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振大明-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衍与王道乾二人自从逃脱之后,便一路小心躲避官府的拿问。好在这两人都有着一身的武艺,虽然官府处处设下了路卡,还是让他们每每顺利避过了。不过他们也有为难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与白莲教的其他人已经失去了音信往来。
  在一路躲避的过程里,两人去了不下十处原来是白莲教秘密据点的所在,但那里无一例外都已经被官兵所破。有两次更是差点落入了官兵的陷阱之中,若不是李衍头脑清楚,早就被人所擒了。可虽然他们没被捉住,毕竟是无法与其他的白莲教众有任何的联系了,无奈之下两人只得一路往南,因为南边对白莲教的搜查要比北边更松一些。
  这样一路昼伏夜行,藏藏走走地,在一个多月之后,他们总算是不必再担心官府对自己的缉拿了,毕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地方官府该做的也都做了,自不可能永远都如一开始般对所有的陌生人都进行盘查。这样他们二人才稍稍顺利了一些,同时也总算在一处小村子里找到了一个知道教中目前情况的人。
  当得知李普世去了浙江之后,两人便重新上路。他们知道以教主的声望,即便现在白莲教被朝廷打击成如此模样,也未必不能重新振作。同时他们也从后面遇到的人口中得知了李普世此去浙江的目的,以及他所借助的人。
  这也是李普世为了那些还忠于自己的人留下的讯息,严伯达的身份也就这样被李衍两人知晓了。听说连那浙江的巡抚都是圣教的人,李衍二人大喜过望,身子上的疲劳也顿时一扫而空。他们觉着圣教依然还有极大的希望重新振作,再一次对明廷造成威胁。所以在歇息了半日之后,两人便继续上路,前往浙江。
  可是当他们来到杭州,想趁夜进入巡抚府里找教主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幕让他们瞠目结舌的场景。浙江一地的巡抚大人严伯达,居然被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剥去了官衣,押到了囚车之上。两人忙询问一同看热闹的那些百姓们,这才知道在自己赶来浙江时,这里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在唐枫安然回到京城之后,便让锦衣卫对那严伯达进行了彻查。他的身份虽然隐藏得很深,但却也不能隐瞒得过锦衣卫的耳目,不过半月工夫,他是白莲教逆贼的身份便被揭穿了。对这等逆贼,朝廷向来是不会手软的,锦衣卫当即就将人装进了囚车,带去了京城,由刑部等衙门对他进行定罪。
  眼见得严伯达被拿,李衍二人原来才生的一丝希望就又破灭了。他们更担心的是教主李普世,不知道他现在何处。在几经打探之下,两人才对事情有了个基本的认识,知道是李普世的刺杀失败,才会引来了唐枫对严伯达的怀疑,从而挖出了他的真实身份。至于失败之后的李普世是死是活,却是无人而知了。
  两人失望和愤怒之情更盛,在眼看着报仇无望,前路不明之下,李衍二人决定前去唐枫的故里绍兴,去那里点上一把火,好一出心里的闷气。不想他们才找到了唐枫的居所,却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了,那里面一片狼藉,值钱的物事都不见了。
  在仔细搜寻之下,两人终于在山阴县城里找到了一个瘸了条腿,面上满布伤疤的汪德道。原来他在那次绍兴城的大搜捕中下狱之后,便受了不少的苦头。谁叫他现在身无分文,且没有可作身份证明的东西呢?对这样一个可疑之人,绍兴当地的官吏持着宁杀错,不放过的精神对其进行了严加审讯。
  虽然事后证明他的确不是什么白莲教的人,但是一次次的苦头吃下来,原来就不是很健壮的汪德道就被打残了一条腿,并被丢出了牢去。原来养尊处优的翩翩公子,如今成了残废,这让汪德道已生了轻生之念。可细想这一切都要怪咎于那个唐枫时,他又不想就此一死了之,他还想进行报复。
  这样一来,汪德道就想到要去唐枫的住处刺杀他。可怜他连唐枫早已经离开了浙江都不知道,当然只有白走这一趟了。看到人去房空,汪德道几乎崩溃了,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身份,想要远走数千里到京城去杀唐枫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颓丧了好些日子之后,汪德道总算是打消了一死的想法,但他却不想就这样放弃报复。现在唯一能让自己出一口的气的只有唐枫的这座老宅了,所以他便夜夜偷进其中,拿了里面值钱的物事去卖。这样居然让他得以在山阴县里活了下来,当李衍二人来到之前不久,他已经把唐家可以变卖的家具都给卖了个干净。
  看着两个眼露凶光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汪德道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两人一定是官府的人,知道了自己盗窃唐枫故居,现在是来逮捕自己的。可是那两人却并没有立刻动手拿人,而是端详了他半晌后问道:“你与唐枫有着什么样的仇恨,要将其家中的一切都盗窃一空,并把那些带不动的物件尽数毁去?”
