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正日-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一会儿,他从随员递过来的枪套拔出匣子枪,默默地瞧着乌亮的枪身,感怀深切地说:
    “这是主席在抗日武装斗争时期用过的两支匣子枪中的一支。”
    他的话音虽不大,却以千钧之重扣动了选手们的心。他举起匣子枪瞄准。
    啪,啪,啪!清脆的枪声又响起来。弹无虚发,粒粒打穿了靶心。
    他变动射距,又打了几枪,真是百发百中,都打中了靶。
    靶场顿时沸腾,选手们激动不止,好似他们在听抗日革命战争时期的枪声。
    金正日同志打完,把匣子枪交给了靶场教练,让他打几枪试一试。
    教练接过匣子枪,走到靶台站定,可是心里万分激动,怎么也镇定不下来,不同往常,甚至举枪瞄准的胳臂都在微微打颤。
    金正日同志走近他,告诉他要沉住气,并动手把他的胳臂伸直。
    在这万分激越的气氛中,教练也打几枪显示了好枪法。
    金正日同志要离开靶场了,他以信任的目光环视选手们,说:
    “我要把这支匣子枪,暂时寄放你们这里。你们要把蕴含在这支枪的深远意义铭刻在心里,练好射击本领。”
    他们听了这话,起初不禁一愣。他竟要把这支渗有深远意义的匣子枪留在他们这里,哪里还有比这更深厚的信任和爱意,他们不禁心潮起伏,眼眶发热。
    金正日同志离开靶场时,留下了语重心长的话:
    “打断了美国佬傲慢的鼻梁骨的朝鲜人民,在射击比赛中也应该夺取世界‘王位’。
    “你们要让全世界人民看看英雄朝鲜的射击本领。”
    金正日同志留下匣子枪离开靶场的那天晚上,射击选手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堂,各叙衷肠:
    “现在渗有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深情厚意的手枪留在我们身边了。
    “金正日同志为什么要把这支枪暂时留在我们身边呢?这里含有他对我们的莫大期望,要我们大家学习抗日的革命精神,再次向全世界显示打垮过仇敌——美帝国主义的英雄朝鲜的气概”
    选手们各个争先表示坚定决心,一定在奥运会上夺魁。
    他们就这样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苦学苦练,磨砺射击本领。
    不久,在慕尼黑举行了第20届奥运会。
    我国射击选手参加了比赛,他们意志坚定,精神振奋。
    进入决赛时,我国选手李浩俊要同美国选手一比高低。
    这个美国选手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夺取优异成绩,很多人认为他在这一次比赛中也会夺得冠军,各家报纸也对他大加宣扬。这个人一到比赛场,就耀武扬威,显得目空一切。他刚打完60发,便趾高气扬地到处宣扬,他夺得了冠军。
    但是,我国选手李浩俊精神却异常稳定,沉着地一发一发地打,打完60发,始终显得从容不迫。
    599环!世界新记录!
    顿时,场内爆发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时,先打完60发,刚刚还神气十足的那个美国选手,显得狼狈不堪,只好无趣地灰溜溜地走了。
    五角星放光辉的我国国旗飘扬在欧洲上空。
    金正日同志接到这一令人振奋的捷报,非常高兴,向一位体育部门负责干部说:
    “金日成主席听到我国射击选手在奥运会夺得冠军,极为满意,还吩咐要让各家报纸对此大加报道。”
    假若没有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在白头密林开展抗日革命战争时亲手用过的那支匣枪的感召,怎能谈得上我国射击选手在奥运会创世界新记录!

 
 
