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正日-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翻译员想到再不该多耽误他的时间,一口气跑过去把皮包拿来了。
    汽车重又奔驰起来。街上万籁俱寂,只有街灯在困乏地眨着眼。
    金正日同志看出翻译员心情不安,便问起了他的家庭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妻子做什么工作,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哪个学校读书。
    他这样亲切的问话,倒更使翻译员感到惶愧。汽车驶过普通平原奔向翻译员家附近的大街,又往胡同拐了几次,一直开到了翻译员家的大门前。
    金正日同志没等他说出表示感谢的话,就说回家太晚了,对不起,多注意健康,然后掉转了车头。
    翻译员望着他的车驱散着晨雾远去,心情沉重地想,金正日同志这时候才回家呀。
    但翻译员没有猜对。金正日同志的汽车并没有往市内他家的方向驶去,而是转向下堂里那边。那是去电影制片厂的路。

 
 
汽笛声

    1974年5月,金正日同志到我国北方进行现场指导,在一个深夜乘火车来到了先锋车站。
    前来迎他的干部们请他到住所去。
    可是,他却说:
    “我到住所去,就要麻烦那里的同志们,我就在这车厢里睡吧。”
    这时,长长的一列货车轰隆隆地通过了站区。
    车站上,夜里也是沸腾的。
    干部们想,在这样噪音不断的地方,金正日同志怎么能休息呢。于是,再次请他到住所去。可是他反倒动员他们说,你们也够疲倦了,快去睡吧。
    金正日同志所在的车厢的灯光久久地亮着。干部们焦虑地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叫他休息好呢?一位干部指示车站的工作人员,要使列车不鸣汽笛,放慢速度通过站区。
    站区逐渐安静下来。一列列火车屏声静气地通过站区。
    干部们很怕有列车鸣汽笛或发出巨响,仍然担心地守立在站区。
    过了一些时间,金正日同志突然打开车门出现在车厢门口。
    他向急忙跑到他跟前来的干部查问,为什么工作不分昼夜的铁路这样清静。那位干部犹犹豫豫,不知该用什么话来回答。于是,他又问:
    “为什么听不到汽笛声?”
    那位干部只好照实向他说明了一切。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他早已猜想到是这么一回事,便温和地说:
    “睡在列车上听不到汽笛声,怎么能入睡呢?列车的汽笛声就是祖国的呼吸声,列车的跑动就是祖国的脉搏跳动。让它们和往常一样鸣着汽笛奔驰好了。
    “那样我也才会入睡的。”
    虽然他的语声温和低沉,但有力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
    他又回到车厢里去了。
    站区和往常一样沸腾起来,响起了亲切的汽笛声。

 
 
“愉快的休息”

