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见证权力-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治传统。他坚信行使权力与实际领导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但是在一个民主政体中,它们又是不同的。我们在下一章将详细地解释这一点,因为它是尼克松最后失败的根源所在。    
    这里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历史是领导人的无价之宝。人们应该聪明地借鉴历史,尼克松当然从总统职位上学到了许多,如果不把戴高乐当作自己的榜样,而能向代表美国最好的总统的特迪·罗斯福、威尔逊、艾森豪威尔学习的话,尼克松的政治生涯会走得更远。他敬仰他们,但他却选择以戴高乐为榜样,这真是幸事中的不幸。    
    


理查德·尼克松2瑕不掩玉(4)

    保持神秘感    
    戴高乐把自己包装在神秘面纱之下,迷倒了尼克松。他的秘密到底在哪里?领导人怎样才能让普通人成为自己的忠实信徒?这对尼克松来说极具诱惑力,尼克松仔细研究戴高乐,直到他心目中的这位英雄去世后,他才在戴高乐1932年在法国军事学院做的一系列讲演中找到了部分答案。那时的戴高乐还未成名。这些讲演部分被编辑成书,名为《利剑之刃》,该书是珍品,在美国很难找到,尼克松称之为“领导手册”,至今我还把部分章节推荐给学生。    
    戴高乐认为领导者“在下属面前必须显示出自信心,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威。当然,有些人骨子里就散发出权威,有人说那是与生俱来的,那权威就像液体在自动流淌出来,却很难说出它到底包含着什么。”戴高乐解释道,“权威高于职位、军衔所带来的权力,权威来自于别人对你的尊敬、对你的爱戴,它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戴高乐认为,为了获得这种权威,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伟大的品格,他还必须与公众保持距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神秘感也就没有了威望,因为人们一旦对你熟悉起来,敬慕就会消失。所有的宗教都有自己的教堂,对于自己亲人来说谁都不是英雄。”戴高乐并没有象其他的政客那样,塑造一个虚假的自我,而是努力在公众与真实的自我面前加大距离,从而提高了他在公众面前的知名度,这一切做得那么真实,因此增加了他的个人魅力。    
    如果哪位美国领导人效仿戴高乐过了头,他就不能成为好的榜样。尼克松告诉我,他是多么希望能够以戴高乐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年两次站在爱丽舍宫里,在水晶吊灯下面,面对着千余名记者,召开新闻发布会。戴高乐身着军装,可以就他自己喜欢的问题单独谈上20多分钟,然后回答问题。问题最多不超过三个,而且是他的新闻办公室事先安排好的,然后他就可以大模大样地离开房间。我想美国有半打儿总统喜欢这样的风范,特别是尼克松、卡特、布什。但是尼克松却说:“这样做不对。”    
    没有一个美国领导人愿意像戴高乐那样过隐居的生活,从互相谦让的民主政治中退出来。戴高乐有如下精辟的观点:他认为领导人对自己要有保留,应该给自己充分的空间并有时间思考,保留大部分的隐私。领袖不一定要在公众面前制造或展示一个虚假的自我,谁自欺欺人,谁就会倒台。领导人必须真实地面对人民,就像他真实地面对自己一样。    
    孤独的人往往需要思考的空间,尼克松有时白天会躲进寂静的书房,通常是在老办公楼里或者在白宫驻地楼上的书房里,远离椭圆形办公室的繁忙事务和拘泥的礼节,这样做他可以有机会去思考、书写材料并对当天的事情作出决策。我们曾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劝说年轻而且风华正茂的克林顿划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他这样做了之后,发现做事更有效率。    
    必须承认,尼克松躲在老办公楼里时,也浪费了大量时间。他不是在思考,而是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叫他来闲谈,一谈就是四个小时或者更长,或者就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给他的下属下几道长达几页的指令(我认为最有趣的就是霍尔德曼给白宫副官传达的一份备忘录,是尼克松的指示:“总统希望保龄球员能够前来,陪尼克松夫人和女儿翠西打保龄球,越快越好。”)。但是仍然不容怀疑,那些远离政务的时光使尼克松做出了他任职期间意义深远的决策。    
