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有一人;却是有些犹豫;他的迟疑看在众人眼中;袁瑛便有些不快:“项忠臣;你犹犹豫豫的;莫非在担忧什么?”
    “这个袁五哥;有件事情;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伙都是一起斩鸡头喝血酒的兄弟;什么话不能讲;你只管说就是”
    “如今举事;时机似乎还有些欠妥;那个叶畅正在洛阳;咱们围攻洛阳”
    袁瑛脸色顿时变了;心中烦躁;恨不得上去就给这个项忠臣两记耳光;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
    他如何不知道如今时机有些问题?但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原本是挑着叶畅去辽东祭拜李林甫的时机举事;原以为叶畅请了长假;在辽东少则要呆半年;长则可能再也不回中原;哪里知道叶畅在辽东连两个月都没有呆满;就又匆匆回到了洛阳等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袁晁等人都已经举事起义;而袁瑛自己也已经到了河南道;将人都召了起来。
    势成骑虎;岂容退缩;现在唯有勇猛精进;才能克敌制胜
    定了定神;袁瑛看了看周围;发觉那些豪强大侠们的神情也都有些异样。显然;这十余年来叶畅战无不胜的赫赫威名;让众人都心生忌惮。
    “叶畅是药王仙人的弟子啊;据说他会仙术”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道
    “你也听说过此事?我家乡与修武甚近;我可是听修武人说过;他身边常有仙人、金刚护持”
    “胡说八道”袁瑛可不敢让他们再胡说下去;坏了自己的大计;他打断众人;然后冷笑道:“叶畅在洛阳;那是再好不过”
    “袁五哥为何这样说?”
    “你们想想;中原百姓为何贫困;穷无立锥之地?无非就是那些权贵们为了种棉织布;将百姓的田地尽数夺走这首畅棉布者何人?叶畅也可以说;叶畅乃是中原饥民之仇敌;只要和百姓说清楚此事;百姓哪个不恨之入骨?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肯与我等同心;我等如何不能取此天下;到时诸位兄弟;各个王爵;岂不美哉”
    这些年在袁晁的逼迫下;袁瑛也学了不少东西;故此说起来倒是自有道理;听得众人都连连点头。但那个项忠臣却还是吞吞吐吐;袁瑛原是不想再让他说的;不过旁边人却催促道:“项驼子;你还有什么话;都说出来;让袁五哥为你解惑”
    “叶畅;当世良将;辽东、支南、安西;所到之处;战无不胜;咱们五哥;小弟我说句真话你莫怪;咱们虽是自负武勇;可究竟是不曾上过边疆;未曾真正指挥千军万马作战过;咱们会是他的对手么?”
    众人便又都看向袁瑛;等着他的回应;袁瑛暗自吐了口气;这个问题;在他得知叶畅回到洛阳之后;便也一直在琢磨;因此倒是能答上:“项兄弟说的是;但这正是我们的良机。若是叶畅在边疆;带着数万边疆虎狼之师回来;我们纵有数倍兵力;恐怕急切间也胜他不得。但如今却不然;如今叶畅只是在洛阳安抚民心;手中并不是精兵;就凭着那些软脚虾一般的官兵差役;如何能以一当十?何况洛阳城中;还有我们的内应叶畅原本是我们大敌;此次乘着他手中没有强兵之机将他擒获;岂不是绝了一处后患?”
