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状师-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羽笑了,“当然有用。多买马、多招人,是为了扩大规模;只送到分点,由分点安排人送,是为了个取其长、保证速度。分点留一个沉稳点的,送信多点,可以找年轻人,便宜,没事的时候,就让他们在各城熟悉街道。

至于本县留一路,是因为我们现在刚起步,当然不能跳过根基,先得把小的做好。你以为这里就没人需要了?那些靠书信传情的才子佳人、公子小姐什么的,平时见不到面,自己送信又不好意思,当然会选择我们;那些要传信给城外乡野的、那些有钱没时间的、那些怕见收信人的嘿嘿,少不了的,本地短途、收费又不贵,肯定少不了。”

现在是刚开始的行业,邮寄也是按快递算,当然不会全国统一价格,祥符县一个价、开封府一个价(祥符县属开封府),出了开封府,按各府路程长短另外标价。

第九十三章开业

周朝这个时候,像北宋最繁华时期一样,工商税收已经大大超过农业了,全国也有几十个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京城洛阳府甚至是百万级的超级大城市,在全世界,都足以遥遥领先的。

这样繁华的年代,商贩、工人、运输、读书人口流动已经相当大了。也正是因为这样,陆羽才会选择抢先开办邮局。但祥符县终究是一个县城,人口、繁华程度都有限,在这里设立根基,只能是试水这个模式,想要赚钱还是不容易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每三天要说书一次之外,陆羽基本上都在忙这事,和老古一起安排路线、招人培训等,投入了很大的心力。

祥符县安排一个人,老古都嫌多,但京城的话,发展起来,一百个人都未必够。招聘送信的脚力,秉承着省钱的态度,招的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子,以十四到十八为主。他没有忘记杜老头的收留之恩,虽然在他死后有些人的态度不太好,但主要还是迫于压力,怕得罪杜堂,还是有一些人帮忙,所以,特地让蕊香回去,招了一批没什么好活计的年轻人回来。

这些未来的邮递员,都是不认识字的文盲。花了钱读书识字的,也不会来干这样的活。

送信需要认识字吗?

当然不用,只要记得住、懂得问路就可以了。

他们只是充当到了脚力跑腿,到了每个城市的分点之后,由一个或几个管理的,把收到的信件、邮件,按街区分开来,把一份或几份交待给一个人送,告诉他们地址就行了。

同样的,城市间骑马送信的,也不需要认识字。只要每个分点的,分信的人认识字就行了。而这部分人,招聘起来就严格得多,也不能招太多了。在别的城市建立分点之后,在当地招聘识字、熟悉环境的人,才能更好的分理邮件。

招聘可以让老古进行,但培训则只有陆羽亲自上阵。老古看了他的全部计划书,还需要解释才能理解,几类员工,需要干什么,还是陆羽才能说得清楚。在此过程中,需要办理的手续,他也打点办下来了,现在和县衙上下都比较熟悉,并没有多麻烦。

如此大规模的招聘,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特别是其他车马行,都不明白老古要干什么,而那些没招聘上、招聘到培训后的人,都不免会把自己接触到难以理解的东西和别人说出去。

陆羽也没有禁止已经招聘到的员工向外说他们知道的东西,任由不同的人把不同版本的传言流出去。而别人问他的时候,他总是含蓄的笑笑,从不给人直接的答复。

奇怪的招聘、奇怪的目的,引起很多人讨论,又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出来,更添加一份神秘,让更多人根据自己了解的片面情况议论。其结果,是没有经过陆羽的宣传,就已经在讨论间让大家逐渐明白了,这个还没有开张的“陆氏快递邮局”,竟然是民间邮驿,以后可以通过这里来向远方的亲友、客人寄送信件、物品。

这又因为惊讶、好奇、疑惑等因素,引起了更多新的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陆氏快递邮局终于开业了。因为名声已经先传开了,加上陆羽在上一次说书结束的时候,正式的为邮局打了广告,当着众多的免费听众面前,第一次开口解释了邮局的宗旨。

邮局还是在原先车马行的院子,不过已经重新的装修了一下,由运货改成送信,当然环境也弄得斯文一点。

‘陆氏快递邮局’,新的牌匾替换了原来‘老古车马行’已经斑驳的老招牌。

陆羽觉得应该名人题词能多个噱头,而如今祥符县民间最大的名人,无疑是他这个说书明星、新秀大状师,他自己也很厚脸皮的觉得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

