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凰涅天下(GL)-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车的使团官员恍然大悟,继而都发出意味不明的呵呵声。

***

朝见后,大宋使团住进皇宫春华门外的鸿胪寺大宋使馆,官员随从仆侍等都安置妥当。

是夜,鸟羽上皇、崇德天皇在仁寿殿举行宫宴,欢迎大宋使臣。

殿内燃起一百二十一根龙涎香烛,香气伴着烛火缭缭萦开。殿内置着四座鎏金莲花座暖炉,里面的银霜炭烧得彤红,热气暖殿。殿内的木地板上铺着锦织七色绣的毡毯,置镙钿漆案,案后设榻榻米坐席。

鸟羽上皇端坐中间御帐台,左边是上皇的皇后藤原泰子,右边是年方十二岁的崇德天皇,天皇右边坐着犹带稚气的十岁中宫藤原圣子,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不时瞟向大殿左侧。

大殿左厢坐着大宋使团官员,穿圆领宽袖官袍,戴垂脚幞头;右厢坐着亲王公卿诸大臣,穿着束带正服,戴垂缨冠,身边坐着他们的妻子,穿着十二单衣,层层叠叠,色彩艳丽缤纷,宛若霞蔚,右手桧扇半挡着脸面,目光不时溜向对面左首的席位。

乐声响起,两国官员把盏互敬。歌舞依次上演,杂然相陈。有唐乐的龙池乐舞、胡旋舞、柘枝舞,也有宋乐的凤迎乐队舞、击鞠乐队舞……

跪坐在后面的侍女不时膝行添酒,两国官员又拈韵做文,大宋使臣做诗词,日本公卿做和歌,互作唱和,韵律相酬。乐声鼎沸,殿上舞蹈时而翩跹优美,时而劲健婀娜,隆重的气氛中却似乎少了几分欢快,仿佛有种压力让人放不开。

卫希颜坐在大殿左首,双眉清凛,目光冷锐,即使唇边噙着淡淡笑意,都带着一股子令人胆战的气势,殿内偷觑她的人不少,却很少有人敢直视她。这种无形的威压影响了殿上的气氛,就像暖室中有一股萦绕不去的冰雪寒风,让人无端冷肃。

年幼的崇德天皇有些不安地挪了挪身子,悄悄抬眼觑向左边,便见一道锐气迫人的目光射来,仿佛利箭穿入,心口陡然窒息……良久才回过气来,身上但觉一阵阵的冷,恍惚惚的不知殿上歌舞何曲。

未几,一曲舞罢,左大臣藤原忠通起身,向着卫希颜的席位躬身一礼,道:“尊敬的国师阁下、上国使团诸阁下,接下来一曲歌舞是敝国由大唐雅乐改编而成的歌舞——《青海波》,此曲为敝国盛大宴会之曲,舞人向为京都风姿最俊逸的公卿贵公子,帽簪鲜花而舞……”

日本国依然保持了大唐的风气,公卿贵族都会舞蹈,平安朝一位天皇道:“……若论舞蹈技艺,公卿子弟毕竟不同凡响。民间有名的舞人,舞技尽管娴熟,却总缺少了公卿子弟优美高雅的气质。”

在盛大的宴会和祭神仪上,往往有风姿俊雅的公卿子弟献舞,在御前献舞更是风光无限。

左大臣说的青海波就是日本宫廷中最为华丽优雅的舞蹈,舞姿模仿海潮,舞者一般都是时下第一的贵公子。

左大臣道:“今日宴上舞者为治部大辅源氏有仁。源大辅乃敝国后三条天皇之孙,辅仁亲王之子,精擅管弦、书道、诗歌,才气俊逸,舞姿优美高雅,敬请赏鉴。”

话落时,四十名乐人鱼贯入殿,向御帐台行礼后便围坐成圆阵。

一名乐人横笛而吹,悠悠清扬的笛声中,治部大辅源有仁翩然上殿。他换下束带,穿着身华丽的缺胯舞袍,色彩鲜丽的袍子上绣着青海波中的白鸟,袍下是彩绣波浪纹的下袭,腰系鞘头裹金的镙钿太刀,头上的垂缨冠簪着腊梅花,将一张无可挑剔的俊丽脸庞衬得鲜妍光华,脸上没有敷粉却白皙如脂,两条眉毛修长而上扬,浓而不杂,眼睛有些狭长,眼皮很薄,眼波流转间,便有一种说不出的俊雅风流。

使团众人暗赞:好一个姿容超群的美男子!

