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吗;你可以去试试。”李俅双眼无神地看着上空;雕梁画栋的皇宫;极尽奢华;但以后还会属于他么?
    元载是真不想放弃;他岳丈王忠嗣在军中有些影响力;而且与叶畅关系也算不错;所以他与禁军一些人也能说得上话。溜出大殿之后;他鬼鬼祟祟寻人打听;得知相识的几个将领果然在宫中;便请小太监将他们聚来。
    这些人还算给他面子;都到齐了。元载以忠义责之;众人却一个个面露哂笑:“元侍郎;你说忠义;我们哪一个不忠不义了;外头的百姓又哪一个不忠不义了?”
    “若是忠义;如何能坐视君上受困?”
    “君上哪里受困了?”那些将领哂笑更浓:“实话实说了吧;如今还算好;若是真令百姓见了血;元侍郎;你以为事情还会象现在这么简单?”
    “你们”
    “我们不是傻子;跟着元侍郎你;能有什么好处?功劳大到卫王的地步;还不是要受猜忌”
    众人七嘴八舌;元载这才明白;自己已经尽丧人心;而李俅这个“天子”;也根本得不到这些禁军将官的多少敬意。
    他更是知道;这些军官早就得到了安元光的警告:此次争执;乃是天子与百姓之争;他们理当中立;即使选边站;也要尽可能避免使用武力。
    安元光当然不会无的放矢;元载很清楚;这个不得使用武力的命令;肯定是叶畅所下达。那么事情就很明显;叶畅分明就是坐视李俅陷入险境;甚至有可能还推了一把。
    “这都是叶畅的诡谋?”元载喃喃地道。
    他这边喃喃自语;那边;朝中重臣已经聚在一处。
    不过;这些重臣所聚之地;却不是皇宫;而是自从天宝十五载之后就极为冷清的兴庆宫。
    这是一场抛开皇帝李俅及其亲信的朝会。
    “大伙都看到了;情形便是如此;如今当如何去做;大伙公议吧。”韦见素有气无力地说道。
    这次朝会是独孤明强烈要求召开的;他身为宰相;同时也是托孤之臣;只能充任这个召集人。
    他很明白;李俅对他同样不满意;叶畅辞相之后;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了。故此这些时日在朝政之上;他也以缄默为主;几乎不发一言;只做李俅交待的事情。
    如今独孤明要求开此会议;分明是叶畅开始行动了。
    “咳;我有几句话想说;在说之前;我先说明;泰陵那边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动静。”独孤明咳了一声;开口说道:“大伙应当明白我的意思。”
    泰陵没有动静;也就是说;并不是得到叶畅的授意?
    “我也说一句;事实上;今日一早;得到百姓上街的消息之后;宫里就派人去泰陵;一队禁军;目的是阻绝卫王回京。”有一人紧接着开口道
    众人都是大吃一惊;不少官员都惊呼:“竟有此事;那卫王呢?”
    “卫王自在泰陵;并未有什么动静。”独孤明不得不重复道。
    众人面面相觑;韦见素却叹了口气。
    他已经知道叶畅的意思了。
    叶畅在让群臣们选择;是选择他;还是选择李俅;选择李俅的话;叶畅也不会有什么别的动作;就是放任如今的局面;不出头来收拾。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与李俅一起;被愤怒的民众吞没。
    叶畅虽然是在玩火;却很形象地让他们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在场诸臣和贵戚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与叶畅有直接的利益往来的:或在三大商行有股份;或参与了叶畅的各个产业。剩余有三分之一;虽然与叶畅没有直接利益往来;却也积极参与了新兴的工矿;因此;他们也是不认同李俅的“专利”之政;唯有剩余三分之一;原本是冷眼旁观;此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时代;任何冷眼旁观的人;也是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
    “大伙都要想明白了;若真闹到国人暴动的地步;谁都脱不了身;此时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又不知是谁说道。
    话到这个地步;终于;有人提议:“天子无道;可比昌邑;韦相乃托孤之臣;先帝倚如霍光;当行废立之事”
    此话一出;虽然大伙都觉得有些刺耳;却没有人以为不对。
    说到底;李俅和皇室;虽然不能说是人心尽失;可在李亨之乱之后;已经得不到诸臣与百姓的信任。
    “欲立何人?”有人问道。
    “唯有卫王方可决之;当请卫王回长安主持大事。”又有人道。
    这一次大半人都用白眼去看这说话者;叶畅若想行废立之事;怎么会远避泰陵?他分明就是不愿担这个名声;所以才会脱身事外;当然;如果众人行事;不让他满意的话;他会不会跳回场内就很难说了。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了几个人选;都是李隆基孙辈人物;而且都是挑那种才几岁最多不超过十岁的孩童。眼见人选渐明;独孤明却一直不出声;韦见素心知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叶畅意见的代理人;故此问道:“独孤驸马乃是宗亲;又是宿臣;为何一语不发?”