党的要求

    朝鲜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负责干部近来有一件心事缠身,因为他年纪还没有到花甲之年,但他的头发比他的同龄人早白很多,已是满头银丝。
    他一走到人群里,这一头白发很显眼,因此人们常把他当成“老人”表示“尊敬”,对此他心里总觉得不自在。
    尤其是,在金正日同志要求人们充满朝气和热情,象年轻人一样生活的这个年代,他的头发过早地变白,不免更加感到烦恼。
    有一天,他把白发染黑了,人们见他染成黑发,在打招呼时都说上一句各自的感受:
    “你变成了另一个人,不易马上认出是你哩。”
    “好,你年轻了十年!”
    “你好象倒退到四十岁的人啦。”
    他听了这些话心里很高兴,便走到党的工作者跟前悄悄问:
    “你看怎么样?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会满意吗?”
    党的工作者也高兴地说:
    “我想,他会非常高兴。”
    那位党的工作者着实感到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位老战士始终以纯洁无瑕的心拥戴金正日同志,并拥有一颗只要能使金正日同志高兴就不辞赴汤蹈火的忠诚心。当天晚上他就把这一事向金正日同志做了报告。
    听了报告,金正日同志现出笑容问:
    “你看怎么样?是不是年轻了许多?”
    那位党的干部回答说,看起来,好象年轻了20年。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又说:
    “前几天,我对那位老大爷说,人嘛,一衰老就会变成无用之物,可能是听了那句话,他才那么做的。
    “不管怎么说,他精力充沛,实在不同一般。
    “他有一股干劲,热情充沛,觉悟高,事业心强,一心只想及时贯彻党的要求
    “他虽上了年纪,精力可赛得过年轻人。
    “象他那样,如能做到人老心不老,朝气勃勃,就不能说他衰老啊。”
    他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那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到了第二年元旦。
    这一天,金正日同志同文学艺术部门干部们欢聚一堂,在这聚会中,他高兴地接见了那位电影制片厂的干部。
    这时,他曾染过的头发已经褪色,又恢复了常态,满头白发。
    有一位干部向金正日同志反映,他很想把白发再染黑。
    金正日同志笑着说:
    “是嘛!把头发染成黑色,真的会变成另一个人,可能很难认出他来的。
    “可我很担心,我们会失去一位很亲近的老大爷。”
    金正日同志现出深情的微笑,在望着他。他一听这话,从中得到勇气,无拘无束地说:
    “金正日同志!染黑了,总比我这满头白发的老头儿显得年轻许多吧?”
    金正日同志走近那位干部的身边,亲切地说:
    “当然是那样。你若变年轻,我的心也会变年轻。可是,我劝你再不要存那种想法了。
    “每当见到你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象年轻人一样,奔东跑西朝气勃勃地工作,我就得到很大的鼓舞。
    “同时为有你而感到自豪,因为你人虽老,心并不老。
    “就是此刻,我还是感到很大的满意,因为头发斑白的血色红润的健壮的老大爷站在我的面前。一年老似一年,这是掩饰不了的嘛。
    “我只望你能做到:人老心不老。”
    这一席话,蕴含着无比温暖的爱意。
    站在周围的干部们心里也热乎乎起来,虔诚地仰望着他。
    他用洪亮的声音把话接下说:
    “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外国朋友来参观,你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大爷一出来迎他们,多够意思。
    “他们只看到老大爷,就会感到钦佩,心想这里果然名不虚传,具有很长的历史传统。这又是事实啊。再说,老大爷你陪他们参观,用琅琅的嗓音做介绍,这不挺好吗!
    “他们一见你这么精力充沛,就会很自然地感受到这个集体的年轻魄力和高度的革命热情的。”
    那位年老的干部把他这一席话记在心灵深处,不禁眼眶发热,哽咽着说: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谢谢您!”
    金正日同志深情地望着他的脸,愉快地说:
    “不,我觉得我应该谢你有这么一颗为党尽忠的心。望你不要再老。
    “年岁到七十、八十、一百也罢,心嘛,要永远年轻呀!
    “这就是党的要求。”