便听笛声陡然嘹亮,瞬间乐声合奏,声音贯耳,又渐次迭回,宛若潮水,忽起忽伏,妙不可言。源有仁舞姿投入,步态和表情都绝妙无比,歌咏之声尤为动听,仿佛清脆亮丽的莺歌萦绕在耳边。众人听得都是入神。

翩跹步伐旋舞间,他的身影渐渐接近卫希颜案席,转眸睇笑,姿态俊丽优雅,眼波流转,又仿佛脉脉柔意传送。

叶清鸿眸子陡然一动,这是……“美人计”?唇角浅浅一勾,带着看戏的心态,瞥向左侧上首。

卫希颜神姿端然,唇边依然噙着淡淡笑意,清凛的双眉下眸子深邃幽深,自然散发出淡淡威仪。源有仁挥袖抬眼,视线触及那双深不见底的眼,心口一窒,身子便不由自主地随着潮落的乐声旋舞退去。

乐声高亢,直入云霄。

舞姿也入佳境,舞者的辉煌姿态,惊艳之极。

大宋使臣都看得一脸赞叹。

随着他翩翩起舞,垂缨冠上簪的梅花全部飘落,仿佛这梅花也自知不能与他俊丽非凡的容姿相匹敌,羞惭退避下去。

一曲舞罢,众皆击节兴叹,啧啧不已。

卫希颜清脆两击掌,道:“治部大辅的舞姿俊美优雅,歌音悠扬清丽,如此妙舞清音,令人叹服,敝国使团当回礼为敬。”

她解下腰间黑鞘漆刻凤凰的长剑,微笑道:“便由某之府卫萧统领,持某之剑,献剑舞一曲。”

卫希颜说持国师佩剑,相当于代表她这位国师,即使是侍卫剑舞为回礼,也不算辱没了身为公卿大臣的源有仁。

因此大殿内的日本君臣虽有异色,却无恼意。

卫希颜身后的国师府都尉长身而起,昂然绕席走到她案前,击胸一礼,双手伸出恭敬地接过她的佩剑。

“铿——”长剑出鞘,雪亮剑光直刺人眉眼。

便见矫健的身姿腾挪飞跃,一团雪光围裹在身周,只见光芒而不现剑,“哧哧”的刺空声如同穿透实物。铿锵有力的歌吟声伴着剑舞响起:

“泰岳凌云峰,对倚长松。把酒问月朝天宫,引觞舞剑向苍穹,星沉地动。”

渐渐地,挥剑的人已看不清楚,只见白茫茫的剑气中盘旋着一道黑影,兔起鹘落,腾跃起舞。

“锐气破长空,疑影无踪。方知此刃疾如风,月曜流光亦可通,谁与争锋?”

“锋”字音刚落,便听“铿”的一声,舞剑者抱拳而立,气定神闲。

那柄长剑已经纹丝不差地插回横搁在案上的剑鞘内。

殿上众人瞠目片刻,不由脱口叫好,拊掌赞叹。

左大臣噫叹间眉毛微微皱了下,只觉殿内仿佛还余留着那凛凛剑光的寒气,不由拢了拢袖口,心想,这位国师以剑舞相酬既是作为回礼,又何尝不是一种告诫?