    他停了一下;又继续道:“况且;叶畅名声显赫;擒了他;四方官兵必然都惧我等;而且他一身系三大商会之财;擒得了他;还怕那三大商会不乖乖支应咱们的军饷?有了三大商会支应的钱;咱们就是拿开元通宝去砸;也能将长安城中的李隆基老儿砸下宝座今后这三大商会;也就是咱们兄弟们自家私产
    听得这里;众人都是欢喜;心中的那点担忧;被对权势与财富的渴望一扫而空。
    不能不说;这也是叶畅这些年在民间有意无意推动百姓对财富的渴望起了作用。叶畅原本的打算;是推动了百姓对财富渴望之后;他们敢于向外扩张;往山岭、戈壁与茫茫大海之外去寻找金银;从而推动华夏进一步扩张。结果他种下了龙种;却长出了一只怪兽;这只怪兽还没有向外伸出爪牙;便先疯狂地扑向自己的母体。
    在袁瑛连番鼓动、许诺之下;这些豪强下定决心;各去召集人手不提。此时已经是大唐天宝十四载的十月中;天气渐寒;虽是东南大乱;朝廷派出去征讨的两万禁军自洛阳开出;洛阳城只余少许兵力;但城中人心却甚为安定;整座城市都是井井有条。
    原因无它;不过是叶畅坐镇罢了。
    “朝廷当真有些乱了手脚;朝中自有将帅;却不敢用;以边将统帅禁军出征。将帅互不相知;士卒又少有训练;此次征讨;未必能得利。”
    叶畅在洛阳的临时府邸便设在大观园之内;刘长卿与叶畅相对跪坐;李季兰在旁边为二人布茶;浅绿色的茶水泛着香味;刘长卿深深嗅了一下;抬头看了叶畅一眼。
    若说叶畅大雅;他偏偏热衷于俗务;若说叶畅大俗;可这诗酒茶等雅物;他也是样样精绝。
    自当年一别;刘长卿与叶畅是近十载未曾谋面;十载里他沉沦下吏;在不得意的职位上挣扎;始终没有展眉之机。而与他相对的是叶畅;生生从当初不被众人看好的局面中打出了一份天地;不但安东商会富甲天下;而且在三处边疆都立下殊功。
    就连当初同样深沦不得志的岑参、王昌龄;如今都在叶畅幕中;杜甫虽不在其幕下;可办《民报》而声动朝野;亦是叶畅之助也。
    这些变化;让刘长卿很是感慨;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
    见刘长卿有些走神;叶畅便不再提军国大事;而是谈论起两人都认识的故人:“昌龄兄如今就在辽东;虽是年近六旬;却甚为精神;刘公有暇;不妨去辽东见他。”
    “久闻辽东一日一新;旅顺新进名城;长卿早有往访之心;只恐昌龄兄忙碌;加之不习风浪;故此未能前行。”刘长卿定了定神;徐徐说道:“只可惜了李公。”
    李公是指李颀;他在众人当中年纪较长;已经在旧载去世。这让叶畅也很是惋惜;洛阳旧友当中;李颀其实是与他谈得最为投契者之一;甚至杜甫等人都无法比拟;当初他才提出经营边疆的方略;李颀便全力支持;甚至说动李白、岑参和他一起去了河曲。
    “还有张公;亦未得见今日啊。”
    同样去世的还有张旭;天宝九载之时;他便仙去了。
    “不见也好;以张公耿直;必生闲气。”刘长卿回忆当初;慨然叹道。
    “是;原本还花团锦簇一般;转眼雨打风吹去”叶畅喟然道。
    “朝中有奸臣;故此域内不宁;叶公当朝砥柱;当驱逐奸邪;匡扶正气;此正天下百姓需叶公力挽狂澜之时”刘长卿跪正身躯;正色向叶畅道:“叶公;我原本不敢求见;只是听得叶公前日所作小曲;故来此拜谒;望叶公以苍生为念;不可生出激流勇退之心”
    “小曲?”叶畅有些愕然;看了跪在旁边伏下身的李冶一眼;然后想起来;前几日因为心事沉重;他多喝了几杯;便在大观园北楼对着外边的洛水;唱了一曲《临江仙》。
    那时李冶随侍在旁;想来是她听去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
    虽然在洛水之畔吟唱长江;未免有些不对;但是此际“长江”亦非后世长江之专用名;以之来形容黄河;也未曾不可。叶畅心里多少有些尴尬;解释道:“此非我所作;昔时征阁罗凤时;在泸水上听人曾唱;学了过来。我如今就是俗物一个;哪里还能谈诗论曲?”