    1974年夏天,天气非常闷热。
    可是,金正日同志依然埋头于工作,根本不想休息。
    有一天,他突然把有关干部叫了来,告诉他们做一下准备,下个星期日到郊区去,也可算休息。
    干部们都希望他能休息一下,高兴地想:这下可如愿以偿了。
    他们屈指企盼的星期日早晨,金正日同志坐的轿车驶出了繁华的首都市区,车窗外丰收在望的田野象一幅图画展现在眼前。
    金正日同志对窗外望了好一会儿,然后打开了小型录音机。和他同车的干部们以为他要欣赏音乐,也倾耳聆听。出乎意外,录音机里传出了耳熟的金日成主席的声音。
    “这是主席昨天做的教导。他对平壤市的一些建设项目工程停滞不前,表示忧虑,教导我们要赶快采取措施。”
    金正日同志在奔驰的车上也字字句句地仔细研究金日成主席的教导。他的一个休息日就这样开始了。
    上午10点钟左右,汽车到了目的地——一座人工湖边。
    “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是引起人们无限感怀的地方。”
    他感怀深切地说,这里的大海一股宽阔的人工湖,蕴含着应该世代相传的关于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颂歌。
    当干部们安排这一天的日程的时候,他走进湖畔的住所,打开手册,打电话找了几位干部。
    他向他们转达刚才在车子里重听了一遍的金日成同志的教导,并指出了贯彻这一关于平壤市建设的教导的具体途径。
    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的党的工作者前来拜见金正日同志。
    干部们深怕打搅金正日同志难得的休息日的平静,想把他们打发回去。
    这时,金正日同志打完了电话,走出来瞧着手表问道:
    “没有人来找我吗?”
    当他知道地方党的工作者到了,很高兴地迎他们,并带他们走进屋里。随行的人们都有些愕然。
    原来,金正日同志已在前一天晚上给地方党的工作者打了电话,叫他们到这里来的。干部们不知道有这回事。
    快到午饭时间了,可是他继续听取地方党工作者的工作汇报,并对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分别予以解决和加以指导。
    随行的干部告诉他时间已过,他说就要结束了,可是他的谈话却持续好久,上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金正日同志用完午饭才愉快地对干部们说:
    “该办的事办完了。我们到湖上去钩鱼和游泳吧。”
    他和随行的干部们一道高高兴兴地到湖边去了。
    金正日同志边游泳边向他们讲:游泳在体育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各种游泳的方法以及有关国际游泳比赛的知识。
    过后开始钓鱼了。
    夕阳西斜,钓鱼的乐趣真是不同一般。
    金正日同志刚抛出鱼钩就钓上来了一条挺大的鳜鱼。
    “看吧,我起头了。”
    大家一看他先钓上一条大鱼,都着急了,这里那里地换着位子,全神贯注地钓起了鱼。
    他们接连钓上鱼来,一阵一阵地响起欢呼声。然而,金正日同志却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位干部小心翼翼地走近他一看,鱼儿直枪鱼饵,可是地沉入深思之中,眼盯着水面却视而不见。那位干部告诉他鱼饵要给抢走了。他这才拿起鱼竿说:
    “啊,我在想别的事来着。”
    他说,坐在湖边,思路畅通起来,回到平壤要马上去见艺术工作者。
    他说,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新的作品后,提出了修改方向,可是创作人员说,有一个场面他们实在没有把握。因此一直想着那个问题,现在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
    原来,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解决艺术创作中提出的问题。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天傍晚,他和干部们分手时,愉快地说:
    “今天是一个愉快的休息日。”
    他的愉快的休息,就是工作。

 
 
喜悦

    1982年4月,我们民族的喜庆日4月15日即将到来的一天。
    这天傍晚,金正日同志视察了即将竣工的一座建筑,并做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花去了很长时间,再过30分钟左右,他要去参加另一个活动。然而,他叫几个干部坐上他的车,说:“现在要去看看纹绣大街。”
    一位干部对他说,时间不够了,最好改天再去纹绣大街。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说:
    “纹绣大街上盖起了现代化住宅,人民该多么高兴啊。人民的喜悦,也就是我们的喜悦时间不够,就去转一圈也行啊,
    他说着,执意上了车。
    他坐的车奔驰在一派节日景象的首都大街上。不久车子驶到纹绣大街的江岸路。
    金正日同志拉下了车窗玻璃,望着灯火辉煌的住房大楼,不时向随行干部提问。
    当汽车驶到纹绣大街的主要地段时,他不时叫车子停停再开,有时数数楼房的层教,有时估量阳光能不能照进住房。
    他还了解了商业网和学校的部署情况。这样穿过一条条街道后,他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纹绣大街上的房子盖得都挺大,挺和谐。道路修成了环行路,这很好。在很短的时间里,平壤市又出现一条新大街。
    用这样的大街装点市容,平壤市就更显得壮丽了。”
    他提出了加紧进行纹绣大街第二期工程建设的方向。
    当车子驶在中心大街望见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的住房时,金正日同志面带欢欣的微笑叫车停一停,同行的干部不觉着急地说:
    “现在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他笑着说:
    “时间再紧,也不好就那么从这里过去呀。稍停一会儿吧。”
    干部们没有领会他的意思,惊讶地望望车窗外,那里没有什么异样的情景。
    车子停下来,金正日同志望了望窗外,然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车里突然变得异常寂静。
    过了一会儿,他不禁欣喜地说:
    “你们听见那笑声吗?从前这纹绣平原只能听到蛙叫声,今天现代化城市平地而起,各个窗户里都传出欢笑声了。”
    这时,大家也听到了从住宅大楼里传出的幸福的笑声。
    那是人民的幸福在增大的声音。
    那天晚上,金正日同志尽管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听到他们的笑声,好象了却了一切忧虑,脸上泛起满意的微笑。那笑声和歌声越来越大。
    那正是金正日同志的喜悦。

 
 
