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起苍茫-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光华,你刚才说到今年我们华人派到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有七千多人,这需要多大的一笔资金啊?据我所知,每个留学生每年的花费平均要在五千两银子左右,这七千多人可是一笔巨款啊。”

李秉衡微微一笑,也不隐瞒,直接说道:“目前留学生大部分集中在德国与美国,对方将留学费用大幅降低,又有我们在欧美的许多公司的照应,每年花费要比满清政府官派生省上一半还不止。今年我们的教育预算高达一亿三千万美元,包括了兰芳、苏门答腊、祖国大陆等地的各级教育投入。明年如果财政收入能翻几番,教育经费就翻几番。”实际上,南洋与国内的许多爱国商人向几家慈善基金会捐献的资金用于教育上的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更何况还有包括阿曼达的“诺斯艾因基金会”,这家基金会手中有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财宝。李秉衡将个人得到的巨额利润投入了一部分到几家基金会中,使得这些基金会用于教育与慈善上的资金相当的宽裕。更何况还有躺在坤甸光华银行地下金库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黄金等贵金属以及各种珠宝作为强大的后盾。

“一亿三千万美元?”孙中山惊呼道,“光华,你们怎么赚到得这么多钱?”

第130节 座谈论道

二更到。今天休息,本来想好好码上几章,可是看到糟糕的成绩心里很难受,好不容易冷静了几个小时。只能二更了,还请不忍心这本书太监的兄弟们多支持啊,路过的请收藏下,真的,再努力一把,我们能行。

“光华,去年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过刚刚两亿两白银,也就上亿美元出头,你们光在教育上一年的投入就超过这个数字,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些。”陈其美在上海见惯了兰芳这边与江浙财团的大手笔合作,对兰芳的经济实力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李秉衡摆着手笑道:“说到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我可以根据兰芳的实际政策与情况与之对比。首先,由于入不敷出,满清政府的投资能力显得明显不足,它没有也无力把资金投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兰芳政府则没有外债,并且政府实行统一调控,在减轻税收负担鼓励兴办实业的同时,政府大量的投资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可能这个词语很新鲜,你们没听过,但我这么说,比如政府集中力量修建铁路等工程,将带动相关产业的需求,也就有了资本家们兴办实业的动力,以此类推,在互惠互利中实现良性循环。”

说着,看到孙中山与陈其美两人点头表示理解,孙中山更是赞许的说道:“你说到铁路,这我清楚,列强国家对铁路等交通非常重视,盖因这种浩大工程对工商业大有益处,又如光华所说的对许多产业有拉动作用。”

李秉衡继续分析道:“其二,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只不过是全国岁入的极少一部分而已,大部分都被拦截在了地方政府大规模地、不合理地、不固定地强制征收的厘金。由于对跨省跨区贸易重复收税,这种税收制使贸易的交易费用极高,对各省工业分工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厘金局卡有“因地制宜”设置的灵活性,日益严重地阻碍着土货在市场上的流通,而有利于洋货的倾销,进一步加强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力。相比兰芳,则用各种产业政策和保护关税阻碍国际贸易,并且统一国内度量衡,废除国内贸易关卡,减少了国内交易费用,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和分工,加上兰芳本身的商品极具市场竞争力,使得出口贸易发展极为迅速。”

陈其美插话道:“光华,既然国内税收繁重,为何你还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国内的民族资本,还不如在兰芳投资利润更加高些。”

“我们的民族资本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不易,长此以往国家虚弱,将受外辱。更何况偌大的国内市场必须要掌控在我们华人自己手里,不论重工业,起码的衣食住行这些行业相关的市场不能再让列强国家吸血下去了。例如轻纺行业,小日本与英国人每年都要掠夺数亿两白银的利润,一旦将这个市场夺回来,我们的民族资本将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其他行业也要不断的收复失地,将整个民族工业带动起来。”

孙中山长叹一声,说道:“他们都说我不懂经济,可我时常在这方面下功夫,也有一知半解,光华说的我非常认同,之前的两点,说的非常贴切,至于你想说的第三点,不说我也明白,那就是国家的主权问题。满清政府的财政已经是收不抵支,赤字不断上升。大借外债主要是为了筹措军费和之后的偿还赔款。比如,甲午战争期间,清廷向汇丰银行筹借了四笔外债,折合银4000万两。海关税收是清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就基本上控制了中国财政,清政府独立行使自身职权的行为受到极大限制。看看遍布全国的外国银行,以及受其扶植的外国洋行。照我看来,满清政府岁入实在只是实际收入的百分一而已,大部分都落在了洋人、地方督抚以及地主买办阶级手中,而这些阶级又滋生了奢靡与腐朽的畸形经济,这个毒瘤必须去除,不然将来革命的阻力会很大。”

