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蒸汽大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艘新船的龙骨和内部结构的骨架都是钢材制造,螺栓和螺母的紧固还采用用了弹簧垫和防缓垫片加双螺母做了防缓处理。
“海上风浪不停,必须经常检查,防止螺栓松动。这个船在这里组装,没有电,没办法啊。有电的话就用焊接的了。”李正石提醒司天道。
船板和船板之间的密封采用的还是大宋传统的“捻缝”技术,用石灰掺痲絮和捣烂的竹纤维拌合桐油,依照大宋造海船的规矩还加入了一部分鱼油
逐渐成型的船,司天道认得出来了,是一艘西方15世纪至17世纪航海所用的三层甲板的盖伦船。它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整船长度为45米,排水量达到了500吨。
“这个船型是取自十六世纪的英国轻型盖伦船。快速性、操纵性比老式的西班牙盖伦船好得多,更适合远距离的海上炮战,船首部上层建筑较西班牙盖伦船降低,移入船体之内一部分,如果船只的重心过高,在遇到强大的风暴时很容易使得船只翻覆。”
李正石给哥们介绍说。
“在历史上,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不过啊,现在这个船要叫黑龙战舰了”
李正石又补充。一种历史上著名的船型就这样更名改姓了。
司天道不再多说,只是问:“什么时候能下水啊?”看来是等不及了。
还要安装帆缆。
船帆是帆布的,而同时代的大宋海船都是用的竹篾编织的折叠的硬帆。洁白的软帆,让黑龙寨的这艘新船在同时代的船只里显得与众不同,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船缆是大麻绞成的,结实耐用。
这还不算完,最后上船的是安装在两舷,每舷各十门,一共二十门前装火炮。
“不用后装的佛郎机了?”司天道还迷糊
“论起威力,前装火炮比后装的佛郎机要大得多了。就是前装火炮比较笨重,搬运不便,在船上用就无所谓了,嘻嘻”李正石解释说。
新船的下层还要装入压舱物,船上将来要用的船员和水手,还要训练一段时间,新船才能下水。
和这个时代不同的新型战舰,当然要进行适应性训练,船员和水手才能掌握操作要领。
“你有得忙了。海军训练辛苦着呢,我怕软帆你们用不好,那大票绳子会让菜鸟头痛到自杀的。没经验的人学习使用软帆,不让绳子打结乱搅一起就要培训很久,你们抓紧时间训练啊。”
“这一次我是送货上门,怕造好的新船没有人会操作,以后,这样的新船就直接在黑龙寨主基地建造,你派人上门接船就行了。”
“心疼啊,造船用的木料都是楠木柚木杉木,这样的上等木材,有的长成材要几百年,真舍不得砍啊。以后,我负责造船,你就负责给我从全世界搜罗造船材料。咱们兄弟联手,纵横四海。”
“等将来,咱们黑龙寨也来他个日不落!”
第四十七章开花炮弹
李正石在晏家村基地耽搁了一个月,把战舰的事情搞定,又休息了一周,才回黑龙寨主基地。
李正石才回到黑龙寨主基地没两天,李修德来见他向他报告一个重大消息。
“石头,我告诉你一个重大消息。你去晏家村基地以后,我研究出来一种好东西。”
“啥好东西?地雷吗?”
“地雷?那玩意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算不上什么好东西。拉发地雷就等于是一个拉发手榴弹。压发地雷也就是碟形弹簧、火药、火帽、击针、引线这点东西,对咱们黑龙寨现在的技术水平没有什么难度了。如果是这个,我都不好意思和你说了。”
“那……有了地雷也不错啊,咱们黑龙寨的防御手段也多样化了,摆开地雷阵,招待蒙古人的骑兵……嘻嘻……”
“哎……,你说的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啊?你特地跑过来,不可能是和我说地雷的。”
“我告诉你啊,石头,你你去晏家村基地以后,我就开始训练炮兵了。接着我就发现了,咱们以前那个炮弹很不给力。实心铁弹不说了,就是个实心圆铁球,一发打出去,也就是能打死打伤几个人,没有什么威力。”
“葡萄弹也不过是空心铁球里面装小铁珠子,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往往是炮弹在炮膛里外壳就破裂了,也就是个散弹的水平。射程还赶不上好的线膛枪。虽然近距离发射一炮就是500颗小铁珠,可以瞬间撂倒几十个敌兵,足以让一个百来人的步兵中队溃散。但是咱们就一百门小炮,抵挡成千上万的骑兵,还是没有必胜的把握啊。”
“我就又回头去研究开花榴弹,以前也研究过这个,不过走错了路子,一心想去弄触发式弹药,失败了。现在我琢磨着,咱们的敌人是蒙古骑兵,比他们先进几个世纪的军事技术,就足够克制他们了,没有触发式弹药,时间延时弹药也够要他们的小命了。就去翻资料,看看世界上早期的开花弹是怎么个技术。”