看来这位国师阁下不好美色,想要接近还得另想法子。

                   

作者有话要说:1、关于牛车:

牛车一般车厢容量大,用于装货和运输,多从事劳务,故而称为“役车”,地位不高,上层人物自然很少乘坐。

不过,到了汉代情况就出现了变化。西汉时由于连年战争,皇帝出行,也难以找到毛色相同的马匹了,至于将相,则只能乘坐牛车。马匹多被征作军用。汉时,牛车值钱两千,而马拉的轺车(一种轻便的车)就值一万。马车之贵,可见一斑。西汉末一般官吏就极少有马车坐。汉宣帝的外祖母随使者到长安,就坐的黄牛车。但这都是因为马少而不得不坐牛车,牛车的地位还是远不如马车。

到了汉桓帝时,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自汉灵帝、汉献帝之后,从天子的士子、乃至普通老百姓都乘牛车。

从社会上层人物出行时以牛车代马车,这是车制的重大变化,也与牛车和时代的特点有关。本来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国家,对乘车有一套繁琐的礼节规定。《论衡。乡党篇》云:“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回顾”。《新书》更是对乘车者提出了种种要求,如“坐车之容”、“立车之容”、“兵车之容”等等。故而帝王和达官贵人乘车时都要表现一副矜持之态。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士族放浪形骸的风度,成一时风气。牛车不同于马车,车身敞露,且车厢大,乘座者可座可卧,不必要保持端端正正的姿态,加之牛车行走很慢,颠簸比马车小,很是受到士族们欢迎,并且乘牛车成为一种时尚。两晋时,御衣车、御书车、御药车……都驾牛,甚至皇帝出行的车队也是牛车。于是乎,上行下效,两晋南北朝时候的三公、尚书以及清贫的士大夫也都乘牛车招摇过市,成为时髦。

《南齐书。陈显达传》记载:陈家显赫,他的几个儿子和王敬则的几个儿子互相攀比斗富。他们穿戴华丽,比乘牛车。牛车也各有特色,曹操为丞相后曾经乘坐“通七香牛车”。

日本陆奥也是产马的,有几个马场,但魏晋的风气随着中原避难士族传入,所以牛车也成了公卿贵族的时尚车驾(当然远途求快还是得坐马车),有竹披车和毛车。天皇和皇族出行的车驾有凤辇、葱花辇、腰辇,下面有轮子,用人力做牵引——人拉车比牛拉车更显尊贵。

2、十二单衣:日本古代贵族女子和后宫的礼服,宫中女官、侍女的公服。

来源于唐朝的女子婚嫁衣——钗钿礼衣。

3、日本古代贵族女子面见外人时,必须以扇子半挡面。这也是来源于唐朝的婚嫁礼俗,那时还没出现红盖头,是以扇遮面,直到拜堂时,新郎要做却扇诗,然后新娘子才会拿下扇子,让喜堂上的众人见到她的颜面。然后这礼俗传到日本,大概就变成贵族女子的日常礼仪了,就跟十二单衣一样。

十二单衣非常的华丽,层层叠叠,四季缤纷的色彩都绣在上面,很是艳丽,所以日本古代的贵族男子看女子都是看衣服,而不是脸——话说扇了挡着了看不清脸呀,加上涂白脸扫帚眉樱桃唇的时尚妆……大概,真的没有华丽的衣服好看了~~~~~~~~~

4、皇后和中宫:

皇后:天皇的正妻,原则上只有一人,不过也有与中宫同时二后并立的情况。

中宫:最早是对三宫(皇后、皇太后、太后)的统称。自村上天皇立女御安子为后起,中宫便开始成为皇后的别称。 后来,当一条天皇立女御定子为后时,由于此前已有皇后,故将两名称分开,以定子为中宫,与皇后同时并存。到其再立御代彰子为后时,便将定子升为皇后,以彰子为中宫

☆、经略东洋(六)

夜里,崇德天皇突然发了烧,清凉殿一片人仰马翻,御医匆匆赶来,诊脉后说染了风寒。贴身服侍的宫人便想起宫宴后天皇换下的内衫都汗湿了,莫非是那时侵了风邪致病?但殿内虽暖,也不至于热得出汗呀……御医心里也有些诧异,却不敢多问,只开了方子令人煎药。

