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照镜子是他觉得最不快的事情之一;每每看到镜子里自己日益白发苍苍的脸;他就觉得恼火。
    他想起如今在京城中大红的翰林学士李白的诗句来: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太白尚另有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林甫自己写诗水准一般;贺知章致仕时;奉三郎皇帝之命;他也写了送别诗;但那其实是家中幕僚捉笔。他甚至连字都认不正确;把庆贺别人生孩子的“弄璋之喜”写成了“弄獐之喜”。不过欣赏诗的水准;他还是有的;每每读起李太白的诗句;便觉口齿生香。
    所以这个李太白;不能久留于京中。
    如同那个叶畅一般;不为己用;又有才;那么早些将之打发了为好。
    使女悄悄退了下去;李林甫闭着眼;开始养神。直到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进入了书房;他才睁开眼;淡淡地扫了三子一圈。
    三个家伙;没有一个成器的;也就是李岫稍好一些;其余二子;坐享富贵罢了。
    “洛阳令杨慎名转来的一个折子;你们看看。”他示意了一下。
    折子乃是东都下属偃师令所上;倒没有什么太多的废话;就是关系黄河漫堤救灾之事的。只不过折子最后;却附了一本小册子;真正有用的东西;便在这数千言的小册子上。
    李林甫一直没有出声;只是任由自己三子轮流翻看小册子。
    名为《灾后救急方略问对》的小册子;乃是模仿本朝《李卫公问对》的兵法书模式写的;不过是二问一答。问者乃是偃师令白铨与县丞蒋清;答者则是叶畅。
    李林甫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们能看懂其中多少;若是能学得上面一半的本领;那么他百年之后;也不必担忧了。
    “叶畅?莫非是修武叶畅;前些时日;与韩朝宗走得非常近的?”
    李儒看到这个名字;讶然而问;他可是知道;自己父亲对韩朝宗没有多少好感。
    因为韩朝宗与李适之走得太近;而李适之与父亲的矛盾日益显现。
    “应当就是他;闹得沸沸扬扬的球市;便也是他弄出来的;一年一二十万贯的收益啧啧。”李屿眼睛亮闪闪地道。
    因为李林甫的约束;他虽然对球市垂涎;却没有伸出手;不过现在看来;幸好没有伸出手。若是真去抢;必然要与玉真长公主交恶。
    李岫却好一会儿没有出声;李林甫向他示意了一下;让他开口;他慢慢地道:“玉真长公主若见了此册;定然后悔。”
    这是回到那问对本身的价值上来;而不是想着叶畅能赚钱。李林甫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打发这三子出去。
    三个儿子有些莫明其妙;出了门之后;李儒道:“大人这是何意?”
    “不知道;让我们学一学?”
    “不会如此简单;而且我们是宰相之子;向来担任清贵之职;学这些东西能有何用?”李岫摇了摇头;他心中隐约有个想法;只不过一时间;拿捏得不是太准。
    或许;大人是想要乘着这个机会;拉拢一下叶畅?
    然后李岫就笑了起来;叶畅虽然有些虚名;不过是个市井之徒;连李太白都比不上;又这么年轻;哪值得他父亲堂堂当朝宰相去拉拢。或许;父亲就只是让他们注意一下吧。
    一个区区的偃师令;还不放在李林甫的眼中;至于洛阳令杨慎名;李林甫也不是太在意。
    杨慎名的兄长杨慎矜;如今是李林甫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自然;有着“口蜜腹剑”之称的他;也不会对杨慎矜绝对放心。
    他留有后手。
    “叶畅”这个名字;算是正式入了他的脑中;他将之记了下来。
    “送上去;让三郎欢喜欢喜。”犹豫许久之后;李林甫做出了这个决定。
    就算他不送上去;这小册子还是会辗转交到李隆基手中的;与其到时被李隆基责问;倒不如自己来办此事。
    如李林甫所料;李隆基看到这份小册时;确实甚为满意;不过当发现这小册的作者是叶畅时;他神情多少有些复杂。
    “这叶十一;前些时日在市赛上大闹了一场;害得王元宝既丢了颜面又失了重宝;没有想到离开长安才十余日;便又弄出这一套来”
    将小册子丢到了案几之上;李隆基小声地嘟囔了两句。
    一听得他这样说;李林甫便知道;这位天子并没生叶畅的气;相反;对叶畅很满意。
    可旁边却还有别人。
    张培在揣摩上意上;与李林甫还有差距;他自觉一向得李隆基信重;而且又是翁婿之亲;既然李隆基批评叶畅;那么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当然要递小话。
