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雪洗天下-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持人:这就等于让华盛魁有了商品的定价权?可以让这件东西在美国是什么价,在国内就是什么价?

严昌:应该说是华盛魁,企业,和消费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一致,这是共赢,99%的企业关心的都是企业的生存和利润,我们能给它更大的生存空间,更高的利润,它为什么不干,消费者关心的是商品的质量,品牌和价格,在前两者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用更低的价格让他买到更好的产品,不当冤大头,消费者没理由不高兴,所以在华盛魁的很多店,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开业的时候有些品牌的产品会被消费者一抢而光的情况,虽然我们已经备了很多货,但还是抵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

主持人:所以有媒体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华盛魁现象”,华盛魁的店开到哪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哪里的超市和百货商场商品的价格就会飞流直下,我们就会看到不断有人在排队抢购华盛魁超市和卖场里的各种商品,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人对它的追捧和认同,当然,有的人则很郁闷,有人把华盛魁比作是“价格杀手”,对此您怎么看?

严昌:(笑)我更觉得我们是卫士,价格卫士,安全卫士,那些把一样东西用十几倍的价钱卖给消费者的才是杀手,那些把有毒的,不安全的食品和商品卖给消费者的才是杀手。

观众:(掌声)。

主持人:第一个注意到“华盛魁现象”并提出这个观点的媒体是《中华财经》杂志,今天,《中华财经》杂志的方向东主编也坐在现场,我这里有一个问题,不是我要问的,是代表作为华盛魁的那许多市场竞争对手问的,这是对“华盛魁现象”感到最郁闷的一群人,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的电子邮箱里曾收到过对此感到郁闷的一个百货公司老总的邮件,他让我在这里帮他解答一个疑问,作为华盛魁的竞争者,在他们所在城市的华盛魁开业前,他就带领企业的管理团队到其他城市的华盛魁考察过,很有一些心得,回来后主动的把很多商品的价格都降低了,有些商品的价格甚至比在华盛魁卖的还低,他们已经做好了和华盛魁打价格战的准备,但在他们城市的华盛魁开业后,他还是发现他的策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消费者还是追捧华盛魁而把他们丢在了一边,这是为什么?

方向东:要解读“华盛魁现象”,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什么?也许两年前,甚至三年前的华盛魁还作为卖场的概念在出现,但在今天,我们发现这个概念在消费者的心中已经在改变了,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卖场概念,而是一个关于消费理念和消费品质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有几个因素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而价格,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是什么,除了价格之外,还有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品质,二是文化,三是效应,在华盛魁的消费者,在消费环节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让人感到舒服和尊严的消费方式,消费者在消费中还有文化和心理追求,而不单单是看价格,这一点很重要,华盛魁打造的“精品国货”概念,其营造的,就是一种文化和心理氛围,无论是上亿的珠宝,高档的家具,还是上百的衣服和化妆品甚至是几块钱的食品,这种文化和心理氛围始终贯穿在每一件商品中,可以说,每个到华盛魁的消费者其实潜意识中都是有着很深的民族自豪感的爱国者,所以华盛魁不光是卖东西,而是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在体验自己心中那种崇高的,自豪的情怀,我第一次去华盛魁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看到卖场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想到这些商品都是国货中的“精品”,我心中会有一种自豪感,而“华盛魁现象”对于厂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现在在那些在排着队,焦急的等待着进入华盛魁卖场审核程序的厂家会告诉你答案,“中国名牌大本营”和“上市公司孵化器”这两个称谓是那些厂家送给华盛魁的外号,我想这很能说明问题。三年前,华盛魁在求那些优质的国产品牌进入,今天,是那些优质的国产品牌或是想成为优质国产品牌的厂家和公司在求进入华盛魁,华盛魁变成了市场对某个国产品牌最好的认可证明,商品进入华盛魁变成了比上电视做广告还要有影响力的营销手段,这就是转变。