大家相处久了,最近又看到陆羽练字,庄不凡和蕊香才明白,原来陆羽以前不是懒得写字,而是这厮的字实在拿不出手!这招牌还是秘书同志小庄代笔,只有落款是他自己写的。

今日开张,吸引了很多人过来看热闹。太白楼的曹掌柜、祥瑞布庄的黄旭辉、请陆羽说书的刘员外、铁匠杜七伯等都送礼祝贺,平时喜欢听陆羽说书的拥趸们,也都过来捧场。

来自现代的陆羽,对于宣传、炒作、吸引眼球等方面的作用,比古人更加了解。这么多人来看热闹,自然不会放过宣传的机会。

他这半年几乎是不间断的直面群众说书,台风、气势、口才都已经锻炼出来了,不用打草稿,张口就能说得天花乱坠。

“可能有人很忙,忙得送信都没有空;可能有人有亲人在开封府、应天府等地做活;可能有人跟江南的商客有生意往来;可能有人有子弟在京城读书以前,大家只有想办法托人送信,现在好了,有了我们陆氏快递邮局,我们有自己的邮路、有专人送信。

要仔细说起来,我们有很多样好处。一个是专人送信,快速、安全,保证最快速度到达;二是方便,我们固定时间、规律出发,方便您随时可以邮寄;三是放心,收件的人,和最终送件的人,不是同一个人,不会让你的私事被别人知道;四是便宜,不用送礼托人,只需要少少一点钱,就可以解决了”

他当然不会说是想要赚大家的钱,而事实上光靠这祥符县也确实不容易挣钱,所以,越说也是大义,真的好像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富豪似的。

除了邮寄信件、小物件之外,陆氏快递邮局还有一些辅助的东西,比如说为不识字的人代写家书,不另外收钱,连纸钱都不收,这对于很多低收入、不识字的人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因为他们平时找人代写一封家书,也便宜不了多少。这活是庄不凡以前干的,很拿手,但现在陆羽没有再压榨他,另外请了一个书生做。

陆羽一天都抽身不开,得应付前来道贺的、咨询的。因为别人都是认识他,而过来招呼都是以粉丝拥趸的名义开头,只能是他来应付咨询。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老古把统计的一天账目数据给他看,把陆羽吓了一跳。

第九十四章新渠道回来的两份邀请

在预算的时候,陆羽估算错了两点。

一个是他一直觉得祥符县是赚不到钱的,他也只是需要打好一个根基而已,重点还是会放在各府中心城市和京城。另外一个是,他觉得大家对于这民间的邮局,是不大信任的,是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尝试的。

可是今天一天的结果出来了,让他吓了一跳。没想到大家对新事物的热情是如此之大,只是今天一天、上午开业还有两个时辰不算,就已经到达了一百零七桩邮件!

在定价方面,是按路程长短算钱的。在祥符县内,包裹物件和信件一样收费,祥符县外,包裹小物件比信件贵一倍。县城内二分银子(二十文钱),城外乡下五分银子(五十文钱);到开封府,信件五分银子;到应天府、京城,信件都是一钱银子(一百文钱);而江南的长途,是两钱银子(两百文钱),信件、物件一样收费。

今天是第一天开始收信件,要明天开始发送。这一百零七单信件、物件,加起来的收入,已经有十多两银子。

“我们是不是把价格定得太低了?看来大家很积极嘛!”陆羽摇头笑道。

这样的价格,跑江南长途的,就算多几天合一起才跑一趟,也肯定亏本。不过,这也是开玩笑,再高的话,可能就会超过顾客的心理、经济承受能力了。

忙了一段时间,今天如同赶考一般,成绩出来,老古也有点兴奋。“如果都照这样的速度,一个月能有三百多两的收入,那不用等几个月,马上就能盈利了!”

“呵,可能吗?”

虽然出于陆羽的预期,但他还是理智的看到实际的情况。现在只是因为广告效应、因为新鲜,所以第一天很多人,或许明天、后天还是会有不少人,但后面人就会少了。更重要的是,祥符县的人口数量不会改变。

有亲友、客户在这些地方的,只能是所有人中的一部分;会写信、寄东西的,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些已经写过信的,不可能会经常写,甚至不会每个月。所以,在客源有限的情况下,按每天都如今日业绩,是错误的算法。

老古是做运输久了的人,自然也明白这道理。

“唉东家,如果按照目前这样的规模,我们或许只能坚持两个月多一点。”

那日陆羽直接把他所有的家底都很老古说了,老古最后也被他说服,同意把收购的银子分期支付。以他原先车马行的固定成本,感觉是可以如陆羽说的那样,能够承受三至六个月的亏损。

