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行人一边说说笑笑,有人就取出水囊喝水。
    一个孤独的行者从他们身边擦身而过,这位行者穿着一身白衣,面容俊美,只是这俊美中带着些阴气沉沉,他听到富家商铺掌柜几个字,轻轻勒了勒马头,让那一匹没精打采的灰马停了下来。白衣男子跳下马来,走到刘掌柜身边,拱拱手道:“在下水囊破了,口渴得紧,能否给一口水喝。”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先生别客气。”刘掌柜见白衣男子是读书人地模样,客气一句之后,就把水囊递了过去。
    白衣男子道声谢接过水囊,嘴唇并没有接触到水囊开口,只喝了一口,水就见了底。
    吴七郎正在刘掌柜身边,他见白衣男子意犹未尽,又将自己的水囊递了过去,豪爽地道:“我这还有,尽管喝吧。”
    白衣男子喝完水,脸上露出浅浅笑容,道:“富家商铺名扬天下,当真有过人之处。”
    吴七郎知道自己的谈话被这男子顺便听了去,便道:“小哥真是好耳力。”刘掌柜笑道:“你一人前往大梁,莫非参加今春的大考,城北富家商铺有一家餐馆,各地学子吃饭一律只收半价。”
    白衣男子拱拱手,道:“到时我一定去,我有事就先走了。”说完,爬上灰马,抽了一鞭子,灰马有些吃痛,长嘶一声,速度竟也不慢。
    吴七郎凝神看了看白衣男子的背影,道:“此人眼睛亮,耳朵也灵,身上带有一股阴气,不知是什么路数。”
    刘掌柜笑道:“春试就要开始了,大梁到处都是各地学子,看此子模样,定然是数试不中的考生,因此浑身都是落魄之气,刘郎在大梁城走上一圈,就会见到许多这般呆鸟般的考生。”
    吴七郎也笑道:“这些考生也轻视不得,说不定那天就金榜题名,成为天子门生,其中的际遇,谁又说得清楚。”
    一行人又歇息一会,这才上马前往大梁。
    又前行了一段,大梁城高大的城墙就出现在众人眼里,吴七郎打开水囊,也不管天冷水寒,痛快地喝了一口,他见刘掌柜水囊已空,就将水囊递了过去,道:“虽说是寒冬腊月,行走江湖,却也缺不了这一口水。”刘掌柜以前多次到北面草原,也是极能吃苦的汉子,他接过水囊,也和吴七郎一样,大大地喝了一口。
    喝完水,众人又行一段。
    眼见着就要进城洞,突然,刘掌柜捂着自己地胸膛,大叫一声,撞了马来,双腿在地上瞪了几下,就再也不动了。众人对这个突然变故还没有做出反应,吴七郎也从马上撞了下来。
    城门外乱成一团,守门的军士总共有一伍,五十人,他们分为三班,轮流到城门洞外站岗,听到外面的吵闹声,便提刀弄枪地一涌而出。
    吴七郎、刘掌柜早已口鼻流血而亡,吴七郎的手下都是私盐贩子,他们和官军对抗意识已深入灵魂,见大队官军出来,下意识就掉转马头开跑,只有络腮胡子从腰间摸出了把短刀,挥舞着朝城门处奔了过来。
    官军有的持刀,有的持枪,就和络腮胡子斗在一起,络腮胡子平日使一把大砍刀,这一次扮作伙计到大梁城来,大砍刀自然不能带,就带了一把易于隐藏的短刀。兵器不称手,又被二十多名官军围住,连杀数人之后,络腮胡子也被刺杀在门下。
    其余私盐贩子仗着马快,很快就远离了城门。





    剑指秦川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
     更新时间:2008…12…29 15:30:13 本章字数:3168

    潞州城外,刘成通每天总是在城外军营里和党项骑兵骑兵混在一起,刘成通总是命令党项骑兵全部下马,在冻得硬绑绑的操场上排列整齐,一会前,一会后,一会左,一会右。
    党项骑兵有许多不懂中原语,这让以中原语为指挥体系的党项营在战场上出现了不少麻烦,在磁州大战中,差点因语言不同而贻误战机,另外,侯大勇坚持要用中原话来下达命令,于是,刘成通这些日子里,天天在操练场上训练这些勇敢善战党项骑兵,让这些党项骑兵听明白这些中原口令,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们总是在前、后、左、右方位词面前显得昏头昏脑。
    刘成通的亲卫们看着党项骑兵的笨模样,多次露出嘲笑之色,这就让党项营副帅房当支金颇为不满,他就找了一个机会,把刘成通的百名亲卫全部集中在一起,教了他们半天党项语,然后让这些亲卫们听着党项语口令做出各种战术动作,结果,黑雕军亲卫们同样做出了千奇百怪、啼笑皆非的动作。
