹5万余发,木柄手榴弹好几百万发,仅就这两项数字即可想见当时战斗之激烈。而八路军在敌后游击,使其补给濒于枯窘,予敌以极大打击和损害。
  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在当年撰写的《山西抗战回忆》一文中,曾高度评价了忻口战役的功绩。他说:〃敌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受了忻口抗战部队的猛烈的袭击。忻口战争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争,郝、刘两将军在前线同时作了壮烈的牺牲,卫立煌将军指挥下的全线部队,虽遭受了重大伤亡,毫未动摇;许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
  国人痛悼四英烈
  当人们得知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等人壮烈牺牲的消息后,深感痛惜,忻口人民按照传统殡仪习俗,特为他们制作了柏木棺材,以示英魂不灭,像松柏一样,永世长青。并赋诗以祭:
  将军仗剑营门立,誓扫尘虏不顾身。
  举首雁门征战地,要如颇牧作名臣。
  将星昨陨费猜疑,户说家传动地哀。
  慷慨购寻仇逆首,愿为忠烈祭魂来
  对四位将军的英勇殉国,全国各通讯社、国内外各地报纸争相报道,并予高度评价。
  10月17日,中央通讯社以《郝梦龄等殉国》为题发表电讯稿说:
  民国以来,军长之因督战而在沙场殉职者,实以郝军长为第一人。吾人由此推想彼时战斗之剧烈,牺牲之悲壮,实足惊天地而动鬼神。郝军长等死后,该军士气更为振奋,敌人闻之亦甚丧胆。此役战绩决可在将来中日战争史增最光荣之一页也
  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办的巴黎《救国时报》,以《追悼抗战殉国的民族英雄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姜玉贞诸将军》为题,报道说:
  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姜玉贞诸将军及其他许多死难将士,为了民族解放,贡献了他们最后一滴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们战死疆场,为国殉难,是革命军人的无上光荣。他们的名字,将与我国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民族英雄、革命战士的英名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


忻口血战(3)



  郝、刘、郑三将军灵柩16日由忻口车站运上专列灵车,沿同蒲路南行。于17日晨在太原东门外革命军人公墓举行棺殓,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对郝军长、刘师长忠勇殉职,极为哀悼,于灵柩抵达时,特派34军副军长傅存怀代表他前往致祭。各军、政长官代表也纷往致祭。18日晚12时,郝、刘灵柩由太原启程,南运汉口,准备公祭后择地安葬。
  10月20日晚9时,太原各界在中山公园举行追悼郝军长、刘师长及抗战阵亡将士大会。
  现场布置肃穆,百余幅白色挽联,在秋风凛冽中飘扬。继以夜色苍茫,益增凄凉之感。
  大会开始。当仪式进行至为殉难将士默哀时,全场寂然无声,其致哀民族英雄之热忱,充溢于每人之内心。旋由主席报告郝军等殉难经过,至壮烈处,全场异常感奋,均报以热烈之掌声。继有各机关代表演说,词意激昂,参加追悼者尤为感动。
  追悼会上,特宣读了军政部长何应钦等自南京发来的唁电、吊词和祭文。何应钦的唁电称:
  郝军长、刘师长躬亲督战,为国捐躯;郑旅长闻亦因伤重殒命。缅怀忠烈,良深痛悼,其身后诸事,尚希就近妥为料理。家属现在何处,亦盼善加安慰。
  追悼会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为国捐躯的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褒扬令称:
  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矢忠革命,夙著勋勤。此次奉命抗战,于南怀化战役,率部鏖战,历5昼夜,犹复身先士卒,奋力向前,竟以身殉。眷怀壮烈,轸悼弥深,应予特令褒杨,郝梦龄追赠陆军上将,刘、郑各迪赠陆军中将,并交行政院转行从优抚恤,生平事迹存备史馆,用彰励荩,而垂永久。
  为纪念烈士的功勋,当年汉口市政府将原日租界的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南小路改名为刘家骐路。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对包括牺牲在忻口抗日疆场的郝、刘、郑、姜四将领在内的所有抗日烈士,给予崇高评价,表示了深沉的痛悼之意:
  几个月来,陆空两面都作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人。我们真诚地悼念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郑廷珍(1894~1937)陆军第25路军独立第5旅少将旅长(河南柘城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郑率部开赴晋北前线,配属第9军,在忻口南怀化东北高地布防。10月12日,与日军第5师团等展开激战。15日夜,在对敌反冲锋战斗中,郑跃出掩体,率部与敌短兵相接,夺回部分阵地。激战中不幸中弹,以身殉国。
  80年代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给郝梦龄等一大批牺牲在抗日疆场的烈士颁发《革命烈士证书》。郝梦龄将军的烈士证明书中写道:
  郝梦龄同志,抗击日寇中弹阵亡,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
  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革命烈士〃郝将军等若地下有知,应能感觉到这四个字的分量!

