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沧海-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里那些名义上算是南唐臣子的守将装模作样地防守了半月有余,原本指望着靠山川地形的优势等待吴越军军粮耗竭而退兵。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吴越军为了威吓守军,故意让运粮至军前的车轮舸新船直达汀州城下,汀州守军见了吴越人运粮用的新船居然可以在逆风逆水的情况下依然来去自如、水路航运丝毫不受天时的阻滞,不由得士气大泄。

    眼见事不可为,汀州刺史潘思进最终在二月十四这天开城投降,率领建州城内两千人残部投诚,至此,建州全境名义上也算是彻底归属了吴越。

    从945年闽国灭亡,到948年2月汀州易手,持续三年多的闽地战乱终于暂归尘土。原闽国五州之地,南唐只剩了一个建州,其余四州全部被吴越拿下。吴越国的人口和地盘也得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发展土地从一开始的十四州地盘,扩大到了十七州,实际占地面积从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2万平方公里(新占领的州相对浙江来说地广人稀,所以按面积算就比较大。)户口总数也从原本的55万户、约300万人增加到了73万户、约400万人。此消彼长之下,吴越和南唐的纸面国力差距也从原来的相差一倍多跌到了只相差六七成左右的水平。

    

    拿下福建大部分地区,这一功绩在平行时空的历史上吴越国并没有能够完成。如今,在钱惟昱的蝴蝶效应干扰下总算是完成了,也为吴越国获取了一个宝贵的突破至少,从此以后吴越国从其国土被南唐三面包围的困境中脱了出来,挣扎到了一丝缝隙,一丝在未来三十年天下剧变的过程中左右逢源的缝隙而不是说只要试图扩张、就只能和唯一的大敌南唐死磕、任何外交手段连横合纵都难以用上的死局。

    当然,钱惟昱还很幼小,从能力和影响两方面来说,在福建战役当中,他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更多时候只是一些奇思妙想和让人猝不及防的点睛之笔。之所以吴越依然可以取胜,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吴越国本身几十年的实力积淀差不多已经够这个实力了。

    从军事上来说,在双方作战部队规模相当的情况下,如今的吴越军队本来战斗力就要略强于南唐军这倒不是说贬低赣南皖北穷山恶水民风彪悍地区的人的战斗力,而是说的两军的综合素质。从兵源上来说,掌握了赣南皖北等穷山恶水地区的南唐,确实可以得到更多彪悍的战士,但是南唐立国这些年,却没能在组织和指挥层面做出努力,其将领的指挥素质和士兵的被领导效率都比较低,有些类似于后来宋朝逐渐文弱之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吴越国虽然部队的单兵素质不一定有南唐军高,但整体指挥协调却要强上数筹。

    这一点不是南唐君主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的,需要时间的积淀。因为南唐毕竟是篡杨吴而建,如今立国不过十五年,而吴越国自武肃王钱控制两浙开始算起,至今一已经有五十年了。在乱世当中,一个存在了五十年的政权和一个仅仅存在了十五年的政权,其正统性和对内部臣属军队的控制力、威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初的杨吴权臣徐温(南唐开国君主李的干爹)掌权的那十几年,到后来李篡位后的几年,杨吴和南唐原本是有多次利用邻国内乱或者中原王朝更替扩大领土的机会的。但是杨吴最后十几年和南唐立国之初的十几年,他们却按兵不动,最大的原因就是掌权的权臣或者篡位之主对统兵将领的惧怕胜于他对敌国的惧怕。他们害怕本国出现有威望的悍将、出现有足够实力去质疑其统治正统性的悍将。

    说白了,到李晚年之前,南唐和杨吴的君主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猜忌内部大将上面,让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哪怕是李最近几年一改此前的保守开始主动出兵,但是每次但凡任命大将,要么是那陈觉、魏岑等“五鬼”文臣担任监军监视武将,要么就干脆使用“五鬼”当中素有“知兵”之名的文徽、冯延鲁等文官出任主帅,被这些纸上谈兵毫无实践的文臣败掉国家的积蓄。后世北宋以文治武的套路,其实最初就是从南唐身上学的。

    当然,说了这么多,或许有人会怀疑既然南唐的历史遗留问题那么明显,为什么历史上吴越国的吞闽计划最终没有实现,而是明明取胜,却止步于只取一个福州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历史同期的时候,当今大王钱弘佐已经溺水病死了!父子相传三世的吴越国王继位顺序变成了兄终弟及,而且两年之内连续换了两次大王,所以吴越国此前在正统性和对内威望方面相对于南唐所积累出来的优势被吴越内部权力交替给耗费掉了。

    如今,钱惟昱暂时保住了父王的性命,这才是吴越终于扭转历史时局的关键要因。哪怕这段时间不是很久,但也足够解决问题;剩下的造新船、联络大食商人用新航海术行军、反间计等等,只是锦上添花加速成功的调味剂罢了。