    “圣人说的是;叶畅此人;惯会哗众取宠;圣人令他还乡;他却视圣旨如不在;竟然混入京城之中;也不知怀藏何等祸心。如今天下太平;他却弄出这个什么《灾后救急方略问对》来;分明是怨望”
    这一番帽子扣下来;让旁边的李林甫都讶然望了一眼;心道旁人说老夫“口蜜腹剑”;却不曾想你张培也不逊色;这背后的恶状告得。
    这可不仅仅是要让叶畅倒楣;简直就是要叶畅性命
    李林甫心中暗暗回忆;他把执朝政时间不短;在朝野当中自有耳目;但耳目传来的消息中;张培虽然与叶畅有些矛盾;却并没有要斩尽杀绝的仇恨啊。
    这让李林甫心生警惕;这个张培;是典型的翻脸不认人者;他又是三郎爱婿;不可不慎之。
    “李卿如何说?”李隆基看了张培一眼;也不知道自己女婿为何会对叶畅如此不满;他瞧着李林甫。
    “臣以为;有备无患。”
    李林甫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句话;李隆基点了点头:“说得是;有备无患;大唐疆域广大;难免有地方受灾令人抄录分发下去;天下知县以上;人手须有一册。”
    张培脸色不免有些难看。
    他为翰林学士;故此才在此时随侍于侧;听得要让叶畅大出风头;他心中歪腻;虽然明知是李隆基的意思;却还是忍不住又多了一句嘴。
    “圣人;怕是纸上谈兵”
    “贤婿;你这几日未看朝报?东都豪雨;孟津、偃师、巩县;尽数受灾。前段时日连旱一月;故此堤防颇有不整之处。”李隆基有些不满地道:“此问对;乃是偃师令在灾后与叶十一的问对”
    张培自然是知道此事的;他叩首道:“臣知此事;但颁发全国;何等大事;岂可不慎重?万一其应对有误;害的可不是一人二人”
    这话说出来之后;李林甫冷笑起来。
    他低着头;将自己冷笑藏住;没有给李隆基与张培看到。莫看张培说得冠冕堂皇;但他的私怨;李隆基岂有看不出来之理
    李隆基眉头先是一皱;但旋即松开。
    叶畅是外人;张培是女婿;叶畅是庶民;张培是学士。
    而且随着年纪增长;李隆基如今沉湎于色犬声马之中;已经倦于政事;为了一个此前惹过他不快的臭小子;和自己的女婿又是大学士的张培争执;李隆基觉得没有必要。
    他挥了挥手:“贤婿所言;也有道理那么;便看看偃师之效吧。”
    李林甫垂着的头突然抬起;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但仿佛知道他的反应一样;李隆基恰恰这时回过脸;看了他一眼
    李林甫身体几乎颤了一下;又垂下头去。
    这位天子虽然已经露出昏聩之象;可是当年英姿勃发;除韦后与太平公主;先后两次宫庭大变;都是他一手谋划掌控。
    李林甫从来不觉得;自己的那些小心思;能够瞒得住李隆基。只不过他对李隆基有用;故此才能位居相位罢了。
    还要再等;等李隆基更老一些;更昏聩一些。
    张培成功劝止了李隆基;心中甚为得意;却没有注意到;李隆基与李林甫看着他多少有些轻蔑的眼神。李隆基虽然未将《灾后应急方略问对》抄发天下;但是还是有不少有心人;将这份数千言的小册子抄写下来。
    所以仅仅是二日之后;玉真长公主在自己的别业当中;便看到了这一份小册子。
    为他带来小册子的是王维。
    原本随着王维成家生女;两人间的来往渐少;王维还曾经外任为官;但后来他吃不得外任的清苦;双方又年纪大了;都顾念旧情;往来又开始多了起来。
    也是靠着玉真长公主的帮助;他才从外任又调回京城。
    “是被张培压制;未曾抄发天下?”放下小册;玉真长公主又问道。
    “听闻确实如此。”王维脸上是苦笑:“某行事不慎;误了法师。这等奇才;原为法师所用”
    “呵呵;摩诘;你太见外了;再天下奇才;与我有何用?他便是有孔明之才;张良之智;也比不得摩诘你啊。”玉真长公主笑着道。
    两人目光相对;玉真长公主眼波似水。
    王维心中叹了一声;然后长拜:“话是如此;但如此人才;原是能成为法师左膀右臂的;只因维私心”
    “与你何于;你兄弟情深;不过是引夏卿来见我;是夏卿说服了我;压了叶十一的球市。”玉真长公主说到这;昂然举首:“夺了便夺了;莫非还要我;堂堂大唐长公主;去向那少年郎赔小心说不是?”
    顿了顿;她笑道:“夏卿看了此册?”
    “看了。”
    “有何表现?”
    “大惭愧;说是不敢出门了。”
    玉真点了点头;王缙知道惭愧;那倒就好。原先以为叶畅只会些奇计;故此对他下手毫不留情;现在才知道;此人有应急处急之能。自己等虽然已经高看了他一眼;没有想到;还是远远不够啊。
    见王维还有些郁郁;玉真笑道:“何至于此;说起叶十一;他明大势识进退;倒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物。球市上虽然我占了他便宜;但却也不是没有代价。且不说替他要的那八万贯;便是许他造船之事;少不得要到天子哥哥身边去讨人情。而且;我与他还有新的合作说来也奇了;他明知我吞了球市的好处;为何还敢与我合作?”