李秉衡对他的这番话中所透露的对国内时局的深刻认识并不意外,后世许多评论家都批评孙中山只知道天马行空的革命理论与不切实际的空谈,但只有他明白改变历史的不易。自穿越以来,即便是把握时代脉搏的自己也常常焦头烂额,常常有无力之感。空谈容易,做实事难。许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指手画脚,却不明白时局的艰难与华人生存环境之恶劣。

这个世界是杰出人物交战的战场,是为少数精英所操控的游戏,或者说是棋局。

李秉衡小心的布局着,为将来的与操纵这个世界的杰出精英们交手而未雨绸缪。

“光华,你还没有回答我们,到底怎么赚到那么多钱?”陈其美却没那么被忽悠,似笑非笑的盯着他。

李秉衡并不想向同盟会中人透露太多,嘿嘿一笑,“既然只有先生与英士在,那我就不隐瞒,去年由于大规模建设,并且税收极低,工业上的国民收入才两亿五千万美元,但工业基础仍然不厚实,主要是味精、烟草、精炼糖以及船舶、橡胶、塑料等产品的高利润。还有军火、毒品以及其他灰色收入难以计算,但也是财政收入的一大重头。”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去年军火、毒品以及伪钞三大产业保守估计带来了五到六亿美元的收入,以及靠着金特藏宝、“倒霉蛋藏宝“以及在蛇庙发的几笔横财,说出来恐怕要吓死人的。

“这么多?”陈其美失声道。

就连孙中山也是一场震惊,“这才短短的一年多啊,光华,想不到当初的复兴公司竟然带来了这么大的巨变。这就是你说的机床与机械带来的吧?”

“恩,这两大行业由于都消耗在了南洋与国内市场,跟船舶一样,卖给华人都很便宜,又很少对外出口,所以并不彰显。钢铁、冶金与炼油也是如此,低调至今,但他们起到得作用却是相当的关键。”

说话间,已到了为孙中山等人安排的贵宾招待所,马上将会举行一个小型的记者会,用过午餐后,将由李秉衡陪伴着去坤甸的各个公益机构慰问。

孙中山与陈其美仍然拉着李秉衡询问兰芳的工业发展情况。

“由于在外华人的资本源源不断的流入兰芳,投资兴办各种实业,今年的工业产值将很难计算,但原来的产业将会完成又一轮的扩张周期,保守预计在工业上的国民收入将是去年的三倍还不止,我们的目标是在明年超过日本的财政收入,后年在经济数据上全面超过日本。”

两人都像看着外星人一样看着他,如果是别人,真的要怀疑对方的牛皮是不是吹过头了,欧美国家工业发展增速最快的也不过10%。

“列强国家一般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十分一,日本则在15到20%,我们的税收相对略低,预计明年的财政收入将超过一亿美元。”还有一点李秉衡并没有说,那就是兰芳明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在一亿七千万美元,财政赤字高达七千万美元左右,这还是在一亿三千万美元的教育预算安到几家慈善教育基金会名头上的数据。

对于李秉衡的雄心壮志,两人都是感叹不已,尤其是孙中山,感慨万千的握着李秉衡的手说道:“想不到我革命多年,多方实验,未找到强国之路,而光华不声不响给了我们如许惊喜,实在是大为开怀,革命后继有人,希望光华勿忘故国,继续支持革命力量。要是早得了光华这大才,革命说不定早就成功了。”神色间毫无颓丧,反而更加精神振奋。

李秉衡叹道:“治兰芳易,治中华难。眼下国内矛盾重重,即便清政府垮台,也将是野心家角逐的舞台,用武力可逐之,但无缓药医之。”

“怎么光华如此悲观,推翻了清政府,革命便是成功了,到时我等便可归隐山林,坐看革命之花盛开祖国大地,看那中华新气象。”

陈其美却是听出了什么,连忙问道:“光华对国内局势似有所悟?”