    

    进攻汀州是用不到海船水师的以晋江和九龙江上游的吃水,别说作为海船使用的福船了,哪怕本来设计就是在大江大河里使用的楼船,都不一定可以在那些两米吃水都不到的浅水里航行。

    在钱仁俊带着鲍修让和一群陆军将领安抚漳泉、进攻汀州的过程中。钱惟昱也获得了一个难得的闲暇,在他的计划里,拿下泉州原本就该回师返航,直接回杭州向父王复命了,不过因为顺路,他还是试图带领船队再做出一些未雨绸缪的布局。

  

    。。。

    。。。


第33章 殖民曙光



    历史的时间线回溯个把月,且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回泉州港。

    因为海船水军只需要参加漳州、泉州地区的战斗,后面的汀州争夺和他们完全无关,所以在进入正月之前,钱惟昱、水丘昭券和其他钱惟昱的部署就彻底空了下来,可以提前享受一个闲暇的新年。正月之后,估计就可以回航杭州、回到阔别了半年多的故乡了。

    林仁肇自从接受了钱惟昱的慷慨之后,就被吴越人投入了福州大牢,和文徽关在一处。利用重新接近高级战俘文徽的机会,林仁肇陈述了他在节帅被俘之后依然率领残部与吴越人周旋良久、最终不敌被俘,又坚贞不屈宁死不降,才被吴越人抓来和节帅大人关在一处。

    文徽也不是没脑子的人,一开始也不敢尽信,不过吴越人下狠手给林仁肇狠狠鞭笞杖刑了几顿狠的之后,文徽也就慢慢回心转意了当然,其实这些给林仁肇上刑做样子的事情,都是钱惟昱交代水丘昭券老将军亲自去督办的;水丘昭券人老成精,这种事情自然是处理的轻车熟路,找了一些用杖使鞭拿捏很好的高手,次次“着实打”,把林仁肇打得鲜血淋漓表皮绽开,但是其实完全没有内伤,只是外形看着吓人,瞒过了文徽的耳目。

    在林仁肇被抓去和文徽一同关押的同时,他年老的兄长林仁翰已经被钱惟昱安排心腹侍卫保护着在福州安排了一处静谧的别院暂且住下静养、多供钱粮肉食衣帛让他安心过日子,也不再授予官职。对外则是放出风声,说林仁翰老将军此前在与吴越军的最后一战中竭尽死力,被俘时已经伤重昏迷、如今不治身亡、也算是对南唐“为国捐躯”了

    林仁翰毕竟在当初吴越人的反间计下和陈觉有了直接冲突,如果他活着回去,一方面却是不如林仁肇、陈诲这些明显是受人诬陷的将领这般容易洗白;二来他如果活着回去,陈觉的面子上肯定更加挂不住,说不定要想尽办法在别的地方找不自在把场子找回来;三来则是林仁肇毕竟年纪太大了,就算是专打皮外伤的殴打也不一定收得住,要想用苦肉计获取文徽的重新信任也不容易。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钱惟昱安排了林仁翰“就此辞世”的桥段,也算是帮助林仁翰脱出了这个两头不是人的窘境;心灰意懒之下,林仁翰也觉得这暂且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对于吴越人毫无利用自己的目的、完全出于尊老敬贤的考虑养着自己,也是颇为感动,心中暗暗觉得,只要从弟林仁肇回到建州、徐徐把被扣在建州的林氏族人解救出来的话,到时候真心归降吴越国少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三人当中,原本受文徽提拔最明显、理论上变节难度最大的陈诲,此刻倒是软化得最快的一个了。这主要是得益钱惟昱体现出来的招贤纳士的热切诚意,外加钱惟昱处处为二林家眷安全打算的的榜样示范作用,让陈诲着实觉得钱惟昱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世明主毕竟,为了不让林氏家眷被害,而主动把擒获的林仁肇放回去、设局让文徽帮林氏一门开脱其莫须有的反情,这种事情,在这个道义沦丧的年代,有哪个君主可以做到?

    如果换一个君主,哪怕真是惜才之人,此刻只怕也是巴不得陈觉或者李把扣在建州的林氏族人满门剐了,一来断了林氏退路,二来也好多拉仇恨值,把林仁肇等逼反。所以钱惟昱不同于时代的巧妙设计,让陈诲深觉耳目一新。再加上陈诲毕竟不是什么大族,在建州的亲眷无非是几个相好的女人罢了,连二女都还没有,也不怕南唐株连,所以虽然此刻他仍然是仅仅被吴越人软禁起来好吃好喝养着,还没有直接投降,但是其拒不投降的决心已经动摇了。

    