可是这段时间里,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除了一些一次性投资,比如新购买的马匹,给所有人定制的、带有明显标志、招牌名的统一制服等,还增加了许多每个月都必须的固定成本,比如工资、伙食、草料、分点房租等。跑腿送信的最多,不过他们工资低,八钱银子一个月就行了,可骑马运送的、分点管理分信的,这些不仅工钱更多,人也不少。

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一个月竟然快要二百两银子的成本了!而收入,一个月下来也肯定不会超过百两。

“所以我们要加快速度,要把开封府、应天府、郑州、京城等地快速铺开,尤其是京城,这些地方的人口基数,比起祥符县,不下百倍,若能开发起来,利润非常客观。还有富庶的江南一带,还有整个天下”

陆羽做过一个估算,以京城来算,百万多人口,不乏商旅、工徒、学子,就算只有一成人会用邮件、半年一次的话,平均每个月也有数千客源,加上回信、其他城市的客源,几乎可以增加一倍,这就是每个月超过一千两银子的市场!

这是保守估计,不过,前提是要完全的开发并占有整个市场。

“这一份名单你看一下,上面这些都是店主、商贩。在开封、京城等地有分号,或者出货、进货的。他们是经常有联系、跑动的,今天和我聊了一下,言下之意,如果效果好的话,书信往来、出货、送货等都交给我们处理,这样他们可以节约一笔成本。交待大家,好生打理,这将是我们每个月的固定客户群体。”

陆羽递给老古一张纸,是他今天在面对咨询的时候,游说过来的一群客户。

老古有点惊讶,没想到陆羽能这么快说服到这么多人。以前车马行就是帮人送货的,当然知道这方面的行情,有很多这样的商贩,都是因为货物不多、但是长期需要供应的情况,这些商人也头疼,找车马行划不来,自己应付。

“这里稍微稳定一下,我们就分头行事,把几个重点分号弄好。尽快开通京城到开封府、应天府等路线!”

“明白。”

几天过去,情况如陆羽预期的那样,过了前面几天的热闹,慢慢开始缓和平淡起来。老古已经先去开封府了,陆羽本来是准备自己上京城的。可就在这个当口,同时收到了两封信。

两封都是邀请信,而地方却不一样。

两封信都是利用陆氏快递邮局回寄过来,观其内容,陆羽感觉其中一封是好玩,想要试用一下这个渠道;另外一封则是好奇,因这个渠道而想起陆羽。

第一封是来自京城的,是上次柳倩儿介绍认识的二公子寄来的。他的落款是“柳二”,虽然还未知具体名字,但印证了陆羽的猜想,可能是柳倩儿的堂兄一类的人。

他来信的内容,是说西游记校对刊印的问题,邀请陆羽前往京城,亲自参与校对。——仁义书局的招牌挂着呢,当然要严格校对,不允许有犯禁、错漏的词句。信里提出来往盘缠,可以找书局报销。

陆羽会觉得他是好玩,想要试用一下这个新的寄信渠道,是因为这个理由太简单,以仁义书局的实力,不需要作者在也能编辑校对完好。

另外一封信,是来自开封府,是邀请状师身份的陆羽去打官司。同在开封府,相距不远,几个月的时间,陆羽的名气也传到了开封,而最近陆氏快递邮局也引起开封很多人好奇,因而让这户人家想到了请陆羽过去打官司。

其实和这封信一起来的,还有已经到开封的老古捎回来的一封信,里面把这个官司说了一下,建议陆羽接下。

对比着看完,陆羽估摸那户人家先找老古打听了陆羽的事迹,而老古以前并没有亲自了解过陆羽的几场官司,知道的是经过N次转述后的夸大版,而他又理所当然的帮东家添了一点油、加了一点醋。

老古会建议陆羽接的原因,是因为钱。他了解到案件双方都是富户,估计酬金不会少,又相信陆羽的实力,相信他不会输。觉得赢了的话,邮局就可以多一笔资金了。

*发展了一下事业,新的状诉又要开始了!状师当然是主线,但赚钱的事业也还是需要的。作者往往不喜欢针对细节钻牛角尖的“考据党”,但小羽身为作者,也不能接受太离谱的不合理设定,比如香港古装状师影视里面,请状师可以一堆金砖、数万银子的出手,但书里面咱不能这样无厘头呀,换句话说,在本书的设定里面,状师挣名声可以、但挣钱不会太离谱(几千、几万银子,直接可以买通官府了,哪还需要请状师啊)。主角要过得好一点,要无后顾之忧什么的,写点事业赚钱的情节是应该的。多谢理解。——天堂羽

第九十五章前往开封府

两方面的邀请,对于陆羽来说,都有后续影响的,二公子关系到以后能不能合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