主持人:这种转变我想是所有的卖场经营者都梦寐以求的,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让自己的卖场成为标准,成为标杆,成为能够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导向权威,但这种转变,如何在三年时间里完成?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方向东:春雨润物细无声,很难说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完成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有一个例子可以对此做很好的说明,很多消费者到华盛魁的超市里采购食品,第一次进去一看,都很奇怪,因为很多消费者在电视广告里看到的品牌商品,华盛魁里都没有卖?为什么?因为华盛魁对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让那些做了广告的产品进不去,在华盛魁卖出的每一件食品,其食品的卫生安全标准,是以出口食品的质量来要求的,欧盟的,美国的,日本的,你起码达到一个,才有资格进来,而不是你在电视上做了广告,就有资格进来,进来以后呢,还不算,你还必须和华盛魁签一个产品质量对赌协议,这个协议的涉及金额根据商品的不同而不同,据我所了解,最高的标的金额达到了5个多亿,生产厂商所生产的食品一旦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厂商的这5个多亿质量保证金就要打水漂,就要成为华盛魁赔偿消费者的理赔基金,所有的厂商对自己的产品质量都心知肚明,达不到出口标准且对自己产品质量没有信心的厂商商品,根本就进不了华盛魁。

主持人:这样的标准,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否太过苛刻?

方向东:在商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我们不对厂商苛刻,就要对消费者苛刻,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上次我到华盛魁买东西,在超市里,遇到一个推着购物车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个老太太转遍了超市,却没有发现一袋加碘的精盐,很奇怪,就问超市的售货员,你们这么大个超市,为什么连一袋盐都买不到,服务员给老太太拿来了一袋盐,一袋海盐,老太太更生气,说这是没加过碘的粗盐,还会结块,她不要。服务员告诉她,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加碘的精盐当中包装上未标明的抗凝剂,是亚铁氰化钾,是剧毒物品,大家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自杀特工安在牙齿里关键时刻一咬破牙马上就没命的就是含有氰化物的同一类化学毒药,亚铁氰化钾——K4Fe(CN)6——食入50~100毫克就能致人死亡,砒霜的致死量是500—1000毫克,亚铁氰化钾的毒性是砒霜的十倍,而其中的加碘物碘酸钾或碘化钾也属于有毒物质,在出口食品中禁止添加,欧洲人不吃,美国人不吃,日本人不吃,非洲人不吃,我们却每天都在吃,所以华盛魁从不销售加碘的精盐,听完销售员这话,老太太愣住了,我也愣住了,以前我也不知道我们每天三餐吃的精盐里面居然使用剧毒物质作为抗凝剂,那个服务员给老太太上了一课,也给我上了一课。后来我还专门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我们以前吃的盐是没有添加这种剧毒物质的,从89年以后才有,而国内的“特供盐”就是不添加任何的化学添加剂和抗凝剂的粗盐。

主持人:(很震惊,半晌才反应过来)……嗯……谢谢,今天也给我上了一课,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吃了几十年的盐当中居然有剧毒物品,这……不……不知道为什么,这确实让人很震惊。

方向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明白有的人为什么非要让把剧毒物质添加到我们每天都吃的食用盐中,这肯定不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出于健康考虑的话,把这些剧毒和有毒的化学添加剂取消,我们大家吃的盐就都是欧洲和美国食用盐标准了,谁好谁坏一目了然……不过还好,我们还有华盛魁可以选择,还有华盛魁在帮我们选择,还可以到这里放心的买一点东西,这只是一个小例子,我想所有的消费者在经历过这样的教育以后,再次买东西会到哪里去?会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到哪里买东西,这就是我所说的华盛魁现在代表着一种消费理念的概念,人们知道,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卖东西,而是在引导着一种正确健康的消费理念。在这里买的每件东西,你不必知道它是如何生产的,但你可以知道你在这里买的,与美国消费者,欧洲,日本消费者买到的不会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安全可靠,这里,在用更高的标准,构筑了一道你看不见的有害商品防火墙,这里展示的每一件商品都是国货当中的精品,可以让你不需要有任何顾虑的购买,这个理念,这种认知,这种口碑的传播,一旦为消费者所了解和认同,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正是这股能量,造就了华盛魁现象……

主持人:我想严社长此刻应该自豪,也能够自豪,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此刻却觉得自己应该庆幸。当我们周围复杂消费环境把我们的一个个普通消费者锻炼成为化学专家和砍价专家的时候,华盛魁却正在把消费变得简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人把华盛魁视为威胁和竞争对手,但是,更多的中国企业却把华盛魁看作是伙伴和机会,在去年,中国供应商协会给华盛魁带来了一个特别的荣誉——“中国供应商协会最有价值伙伴奖”,据我所知,这是这个行业协会第一次对一个企业做出这样的认可,是这样吗?

