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吸了口气之后;杨钊道:“叶中丞不说此事;臣也要向圣人请罪;臣身为户部尚书;确实有过;未知民力而擅增税赋;有竭泽而渔之患也。”
    众人目瞪口呆;杨钊竟然把这个过错认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承认这个过错;对杨钊来说可是一大挫折;方才的情形;还没有到这个地步;杨钊究竟是什么打算?
    众人再看叶畅;发觉叶畅神情自若;没有任何意外;然后听得杨钊又道:“不过;臣计算这税赋所增;主要有三;其一乃是安东、云南两大商会与安东银行之税;其二乃京城、东都即陈留等重镇商税;其三乃是京畿赋税。臣愚驽;其一其二如何而来;臣都有数;唯有京畿赋税;为何在圣人连年减赋之下;犹数倍于以往;则非臣所知。”
    王原本在一边冷眼旁观;看着叶畅与杨钊二人死掐的;但听得杨钊这般说;他脸色一变;正等出班回应;偏偏此时;叶畅却接着杨钊的话题说了过来
    “此事臣倒是有所知;据闻圣人仁慈;免去京畿百姓租庸调;但京畿采访使却令百姓缴纳转运费用;所收运费;胜过百姓租庸调数倍。臣在安西时又闻;朝廷旧例;卫戍边疆将士当免租庸;六载轮换一回;但臣在安西时发觉;高仙芝屡屡丧师;却耻于告知朝廷;故阵殁将士之名;犹在户籍之上;京畿采访使竟将此等为国捐躯之士;充任逃人而加征其家之租庸;有一次收三十年者。
    叶畅话说得不紧不慢;声音也不算大;但听得朝臣耳中;却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便是李隆基;也瞪得眼睛;目光在叶畅与杨钊两人身上移来移去。
    这二人分明是一唱一和;他们的矛尖所指;乃是王
    朝臣们原本以为叶畅与杨钊斗得势不两立;双方借着这些比试算学;都是为了打击对方;却不曾想;这两人不知何时又恢复了默契;他们的真正攻击对象;竟然是王
    就是王自己;也一时间蒙了;呆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



第412章 此争彼夺试方热
    “这倒是奇了;这两个家伙;为何会携手对付王?”
    随侍在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撩起眼;用眼角余光扫了一下王;心里不禁暗暗可怜他。
    想必王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吧。
    这也难怪;叶畅与杨钊联手;在四五年前或许还有可能;但自从叶畅成为李林甫女婿之后;双方就是势不两立之局了。
    “叶畅这么做;自然不会是为了那些兵卒申张正义;还是要对付王;只不过如今他在朝廷中枢之内;除了一个元公路之外;便是与些贵戚关系紧密是了;元公路”
    元公路如今任御史中丞的时间也有几年;虽然这几年其人默默无闻;看上去并没有做太多大事;但事实上资历已足;完全可以取代王继任御史大夫之职。
    叶畅得御史大夫;杨钊得京畿采访使与京兆尹;双方各取所需;看上去杨钊占了大便宜;叶畅的收获有限;但实际上;叶畅是不是还有别的收获?
    无怪乎高力士这样想;便是李隆基;同样是这样认为的。
    到了他们这般地步;别人的任何一个行动;他们都要好生揣摩;猜测出其中的含义来。
    叶畅与杨钊携手;这样的话;对于整个朝廷中枢来说;可是一场大动荡。对李隆基来说;则是让他睡不着觉的一件事情。
    这时王终于反应过来;他上前跪下;摘下官帽;以头顿地:“臣一心为了圣人;此等言语;尽是诬蔑。臣与叶畅;乃是死敌;臣子王准之死;与叶畅也有关系;他血口喷人;请圣人裁断”
    王心中明白;这个时候;自己想脱身极难;唯有把水搅浑来;利用李隆基现在懒于政事;将事情拖下去。
    以拖待变;乃是他唯一的选择;他不相信;叶畅与杨钊的关系真的会变得和睦起来;若那两人真的穿上一条裤子;他反而更有机会;李隆基绝对是要朝廷中有股力量来平衡这二人的。
    李隆基咳了一声;颇有些无奈;他示意太监将王扶起;然后缓声道:“叶畅也未曾点你之名;你不必多想;此事朕知道了;必不会让你受委屈。”
    他当然知道;王搜刮来的钱;全都堆在了他的内库之中;他还曾得意洋洋地对杨钊说过;这些钱不是租庸所得;自然不入国库。杨钊和叶畅拿这件事情向王发难;在他看来;有些小题大做了。
    不等众人回应;他看着试棚里;然后“呀”的一声:“看来算学馆也不是一无是处;已经追上来了啊。”
    众人这才想起;今天在这里是看算学馆与旅顺书院比试的。
    方才旅顺书院以四比一;占了绝对优势;此时再看时;却发觉双方竟然成了五比五平了。