    有了这一次换位操作,黑雕军军士皆不再嘲笑党项军士,不过,侯大勇的严令,仍然在党项军中执行,渐渐地,党项军士基本能够理解黑雕军口令,只是,要想形成听到命令以后不假思索的条件反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滴水穿石的细慢功夫。
    一日上午,刘成通就如往常一样来到操场之上,他的鼻子已被冻得通红,仍在精神抖擞地大声地发令:“前队改后队。”一群下了马的笨拙党项骑军,乱哄哄了好一阵,这才把黑雕军中简单的战术动作完成。
    歇息之时,头上冒着热汗的刘成通就坐在操场边,喝着党项人常用的马奶,一名骑手从潞州城方向急驰而来。他身上插着一面传令旗,红色令旗被风吹得笔直。
    刘成通心中一惊,这种红色令旗用于传达重要军情,平时并不常用,“难道又有节度使叛乱?”刘成通心中正在疑惑,传令兵已在刘成通面前下马,道:“刘将军,石帅密令。”
    看完密信后。刘成通走到操练场外的一个火塘前,将密信放在火塘中烧毁,然后抬头看了一眼潞州城,对着来到身边的房当支金道:“我要回大梁了。”房当支金听得懂中原话,他和刘成通已渡过了磨合期,两人建立了基本地感情和信任,听到刘成通要走,他急道:“刘将军走了,党项营怎么办。”刘成勇脸上涌起些笑意,“党项营新到将军是黑雕军年轻的老将。名叫铁川源。指挥作战可比我历害多了。”
    房当支金脸色变得有些暗淡,他是一个有心人,这一段时间。他早已将黑雕军众将的情况打探清楚,铁川源,是一员铎芒突出的骁将,只是,屈居人下的党项营更需要刘成通这样有亲和力、在党项人中有威信的将领,铁血悍勇的战将,或许并非党项军之福,毕竟,党项人是新近才臣服于中原汉人,双方还有不少隔膜甚至矛盾。
    刘成通明白房当支金的心思。他安慰道:“铁川源是黑雕军名将,统兵有方,你地族人最敬英雄,相信会听从于他。”
    房当支金沉闷地道:“我知道了。”房当支金此时心中涌起一阵苦涩,党项房当人既然选择了投降黑雕军,就只能接受黑雕军的军令,反抗或不合作将带给族人以灾难。
    两人有一句无一句地谈着,远处传来了一阵不紧不慢地马蹄声,刘成通聚精会神地听了一会。道:“应该是铁将军到了。”房当支金听了一会马蹄声,点头道:“冬天天冷,战马狂奔最易受伤,铁将军爱惜马力,果然是沙场老将。”
    铁川源一到,刘成通就立刻起程,没有半点耽误,他也没有到潞州,在口袋里放了一些干肉饼,将皮囊里装满了水,带着十名亲卫,就从潞州直奔大梁城。
    在中牟县外,吴七郎和刘掌柜被毒杀的消息传到了郑州盐帮老窝,一时之间,郑州盐帮如炸了营的马群一般,有的叫嚷着要杀到大梁去,有的吵着要派刺客报仇,更多的私盐贩子却暗自惊惧:若是当朝最有权势的宰相要存心与郑州帮为难,只怕郑州帮以后的日子会很艰难。
    老成的副帮主派出无数地人手到湿地周围打探,防备官军趁着吴七郎新丧而突击湿地。
    吴七郎死了数天之后,是郑州军一部来到了中牟,但是并没有向湿地进军,只是驻守在湿地周围地各个要道,严查来往行人。
    吴七郎死后第十天,富家商铺又派了一人送信到湿地,私盐贩子如何肯信朝廷的花言巧语,手起刀落,将富家商铺的使者斩于湿地边缘。
    吴七郎事件,让侯大勇很是意外,当他得知吴七郎居然在大梁城门外死于非命,将飞鹰堂杜刚大骂一顿之后,侯大勇再次让富家商铺派出使者与郑州私盐接触。第二位使者被杀之后,侯大勇在感叹造化弄人地同时,也开始着手清剿这些私盐贩子。侯大勇深知私盐贩子并非起于当朝,而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既然能够生存数百年,自有其生存之道,侯大勇对清剿私盐贩子相当慎重,他们加紧收集情报,派兵断绝湿地主要通道。
    与时同时,大梁朝圣旨四出,任命杨徵之任三司使副使,专业管理盐政,命令各地节镇重设盐铁使,县设盐铁巡查,盐铁使、盐铁巡查直属三司使,与地方脱离关系,并命令新成立的各盐铁使立刻清理盐户,为商人重新设立盐籍,盐户的人身与财产皆隶属于盐铁使,地方不得随意征用,地方的责任在于辑查私盐。
    此策出自张美,源于大唐,也是柴荣欲行未行的大政,柴荣数次向侯大勇提起重新启用大唐盐政之事,只是因为北上用兵才耽误了下来,侯大勇此策,也正是继承当年柴荣未竟之事业。