 
会同手术

    有一位拥戴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走过几万里抗日浴血战场的革命老战土,患了难治之症。
    1973年10月的某一天,金正日同志亲自到他住院的医院探病,谆谆告诫病人说,对于病情决不该忽视,在治病方面则不要泄气,要抱着信心去接受治疗。
    过后,他另召见医生们就为革命老战士治病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讨论,末了,恳切地告诉他们,即使做一次艰巨的手术,也要给他治好病。
    按照研究确定的,过了一些时候,要给那位革命老战士动手术了。
    手术室的气氛,很紧张。
    医生们都按步就班,对手术准备情况,再一次做了仔细的检查。
    病人也一切正常。
    可是,医生们将要开刀的刹那,突然发生了意外,病人的呼吸和脉搏变快,所有测定仪器的数值都跳到正常线外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仪器和图表上的数字越发混乱。
    情况变得实在令人为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动手术,但也不好做罢,不动手术。
    医生、护士和干部们碰到这出乎意外的情况,都忐忑不安,进退维谷。
    就在这时,有人轻轻拉开门走进了手术室,咦,竟是亲爱的金正日同志走了进来。
    对他的突然到来,医生们不禁感到惊讶,然而由于他到场,医生们心里倒是踏实了许多。
    原来他为了亲眼审视对病人的手术情况,亲临医院坐在别的房间通过工业电视屏幕注视手术室,忽然看到病人身上起了不正常的变化,医生们不知所措,便站起身对一位医生说:
    “你给我拿一套白罩衣来。看来,还是该由我代表家属和党中央委员会去会同手术。”
    这就是他突然来到手术室的原委。
    当时,人们感到为难,因为手术室里没有可以请他坐的象样的座位,又因为不知手术将进行多长时间,不好让他一直站在一旁。于是一位医生走近前向他说明,恳切地表示,等病人镇静下来,我们要尽力而为,把手术做好,请您不要再会同手术。
    金正日同志却回答说,不要说费3个小时,就是费10个小时也没有关系,只要病人能够镇静下来,可以动手术,就是100个小时也能挺住。接着鼓励医生说,赶紧准备手术好了。
    说完,他走到病人躺着的手术台旁,说:
    “怎么样?病人还在冲动?”
    到这个时候,病人才知道金正日同志来到他的身边,不顾一切地要从手术台起身。
    金正日同志见状紧走两步,把他扶住叫他躺在手术台上,然后深情地抚慰他说:
    “不要紧,你放心。由我来会同手术。”
    大家激动不已,只是虔敬地仰望着他。
    他紧握着病人的手,亲切地说:
    “我们要给你动手术。
    “你若感到难挺,就用力握住我的手。我要一直坐在这里,直到给你动完手术。”
    病人听了这话,把手交给他握着,立时恢复平静,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瞬间,医生们发现了奇迹,不禁感佩万分。各种仪器和图表的数值,渐渐稳定下来,恢复了常态。
    金正日同志面带微笑环视医生们,鼓励他们,赶快动手术。
    手术开始了。
    医生和护士们各就各位执行任务,都那么沉着、一丝不苟,得心应手。
    施行手术的时间,比预定的延长了很长时间。
    在这长时间里,金正日同志片刻也没离开那里,一直紧握着病人的手守护着他。
    终于顺利地做完了手术。
    但金正日同志仍在紧握着病人的手,留心注视病人的脸,生怕看漏一丝一毫的变化。
    革命老战士把自己的全身倚托于在守护着他的伟大的爱的怀抱里,脸上现出隐约可辨的微笑,根本不象刚动过大手术的人。
    “辛苦了。现在可以了却一桩心事了。你们实在辛苦啦。”
    直到这个时候,金正日同志才从坐位上站起身,深情地望着医生和护士,向他们致谢。
    他那微笑着的脸上,一串串地流着晶莹的汗珠。
    在场的医生和护士仰望着他,心里热流翻滚。
    他们认为,这场手术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高明、能力过人,而是金正日同志的伟大的爱,化为了力量,推动了他们,并给革命老战士以信心和勇气,由衷地感谢的应该是他,而不是他们。
    后来,那位革命老战士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了。

 
奔向战士的身边

    沈昌琓是革命烈士子弟,他从在万景台革命学院学习的少年时代起一直同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在一起,并且在他的温暖关怀下,成长为公安部的负责干部。
    出乎意料,他因患心脏麻痹症突然去世了。当时,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正到地方作现场指导,金正日同志也去妙香山地区进行视察。
    平时,沈昌琓同志一开口就说,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应该守卫在司令部附近,从没离开过金正日同志的身边,竭诚拥戴他。可是,这次沈昌琓同志却在金正日同志暂时远离他的时候,突然去世,再也回不到金正日同志的怀抱里来了。
    在生前,每当沈昌琓同志跟亲近的朋友闲聊,就象口头禅似地说:“你等着瞧,看我怎样死去。我一定会死在金正日同志的身边”他把竭尽忠诚警卫金正日同志,死在他的身边当做人生最大的幸福,然而,他孤独地躺在自家床上与世长辞,当时只有他的家属在场。
    有一个干部极力抑制心中的悲痛,带着这一令人悲痛的噩耗奔向妙香山。妙香山的上空,乌云密布,一连下了几天的雨,倾刻变成了瓢泼大雨。
    “什么?沈昌琓同志咽了气?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金正日同志三番五次地诘问带着噩耗走进办公室来报告的那个干部。他象是在怀疑自己的耳朵,或者怀疑那个干部做错报告,反问几次,后来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陷进忧愁。悲痛之中。
    他见前来报告的那位干部的举止和语气中充满了对沈昌琓同志遭到不幸的悲痛,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桌上的一大堆急待审批的文件,被推到一边去了。
    他这一天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全部变动了,一切思索都不由得凝结到失去战士的悲痛上去。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