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孤臣孽子-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死、水死、自经死,在营而死者亦十余万。先至之兵已各私载掳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始方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14'。

顺治七年(1650年)尚可喜、耿继茂攻克广州,“再破广州,屠戮甚惨,居民几无遗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因筑大坎痤焉,表曰共冢”'15',史称庚寅之劫。“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丘……”'16'。攻陷南雄时,“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

攻占潮州,“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屠杀常熟,“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余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

清军在江阴防攻战伤亡最惨重,城破后屠杀最烈。《江阴城守记》写道江阴屠杀之惨状:“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清兵在江阴观音寺掠妇女*污地上,“僧恶其秽,密于后屋放火。兵大怒,大杀百余人,僧尽死”'17'。

后果清军入关,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当时全国各省都爆发了抗清斗争,因而清兵屠戮百姓甚众,而且具体数目已难以统计出,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推算。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有人口6069万,但因当时按照人丁收税,故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在一亿以上,著名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教授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由于明末的瘟疫、大饥荒和农民起义导致了大批人死亡,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8000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清军入关战争后数十年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丁数仅2464万余,当时的总人口也应在6000万左右,所以估计清军入关导致至少5000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死于战乱。

清初整个中国南北皆成废墟,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18',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19',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20'。顺治二年(1645年),御史刘明瑛称:“比年以来,烽烟不靖,赤地千里,由畿南以及山东,比比皆然”'21'顺治八年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形容山西:“田地榛芜,生齿雕耗,……其侥幸如故者十不一二”。湖北“横亩皆焦,……村尽逃亡之屋”'22'。顺治八年(1651年),江西省巡抚夏一鹗称:“膏腴上亩,土结水枯,极目秋原,草深数尺'23'”'22'。

由于满清的血腥屠杀影响从政治上来说:清军入关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开始。清军入关后,清政府曾提出“满汉一家,一体眷顾”的口号,因此大量录用汉族人为官。京官满汉平分,外官则是汉多于满。然而有实权的位置大都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汉人在统治阶级中处于从属地位。全体汉人还要出钱供养满洲人,所以清军入关后,在整个清代社会,满洲贵族和汉族人民是主奴关系。

入关后的清朝在接受了中原王朝(主要是明代)的政治体制之后,又变本加厉地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使得明中后期已相对削弱的皇权再度膨胀,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明初之后又一次大幅度强化,而且程度最深、历时最久,对后世的影响也最恶劣。

经济上:清军入关战争中,清军在中国各地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导致中国人口锐减,亦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严重摧残了明朝中后期以降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经济直到乾隆年间才基本恢复到明代万历时期的水平。

清军入关后,由于满洲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落后,因此满洲人在中国京畿地区大力推行圈地运动,颁布“逃人法”,大量汉族人沦为投充人和旗人包衣(即奴隶),中国社会甚至有倒退到奴隶社会的趋向。但是清军入关战争结束后清统治者下令停止圈地,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因此中国的经济基础实质上并未变化,社会形态也依然是封建社会。然而这又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倒退。

满清政府加剧了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并强制迁沿海居民,在海洋力量飞速发展的时期,与世界先进潮流背道而驰,郑和航海资料被禁毁,沿海造船技术大退步,火枪火炮技术退步停滞,炼钢炼铁技术落后于世界,官商横行,经济停滞,对晚清后期的民族灾难负有最大责任。

外交上:满清勾结荷兰人打击郑成功,勾结西班牙英国葡萄牙人打击张保仔,一直奉行内残外忍的外交政策,对外妥协,对内镇压,而且愈演愈烈,直到满清后期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丑闻

文化上:清军入关中,清朝政府暴力推行剃发易服等一系列的民族压迫政策,强迫汉族男子按照满洲习俗剃发,并且停止穿延续数千年的汉服。之后又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大肆删毁中国古籍,“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24',因而使中国文化蒙受巨大的灾难。