天皇的风寒并不严重,吃了两贴药便好了,再将养了三五日便能上朝听事。这日上皇和公卿大臣朝议大宋使团提出的修订两国通商条约之事,诸如在通商口岸降低关税、设立大宋领务馆等等。

治部卿禀道:“……使团富氏正使言,大宋的明州、华亭、海门港对我朝过去的商人收税都是十税一,按公平原则,我朝对大宋商人定的十税二不利于友好平等的交往……臣以为,这位富正使所言甚有道理。”

大藏卿当先反对,“若降下关税,我朝将损失一半商税,谁来承担这个损失?哼,降税不关你们治部省的事,当然只管说好话不怕牙疼。”

大藏省的职能相当于大宋的户部,地方田税、商税都属于大藏省的职司,大藏卿当然不愿意降低关税——其收入已占了全国商税的八成。

治部省职司外交事务,沾不到海贸利益,治部卿看得明白,只要交好大宋使团,让大宋使团满意,上皇就会满意,论赏便少不了他的功劳,当下冷笑道:“我朝要交好大宋,这关税自然得公平,若是因不公平的关税惹恼了大宋,大藏省负这个责任?”

大藏卿立时想起那位威势凌人的卫氏国师,还有驻在小滨港的大宋舰队,咄咄反驳的气焰就消了大半。

朝臣们左右私议起来,一些大臣认为不能惹怒大宋,一些大臣心疼降税的损失,这些大臣多半是能从海贸中捞得油水的,口里叨叨着不能降。

左大臣藤原忠通陡然扬声道:“虽然降税会减少商税的总收入,但一则不得罪大宋上国,二来降税后将有更多的宋商进入我国贸易,商贸将更加扩大,这般算起来,也能抵减降税的损失。”

大臣们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上皇赞许地看了眼左大臣,颔首道:“降税之事就这么定了。”

殿上又议起在通商口岸设立大宋领务馆之事。

治部卿道:“宋人的纠纷交由宋官解决,可省了我朝地方官员不好断事的麻烦。”

大臣们又纷纷附和,这回连大宰府权帅也不反对了。

唯有式部大辅藤原敦光面带忧虑道:“若由大宋官员驻我朝地方断事,恐有涉嫌内政之弊。”

这句清醒的言论很快消散在其他公卿的反对之声中,鸟羽上皇对这位六十八岁的老公卿没怎么放在心上——半只脚都跨入棺材了,老来糊涂也是有可能的。最终依从多数大臣的意见,允了此项。

议事到后面,上皇问:“这些日子,卫氏国师可有出见众卿?”

从那晚宫宴后,公卿大臣们便争相递帖进使馆,谒见大宋国师,又纷纷在家中设宴,邀请使团官员,但这位国师从未接见任何一位公卿,也从不出席公卿家的宴邀,她的侍从官出面转述她的话,说,两国商谈正事自有使团的正副使臣在,国师来日本国是观光赏风景,喜欢四处走走逛逛,至于宴会之类有使臣出席即可代表……听了这番回复的公卿大臣们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难道还有谁敢强迫这位国师吗?想想那人的威势就足以让人胆战了。

公卿大臣们相觑叹着气,没有人注意到听朝不议政的天皇脸色有些异常。

关白藤原忠实道:“这位国师不好美色,送去的美少年侍从都退了回来……”

殿上公卿瞄了眼神色有些不振的治部大辅,心道,连公卿第一美男子源氏卿都遭了拒见,那些美男侍从又哪会放在这位国师眼里?

便听左大臣接口道:“财物似乎也不能打动。上皇赐下的备前贡御刀、琵琶湖蓝珠,以及臣等送去的礼物,都收到了价值相当的回礼。听说,这位国师还带了一车的铜钱用于购物,似乎真是所说的‘观光’。——这些日子,臣等与大宋使团的议事都未见卫氏国师出面。”

坐在御帐台一直未说话的崇德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