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正日-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正日同志想了一会儿,问他们怎样才能解决运输问题。一位干部说道:
    “今后,另修一条运输坑道,实现矿车的大型化,也许能解决一些问题,眼下,只能采取给每个坑增加几台矿车的办法,恐怕再没有别的办法。”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的话,又具体地问,一台矿车能装多少矿石,一台电车能拖几台矿车,一个班能拉几趟,据了解一次能拖35吨,拉9趟,一天能运315吨矿石。他又问道,今后坑里设备实现现代化,一天能开采好几千吨矿石,那么要给坑里增加多少矿车和电车。
    谁也没有回答,因为谁都清楚,用电车和矿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场内沉默了好一会儿。金正日同志环视了一下哑口无言的干部们,然后坚决地说:
    “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运输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设大型长途皮带输送线。”
    他的话使人们激动起来。要在长达几十里的坑道里设大型长途皮带输送线,这是没人敢想象的事。大家不禁惊讶和激动。
    金正日同志深情地望着干部们说:
    “据说,需要设皮带输送线的区段有14公里以上,要同时全部搞完,恐怕有困难。
    “因此,第一阶段要搞5公里区段,然后再完成剩下的区段。”
    他还具体地指教:“截止第二年4月中旬为第一阶段,先修从选矿场到中途堆积场的区段,在第二阶段则把输送线设到深处。”
    干部们感到沉闷的心情顿时消失了。至今,他们的思索只在增加矿车和电车的台数方面打转,只展望到一两年后的前景。
    然而,金正日同志却以非凡的睿智看出了生产中最大的困难问题,并以超人的胆略指明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他的思索是没有止境的。
    后来,检德矿发生了大变革。
    今天,来检德矿访问的人们头一眼就会看到横过山腰的大型皮带输送线,将比那时增长了几倍的大量矿石从几十里深的掌子面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像瀑布一般倾泻下来。

 
在鱼雷艇上

    1975年10月中旬的一天,有过这样的事。
    这天,东海上风大浪高。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到东海岸一个海军部队访问的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要向海兵们一道坐船出海。
    指挥员着了慌,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报告说,因为浪涛格外汹涌,出海有困难。
    金正日同志却豪壮地说:
    “我最喜欢坐海军的船。你们说,今天海浪凶,坐船出海有困难,其实波涛汹涌时坐船才有意思。”
    他说,海兵的活动场地是大海,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就要到海上去,不必担心,快下令出航。
    这样,金正日同志上了旗舰,鱼雷艇队一气乘风破浪冲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你们看!我们的海兵进步多快,面貌一新了。
    “我们海军的战备状态万无一失。”
    金正日同志站在摇荡、海浪飞溅的甲板上,满意地望着海兵们出航的情景。他继续站在甲板上,同海兵们谈话,向指挥员们指出进一步发展海军武力的纲领性方针。
    鱼雷艇队不觉驶进了远海。离岸越远,海涛越凶猛,高大的惊涛骇浪接连袭来,来势之猛,好像要吞掉舰艇一般。干部们恳切地请金正日同志赶快到船舱里去。
    可是,他依然手握司令塔的撑杆站在甲板上。他说:
    “不必为我担心,只管继续航行好啦。”
    他又说,为了解海兵生活才到海上来的,要了解真正的海兵生活,就要看看他们怎样和这样的海涛进行搏斗。
    他推着指挥员的后背,叫他快向编队提示新的战斗情况。
    这时,那浪峰变得更高,风势也越发猛烈。那浪涛冲向舰艇,艇身摇晃得厉害,连那些锻炼有素的海兵都觉得有些难以支撑。
    金正日同志的衣服都被飞溅的浪花弄湿了。
    指挥员见这景况,慌忙拿起无线电传话机,命令各编队转舵驶向波涛稍弱的沿海。于是,鱼雷艇一齐驶向沿海。
    金正日同志察觉舰艇转变了航向,感到奇怪地问道,船为什么不驶向已定的目标,变了航向,速度也渐渐变慢。
    指挥员支支吾吾地没有做正面回答。
    金正日同志看透了他的心思,温和地说道:“海兵不应该避开波涛航行。看样子,你们是因为我在这里才这么做,这样可不行。我今天同你们一道登上这个舰艇,是为了看看勇敢的海兵们的航海技术。”
    可是,指挥员还是犹豫不决,于是,金正日同志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说:
    “海兵不应该惧怕海涛。那样的海兵是不能保卫祖国的大海的。
    “
    “出海的战士应具备的重要风格之一,就是要养成无畏的胆量。”
    说罢,他要指挥员按原定目标继续航行。
    指挥员又拿起无线电传话机,下了命令。
    可是,接到新的命令的鱼雷艇好像都已领会了指挥员那火热的心情,没有按照命令转航,而都驶来护卫着金正日同志所在的舰艇,停在那里不动。
    这是反映海兵们一心祝愿金正日同志安康的令人感动的画面。
    金正日同志站在甲板上,留心地望着这一情景,向指挥员坚决地说:
    “你再下一次命令。命令他们照已布置的情况航行。”
    指挥员仰望着他那崇高的形象,向各编队重又下达了命令。
    鱼雷艇终于按照原定的航路乘风破浪快速驶去。
    金正日同志透过望远镜满意地望着这一情景说道,看,我们的海兵有多么勇敢、大胆。祖国的海洋正需要这样勇敢的海兵。
    海浪不断地向甲板冲过来,金正日同志却依然手扶司令塔的把手,没有离开甲板。
    鱼雷艇队继续全速前进,那惊涛骇浪都被它们降服了。
    金正日同志那豪放的动人心弦的话音回荡着:
    “好样的。我们有这样勇敢的海兵,祖国的海洋是铜墙铁壁!
    指挥员一听他的话语,心里感到热乎乎的,他在心里喊道:“不是的。因为有培养了这样勇敢的海兵的钢铁统帅、军事天才金正日同志,祖国的海洋才是攻不破的要塞。”