    原本玉真长公主以为叶畅别无选择;但现在仔细想;有关棉布的合作;叶畅仍然是找她;其间只怕还有更深远的考虑。
    她没有细想;只要她这个长公主身份在;就不怕叶畅玩出什么花样来;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叶畅这小册子;未能发行天下。
    可惜了。
    叶畅并不知道;自己险些就名扬天下了;若真如此;他虽然面上不在意;心中还是会挺得意的。
    这个时代;声望也是一种实力;若真名扬天下;真正成为名士;莫说元载;就是王缙;再想动手夺他的利益;也要三思而后行。
    因为得了玉真长公主的承诺;所以在武陟他建的船坊也可以大张旗鼓地招募人手。造船工匠目前是以新罗人崔秀景为首;但管理上;却是叶畅的族叔叶柽——这位不成功的木匠;实在没有什么天赋;但管理十几个人却是问题不大
    为此;叶畅留在了武陟足有十天;待得一切都按他的设想步入正轨;他才回到修武。
    吴泽陂与他离开时比;多了一家逆旅;那是往来的客人多了;总寻民家投宿;结果便有头脑灵活的;在路旁搭起了家逆旅。此时主人正在门口迎客;见着叶畅;顿时欢喜地迎上来:“十一郎;你可回来了”
    “原来是槭叔;槭叔这逆旅开张了啊?”
    如今在吴泽陂;人们要做什么;都会征询叶畅的意见;包括叶槭开这家逆旅。当初他问叶畅时;叶畅说只管开;生意定然不会差;有了这判断;他才敢将自家宅子腾出半边院子来。
    “原是想请十一郎来吃酒的;可是十一郎你回来晚了啊哟;瞧我;忘了正事;十一郎;你家姐姐已经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他们老刘家;可是老早就来报喜了”
    听得此语;叶畅大喜。



第130章 劫波渡罢喜相逢
    叶畅之姐;乃是他在这一世最亲亲人之一;在叶曙遭遇不幸之后;与他一母同胞的;就只剩余这个姐姐了。当初伯母刘氏欺凌他时;这个姐姐可是没有少给他撑腰的。
    这姐姐性子豪爽;嫁与的姐夫刘锟;倒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但老实不等于蠢;他乃是叶畅最可靠的臂助之一;活字印刷术最初叶畅选择的是陶活字;便是寻这个陶工。在发现陶活字不易控制后;立刻邀请铜匠;制造青铜活字者;亦是刘锟所为。
    在年初之时;叶畅花费很大代价;邀请中原一带著名的妇科与儿科医生;再邀来乡野之间最有经验的稳婆;众人合编了一部产妇育胎、保胎、生育、育儿等等的医书。
    编医书是目的之一;叶畅的另一个目的;则是有这些名医稳婆在;好照顾自己的姐姐生育。这是姐姐叶琛的第一胎;叶畅知道此时妇人生孩儿;就和过鬼门关没有两样;做了这番准备;心里总能踏实些。
    原本预产期;应该是还要过十余日的;听得生了个男孩;叶畅先是一喜;然后心中紧了起来:“母子平安否?”
    “母子平安;母子平安”叶槭笑道:“好一个胖小子;长得倒有几分象你这个舅父。”
    对叶畅来说;这可是难得的好消息;他回到家中;只是报了个平安;便匆匆赶去小刘村;见自己的姐姐和外甥。亲人团聚;自有一番热闹。
    一别月余;卧龙谷中有许多事情要他操持;因此;他也只是在小刘村呆了半日;便又回去;到得谷口时;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眼巴巴站在谷前;不由得大喜:“和尚;你安然无恙就好”
    正是释善直。
    见到叶畅;善直也是欢喜;连连拉着叶畅的手;嘟囔了好半晌;言语之中;无非就是埋怨自己学艺不精;未能护住叶畅。
    “和尚你也忒老实了;十余个精兵追击;尚能护着我突围;已经是很了不得。”叶畅摆了摆手:“不过今日之后;我会在族中挑选人手另外;去受了灾的几个县看看;有没有卖儿卖女的;我收拢过来;你替我教他们武艺吧。
    这是在长安城外遇刺之后叶畅的想法;此时大唐;豪门之中有仆从家丁是很普遍的事情;叶畅此前也养了不少家人;象淳明等皆是;但这些家人叶畅多是想将他们培养成一方管事;学些拳脚也只是强身健体。
    此次不同;他是真的想给自己培养一批忠心耿耿的班底了。
    “应有之事;只不过刺客身份你可曾知晓?”
    “不知;不过看他们的身手;应是军中之人。”叶畅皱着眉;肯定不是李隆基;这位天子想杀自己;一纸诏书的事情。也应该不是安禄山;双方已经揭开了旧怨;安禄山此时没有理由再来寻自己麻烦。
    那会是谁?
    无论是谁;叶畅心中暗下决心;以后外出之时;除了善直要跟着;昆仑奴乌骨力也必须带着;然后再带个七八个家丁;再遇着刺客;至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