  “我”看这一老一少二人的表情,以及对唐枫的称呼,汪德道很快就否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这两人若是官府里的人,必不会跟自己说这些的。所以他老实地道:“这个唐枫害得我汪家家破人亡,更害得我成了如今模样只恨我现在杀不得他,只有去他家里偷窃一些东西聊以泄愤了!”
  李衍顿时就来了兴趣,现在的他们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当然希望能有多些帮手。这汪德道看来对唐枫的仇恨不在自己之下,他就想到拉其入伙了,所以他便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汪德道这些年来无人能够倾诉心里的愤恨,此时有人问了,他便不作掩饰地说了起来,并不时地用手指着自己面上的伤疤和身上的伤痕说事。
  在听完了这一切后,李衍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既然你也与我一样和唐枫有着深仇大恨,可愿意与我们合作吗?”
  “当然愿意,只要能杀了他,我什么都会做的。”汪德道没有半分犹豫地说道。
  “那好,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白莲教的人,我们一同想法子来对付唐枫!”
  背地里,王道乾不解地问李衍:“少主,这人不过是一寻常之人,既无武艺,也无权势,你拉他入我圣教有什么用?”
  “现在他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我想今后就会有用处了。只要是和姓唐的有着仇恨的人,都是我们圣教该争取的。只有这样,当有机会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唐枫下手。”
  看王道乾不明所以的模样,李衍又道:“他是大明的百姓,又毁去了容貌,已经无人能认得他了。我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想要有这么一个人来帮我达成。大明毁了我圣教的百年基业,我就要毁去他的江山!现在能让我达成所愿的,只有东北的金人了。我们在大明已经无计可施,何不去金国碰碰运气呢?而这个汪德道,将是我们留在大明的一颗棋子。总有一日,他将会有大用的!”

  第550章    形势大变
  卢少山等一干人被问罪的风波只被人关注了没几日工夫,就被另一件更大的事情所取代了,因为蒙人再次派来了使者,答应了大明之前提出的条件。在得了大明的准信之后,大玉儿就派出了骑术最是了得的人赶回了草原,所以只是半月不到,他们便再派出了使者。
  虽然对大明所提出的苛刻要求,许多部落的首领都不想接受,但是形势比人强,在眼看着天气日寒,而各自部落里的人都快要断了食物的情况下,这些部落的首领也不得不低头了。其中当然也有科尔沁一部的人从中劝说的功劳,在宰桑。布和看来,现在的草原诸部虽然是自己的科尔沁部最强,但今后却说不准了。可一旦与大明结盟,以自己部落和大明之间最早形成结盟的关系,自然就能借大明之势来压制其他部落了。所以他极力说服了其他部落的首领,以眼前的利益为要,暂且答应了大明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不过那使者还是向明廷提出了一点不能做准的事情,那就是立刻派出人马陈兵于金国和蒙古草原的边境之上。他们的理由也很是充分,要出兵就得有足够的粮草,可现在的蒙古各部落根本拿不出这许多的粮草来支持两三万大军的开销了。唯一解决的办法只有大明先援助蒙古一些粮草,然后蒙古各部才派兵赶去东边。
  对此,明廷上下倒没有一口回绝。原来那些对军事就不是太通的大臣们就没有将抗金看得太重,更不要说借助蒙人抗金了。他们最看重的依然是蒙人对自己的态度,只要是肯称臣,且态度恭顺的外族,他们还是乐于相帮的。所以在那使者求情之后不久,大明就将准备妥当的十多万石的粮食起运到了北边。
  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唐枫连连顿足。现在的他虽然依然保有着朝廷命官的身份,可是却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参与朝政了,所以当他知道此事时,一切已经成了定局。对此唐枫叹道:“书生之见哪!现在是人蒙古有求于我大明,我们怎可不坐地起价呢?即便他们有难处,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少派一些人先去了那边,然后再送粮食过去啊。若是他们收下粮食之后就此反悔的话,我们可就真的受骗了!”