 
扩大到10倍

    1984年6月21日,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亲临灰沙砖样品展览馆进行视察。
    灰沙砖,是当时根据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在我国首次烧制的新的建筑材料品种。
    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观看灰白色灰沙砖样品,有时用手摸摸,有时敲几下,表示满意。
    他回顾在场的干部们欢悦地说:
    “这种灰沙砖,确实使人感兴趣。因为灰沙砖外层平滑整洁,拿它盖了房子,无需再抹墙,也没有必要再用涂料装饰,只在砌墙时把砖缝封好就妥。”
    接着,他对灰沙砖的好处做了说明。
    他说,灰沙砖,制砖时掺合适当的氧化铁,可以烧出各种颜色的砖,所以能用它调节建筑物的色彩;这种砖其硬度很高,砌墙时不加钢筋也能砌到15层高的多层楼房。他还强调,用我国取之不尽的沙子掺合生石灰就能烧出这种砖,今后我们要多提倡生产灰沙砖。
    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看完灰沙砖样品后,问干部们,灰沙砖厂的建设搞到多大规模为宜。
    有一个干部向前一步,信心十足地说:
    “我想年产能力达到一亿块砖的规模就行。”
    在他身边的一个干部也立即随声支持说:“达到那样的规模,就很了不起啊!”
    原来他们对这个问题早已交换过意见,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决意要盖一个一亿块砖生产能力的制砖厂。
    他们都以为一块灰沙砖的体积与六块普通砖相等,这就说等于建设一座六亿块砖年产能力的砖厂,还能算不起眼吗?
    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听了他们的意见,沉思起来。大家都紧张地站在那里,心里未免有些不安,他们想“或许我们定的规模太大了”
    过了一会儿,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说:
    “要想专用灰沙砖盖房子,恐怕那一亿块砖无济于事,所以要放手大胆地计划建设灰沙砖厂的问题。既然要盖灰沙砖厂,就要搞得规模大大的。
    “
    “现在盖上只有年产能力一亿块砖的小厂子,日后不要后悔,一开头就计划盖大工厂为好。”
    听了他这一席话,干部们都羞红了脸。因为他们原计划得小里小气,却拿它当了不起的,自然要感到羞愧。
    为了贯彻执行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审视灰沙砖样品时所做的指示,干部们着手设计砖厂时就厂子的生产规模再三进行了讨论。
    “同志们,直到现在,我们盖过许多现代化工厂,可是每次都设计得因不够大胆和大方,未能使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满意,再三地修改了设计。
    “我们应按照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要给我国人民每户盖一套多间房的舒适文明的住房的伟大构思,放手大胆地设计大规模的砖厂。
    “我建议,我们要设计年产能力为5亿块砖的砖厂。”
    有一个干部首先提出了自以为够大胆的意见。
    大家暂时沉默了。
    有的人心里感到不安,觉得“是不是过大了?”
    “年产5亿块灰沙砖,折合起来等于建设年产30亿块普通砖的砖厂,这个目标提的够大胆的,就这么办吧。”
    众人意见纷纭,最后确定砖厂规模为年产5亿块砖。
    人们向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报告了这个数字。
    有一天,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就这个问题召见有关人员。
    人们认为,事到如今,已无需再为确定砖厂的生产规模问题费神了。
    然而,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一见干部们来,便脸带意味深长的微笑说,只建设一个生产能力5亿块砖的砖厂,是不能圆满地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的!
    “?!”人们惊愕不止,疑惑地望着他。
    他们立刻又感到很大的内疚。因为,他们的想法始终未能遵从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意愿。
    他料到他们的心思,便坚定地说:
    “既然决定要建设灰沙砖厂,就不要以为建设年产能力5亿块砖的厂子就够了,而应建设年产10亿块砖能力的厂子。”
    接着,他强调说,在具备可以顺利生产灰沙砖条件的地区,都要尽快建设发沙砖厂,在安州地区建设5亿块砖生产能力的厂子,在咸兴和枇岘地区建设各具有2.5亿块砖生产能力的厂子,以便早日给人民盖好住房。
    “啊!我们到何时才能领会他那天穹般高大的思想呢”
    人们以惊叹不已的视线仰望着他,为他的巨人般的胆略,从心里感叹不止。
    结果,灰沙砖厂的建设规模,比原来的计划增大到10倍。