思想上:清军入关以后的清朝统治者,为了压制汉人的反抗情绪和进步思想,大兴文字狱,腰斩了明末以来光辉灿烂的思想启蒙潮流。

备注:1.郑天挺等编《明末农民起义史料》445页《清帝致西据明地诸帅书稿》2.《清史稿?范文程传》3.谢国桢《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4.《明史?奸臣传?马士英》5.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一说20—30万6.韩菼《江阴城守记》7.《怀陵流寇始终录》附《甲申剩事》8.王夫之《永历实录》卷14。“名王”指清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王尼堪9.査继佐《东山国语》及《罪惟录?李定国传》10.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一四《李来亨传》11.惊人的历史真相: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12.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13.《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兵纪14.徐世溥《江变纪略》15.《广州市志……宗教志》16.王鸣雷《祭共冢文》17.计六奇《明季北略》卷1118.《皇清奏议》卷一,卫周元《痛陈民苦疏》19.《皇清奏议》卷四,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20.民国《温江县志》民政,户口21.《清世祖实录》卷1422.《明清史料》丙编,户部题本23.《户部抄档-地丁题本》,顺治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江西巡抚夏一鹗题奏24.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这就是王余佑朱慈悲窦二东面对的大变顾,是王金面对的大变故,不同的是,身体强健的王余佑朱慈悲窦二东选择了面对,选择了对抗,选择了战斗,而单桥建桥人王金,虽然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汉子,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得不用死来抗争这罪恶的现实,王金的父母兄弟都是明朝官宦,按照顺治的旨意公告,也可以出来做官,可是出来做官的人,可曾面对死去的同胞,可曾面对自己的自尊和良心?王金死了,单桥永在,王余佑朱慈悲窦二东活着,勇武永存。虽然他们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道路,但是他们有一样的风骨,一样的精神,一样的赤子之心。

  大明孽子  四十五章侠义八极

且说小二冬快马加鞭,早早赶到了新城,王余佑不在家,听说又出去不知哪里了,据大师兄哈万庆说是去了四川,现在师傅的车马店由高万山掌管,哈万庆负责押运货物,正赶上今天在家,小万岭在桑园帮助制造弓箭,现在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也是小老师傅了。听说师傅来了,哈万庆很高兴,叮嘱高氏兄弟准备好东西,然后跟小二冬朝河间赶,二冬的哥哥妹妹也在献县老家的叔叔家,所以风风火火地朝河间赶来。

来到河间哈家,表弟马又水和丁大力都在,丁大力好久没见哈万庆,两个人见面就抱在一起,互相较劲,想抱起对方,可是两人相互撕扯半天,还是不相上下,丁大力奇怪了,原来哈万庆没有他力气大,总是他把哈万庆抱起来,哈万庆有点得意地说,我跟师傅学的多呀。原来力气运用,一是力,二是气,力与气合则相生,逆则相克,王余佑在这顺逆生克之间,也研究颇深,并把力气顺逆生克的心得教给了哈万庆,哈万庆自从学得力气生克顺逆之法,功夫进展迅速,令丁大力十分技痒,一定要哈万庆教给他这心法口诀;因为丁大力当初也曾拜王余佑为师,所以哈万庆也没把这表兄当外人,当场就把顺逆生克心法传给丁大力,令丁大力瞠目结舌的是,这心法当时练,当时就见效,于是马上告别哈万庆,马又水,匆匆回家练功夫去了;小二东见这个武痴大哥十分有意思,就问哈万庆这是谁,哈万庆介绍这是马家明初一起从南京迁到河北的世代亲戚。丁氏家庭可谓是一个名门望族了。说它“名门”,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丁德兴、丁士贤、是沧州丁庄子人,这个丁庄子,就是现在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境内古王莽河北岸、南邻孟村镇的古老的纯回民村——丁庄子村;这也是孟村丁氏回族先祖士贤公于600年前亲奉皇诏,从南京迁移定居至此建立的村庄,而这所以不辞千里定居于沧州境内,这里面还有一些丁氏先祖“娶沧州女,保沧州人,恋沧洲情”的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而提到孟村丁氏回族家庭,就是丁大力…丁发祥后来创建了沧洲武术闻名世界的武术门派——八极拳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席卷神州。两伴回族武林好汉丁德兴(1337—1366年)和丁士贤(1340—1407年)兄弟二人都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队伍。兄弟俩武艺高强、胆略出众、作战勇猛、所向无敌,深受朱元璋的器重与喜爱。其中哥哥丁德兴因与人动武手“黑”且面呈枣红色所以人送绰号“黑丁”,是“十回保明”大将之一(“十回保明”即历史上所说的朱元璋依靠常玉春、丁德兴、胡大海、铁铉等10员回族猛将出生入死、血战疆场的保佐与帮助而夺得天下一事),为明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成为开国封锁勋之一,但不幸英年战死游沙场,朱元璋悲痛万分,两年后(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又追封他为济国公(其后裔落居于山东青州府,即现在的山东省青州市)。

