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传统与变迁-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9 年至今的台湾政权建立在一种官方神话的基础之上。国民党当局声称建立在台北的“中华民国”是全中国的合法政府,将来总有一天它会反攻收复大陆,或者大陆的共产党政权一旦倒台,它将恢复行使全中国合法政府的职能。自称是“中华民国”使台北政府有了一个由少数大陆人统治古人口大多数的台湾人的正当理由,但台湾的顽固立场也使它失去了在五六十年代宣布台湾独立的机会,因为那时其他国家有可能承认独立的台湾。蒋介石及其同僚认为全体中国人民只能有一个政府。随着时间流逝,光复大陆的计划渐渐成了老人们一个模糊的梦。但如果有人敢于指出这一点或宣传台湾独立,他就会被送进监狱。
与官方声明一致的台湾政治结构也相应分为两级。一面是国家级的国民党组织和代表全体中国人的“中央政府”,另一方面是省一级的国民党组织和代表台湾岛内人民的台湾省政府。时间一久,省级政权变得日益开放:台湾人可以进入官僚机构或参加国民党,然后通过选举可以进入省会台中的省级国民大会。甚至非国民党候选人也曾赢得席位被选为市长,但国家大权还是保留在国家级政权那里。譬如,“国民大会”是由1948 年在南京国民大会上选出的立法委员组成,因为在光复大陆前不得召开国民大会选举新的立法委员。原先的立法委员年老死去后由他们提名的人选接替。实际上,“国民大会”只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橡皮图章。国民党专政得到了警察、情报、军队和国民党保安部队的保障。团年代晚期,台湾社会开始发生变化。九年制义务教育于1 % 8 年开始实施。台湾孩子和大陆孩子上同一所学校,台湾学生也学说“国语”。大陆移民和台湾本地人的通婚亦日渐普遍。80 年代初期有2 乃的初中学生升人高中,而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继续上大学。在每个阶段能否升学取决于考试成绩。举例来说,能否进大学完全取决于全国大学人学考试的成绩,得分最高的学生上最好的大学。结果,台湾成为与日本类似的“考试社会”,学校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孩子的母亲个个都是家庭教育家。70 年代后期,随着教育的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民众的日渐富裕,中产阶层中形成一种开放的风气,进一步打破了台湾人和大陆移民之间的界限。
台湾政权经历的长期稳定与社会变化一起促成了政治上的解冻。一些政治犯获释。到1973 年,80 %的国民党党员是台湾籍人士,但大陆籍党员仍古据了要位。1969 年,早先的禁令被取消,首次通过选举补充“国民大会”立法委员的缺额,几位台湾籍人士进入了“国民大会”。更多台湾人通过1980 年和1984 年的选举担任了“国家级”和省级公职。在1986 年的大选中,尽管国民党以外的党派仍属非法组织,但它们获许提出各自的候选人并有人人选。1987 年,实行了4O 年的军事管制被取消,反对党取得合法地位,但前提是它们必须承诺反共并且支持国民党收复大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改革大多是蒋经国做出的。他历任各项要职,1972 年当上“总理”; 1978 年成为“总统”; 1984 年大选获胜后又连任六年。他以一位独裁领导人的身份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但也意识到,在国际大家庭中受到孤立的台湾必须得到岛内各界人士的支持。1988 年他逝世后大多数台湾人都为他志哀。
蒋经国死后,李登辉继任主政。李登辉生于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曾在一所日本人办的高中就读。他在京都帝国大学读过书,战后取得了康奈尔大学农业规划专业的博士学位。此后他在国立台湾大学任教。1972 年他担任某部部长,成为蒋经国的亲信。1978 年成为台北市长,1981 年任台湾省长,1984 年蒋经国连任后他成为“副总统”。李登辉上台后承诺继续执行蒋经国的政策,包括收复大陆、统一全国的“大业”。李登辉是一位基督徒。他曾经说过,退休后希望做一名传教士。1945 年后另一种塑造台湾历史的巨大力量是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二战结束时,台湾岛的农业古主导地位,到了1988 年,台湾被改造成一个城市化程度相当高的工业化地区,而台北则成了人流如织的世界大都市。台湾人口也从1950 年时的大约800 万上升到1988 年的约2 仪X )万。国民总产值则从1 945 年的极低水平跃居1960 年的81 亿美元,1986 年更达到726 亿美元。80 年代,台湾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台湾经济的成功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日本占领期殖民当局的遗泽;台湾人民的工作能力;掌握技术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陆移民的涌人;国民党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美国对它的援助及与之俱来的自由市场方式;以及向它开放的世界市场,特别是消费了台湾出口一半以上的美国市场。