“按照历史资料,或者某些人的YY,咱们中国,在明朝时候就有了开花弹。”
“所谓的“开花弹”,就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来杀伤或爆破的弹药,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榴弹、榴散弹。”
“用先进引信技术的榴弹、榴散弹。打得远、安全性好、爆开的时机也准确,专门对付步兵。跟明朝时期的所谓“开花弹”根本就是两回事,早期的开花弹非常难操作而且危险。”
“明朝时候的老式开花弹,根本没有这么先进的引信,用来引爆的引信是通常为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开炮前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速燃火门上引信发射。”
“这个东西完全就是用于前装火炮的玩意,咱们后装的佛郎机根本没法用。”
“更先进的开花榴弹是工业革命后由英国少校亨利于那破仑战争时期发明的,即便连当时工业革命前的法国人都造不出来。”
“先进的时间引信的结构大体上是一段中空,两端开口的木管,内装一种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木管上标有刻度,使用时炮手先估算一下发射距离,从火炮手册里查出距离和炮弹种类对应的飞行时间,再按引信上的旋钮调整引爆时间,同时在引信的相应位置打个孔,最后塞进炮弹的引信孔。”
“这时,引信的一端露在弹体外,另一端与炮弹内的炸药接触。最后把炮弹塞进炮膛,引信的位置朝前。”
由于滑膛前装火炮的内膛直径略大于炮弹的直径,发射药爆炸时一部分火焰从炮弹和炮膛间的空隙渗透到炮弹的前方,直接点燃了引信露在炮弹外的部分,炮弹在空中飞行特定的时间后,引信按先前调整好的时间燃烧到炮弹内炸药的位置,点燃炸药,炮弹爆炸。”
“我就把这个设计修改了一下,使用装填时调整引爆时间这个过程我就省略了,改成制造使用不同规格的炮弹。咱们黑龙寨不缺钢铁也不缺火药,多造几种炮弹,不是什么难事。”
“使用佛郎机火炮,在战斗开始以前选择合适的炮弹装填子炮,打仗时根据射程装填不同的子炮,战斗的时候打出去,炮弹在敌群中爆炸,杀伤力很可观。开花弹结合实心弹葡萄弹使用,也足够克制蒙古骑兵了。”
“老德子,你都让炮兵试验过了吗?等你这个开花弹技术成熟了,有时间让我也参观一下你们的训练吧。”
李正石很兴奋。
“老德子,这个成果来得很及时,很重要。你抓紧时间训练炮兵,完善炮兵技术和弹药技术吧,顺便关心一下地雷的研制和生产,咱们很快就要打仗了。”
“石头,怎么回事啊?蒙古人来得这样快吗?难道,他们这样快就能打过来啊?”
“襄阳守将吕文焕刚刚投降蒙古,蒙古人还在沿着汉水进攻大宋,要打到岭南还早呢。”
“现在是元朝的至元十年,大宋的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按照真实的历史的走势,公元1276年,也就是明年,蒙古人就会打进临安。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帮一下大宋的话,大宋王朝的主体政权在一年之内就会灭亡。”
“按照真实的历史的发展,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成立行朝,也就是临时政府,元军对南宋临时政府和小皇帝穷追不舍,这个所谓行朝不断逃亡至南方。”
“第一个小皇帝宋端宗赵昰在流亡途中病死以后,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又拥立了宋末帝赵昺,最后流亡到了崖山,在1279年被元将张弘范灭掉了。”
“就是说,按照真实的历史,大宋的时间最多还有四年了。如果大宋彻底被灭,咱们黑龙寨就是孤军作战了。”
“咱们黑龙寨现在的规模,就是个比较大的土豪的水平。独力抗拒蒙古的几十万军队是绝对不够的,而南宋现在虽然衰落到风雨飘摇的境地,还有十几万二十万残余军队,虽然战斗力不强,还是能够消耗蒙古人的力量的。”
所以咱们黑龙寨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宋继续维持下去。
至于怎么样才能帮到大宋,还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研究一下,咱们军事组,找时间把人聚集到一起,开会研究一下吧。
黑龙寨的军事组相当于黑龙寨的参谋机构。黑龙寨的穿越者只有六十个人,理论上的权力机构是班委会和班会。
但是穿越以来,黑龙寨的各种事务都是各个小组在负责实际运作,这个过程中,除了物资组和资料组由于性质特殊是固定人员以外,其他各个小组的人员都是不固定的。
军事组的成员,固定的只有几个人,其他人有时候临时加入。李正石的性格,很少强迫别人做事,尤其是穿越者。