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被封为燕王的朱元璋四子朱棣从国都南京至封国北平,丁德兴之胞弟丁士贤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委以重任,命其追随燕王北上,镇守边陲要塞北平府,并任前军总指挥。当丁士贤带领军队保护着燕王途经渤海地段之燕吴庄子南十二里孔家店(今沧州市的黄骅市境内)时,他突见一伙匪人正在追杀一年轻貌美之女和一个少年男孩,危急时刻士贤来不及派兵解救,便果敢的亲自催马挺枪杀向贼匪,将强人击退后救下二人,经问询二人为白氏姐弟(汉族),父母已补贼匪杀害,女子为报答士贤的救命之恩,恳请同弟弟跟随士贤,侍奉左右。士贤见这姐弟二人无依无靠,遂生恻隐之心,便予应允,白氏姐弟因而由汉族改为回族,后士贤渐与该女产生纯真爱情而结为伉俩,在北平一直生活了20多年,但在这20多年里,夫妻二人经常回到白氏的家乡沧洲访贫济苦,力所能及地督促当地官员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士贤还多次亲自带领军队来沧州清剿匪寇,安抚百姓,所以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同时他自己也对沧州这块圣土和这里的人民产生了亲切深厚的、难以割舍的情感。

公元1399年,朱元璋之长孙朱允炆在南京继位当了皇帝,燕王朱棣为了夺帝位以“清君侧”为由举兵南下“靖难”,经三年多的南北拉锯式争战,终攻破南京,于1403年在故都南京称帝,即历史上的明成祖。丁士贤也因“靖难”有功,官直京卫正三品指挥使,掌禁卫。这年全家又由北平府至南京江宁府二郎岗居住(江宁府为南京城内之府)。由于北方百姓经“靖难”之役,又加之紧随其后的“燕王扫北”之劫,济南以北天津以南造成赤地千里、旷无人烟,明成祖便采取了“徒大族以实空地”之策。此时,因被丁士贤所救之爱妻白氏思念家乡沧州之情日甚,又因士贤年事渐高,日益思念当年生活、战斗过的沧州与沧州的人民,他便响应朝廷这一移民号召,并为遂白氏与自己之迫愿,于是辞官隐退,于永乐二年(1404年)秦请皇上并经其“恩准”赐地后,携全家再次北迁于沧州东南七十里王莽河北岸,辟田地,立庄园,六子分六院,建立丁家庄(即现在的孟村丁庄子村),已厌倦残酷战争的丁士贤带领子孙们开始过起辛勤耕作、习文练武、怡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富庶生活。

明永乐四年(1406年),丁士贤回河南怀庆府探亲访友、巡视故里,不幸病逝,葬于当地本族坟茔。丁氏后人将十贤公奉为孟村(丁庄子)丁氏一世始祖,且子孙后代爱国敬业、传承武风、辈出英豪,丁大力…丁发祥是丁家七世;后面我们将介绍他,如何名振中外武林的、在中国武术史上第一位以武术打败外国强人的中华著名武林宗师、成为孟村八极拳祖师丁发祥。

附录:据八极宗师“神枪”李树文之徒孙、八极拳名家齐德昭所主持编著的《八极拳谱》所载(同时也是齐德昭秉承师爷李树文的八极拳之源流观点):雍正五年(1727年),丁发祥在京所收另一高徒、清皇宫善扑营(训练大内侍卫的教育机构)总教头张四成(四川人,回族,1646—1739年,绝非于1354年元末在高邮起义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的张士诚),因遭诬陷被降旨捉拿,他遂扮成僧人逃出京城,因回民不佛教无出家之说,他便不愿穿袈裟,所以人称“懒披裟”和尚(《沧县志》和个别八极拳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