    旅顺书院由杨帆又解出一题;但此后近一刻钟的时间里;旅顺书院的三个人仿佛是被难题难住了;在那里苦苦思索;虽然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或者拿起算盘拨打一番;却迟迟没有再交出答案来。
    相反;算学馆这边;吸取第一题大伙一起做反而没有效率的教训丨分成五组来解题;这会儿效率果然高了;这短短一刻时间里;连接做出了四道题;将解出题目总数持平。
    李隆基笑着向叶畅道:“叶畅;你方才似乎高兴早了啊。”
    “臣未曾高兴早呢。”叶畅一笑道。
    就在这时;算学馆这边欢呼了一声;又将一题的答案写了出来;在这场比试之中;他们第一次反超。
    “你瞧;算学馆反败为胜了。”李隆基道。
    “圣人且继续看就是。”
    叶畅对于旅顺书院极有信心;因为他自己见过那十道题;十题之中有五道乃是这个时代常见之题;虽然难;却难不住国子监算学馆;毕竟这是大唐最高学府的专门数学院;代表了除旅顺书院之外数学的最高水准;叶畅也不敢出十道对方根本做不出的题来获取全胜——那样只怕适得其反;其不到宣传旅顺书院的作用;反而令人生厌。
    但是;其中有三道题;确实不是单纯靠着大唐原有的数学水平能解出来的;一道是三角函数;此时天竺已经有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的概念;常用于计算天文历法;若是瞿昙巽等将自家祖传之学倾囊授予算学诸生;或许这道题他们能解开;否则的话;就只有等瞿昙巽临时慢慢解。
    另一道乃是平面解析几何;所出题乃是抛石车攻城;如何能绕过城墙防守;将石头击中城墙之后的弓箭手。这题目其实不算难;可是涉及到抛物线;其中原理公式;却要推导;绝不是一个时辰能解出。
    李隆基不知道这个;底下的百姓也不知道这个;只是方才旅顺书院占了优势;现在却发生了情形逆转。心向着国子监算学馆的人;自然少不得嘲笑一下旅顺书院自不量力;而心向着叶畅的人;则痛骂国子监算学馆卑鄙无耻;倚多取胜。不过有京兆尹安排的人手在;这些人才一叫骂;就被弹压下去。
    因为球市的缘故;京兆尹如今处置这种事情甚有经验;故此井然有序;便是有一二意外;也不至于发生灾难。
    众人的注意力全都转到了试棚里;离得近的;可以看到旅顺书院的三名少年额头也冒出了汗水。虽然有暖炉;可在这三面透风的地方;暖炉能派上的用场并不大;这种情形下他们还额头冒汗;其紧张可想而知。
    叶畅倒是在城头不动声色;只是目光四处逡巡;仿佛在城下寻找什么。
    王用眼角余光关注着他的动静;心中有些不解;以叶畅的性格;方才那种攻击;他应该穷追不舍才是;怎么只是随着李隆基一句话;就不再说了?
    时间又过去了一刻;这个时候;蔡晨果低呼了一声;然后起身;将一组数字交了上去;这样一来;双方再度变成了五比五平。
    瞿昙巽看了看书院那边三个人;再又看了看己方这边;心里稍稍安宝;他们还剩余五题;正好分为五组;每组一题去做;再怎么也该比对方更快些吧。
    但是蔡晨果交题象是一股风;吹得旅顺书院这艘船开始加速。蔡晨果坐下去没有多久;杨帆又站起来;交出一题的答案。
    “六比五了;旅顺书院再度超出”周围人一阵小小的骚动;把目光再度聚在了算学馆这边。
    算学馆这边诸生;现在也都是满头大汗。若说旅顺书院只是为了声名而战;他们就是为了生存而战;大伙的前途富贵;全在这次比试之中;故此他们比起旅顺书院的三少年更为紧张。
    只不过现在双方剩余的都是难题;想要解之可不容易;哪怕他们有了解题方向;也需要不停验证方可得出正确结果。
    “第七题;旅顺书院解出第七题了”
    周围有人忽然呼出声来;原来岳曦又解一题出来;他将答案交与小吏;还有余暇向小吏笑了笑。
    瞿昙巽向着这边瞪了眼;心怦怦直跳;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看着蔡晨果;若说书院这边谁还有可能解出第八题;就应当是蔡晨果了。不过让他稍稍放心的是;蔡晨果这个时候正拿铅笔挠着自己的额角;看上去是被问题困住了;凝神苦思;根本还没有动笔。
    “剩余三题;才是此次精华;哼哼;这三题尽数是我天竺算数精妙难题;乃是我家传绝学;非此前七题可比。”瞿昙巽稍松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起先我还是大意了;那些题虽是难;但一行当初能解;想来他侄子也能解;他侄子必然传授与了这些小鬼”
    众人都知道;这场比试到了关键之时;连观众都鸦鹊无声;唯有铜壶里滴漏的声音传来。
    “遇到难题了”陆羽低低叹了一声。
    “郎君说得是不过我想;旅顺书院定然能胜。”旁边一人略带紧张地回答。
    陆羽望去;发现此人正是一向在金光门附近卖报的陈小二。
    “你对他们如此有信心?”