李俊:是的,这是我们协会对全国两千多家供应商问卷调查后得出的结果,在“最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企业调查中,我们协会两千多家供应商中,超过98%的人把这一票投给了华盛魁,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后来经过协会理事会的研究,我们设定了这一奖项。

严昌:(拱手)

主持人:作为合作伙伴,处在你的角度,对华盛魁现象一定有自己的见解。

李俊:刚才《中华财经》的方主编说华盛魁的成功不是简单的价格问题,这点我很认同,但在我们供应商看来,价格问题却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华盛魁的成功不是因为简单的价格,但华盛魁却是在价格上最成功的。因为对于广大中低收入者阶层来说,同类商品的价格差价与细微的价格变动是他们非常关心的,对我们来说也一样,长久以来,中国的供应商在与超市和卖场的合作中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一方面,卖场拼命压低货物的进场价,另一方面,在压低我们价格的同时,又以各种理由收取我们的各种费用,高昂的进场费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除了进场费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条码费、端头费、店庆费、补损费和条幅、花篮、空飘、地贴、墙贴、灯箱、DM特别广告、人员管理费和毛利反差费用等。可谓五花八门,我们所有的供应商都被这些“潜规则”弄得疲惫不堪,而这些费用,最终都被卖场和超市转嫁到了消费者的头上,一包出厂价是2块8的花生糖,我们拿给超市是3块5,而超市卖出去起码是9块以上,所有的商品,在进入市场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价格被人为的大幅抬高。华盛魁现象在我们供应商解读起来就是,“鲶鱼效应”,因为华盛魁的进场费用只相当于其他超市和卖场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便宜的价格最终实惠了终端的消费者,你其他超市卖9块的东西,这里只卖6块,这就是竞争力,消费者就会买账,其他的超市和卖场要和华盛魁竞争,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游戏规则,就给我们供应商松了紧箍咒,所以呢,对我们供应商来说,最可爱的企业就是华盛魁,我们最真诚的希望是什么,就是希望有一天华盛魁的店能开遍全国。

严昌:刚刚李秘书长说的问题,所反应的中国的供应商所面临的生存压力的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伏羲公司今年发布了《中国零售业白皮书》,在这份报告中,有些数据让人看来触目惊心,目前国内的300余家大型外资零售企业,90%是违规建立的,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业蜂拥进入中国,国内目前在商业零售领域的过度开放,外资在商业零售领域所表现出的越来越强势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实际上,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逼入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之内,中国广大供应商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正是这一现实的写照,所有搞企业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渠道为王,我们的企业外贸依存度过大,但在国外市场,我们并没有什么渠道,所有的渠道都由外资控制,别人随时可以卡我们企业的脖子,现在,如果我们连本国国内的渠道都被外资掌控,让中国企业在国内都失去渠道话语权,那整个中国经济所积累起来的系统性风险,则会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提高,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管制能力,则被大为削弱。从这个层面来说,华盛魁现在所取得的成就,还很微不足道。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肩负起开拓中国人生存空间的责任。

主持人:华盛魁的模式能够被复制吗?

严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华盛魁所根植的成长土壤,决定于北极星商社的商社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资本与产业的结合方式,它是商社实力和影响力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在学习和检讨,在向日本的那些优秀的商社,如三井,三菱和住友学习,学习检讨他们的成功经验,YN作为国家级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其批准的商社化试点企业有我们和亿龙,但在中国其他地方,比如说江浙地区,那里发展综合商社的潜力更加巨大,实际上,当地的一些商业协会,已经具有了综合商社的雏形。

主持人:刚刚严社长反复提到两个词,那就是学习和检讨,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局势的时候,您觉得我们最应该向日本商社学习的地方是什么?什么地方又应该值得检讨?

严昌:综合商社是日本财团中活动范围最广,视野最开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