    这些年叶畅已经不抄诗了;他过了需要抄诗邀名的时候。刘长卿听得他这样解释;笑了一下:“叶公不写诗;乃诗界失一巨匠也。不过叶公哪里是什么俗物;只是一身于系千万人性命;未有余暇罢了。”
    刘长卿劝叶畅勿生渔樵遁隐之念只是一个敲门砖;他真正的想法;叶畅很清楚。
    如今他也老大不小;再不能建功立业;这一世除了诗名就没有什么留下的了。
    “方才我说了;此次朝廷遣将征乱;我不看好。程千里虽是名将;只是京中禁军并非边军;他若是徐徐图贼;打个几次小仗先熟悉熟悉;那倒还能获胜。只是杨国忠在朝内;如何会许他缓缓图之?”叶畅说道:“刘公以为我所料想如何?”
    刘长卿顿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
    这是叶畅在考校他的见识与析事能力;如果答得不好;此次机会就要被浪费了。
    早些年的时候;叶畅身边缺人;故此象岑参、高适、王昌龄等;都能得到他的举荐重用;就是好大言的李白;如今也成了一郡郡守;在南方郡蛮中拥有不小的威名。但是自天宝十一载第一批旅顺书院的学生结业之后;叶畅手中可用的人手就越来越多。他宁可让书院出身的少年郎在位置上犯错;也不愿意用那些所谓老成持重的旧式文人。故此;想要在叶畅身边从幕;也越来越难起来
    刘长卿如果不是与叶畅有旧;又有李冶在旁敲侧击说好话;叶畅根本不会安排这一次私人会见。
    刘长卿自己也知道;所以重新整理过一番思路之后;他扬头道:“叶公既然觉得程千里此次出征并不乐观;应当做好准备才是。”
    “如何准备?”
    “程千里若败;则淮南道至河南道再无足够兵力;贼军必席卷而来;先取陈留;再犯洛阳——叶公当奏明朝廷;于洛阳募兵;若程千里败;则挥师陈留;于此阻贼军。”
    这是中规中矩的应对;凭借陈留坚城而守;虽然兵力少了些;却不虞失败。叶畅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若是贼军一部围陈留;又一部取洛阳;再于河南、河北两道煽动民乱;如之奈何?”
    刘长卿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烧;很显然;叶畅对他的对策并不满意。
    军务原非他所长;他默然片刻;然后道:“无论如何;叶公需先占着一个名份;否则叶公便是击败贼军;朝廷只怕也未必会觉得叶公之好。”
    “名分?”
    “东都留守;叶公得此名分;便可募集壮士从军。”
    听得这个;叶畅笑了:“名分已经有了;朝廷下旨;以我兼为东都留守;罢去光禄卿李橙东都留守之职;以其为河南少尹、洛阳令;再加上原本的河南尹达奚坷、留台御史卢弈一起;辅佐我镇守洛阳。想来明日朝廷的敕书就会到此”
    听得此语;刘长卿心中顿时一惊。



第436章 巧妇难为无米炊
    “怎么能给他东京留守的名份?洛阳乃是朝廷腹心之地;给了他这个名份;他在洛阳募兵;杀到长安来的话;那当如何是好?”
    窦华听得这个消息的时候;气愤得几乎把杯子都摔了;他匆匆来见杨国忠;劈头便是质问。杨国忠知道他没有捞到去洛阳审案的机会;而且也确实是为了自己的计划;倒不是很恼怒;笑着道:“不过是一洛阳留守;朝廷一纸诏令便可解之。叶畅虽然跋扈;谋逆之心却是没有的”
    “杨公休要拿这样的话搪塞;叶畅无心谋逆;但清君侧之心却是有的”窦华不耐烦地道:“杨公只说一句实话;究竟是做何打算;若是杨公当真如此糊涂;某不敢再侍奉在侧;只能向圣人告老祈退了”
    杨国忠咧开嘴;犹豫了一会儿;事情于系重大;能不能告诉窦华?