 
争分夺秒

    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常对同志们说,有一个始终不够用的东西,那就是时间。
    的确,他的工作量之大,确实使人难以想象,他所需要的时间是无限的。
    试举1979年10月中旬的某一天有过的事为例:
    这一天,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从大清早起,走上对黄海北道一带进行现场指导的路程,片刻也没有休息,一直工作到中午时分。
    随行的干部们担心他的健康,劝他稍事休息。
    他说,你们也和我一样受累,可惜时间总是这么紧,大家忍着点吧,再走一段,就到了黄州川,那里有钓鱼处,我们到那里休息一会儿。
    过不一会儿,一行来到了黄州川。
    他走下车,走到河边的小土岗上,满意地俯瞰周围,脸上绽开惬意的微笑。
    “这里焕然一新,快要叫人认不出来啦。”
    他那眼光,感怀万千,激动不止。
    这时,地方的负责干部们得悉他到此地,便跑来向他致意。
    他亲切地迎接他们,一一具体地问他们今年的庄稼和收秋情况。
    看来,谈话一时不合结束。
    随行的干部们心里着实感到不安,因为好不容易才挤出点休息时间,偏偏要叫他们占去了。
    金正日同志早已料到他们的心情,说:
    “你们为什么还站着不动,快去休息吧!”
    他们感到他在谈话,而自己却去河边休息,甚觉过意不去,便在那里磨蹭。
    他说,活在革命年代的人,不但要精力充沛地去干工作,还要会积极地去休息,你们快去川边休息,随后我就去。
    随行人员只好走下土岗,来到河边。
    过不一会儿,在河边发出了欢笑声。鱼接连咬上钩了。
    时间,在不停地逝去。
    他们一时热心于钓鱼,过很长时间才察觉到他还在土岗上。他们往土岗望去,不禁愣住了。
    直到那时,他还在土岗上同地方党的干部热情地谈着话。
    他硬叫他们到河边休息,而自己却依然做现场指导,忙于工作啊!
    地方党的干部们起初料到他们会妨碍金正日同志的休息,便建议现在请他休息,到下一个目的地再汇报工作。
    金正日同志一听这话,便猜透了他们的心思,有意望着河边说,我先打发他们走,是因为他们在我们身边,不论我和你们都会感到焦急,所以你们不要再为此担心,尽管放心谈要提的问题;就是到下一个目的地,时间同样是有限的,总是不够用,况且那里是人家的地盘,不属于你们管辖区,何必到人家的地盘商讨你们的事呢!
    结果,就在黄州川边的小土岗上,不拘形式随便谈起了工作。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结束同地方的党务工作者的谈话,走下土岗来到河边。
    “我来看看,你们都钓了多少鱼。”
    有一个干部抱歉地说,他们只顾自己休息了。
    他面带微笑语重心长地说:
    “休息,它不是特殊的东西。尽管时间不长,你们钓着鱼,愉快地度过了一个时辰,可算休息了一会儿。而我呢,早想同地方的同志们谈一次话,恰巧今天遇上了,了了一份心事,也可以算休息了一会儿。这么说,今天在这里的休息,可以说十全十美哩。”
    接着,他说,今天我们在日程上没有预料到的地方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应在下一步的日程中捞回来,你们把钓到的鱼交给当地干部,让他们去送给这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