经济增长是从农业开始的,日本人已经铲除了古地不耕的旧地主,1949 年后台湾政府决心将佃农制也一起消灭。先压低佃户地租,把公用土地卖给农民,用这笔钱把大土地所有者原先租给佃户的土地买下,然后再将这些地卖给农民。用公债来偿付原土地所有者。在一些主要方面,这场改革和战后日本改革不无相似之处:来自大陆移民政府和美国占领军同属外来力量;它在这个地区拥有军事和政治上的绝对控制权;它与当地利益枚关;它的目标只是建立一个稳定、保守的农村社会:这个目标达到了。台湾当局同样也鼓励农民成立农会(这种日古时期的组织形式得以继承下来),推广农业科技教育,新种子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农村手工艺产品的制造与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整个50 年代台湾农业始终大步前进。
台湾的制造业直到50 年代以前还是满目疮咦。最初当局的政策是要稳定局面,不久,50 年代美国向台湾提供援助,台湾当局目标遂改为促进经济增长。台湾当局政策的转变以1953 年开始的第一个四年讨一划实施为标志。几十家以前由日本人创办、后来在1945 年被政府没收的企业开始转让给私人企业家。这些人多为和政府有联系的大陆移民。同时,一些新兴产业如面粉加工业和纺织业也已起步。50 年代晚期时工业产量增加了一倍,增长点大多集中在为台湾消费者提供日用品的轻止业。印年代中,出口工业也发生了更深层次的转变,政府取消控制并欢迎外国资金进入台湾。美国和日本公司的投资均相当可观。外国企业可利用台湾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而台湾劳动力也从中学到了新技术。60 年代新兴工业的中心是消费性电子产品。6O 年代后期,越南战争刺激了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当时的情况和朝鲜战争促使日本经济快速恢复一样。新兴工业城市从农村引进劳动力,但即便如此,直到70 年代中期劳动力市场还是求大于供。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工业结构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化,钢铁和化工工业就此发展起来。80 年代涌现了新的工业大潮,快速发展的领域包括计算机、汽车制造和军事装备。1988 年,台湾国民总产值达到950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4820 美元,后者是中国大陆的10 倍。
台湾历史中最后要提到的方面是它和世界各国的联系。这可分三个阶段阐述:
第一阶段:1945 年到1950 年,台湾是国际社会中无人过问的“孤儿”。当时美国想让中国内战的尘嚣早日归于沉寂,就只能让台湾陷于前途未卜的停顿之中。第二阶段: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30 年间,台湾在美国的安全伞下,成了美国的“代理国”。美国第七舰队巡航于台湾海峡。1954 年美国同台湾签署了《 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向台湾提供了约20 亿美元的援助。1968 年,台湾经济迅猛发展,美国取消了不必要的经济援助,但继续予台湾以外交和军事支持。但到了1970 年后,台湾的国际地位开始动摇。中国开始从文化大革命的创伤中站起,逐步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各国相继与台湾断交,转而承认北京政府。1971 年,台湾失去在联合国的席位,1980 年又被驱逐出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79 年,美国和台湾断交,承认北京政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1980 年,《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到期废止。
第三阶段:1950 年后台湾的外交关系很难定性。台湾又陷入了与50 年代以前一样的困境,与它保持外交关系的只有韩国、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几个国家。但是台湾出口的猛增使得各国在承认北京政府的同时,竞相在台北建立具有非官方领事馆职能的商务代表处。一些主要外国银行也在台湾开设了分行。贸易联系固然不能代替外交关系,但即使没有外交关系,台湾也还是国际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这和几十年前的情况显然大不一样。
与台湾断交后,美国仍对台湾有很强的非官方“兴趣”。美国仿效日本,通过一个设在台湾的非官方机构间接维持和台湾当局的关系。这一事实上的美国大使馆被称作“台北美国学院”,由退休外交人员任教。1975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与台湾关系法》 ,决定继续保持所有经国会立法审议通过的美台经济联系,并且继续向台湾出售防卫性武器。迫于北京的压力,美国在1982 年同意削减对台武器销售,重申只有一个中国,北京政府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这只是“远景规划”。协议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美国则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