    “我在想十几二十年后;是不是还会闹这么一回。”独孤明道。
    众人先是一愣;然后顿时明白。
    哪怕他们挑的人选再年幼;十几二十年后;终究还是会成年;成年亲政之后;也终究会想法子收拢权力;到那个时候;是不是再会发生一次这样的都人骚乱?
    可以说;只要皇帝与叶畅之间;存在权力的争夺;这种事情;就不可避免
    “以独孤公之意;当取何人为帝?”韦见素见此情形;懒得再猜;径直问道。
    “何人为帝?自然该是先帝血脉。”独孤明道。
    “先帝血脉你是说”
    独孤明所说的人选;当然不是群臣开始提出的那几个;韦见素与群臣首先想到的;是李亨的两个儿子。广平王与建宁王受李亨所牵连;被废为庶人;虽然在李隆基诸孙中最为出色;结果却失去了继承权。
    “寿安公主岂非先帝血脉?”独孤明奋声说道:“除了寿安公主;谁还堪为帝?”
    此语一出;众人齐皆变色:“这怎么行?”
    这怎么行;寿安公主虽然巾帼不让须眉;是李隆基的血脉;但是;她是女子之身;如何能当皇帝?
    皇帝又称天子;天子天子;天的儿子才是
    “怎么;汝等觉得不合适?”独孤明却是目光炯炯:“本朝又不是没有过女帝”
    一句话又将众人噎了回去;大唐;又不是没有过女皇帝
    武则天;以后宫嫔妃之身;尚可为大唐天子;甚至以周代唐;那么;身为李姓之女的寿安;为什么不能当女皇帝?
    寿安若为女帝;叶畅要是再有什么意见;那是他们夫妻之事;至少不会发作到群臣身上。
    “这样的话;卫王可以为辅政王;与陛下并为二圣;则天下大定;中外皆安。”独孤明又道:“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脑洞大开;不知是该觉得霍然开朗;还是瑟瑟发抖
    好一会儿之后;韦见素叹了口气:“此事非我等外臣可决之;当由宗室自决。”
    群臣眼前一亮;他们也都不想当这个开先河的人物;这种事情;让皇族宗室自己去定;那是再好不过。
    所有人目光在李姓宗室身上转来转去;李姓宗室则个个脸色难看。
    这个时候;李姓宗室真不希望被推上前台;五年之前;李亨杀过一遍;然后安禄山又杀一遍;再后来;安禄山与史思明在长安城中争斗时;将少数残余又杀过一遍。故此;李姓宗室如今还在的;十不存一;否则这天子之位;也轮不到李俅。
    他们能从屠刀之下幸存;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技巧;原本是缩头缩脑躲在人后;如今被推到前台;一个个都是满头冷汗。在众人目光注视之下;他们却再也回避不得。
    “不可耽搁;速速议定此事;以平息民愤。”这个时候;韦见素就积极起来。
    “你们你们这些不忠不义之辈”好一会儿之后;终于有一个宗室挺身站出;义奋填膺地骂道:“独孤明;你为李家女婿;身居高位;安敢行此大逆不道之议?”
    独孤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既是如此;我便举你为帝;如何?”
    那宗室面色顿时垮了下来:“你你”
    “如今宗室凋零;正需要你这样忠义知恩之辈来力挽狂澜;你不挺身而出;那谁来担此大任?”
    那宗室方才的勇气顿时全部消褪;他看了看自己的同族;在场的宗室二十余人;一个个都不与他目光相对。他长叹了一声:“既是如此;既是如此我无话可说”
    “此事非我们这几个宗室可定”
    “既是如此;那就请宗正将人召集;共推一人为帝吧。”独孤明淡淡地道
    虽然看起来有些儿戏;但这种情形之下;岂有更好的选择?今日这等情形之下;就算是儿戏;也要做得十足;故此宗正无奈;真遣人去召宗室。
    李唐宗室被杀戮数遍;所剩不多;即使召齐;也不过百余人。他们得知群臣所议;一个个也是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应对此事;心里反而暗骂;原本他们身在事外;就是宗正把他们拉来;不得不介入其中。
    见众人又欲拖延;独孤明厉声道:“诸位;如今数十万百姓;围住皇宫;稍有拖延;就是民变之乱。当初周厉王无道;至有国人暴动;国人冲入宫中;劫杀宗室;血流飘杵;你们可要想清楚了;若是再不决断;民愤失控;长安城中难保不会再成血海;到那时;在座诸位;几人能活?”
    他这样毫不掩饰的威胁;让诸宗室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宗室密议;群臣自然不参与;一个个都出了大殿;在外等候结果。好半天之后;里面传来哭声;众人便知;事情定了。
    很快就见内中抬出几具尸体;出来的宗室也一个个面色肃穆。
    “如何;结果如何?”这个时候;韦见素迫不及待地迎上来问道。
    “经宗室共议;愿奉寿安公主为至尊”
    听得宗正如此说;韦见素吁了口气;这事情;总算有了一个结果。不过还没有等他开口;宗正又道:“只是寿安公主之嫡子;必须改姓李;以续先帝之嗣”
    韦见素听得这里;觉得这个条件算不得什么;便看向独孤明。独孤明却是冷笑了两声:“此事岂可由我等来定?”