    从尼克松身上我了解到总统获得私人空间,可以使其大受其益。在今天的疗养政治中,政治领袖们有一种冲动,他们要在电视上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们对他们了解得太多了,他们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克林顿在音乐电视上告诉我们有关于他内裤的事,这已经达到底线。许多人会告诉我们他们婚姻的原动力、他们子女的问题,以及当他们失去自己兄弟姐妹时内心受到的痛楚。选民们应该认清并评估他们所选举的人的品质。可是电视上,政客们对其生活夸夸其谈,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应该象富兰克林·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里根那样,保全和捍卫神圣的自我。    
    尼克松欣赏这一点,不喜欢作为总统而过多地抛头露面。他要确保无论是助手还是新闻界都不能打探到他的私生活。他的妻子帕特从来没有想要成为公众人物,她也从未这样做过。他的两个女儿朱莉和翠西在他当选总统后,都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但她们都没有成为名人。就像克林顿成功地把保护外衣穿在了切尔西身上一样,尼克松对他的女儿也是这么做的。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自从在电视上发表了有关财政演讲的那个晚上,尼克松认识到了黄金时段的电视威力。与其他总统相比,他在电视上出现在黄金时段的次数要多一些,6年内共有32次讲演和新闻发布会。他非常聪明地认识到不应过多地抛头露面,他告诉我说:“在电视黄金时段露面,每年不应超过4次,但每一次都要奏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尼克松说克林顿在公共场合露面过多了,大大降低了他的效力。他的观众在关掉电视。对于尼克松而言,领导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留有悬念,这样人们就非常想知道他就某个问题是怎么说的。当然他不能完全预见未来,也不应该嗦嗦。    
    在外交事务中创造出神秘的气氛也十分重要。鲍勃·霍尔德曼在他的论文集中写到:一天,他们在海滩上散步,尼克松谈及国际政治中的“狂人理论”,即如果其他的民族认为尼克松很强硬、爱报复,甚至有点疯狂的话,他们就不会挡住美国的路。谁知道他下一个要打击谁呢?传记作者琼·霍夫广泛地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却很难找到支持霍尔德曼的观点的理论。但是作为下属,我们了解尼克松有时故意做出一连串儿古怪的行为或者发出一些危险信号,好让对手失去警觉。    
    有时我们觉得他做过了头。1972年圣诞节,越南和平局面几乎已定局,可尼克松这时非常残忍地命令空袭越南海防港,致使群众上街游行,新闻界强烈抗议。这次空袭的时间过长,我们也担心这样会令无辜的人丧生,也许会断送和平的机会。难道总统的行经已经过头了吗?但是后来证实我们错了,尼克松的强硬政策使北越回到谈判桌上来。我渐渐地懂得,铁的手腕无论于内、于外都奏效。    
    这里我们并不是要推崇政治领袖要在内在气质上有癫狂的一面,但是国家需要有这样的总统。有一个象尼克松这样的总统有其价值所在,尼克松以好斗著称,如果受到侵犯时,他能举起武器还击。里根命令对利比亚轰炸之后,恐怖分子的头子艾尔·卡扎菲收敛了许多;布什对萨达姆·侯塞因进行军事打击后,尽管他仍然当政,但他不敢肆无忌惮地侵犯邻国了;克林顿对巴基斯坦和苏丹空袭后,恐怖分子似乎销声匿迹。这些美国总统,包括尼克松在内,都认识到在世界上的一些突发事件中,美国人态度模棱两可,亦有助于和平。许多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一直未通过海峡相互攻击,它们不完全清楚美国人对此的反应是什么。    
    近年来,有些批评家如奥利弗·斯通紧紧抓住尼克松不可捉摸的本性,把他说成一个酒鬼、变态的自大狂,对世界产生了消极影响。他们所说的这些是不公平的。保持自身的神秘感能平添一份力量,并不是缺点。我所认识的尼克松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运用这份神秘,而且总体上加强了长期的和平。    
    


理查德·尼克松2瑕不掩玉(5)

    才华横溢    
    1972年11月第一个周三的早晨,我记得大约6点钟,我的BP机不停地叫着。经过一夜的狂欢后,我只睡了几个小时。那个周二的晚上尼克松刚刚再次当选,他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麦戈文。    
    大雾漫天,我给白宫回电话,是紧急通知,要我在那天上午的晚些时候去参加一个会议,“一定到,这是命令。”    
    惟一可以清晰忆起的是想到要参加那个会议,我很高兴。那以前我从未参与过总统竞选活动,而且现在我也盼望着尽早进入到撰稿和调研小组,因为上层领导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表达了谢意,并描绘了此项工作在未来几年的宏伟蓝图。    