长期以来,台湾对大陆奉行“三不”立场:不接触、不妥协、不与共产党谈判。1976 年毛泽东去世后,北京把它的政策从解放台湾变为呼吁台湾当局自愿回归祖国。在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北京允许台湾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实行自治,如它可以保留原先的政府、军队和经济制度。台湾拒绝这项建议,声称这是共产党的诡计。但从70 年代后期开始,台湾与大陆之间通过香港进行的非官方贸易已在稳步增长。!987 年,台湾取消了居民不准到大陆旅游的禁令。之所以有这项政策上的转变,是因为缓慢扩大的个人自由、受教育和工作机会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台湾岛内文化生活的兴盛,使当局对赴大陆旅游的居民回岛的信心大为增加。台湾当局更希望赴大陆探亲的人能把台湾生活优于大陆的情况告诉在大陆的亲友。北京方面的反应是声明它热烈欢迎台湾同胞回家乡看看。
1949 年后,台湾在美国的视野中变得很是瞩目。和香港一样,它象征的意义和它本身的大小不成比例。但是,在开始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起时,我们必须记住,台湾只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第15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毛泽东成为共产党的领袖
起初,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一样认为,根据马列主义原理,农民在革命中只起辅助性作用。但是毛泽东在1927 年写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提出了异议,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贫农。毛泽东很快从实践中认识到把群众性农民组织和军事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1927 年和1928 年之交的冬天,他带领由朱德担任军事指挥的几千人来到了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在那里建立起了根据地。但是他用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为他的武装运动正名。1931 年11 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被定义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这里,毛泽东在不同的语境下借用了列宁在1905 年使用过的表述方式。《 劳工法》 则将诸多特权赋予了并不存在的无产阶级。
红军作为代表阶级的军队享有许多特权。土地被重新分配,但并未大力推行集体化。
毛泽东的地位逐步上升。1932 年,由留苏学生控制的中共中央放弃上海,把中央委员会迁到江西,毛泽东的地位上升暂时停止。1930 年底、1931 年4 月间、同年7 月及1933 年,蒋介石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红军游击队把国民党军队引入山区加以歼灭,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但是在1933 年年底和1934 年,国民党采用“碉堡战”封锁苏区,步步为营向中共根据地推进。结果,10 余万红军从江西根据地突破重围,趁着夜幕的掩护踏上了长征之路。他们边战边走,一年中步行创X 幻英里,创造了人类意志力量的神话。直到1935 年1 月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会议才承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尽管如此,在以后几年的党内会议上继续有人反对他的路线。
延安时期
1935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带领不足2 万人的部队到达陕北。自1936 年年底起,他们把总部设在了延安。这是一块贫瘩的黄土地,到处被侵蚀得沟壑纵横,车辆交通不便。这里易守难攻,但是普遍缺水。由于农民很少有余粮,地主也不多,它为简单的平均主义和自力更生生活方式提供了自然环境,不存在都市中的种种弊病。在延安的10 年为毛泽东提供了机会,他在整整一代中共领导层都打下了他的烙印。当长征结束后,一位富于冒险精神的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采访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时,他发现了一群充满自信和乐观进取精神的革命老兵。他们的穿着及对农民事业的献身精神被斯诺写进了《 红星照耀中国》 (即《 西行漫记》 )一书,使全世界的读者为之神往。
1937 年时形势已很明朗,中国抗日战争能够牵制日本进攻苏联并使南京政府无暇对共产党发动进攻。所以在日本1937 年7 月7 日在北平发动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新的统一阵线加人了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日队伍。这第二次国共合作其实只是两支军队停火后勉强建立的合作,合作初时双方热情很高,但不久就迅速低落下去了。共产党在全民族解放抗日战争的全新背景下扩张自己的力量,因为全民族抗日本身就要求发动农民武装自卫。有组织的抗日根据地建立于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儿省边境地区,最早的晋察冀坑日根据地建立于1938 年。到1946 年,据称有19 个“解放区”的根据地,控制的总人口在7 ( 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