按照李正石的说法,大伙都不是自愿穿越过来的,一起出游发生意外穿越到了大宋,同舟共济是理所当然。黑龙寨如果要养活几个闲人也不困难,如果有人不愿意做事的话,也没有必要搞强制劳动。
这一次军事组的会议参加者就是李正石、萝卜、王大军、程逆风、李修德、许佛、司天道七个人。
在会议上,对于要不要帮助大宋的问题,倒是没有什么争议,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
问题是如何才能帮到大宋。
直接出兵加入宋元交战的提议很容易就被否定了。自己这个不明不白冒出来的黑龙寨如果冒冒失失出兵进入正面战场,加入宋元交战,结果肯定不妙。
大宋一朝崇文抑武,在大宋统治集团内部,武将还要受到排挤,更不用说民间武装力量了。
如果贸然出兵的那样的话,不但被攻击的蒙古人会把黑龙寨当作敌人,就是大宋朝廷也很难说会有什么反应。
黑龙寨的穿越者都是北方人,在穿越之初,穿越者闷对外声称自己是从中原逃亡到大宋的中原汉人。
大宋朝廷和大宋百姓对待黑龙寨这些外来者的武装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也很难预料。
历史上,南宋名将孟珙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的时候,在淳佑六年(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不想再跟蒙古人混下去了,便秘密向孟珙请求投降。孟珙不禁大喜过望,急忙上书请求朝廷予以批准。
范用吉身为蒙古河南行省的军政长官,一旦归顺过来,显然会在军事上对南宋大有裨益,但结果“珙白于朝,不从。”较常见的解释是宋廷怕惹是生非,不愿意招降纳叛。但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宋理宗害怕范用吉的归顺增长孟珙的势力,起了猜忌之心,竟以范“叛服不常”为由,拒绝了孟珙的请求。
这样看来,就算是黑龙寨愿意放低身段归顺大宋,大宋还是有可能像当初对待范用吉一样拒绝和黑龙寨合作。搞不好还会在背后捅刀子。
对大宋的统治集团里的那些文官,黑龙寨的穿越者们都没有什么好印象。那个四岁的小皇帝赵显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小屁孩,穿着开裆裤,也配让我们效忠你服从你?
就算大宋病急乱投医衷心愿意和黑龙寨合作,黑龙寨的穿越者也不看好和大宋文臣武将们的合作前景。
毕竟,在历史上,宋末大宋朝廷当权的那些文臣武将们的无能腐-败是出了名的。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谁都知道。
可以预见,如果贸然出手在正面战场上帮助大宋,效果是不会好的白白暴露和消耗自己的力量不说,还有可能会引起来自蒙古和大宋两个方面明里暗里的攻击。明显是不明智的做法。
向大宋朝廷出售先进武器,也是行不通的。不用说大宋现在的的财政千疮百孔,根本拿不出钱购买黑龙寨的武器,就算黑龙寨不要钱免费支援大宋武器军火,按照大宋的惯例,黑龙寨支援大宋的武器军火会不会落到真心抗敌的将领手中,还是个未知数。你前面支援他武器,他转身就投降蒙古人,那不是表错情吗?
前面的两条路行不通,黑龙寨帮助大宋的办法就只能是走海路直接到蒙元统治区登陆作战,从背后给蒙古人来上一刀。让蒙古人顾及背后,没办法全力以赴攻击大宋。用这样的方法也算是帮助了大宋了。
攻击的目标,只能是选在蒙元统治区的沿海。
军事组筛选了一番蒙元统治区的沿海有攻击价值的目标以后发,现合适的攻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元大都附近地区的通州,一个是山东半岛沿海地区。
最后的研究结果是先攻击元大都附近的通州,如果这样还不能起到牵制蒙元的目的,就继续攻击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如果还不行,就继续攻击宋元交战战线后方蒙元一方的其他目标,直到起到牵制蒙元的目的为止。
第四十八章泉州蒲家
秋天,黑龙寨的远征军乘船北上。带队的穿越者有五个人,司天道、王大军、程逆风、李修德、许佛,可以说,这一次北上的部队包括了黑龙寨武装力量的全部精锐。
王大军带领的是一个团的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训练的步兵;程逆风的一个野战步兵团在黑龙寨的武装力量里是装备最精良的,除了大量装备燧发滑膛枪,一些优秀射手还装备了使用米尼弹的前装线膛枪。
李修德的一个炮兵团带了一百门佛郎机火炮前来助阵;许佛的一个工兵团也是全部出动,就连甘道夫医生,也组织了个战地医疗队来凑热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