//


*第五章娘子关激战


   娘子关近景晋北前线协助中国守军的空军  娘子关是〃内三关长城〃的著名关隘,是通往北京的咽喉。同时,由于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正好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所以也是出入山西的咽喉。


京晋咽喉娘子关(1)



  娘子关是〃内三关长城〃的著名关隘,是通往北京的咽喉。同时,由于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正好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所以也是出入山西的咽喉。
  隋唐时修建的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以隋朝曾在此设苇泽县而得名。后来,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柴绍妻)率〃娘子军〃驻守于此,苇泽关也因此更名娘子关。
  娘子关历来为戍守重地。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为古长城的一个关口,唐平阳公主之后,为承天军戍守处,大历年间(767~779)修筑了承天军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为承天镇,并称娘子关。明嘉靖年间因边患频仍,于21年(1542)重修城堡,专设守备把守。清代又建〃固关营〃,分设把总驻守。因此关处在万里长城〃内三关长城〃的南端,故号称天下第九关。
  娘子关城筑在绵山山腰,背依陡崖,下临峻谷,形势非常险要。原来分上关、下关,东为上关。镌有〃娘子关〃横额;西为下关,上有阁楼,题〃唐平阳公主驻兵处〃,门额书〃秦晋屏蔽〃四个大字。明嘉靖时重修后,关城开两门,东门为一般砖砌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垛;南门为石灰岩砌成,额题〃京畿藩屏〃,上建〃宿将楼〃,嵯峨雄伟,相传原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其石柱上,镌刻有两副著名楹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这两副楹联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这座古关的独特风貌。关城东南侧,从〃内三关〃南下的长城,依山蜿蜒,当年与城堡相连,构成严固的防御体系。关门前只有一条四十五度的石坡古道可通过,险形巨势,显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
  娘子关作为战略要地,只要华北有事,就为兵家所必争。据说平阳公主驻此,雄关固若金汤,威慑敌人不敢跨越太行山一步。唐代后期藩镇为乱。长庆元年(821),河北三镇之一的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庭凑叛唐,宰相裴度亲自督师出承天军城(即娘子关)讨伐。光化二年(899),汴将葛从周从土门(即井陉关)攻河东(其时指全部山西),不过这次承天军城被攻破。葛的部队即长驱而入。五代石晋末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称帝,派兵守承天军以保山西。不久,契丹兵灭后晋以后从开封北归,到了恒州(今河北正定),袭击承天军,烧了承天军市邑,后来刘知远把它收复。到了明代,北方蒙古骑兵屡屡侵入山西向东叩明京畿大门。这时明苦心经营的娘子关已不再是为了防东,而是为了防西,即防止敌人从山西经〃井陉〃侵入京畿。明修关城时南门题额〃京畿藩屏〃就说明这一点。由于娘子关易守难攻,便使蒙古兵虽屡犯紫荆关等地,也不敢轻易向此处进犯,从而保卫了明京畿南部的一时安定。不过到了明末崇祯17年(1644),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自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