    “那是自然;他们可是叶中丞的弟子;叶中丞还在我这买过报呢。”陈小二昂着头:“郎君也在我这买过报;我记得”
    “你记性倒是不错。”
    “每个买过我报纸的客人;我都记得。”陈小二回了一句;便又盯着试棚去了。
    解出第七题之后;岳曦回到自己的座位;他看了看对方解出的题;然后笑了起来。
    神情非常镇定;就连额头的汗都收住了。
    他才坐下去;算学馆那边欢呼了一声;然后将又一道题答案挂出;这样一来;双方再度平手;每方都解出了七题。
    “看来胜负还是很难料。”陆羽心中暗忖。
    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必须说;双方的算学能力都不错;只用了一半时间;便解出了大半题目。算学馆的表现;让叶畅也觉得有些意外;他原本还觉得自己这方会取得碾压性的优势。
    不过细细思忖;这也是必然;国子监算学馆里招收的自然不会是权贵子弟;而是从不知多少人中挑出的顶尖这辈。他们当中或许有一二滥竽充数的;但大多数;还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论天赋;其实他们要比叶畅的这三位弟子要高;所缺的;只是更为合理、规律的后天教育罢了。
    “叶畅;朕也看了这些题;你剩余三道;一道测抛石机所抛石弹轨迹;一测河面桥梁长度;再有便是计算如何修建辙轨最省材料。朕觉得;你之算学;颇有不同啊。”李隆基忽然开口说道。
    “臣方才说过;算学为天下大道之基;无论是治国理民之道;还是行军布阵之道;都离不开算学。”叶畅道:“正因此理;算学亦须服务于各行各业;以助其应合大道。将算学圈起来;只供少数人研习;非教化无私之理。”
    李隆基哂笑了一下;叶畅终究是心急;不过他心越急就越好;象他这样急着推广算学;只怕除了国子监算学馆的学子要非难他;就是这些年被他大撒金钱收买了不少人心的其余太学诸生;也会渐渐敌视他。
    这是大道之争;理念之争;即使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也必然是此长彼消
    不过叶畅越是如此;李隆基就觉得自己的宝座越安稳;当然不会出言相劝。他看了看杨钊;心思再度回到叶畅与杨钊联手之事上来。
    这二人前些时日还在自己面前斗得不亦乐乎;转眼间联手坑了王一局;其间缘故;他还没有想明白;不过看情形;应当是叶畅为主;杨钊为辅。难道叶畅对御史大夫之职就如此迫切;他就没有考虑过自己这个天子在此事上的作用么?
    无论如何;要保住王。
    目光闪了闪;李隆基下定这个决心;他要保持朝廷里的平衡;就绝不能让任何一方独大。
    “时间过了多少了?”他向身边太监问道。
    那太监回头看了看;小心翼翼地道:“回圣人;过去一小时二刻钟了。”
    李隆基也回头看了看;然后笑道:“叶卿;你这座钟莫非也是算学推导而出?”
    在城头;李隆基侧后方;摆着一个近乎一人高的大家伙;玻璃的面料之下;是摆来摆去的钟锤;而两根指针;则指明了现在的时间。这正是座钟;叶畅在将李林甫一家安置在旅顺时;与李岫提出的新产品。
    因为工艺麻烦很多地方都只有手工制做的缘故;现在这座钟的产量甚低;年底前第一批运入京城的;只有二十具。其中两具;前些时日叶畅通过寿安献与了李隆基;而李隆基的性子让他对此甚为欢喜;一具留在了温泉宫;另一具便搬到了兴庆宫;他意犹未尽;又从内库掏钱;在叶畅这买了另五具;总共花费了五万贯
    把其中一具搬到城头上来;也是李隆基为了掌握此次比试时间之举。
    “座钟与此;确实相关。”叶畅道。
    他才开口;李隆基忽然“咦”了声;不仅李隆基;几乎城头城下围观者都是“咦”了一声;大伙的注意力再度集中在试棚之内;只因试棚之中;又有状况发生



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
    叶畅微微眯着眼;向城下望去。
    然后他笑了起来。
    无怪乎大伙同时惊咦;原来旅顺书院这边;三人竟然同时站起。
    他们已经解完了七道题;此时三人同时站起;也就意味着剩余三道题也被解开;旅顺书院抢在前面完成了所有题目
    三人的动作也惊动了瞿昙巽;他跳将起来;一脸不信:“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可不可能;不是你说的。”蔡晨果一笑;避开瞿昙巽伸过来的手;直接将答案纸交与了小吏。小吏拿了过来;看了看上面的数字;又回头望了一下瞿昙巽;手稍偏了点;让瞿昙巽看到纸上的数字。
    瞿昙巽只瞄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这数字;正与他所出题中最难三题之一答案相合
    再看其前的题号;果然是那道题
    “这这怎么可能;这是天竺算学之秘;在大唐并无几人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