李秉衡尽量组织下语言,缓缓说道:“清廷气数已尽,倾覆只在这两年间,但谁来继承清政府这份遗产?我革命党人自己尚四分五裂,彼此不服,更何况要组建一个政府,统治一个老大国家,四万万国民?长期以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摆脱困境的重要的政治文化因素之一,天下观念和乡土意识使全民族很难有效地整合全国资源抵御外敌,自强求富。由于战争因素而使中央政府把财政权不断地下放给地方,给各督抚继续保持原有的乡土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与此相对的中央权威的削弱更难使人们增强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地方容易被豪强势力与割据武装所把持,将来这些人乃至军阀更是大敌,毒瘤,如何去之?这是一个群体,几个阶层,民族思想中的痼疾,看似不是很重要,但将来必为大患。”

“不怕,到时候我革命党人已成政治主流,党派政治乃是当今世界所公认的罪适合时代的政治,不管是同盟会主政还是与共进会等其他党派联合主政,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陈其美想当然的说道。

李秉衡深深看了他一眼,如果不是从后世来,也许他也会像对方一样的想法。但是毕竟铁一般的史实放在那里,中华民族曾经走的歪路在那里。

“不然,清廷还有十数万北洋军,新军无数,谁继承了这股武力,谁将主导将来中国政局。别忘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最后这句话斩钉截铁,说的两人心里一震,脑子里反反复复的思考着这句话,久久的不出声音

第131节 兰芳的教育

第一更到。昨天一位读者说看书从不收藏,因为我这书才特意建了账号,我很感动,还有一位兄弟说7个马甲都收藏了我的书,让码字到半夜的我热泪盈眶。哎,码字真的很辛苦,尤其是成绩惨淡时的痛苦。这本书目前的成绩不折不扣是一本扑街书,但我坚持到了现在,而且还将坚持下去,哪怕没有经济价值,我也要完成它。我从小就是个倔强的人,从不服输,即便知道结果,也会走完全程。之前许多作者创造了奇迹,许多作者的毅力让我钦佩,我也能创造奇迹,一定的。

去年从兰芳出产的船舶、军火与烟草等商品在全世界刮起了风暴,使得提到兰芳这个亚洲小国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的交口称赞。尤其是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商品出现在世界市场上,凭借优秀的质量与独特的防伪标签,成为了世界市场的新宠儿。

而兰芳也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与开明的政治方式得到了列强国家的认可,在炮击英国舰队事件发生后,在世界各国生活的华人地位提高了不少。如果在英国大街上有亚洲人抬头挺胸充满自信的行走,必定会有人会怯怯的问上一句:请问您是兰芳人,或者日本人?

同样的事情也不断的在其他国家上演,尤其是美国与德国开始将兰芳国民的地位提高到一个相当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欧洲二流国家,与日本相当。

李秉衡却清楚对方之所以对并不强大的兰芳国青睐有加,原因便是垂涎于兰芳国处于保密状态的许多精密机床与重型机械,甚至金属冶炼技术、化工技术等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

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汉林德对兰芳很有好感,与李秉衡也相交甚笃,常常在报纸上刊发正面宣传兰芳的报道。“这个国家的国民不但剪去了脑后的尾巴,也剪去了心理上的尾巴。自信的气质、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乐观开朗的世界观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流思想。在这个国家,最美丽并且最气派的建筑永远是学校,而各级政府的办公楼一旦超过了附近的学校,那么将有一大批的官员受到惩罚,也许严重的将会失去生命。或许这个国家在许多地方过于严苛的刑罚使得许多国家的舆论将之归结到政权的残暴,但这何尝不是这个国家的领导者们建设这个理想国度的决心与毅力。世界各地的华人精英源源不断的汇聚此地,旨在建设一个理想中的华人国家。或者说这个国家是个开放的国家,看看他们的内阁中一位德国人与两位英国人以及日益增多的各个国家的移民就知道,当飘着万国旗的货船与邮轮在坤甸港见证这里商业的繁荣时,这里何尝又不是这些国家商人们的光荣梦想…”

这次同盟会怀着多重心思,孙中山希望可以凭借着这次会晤重启双方的合作,而其他同盟会元老有的想规劝以李秉衡为首的兰芳高层放弃与英国人的对抗,有的想让兰芳这股势力归入国内革命行列,而不是在南洋搞风搞雨。

众人暂时的压住了心思,且饶有兴致的在吃过午饭后参观诺斯艾因基金会、西斯卡尼基金会、南洋教育基金会以及伍连德医学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在教育、医学、公益上的工作。

吴稚晖向来不喜欢做官方文章,躲了起来,与几位国学教授研究在南洋推广新华人文化,让阿曼达代替自己接待同盟会来人。

参观过坤甸大学以及坤甸师范大学后,又紧接着参观了几处中小学,孙中山笑着对李秉衡说道:“光华,想到我华人子弟在外求学之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