    把水丘昭券留在福州,处理几个被俘将领的招降事宜,再留下一多半水师人马就地驻扎、维持闽地海防之后。正月初十这天,钱惟昱带着顾长风、诸温、马先进三个指挥使、带着三千名水师战兵、六十艘福船、吴越大海商蒋衮、大食海商亚伯拉罕伍丁,以及福州…泉州战役中因为战乱从建州逃亡而来的几百户流民、大量的军粮物资,踏上了返回杭州的航程。

    出发之前,水丘昭券老将军一再告诫诸温和马先进,自己这个都虞侯不在的时候,一定要直接听命于钱惟昱这个都指挥使,不得有误毕竟此前钱惟昱的都指挥使理论上是挂名镀金的,要调度部队还有点吃力。这一次钱惟昱提前和水丘昭券透底,说是要带着部分水师趁着漳泉宁靖的当口,在回杭的归途中顺路巡视一番通往大琉球岛的航路,不会发生战斗。水丘昭券见事情稳妥,没什么危险性,也就没有拒绝这个让小王爷**指挥、多捞取实际经验的机会。

    所谓的大琉球岛,自然就是后世的台湾了。早在三国时代,东吴孙权就曾经派水师大将卫温巡视过台湾。只不过那个年代航海技术差、也没有福船这种船型,同时三国时东吴对于福建地区的“山越”掌握也不彻底,所以去大琉球的船是从会稽郡出发的,路途遥远、补给困难,只是勘踏了一番就返航了。

    随着六朝隋唐的发展尤其是航海技术的发展和福建地区的开发大琉球岛和大陆之间的联络也就逐渐增多,许多出海捕鱼的渔船偶尔都会漂流岛澎湖或者大琉球岛西岸。

    六朝之后,大琉球地区首次出现有组织的汉人移民情况出现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当时大批的南朝遗民为了躲避隋炀帝征高丽挖运河的繁重徭役和兵役,开始出现向海外逃亡的情况,澎湖列岛中的澎湖、白沙等两三个主要岛屿上,陆续移来了大约数百户规模的流民,以打渔维生为主。(注:当时的澎湖列岛称为“平湖”)

    有了平湖这个落脚点之后,从中唐漳州设立之后,原来漳州地区被汉人驱除的“潮寇”等土著、客家人开始出于避难等原因移民到大琉球岛本岛中部的浊溪、乌溪流域下游,建立了大约数千户规模的移民群落。

    大琉球本岛平原相对较多、土壤肥沃、且岛西有高山屏障阻挡太平洋季风,所以这些新移民发展出了岛上最早的农耕定居文化,与土著高山族人渔猎维生的生活方式明显区分开来了。(注:澎湖列岛地区直到明朝都没有发展出农耕文明,一直是靠打渔维持原住民生存,因为澎湖列岛缺少阻挡海风的地质构造,无法保持水土,一直以玄武岩地貌著称,在古代几乎什么都种不出来。)同时,因为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于漳州地区流出的流民,所以这一地区后来被称作“彰化”。

    

    如今这个季节,从漳州往平湖行驶的路程可比当初迂回奇袭泉州港的时候要顺风得多,正月初八出航的船队,仅仅顺风行船了三天两夜就到达了目的地,正月十一的阳光升起时,疑似是白沙岛或者澎湖岛的海岛已经出现在了船队的视野之中。

    站在船队旗舰、也就是那艘两千料的最大号福船上,蒋衮在钱惟昱的身后碎碎念着一些精打细算的言语。

    “小王爷,此前您要控制泉州,为国朝打开南下与大食商人南洋贸易的通道,卑下倒可以理解。可是如今这个琉球之地,实在是蛮荒不堪:平湖数岛,不过十万亩荒土沙洲、数百户渔民罢了;即便是大琉球本岛,也不过数千民户、两万野人,比之浙闽繁华之地,不过一县人口。

    可是要想控制这些蛮夷之地,不但要派兵开拓县城村镇、大兴土木,还需要海路运粮,以维持前期拓荒的消耗,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蒋衮如今和钱惟昱也算是有深厚的共同利益了,作为大海商的,既然和诸侯宗室走得这么近,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让你生意上便利了、独占新式海船的贸易利益,那么自然那些不怎么赚钱的买卖只要主子需要也得凑上去做。

    如今,被钱惟昱强拉硬拽拖来大琉球考察设立移民屯垦点和新港事宜,在蒋衮看来,就是一件最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账不是这么算的,此地如今虽然蛮荒,可是那不过是因为如今我朝对南洋的贸易还不繁盛,没有影响到南汉国的生意罢了。如果未来我们做大了,而且无论信风气候如何都能来去自如的话,必然会遭到南汉国同行的觊觎。

    听说南汉昏君刘晟,在兴王府的宫殿中以金砖包柱、银砖铺地,区区一幢主殿,耗费银钱逾200万两、穷奢极欲可谓极矣。想那岭南之地,原本穷困更较闽地为甚,那刘晟如此铺张,所耗的银钱无非也是和我们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