    五代以来,中央弱、地方强,各节镇为了增强实力,均盯上了盐场,盐场成了地方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新政一出,定然为遇不少阻力,侯大勇命令黑雕军各部、禁军各部严阵以待,谁敢违令,就地剿灭。各节镇在大梁有不少暗探,黑雕军及禁军的实力有目共睹,在军队有形无形的威胁之下,各节镇均平静地接受了设立盐铁使的现实。
    二月初,礼部侍郎刘成通带着二百名随从,从大梁出发前往西蜀,他地主要目的是考察西蜀地理、道路、城防和人口,次要目的是勒令西蜀交出杀害黑雕军将领吴七郎的凶手——唐门。在刘成通身后,大周数万雄兵已经渐渐地向西蜀集结,只要西蜀政权交不出唐门,就有了动手的理由。
    刘成通一行极为顺利,到了成都郊外之时,已是初春季节,天上下着靡靡细雨,道路旁的新叶绿得新嫩,就如小孩的皮肤一样。从高山深谷来到了一马平川的平原,其中的感官刺激让刘成通格外深刻,望着成都府地城墙,不由得恢复书生本色,诗兴大发,呤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辆辆花纹精美、颜色鲜艳的精致马车从成都府出来,不时从车内传出女子的笑声以及锦软蜀音,车上之外透过车窗,望着满是风尘之色的刘成通,尽皆露出不齿之色。刘成通知道谁是真正的强者,并不理会这些马车中射来的不屑目光,他心平气和地带着马队向成都城靠近。
    对于西蜀来说,大周是强敌,也是充满着攻击性的敌国,数年来,大周都没有使节到西蜀,此次大周突然派礼部侍郎刘成通到成都,西蜀君臣皆摸不清头脑。
    在城外迎接大周使节的,是西蜀的礼部侍郎,他是一位面色苍白、眼神有些迷离的中年人,他的属下全部在亭子里站着,而他则躺在马车上,销魂一夜,耗尽了他的精力。亭子里坐着一位身穿便装的汉子,他沉着脸,望着官道远方。
    “李将军,来了。”
    便装汉子剑眉微抬,仔细看了看不远处的马队,然后道:“去禀报孟侍郎,大周使节来了。”马车中的中年人正是礼部侍郎孟升,他微眯着眼睛,道:“知道了。”等到大周使节来到了面前,孟升这才懒洋洋地下了车,马车外阳光刺眼,他就用手搭在眉头上,没精打采地看着大周使节。
    大周马队停下来之后,队伍最前面的刘成通翻身下马,走到凉亭子前,郎声道:“我是大周正使,礼部侍郎刘成通。”西蜀孟升上下打量了一番黑不溜秋的刘成通,脸露不屑,半天才道:“刘侍郎远来辛苦,我是大蜀礼部侍郎孟升,请跟我进城吧。”
    坐在凉亭子的汉子也站起身来,他冷眼看着两位礼部侍郎,心道:“大周果然是虎狼之国,连礼部侍郎都有久历沙场的凛然之气。”





    剑指秦川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
     更新时间:2008…12…29 15:30:26 本章字数:3166

    大周使节刘成通到了成都以后,西蜀国主孟昶不知使臣所来何意,索性把这些使臣晾在一边,先锉其锐气,然后再见面不迟。
    于是,除了礼部侍郎孟升偶尔露面,大周使节就在客房内无所事事,刘成通倒很沉得住气,既来之,则安之,每日到西蜀礼部衙门去催问一次以后,就带着手下周游在成都府,成都府少经战火,繁华之处犹过大梁城,使团众人似乎皆沉醉于成都府的风光与美酒之中。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歧“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义,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刺史部,四川在成都置益州刺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之时,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人口达到8万户,近的40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当时最有名的学家。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