    想了想;他终于决定还是说了:“窦公勿急;若是叶畅胆敢清君侧;那正合我意。”
    “你这是何意?”窦华一惊。
    “安禄山。”
    窦华闻言大惊失色:“杨公;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若真如此;则京畿化为血海;万民俱成齑粉矣叶畅虽是狡诈;却还有一分爱民恤民之心;安禄山;杂胡也;残忍好杀;行事无所顾忌;若令其入中原;中原必将大乱”
    杨国忠哪里管得了这么多;他现在全部心思;就是借着安禄山压制住叶畅;若是顺手再将李亨也解决掉那就再好不过。在他看来;安禄山不过是一个边将;其为祸要比叶畅小得多。
    因此他摇头道:“窦公有所不知;若是程千里能破诸贼;则不必动用安禄山;但若程千里败;叶畅临时招募的些许兵力;能保洛阳就不错了;如何能拱卫京师?到时还是得调兵勤王;与其如此;倒不如提早做些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不做万全准备;我如何敢如此行事?”
    窦华听得这里;这才明白;让叶畅领兵;亦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中原形势;竟然至此?”他颤声问道。
    杨国忠沉默了会儿;然后缓缓点头:“此事你万勿外传;若外边有点滴风声;你自家知道后果。”
    在袁晁等人起事之后;杨国忠给众人的印象是镇定自若;他见李隆基解释此事时;说是“陛下孙辈顽童;舞竹枪木刀于江湖之畔;一二良将即可平抚之”;他对同僚官员评议此事时;说是“些许刁民聚众闹事;无须大惊小怪”。但实际上;此次三地叛贼同时起事;让杨国忠前所未有的紧张起来。
    最初时他以为这是叶畅挑起的事情;这些乱贼早不叛晚不叛;偏偏是在叶畅回到洛阳后才掀起叛乱;分明是逼朝廷委叶畅以军权。但旋即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叶畅回洛阳根本就是李隆基头脑发昏的产物;莫说叶畅事先没有料到;就是李隆基自己只怕事先也毫无准备;叶畅怎么可能与那些叛贼约好?
    他便派亲信收集各方情报仔细研判;然后才意识到;这几年来;他为了与叶畅争大唐夺理财专家的身份;推行的一些政策竟然让百姓的负担达到了极限。只要稍有灾荒疾病;百姓就不得不卖儿卖女。
    不仅仅是江南两道、淮南道;就是京畿、河南两道;亦是民众困蔽;民间怨声载道;只要一个火星;就会燃起滔天之焰。
    这让杨国忠不得不慎重对待;让叶畅为洛阳留守;并不是真正为了镇压民乱;实际上是给他准备好的一只替罪羊。若是程千里带着几万禁军与团练兵都不能击败乱贼;叶畅在洛阳临时招募的那些人马;又能成什么事?
    “叶公;只凭着这些人马;怕是难以成事”
    与杨钊同样想法的还有刘长卿;他站在洛阳城外的校场前;看着面前的这些“兵士”;忍不住向叶畅道。
    他那日的应对;虽然不甚合叶畅之意;但叶畅如今正是用人之时;身边缺个能与朝廷、地方文书往来的幕僚;叶畅还是暂将他掖在身侧。刘长卿也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安居一处为文官还可以;以他的身体状况;不可能真的随军去征战;故此在军务方面;基本不插嘴。
    但今天见到这些新募的兵士;他还是忍不住说了。
    不怪他;这些兵士着实难看;虽然一个个年青力壮身体强健;但不是满脸油滑;就是身上刺青;一看便不是什么好人模样。
    在一旁的李橙面色亦是不豫;他原是东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