    我了解的真是少得可怜。那天早上,我们到达的时候,相互寒暄几句,都是些敷衍搪塞之词。一定不是为了这才把我们召到一起的。尼克松总统的确想让我们知道他非常感谢我们所做出的努力,但如今他希望我们立即辞职!每个人都必须照办!整个联邦政府,共有一千多人被命令递交辞呈。这是历史上任何政府不曾有过的行政官员大清洗。我这才像醒酒一样明白过来。    
    在我看来,那天尼克松挥舞着斧头大杀大砍意味着他执政时期的一个低潮,这是30年中我所见到的对公务人员最不公平的待遇。“领导的首要行为是澄清事实,”马克斯·德普雷认为,“最后说的是感谢。”尼克松本来应当具有如此的风范,即周三的早晨把各部门的人员聚集到一起,对于他们为自己所做出的卓越努力表示赞赏,并保证在第二届任职期间,不会辜负大家给予他那么多的信任。然而与这一切相反,尼克松变得很傲慢,也正是这傲慢让很多总统跌跤、失败,尤其是他刚好连任。    
    在仿佛没有必要的粗鲁行为下面隐藏的是他真实的想法,如果要以其他方式来实施,在当时的情形下就会被识破。我最后才明白尼克松真正的目的是在政府中铲除“中立派”,保留支持者,并尽快填充新的成员。这样大范围的辞职使政府的要人有机会看到每个人员的档案记录,而后请一些人继续在总统的第二届任期留任,让其他人一走了之。    
    尼克松是在两种假设的基础上行动的,两种假设都有道理。他从历史中了解到,在大权旁落以前,一位总统在他的第二任期发号施令的时间是有限的。权力转瞬即逝:它既能匆匆而来,也会一夜之间完全消失。总统必须知道如何获得权力并充分利用它,否则他永远不会达到宏伟的目标。尼克松熟谙此道,第二届任期伊始,他就寻求一个崭新的释放他的权能的时机。    
    尼克松的另外一个假设,也是我在此要详细探讨的。如果一位总统要做到名垂青史,在他的周围需要一批有能力的、思想进取的人员实施政府的发展计划。乔治·佩顿曾说,只有疲惫的指挥官,才有疲惫的军队,疲惫的人都是悲观主义者。尼克松赞许佩顿的无怜悯的行为,裁掉了那些表现平平的下级官员,这样可以保证他的政府总能够高效率地运转。正如佩顿一样,尼克松过于偏激了(他又一次选择了一位与自己相类似的人当作效法的榜样)。但我们也得为尼克松和佩顿二人说句公道话:他们都努力把一些优秀的人才聚集在自己身边,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回首尼克松的执政岁月,由他带入并成为公众人物的那些人是他的伟大力量之一,也成为他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    
    1990年在约博林达举行的图书捐赠仪式吸引了前总统、内阁成员和许多其他重要人物,他们几乎都在尼克松任职期间与他有着某种关系。到场的人包括共和党四员大将:尼克松、杰拉德·福特、罗纳德·里根和时任总统乔治·布什,他们近十年中第一次聚在一起出席此类活动。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次捐赠活动如果不是因为尼克松,谁都不会再去惊动白宫。福特就是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1970年,尼克松曾鼓励布什放弃众议院安逸的职务,不顾政治风险,从得克萨斯州开始竞选参议员。尽管竞选中布什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登奥克莱特·劳埃德·本特森,但他仍是一颗即将升起的明星,而且尼克松也希望让布什继续活跃在公众圈里。我听说,布什有意要在财政部坐第二把交椅,在这个职位上有朝一日可以晋升为国务卿。尼克松政府最初想把布什安排在商业部副部长的职位,但布什真是吉星高照,尼克松最终决定年轻的布什应具有一些外交经验,随后便把他派到了联合国。布什把这个职务当作培养自己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一个基地,并凭借自己的实力迅速向总统的宝座攀登。    
    在尼克松后的历届共和党总统中,里根从尼克松那里获得的帮助最少。但是,如果尼克松不是在1962年的竞选中输给了帕特·布朗,里根就不会在1966年投身政治,去参加加利福尼亚州长的竞选。尽管二人在思想意识上存在分歧,尼克松执政期间,里根仍旧给予他以极大的支持。尼克松也曾让里根承担了一些外交使命,并为尼克松的政绩增添了不少光彩。    
    尼克松不仅为后几届总统开辟了道路,还招纳了自60多年前的特迪·罗斯福政府以来众多有才干的共和党员,充实了历届政府的分支机构。就连政绩比尼克松突出许多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也不曾为白宫吸纳这么多的男女将士,这些人在以后的政府管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尼克松的首席环境顾问约翰·惠特克在最近一期的《总统研究季刊》中提供了曾经在尼克松执政初进入白宫、而后在政府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