    “若是这个条件都不同意;我等但请一死。”宗正面无表情地道。
    “独孤公”
    “不必多说;他们要弄明白一件事情;如今是姓李的求着寿安殿下登基继位;而不是寿安殿下求着他们。”独孤明冷笑:“卫王仁厚;你们若是自觉一些;卫王心念于此;必不会薄待。反之;卫王岂是受人威胁之辈?”
    宗正默然无语;方才那个条件;也只是他做的最后努力罢了。如今独孤明图穷匕现;将他们最后的幻想也击破;除了默然;他也再无别法可想。
    这边商议已定;那边皇宫之中;还在苦苦等候群臣来援。从上午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下午;却是除了小猫三两只之外;一个重臣都没有来。不过到得傍晚时候;却听得围在宫外的百姓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然后;在宫墙之上观望的太监满脸喜色地回来:“圣人;大喜;大喜;那些乱民开始散去了”
    “什么;果真?”李俅得知此消息;还不敢相信。
    这么久一个重臣都没有过来;他早就绝望;只以为今日就是自己的末日;现在突然得知乱民散去;于脆爬上了墙;自己向外望去。
    果然;宫墙之外;原本聚拢的百姓;现在正在散去;不过他们人虽散;口中却是欢呼连连;仿佛发生了什么大喜之事。
    “这是怎么回事?”李俅满心疑惑地想;然后又咬牙切齿:“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朕算记着了;这些乱民;朕终要与他们彻底算这一笔账”



第512章 共剪银烛话分权
    百姓终于散去了;皇宫之前;除了一地垃圾之外;并未剩余什么。
    李俅长吁了口气;从宫墙上爬下;然后阴沉着脸下诏:“将文武百官都召来;方才他们借口皇宫被围无法进入;如今总没有理由了”
    今日之事;给了他一个教训丨他原本还顾及声名影响;不愿意采取太激烈的手段;现在证明;他身边几乎没有可信任的人;百官不足信任;禁军不足信任;稍可信任的元载又是志大才疏之辈。
    他必须忍;长时间忍
    终有一日;他无须再忍时;会将这一切都清算。他很清楚;当初先汉之时;霍光拥立的汉昭帝;后来是怎么样诛尽霍光全家的。他也要学汉昭帝;哪怕隐忍十年二十年;也要忍
    到时候诛尽叶畅全家;不;全族;以洗今日之耻;解心头之恨
    他的诏书下达没有多久;朝中重臣便到了;以宰相韦见素为首;除了长期养病的王忠嗣、负责督建山陵的叶畅之外;全部到齐。
    众人的神情都很严肃;看到他们的脸;李俅强忍住恶心;在自己的脸上也堆起了笑。
    “是朕错了;朕心太急切;又听信奸邪之言;欲行专利之法;以有今日之变。朕已斥退元载;罢去其人一切职司;将亲至泰陵;请卫王复相。”李俅见群臣不开口;自己便开口道。
    话才说出;他发现;群臣的神情很异样;不是惊讶;不是欣喜;甚至不是鄙夷;而是一种复杂的多种心思掺杂在一起的神情。
    他的心“登”的一跳。
    韦见素咳了一声;看了独孤明一眼;独孤明不耐烦地催促道:“韦相柱石之臣;再不开口;更待何时”
    韦见素叹了口气;这个事情;终究还是要他来做;他也知道;自己推托不得;哪怕是现在辞官不做;也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他看着李俅;缓缓道:“臣身荷先帝之重恩;寄以托孤之重;然而臣才器短浅;难堪柱国;致使陛下为奸邪环绕;臣劝谏不得;乃有今日。
    李俅听他开口责备自己被奸邪环绕;悬着的心放下一小半来;便又责备道:“非于卿事;乃朕自己用人不当。”
    “昔日昌邑王为帝;一月之内;犯过多矣;犹不及今上;霍光以为其人不可为天子;乃废之为海昏侯。”
    “你们想要做什么你们想要做什么?”听到这里;李俅惊慌地叫了起来:“住口;住口;不许说”
    “事已至此;虽然对不起先帝所托;但也不得不去做了。”韦见素继续道
    “来人;来人;卫兵;把这大逆不道之辈抓起来安元光;抓起他;朕封你为王;快”
    禁军自然丝毫未动。
    “将庆王带入偏殿;衣裳冠冕都取下;另;符玺郎何在?”韦见素道。
    庆王乃是李俅被立为太孙之前的封号;韦见素一语;就已经剥夺了李俅的帝位。李俅还在咆哮大怒;但是已经有卫兵与太监上来;麻利地将他一夹。他的几个心腹;此时都畏缩不前;躲在一边瑟瑟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