铃声

    清晨,首都的街道还很静。
    有一辆轿车悄悄地行驶在首都的街道上。
    金正日同志透过车窗望着清晨的首都街道沉入了深思。
    车子绕过平壤车站驶入中城洞住宅区,这时从敞开的车窗突然传来了叮当叮当的铃铛声。
    金正日同志叫车停下来,打开军门走下车,朝铃铛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有一个穿着干净的卫生服的妇女,站在载着冒着热气的大铝桶的手推车旁,轻轻地向着住房摇响铃铛。
    不一会儿,从各住房的大门走出许多正做饭的妇女,她们手拿着器皿,各自盛上一些东西说说笑笑地返回去。
    金正日同志一步步走近她们,可是因为天还没有大亮,加上他穿戴很普通,谁也没有认出他来。
    “你在卖什么呀?”
    他这么一问,那位妇女回答说,卖的是汤。
    等到人差不多都走开的时候,他向售货员一一了解:汤的价钱,原料由哪里供给,人们的反应如何,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服务工作的。
    这时有一位老大娘出来买汤,她大加赞扬说:
    “中城饭厂响应党的号召,每大早晚把好吃的肉汤送上门来。夫妻俩都上班工作的人家就不用提了;所有的人家都在感谢他们。这位售货员虽然年纪很轻,大家都管她叫‘福铃大娘’,来欢迎她哩。”
    “老大娘,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只不过卖点热汤”
    年轻的售货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金正日同志愉快地笑着对她说:“可不要以为这是卖些汤给人们吃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你这是在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他还说,不要光卖汤,还要做人们喜欢吃的爽口的泡菜啦、拌干鱼丝啦、山菜等各种副食品,早晚出来卖,人们会更高兴。
    售货员爽快地回答说,他们还没有想到那些,今后一定那么做。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你们要能那么做,可要感谢你们啊。今天,这个街道上只有你一个摇着铃铛送货上门的服务员,可是明天会增加到十人,后天会增加到百人。”
    他说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之后,离开了那里。
    在他的背后又啊起了那个“福铃”声,那铃声就象愉快的歌声。
    金正日同志在大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径直到主管人民生活部门工作的干部的办公室去了。
    那位干部清早就来上班,刚打开窗户,突然金正日同志走进房间,不由得一怔,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金正日同志说出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话。
    “我清早在街上转了一圈,见到了令人感动的美举。”他讲了每天早晨摇着铃铛去卖汤的售货员的事,然后说:
    “听说你每天早晨到街上观察一番,那你可能也看到过那位女服务员。我们对那样的服务员不应该漫不经心,应该学习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要以那种精神教育所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那位干部听了他这一席话,满脸发烧,象把炭火盆扣在头上。
    他在上班时也听到了那个铃铛声,可是他没把它联系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
    从此以后,在首都住宅区的各处,早晚就都响起了“福铃”声。人们当然不会全部知晓那个铃声中蕴含的故事,但是,人们从那个铃声感受到了党的恩情。

  
深山沟的最后一家

    由于金正日同志的关怀,到了1974年夏,我国各地建立了用于彩电的超短波转播台和电视差转台。
    金正日同志对这项工作非常关注,他密切注视着它的每一步进展,亲自为它解决了困难问题。
    有一天,有关部门的一位干部向金正日同志提出:两江道和慈江道的北部山区只有几户人家的深山沟,是否也给建立电视差转台。他首先表示:“建一座差转台需要用很多资金、材料和劳力,建成以后运营和管理又要花经费和劳力,只为几户人家真不合算。”
    他的意思很明显:国家为几户人家,花那么多资金和劳力是不应该的。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这一席话,沉默不语,只在房里轻轻地踱步,那位干部心里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金正日同志踱到窗边站定,凝神望着窗外,好似在想象着住在北部边疆深山沟的人们的生活景况。
    过了一会儿,他用带愠怒的低声说:
    “你是和我们一道工作了很久的同志,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呢?我们什么时候在为人民而做的工作中,先考虑过经济上合算不合算呢?”
    那位干部由于感到疚愧,心情非常沉重,注意地聆听着金正日同志对他的教诲。
    “你想想看,如有的人家因为住在偏僻山区不能看到电视,我们能心安理得吗?有那样的人家在,就是播放再好的彩电节目,也不能心情愉快地欣赏。
    “不管做什么工作,要先为人民着想,而不要只想钱囊会变小。怎么可以拿钱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讨价还价呢?”
    金正日同志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谆谆告诫说:
    “即使为了一台电视机建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