  好在这一点却是唐枫过于小心了,蒙人倒是很重承诺的,当十一月中旬,那些粮食运抵草原之后不久,他们就按明廷所说的派出了精兵来到了东边,与辽东的辽东守军结成了犄角之势。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蒙人去年就与金人结下了深仇,即便大明没有提出这要求,他们为了自保也会陈兵与那里的。另外,他们还需要和大明在边境里开榷场互通有无呢,听大玉儿说起这次大明将会售与他们的那些珍贵之物,各部落的首领自然是心向往之,当然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这十多万石的粮食而反悔了。
  有了这些蒙人在北边相助,辽东的明军就更有信心守住现在的地域了。只是因为现在明军在平原上作战的能力还不足,而克制金人骑兵的火器尚不完善,所以他们才只能继续以守为主,不能趁着这个时机出兵攻进金国去。
  但饶是如此,已经使得金国上下一片人心惶惶了。金人的细作虽然已经探听不到大明的一些最要紧的军事行动,可毕竟不是聋子和瞎子。当大明派人将大量的粮草运去蒙古草原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情况有些不妙了。而后,这些年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去年更是险些被他们杀得屁滚尿流的蒙人居然派出数万大军陈兵于自己的边境之上,更是让金国上下一片哗然。现在他们不用想就知道蒙人和明廷做下了什么打算了。
  金国新都沈阳城,新建的皇宫比之辽阳的那处旧宫更为宏伟。这是金国大汗皇太极迁都到此之前就命人修建的,他要学习汉人的那一套君权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而这一切就从皇宫的规模开始,这里的宫殿规模虽然比不得北京紫禁城或是南京的殿宇,却也宏伟非常,远远超出了金人的认识。
  对此,金国国内多有非议者,但是皇太极却硬是顶住了压力。因为他知道这宫殿的出现就代表着自己这个大汗比其他贝勒王爷更高的身份。只是因为那次攻入草原无法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才没有趁着胜利声威大振的当口立国称帝。可实际上,皇太极就是将自己当成了大金的皇帝,而非什么大汗,他必须学那汉人的一套,才能完全巩固政权,从而有进一步的发展。
  自从来到了沈阳之后,皇太极诸事都很顺,许多以前与他为难的人都消停了下来,这使得他的心情也是极好的。可是就在这几日里,却是坏消息一个个地传来,现在更是传来了蒙古骑兵屯于西边,和大明辽东的守军一起对着自己虎视眈眈的消息,这让他不禁又惊又怒。
  更让皇太极烦心的还有那些朝中大员们的说辞,原来已经消停了下去的这些人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了,纷纷进言和请兵,都想给蒙古人一些教训。对此,皇太极在和一些亲信之人商量之后,便断然拒绝了。
  表面上,他提出的解释乃是为了大金自身的安危考虑。有前次攻打蒙古草原却因内部空虚而使得大明趁虚而入夺去了辽东大片土地的前车之鉴,这次当然不能再草率离开了。何况此次蒙古之所以会突然陈兵在那里必是受了大明的指使,一旦自己出兵,大明断无坐视的可能。另外,就是那数万蒙古骑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即便现在的蒙古人已经不复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时的剽悍了,可也不是轻易就能打败的。别到时候杀敌不成,还受了损伤。
  可实际上,皇太极不肯让人出兵的原因还在于自己的内部。虽然迁都之后自己的大权一日多过一日,可谁能保证这些人就没有在背后藏着一手?一旦让他们带了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借此另生事端?即便这些人真的只是为了大金的利益,可要是他们破敌成功,声势必然大振,而自己这个大汗年前可是以退兵结束西征蒙古之战的,到时候下面的人会怎么想?
  就因为有着内外各方面的考虑,皇太极不得不暂时忍下了这口气。不过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因为一来这样的话,蒙人原来被打压下去的气焰就会嚣张起来,而且和大明之间必然会达成默契,到时候难受的依然是自己的大金。二来则是这样也是会让国中之人认为自己这个做大汗的胆怯的,这对于压制住一众心下不服的亲王贝勒可是很不利的。
  这样一来,可就让皇太极太也为难了,真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一日,皇太极在宫中对呈送上来的奏章进行批阅的时候,一个青年来到了他的跟前。说是看奏章,其实皇太极的心思并不在此,一见来的是自己的十四弟多尔衮,便笑着让他近前来说话。
  要说这些兄弟之中皇太极最放心的是谁,当数这个十四弟了。倒不是多尔衮年纪尚轻,还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而是因为他向来没有什么野心,对自己这个大汗也很是恭敬。在众多的兄弟里,也就他最是让自己省心了。
  “十四弟此次进宫为的是何事啊?”皇太极待其坐下后便问道。此时的金人虽然努力在学汉人的那套君臣之礼,但在自己家人这里却依然很是随便,即便是大汗面前,多尔衮也是坦然而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