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哲学史讲演录-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则也不能说成是感觉事物;如果我说本质是氧气,我就需要加以证明。
二、形式的本质是同一存在的量的差别。近代自然哲学里也是同样的说法。只是这差别并不是事物本身的差别,绝对的差别,本质的差别,而是说成非本质的,通过另一个东西而建立的。
如果一种东西被假定为无差别的,存在的东西,它便是与另一个东西有了差别,这是表现着量的差别,而非概念自身的内在差别。
水的凝聚和稀薄是造成水的差别的唯一形式。凝聚和稀薄是绝对差别的外在表现;不值得在这上面多费功夫。这种差别没有更大的意义,是完全不确定的,后面是没有东西的;这种差别是不重要的。
(三)
这样就说出了形式的两方面,形式就不是自在自为的了。形式不可认作本质,而必须认作形式,绝对概念,无。。。。。。。。
限者、形成者,统一;正如现在是过去与未来的单纯统一,或思维是单纯的形式。
关于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①是这样的,他说:“根据人们对于泰利士所讲述的话,泰利士好像是把灵魂当作一种运动的东西,因为他说到石头(磁石)时说,它
①“论灵魂”
,第一卷:第二章、第五章。
…… 225
一 泰 利 士12
有一个灵魂,因为它推动着铁。“
第欧根尼。拉尔修①更补上琥珀②。这一点首先被大大地歪曲了,他说,“泰利士也认为无生命的东西有一个灵魂,”
——在无生命的东西里有一个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但是问题不在这一点上,而在于他对绝对形式是怎样想的,他是否说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即绝对本质是单纯本质与形式的统一,——他是否说出了灵魂的普遍意义。
第欧根尼更进而引证了泰利士这句话:“世界是有生气的,并且充满着精灵;”
③以及普鲁泰克的话④:“他曾把上帝称作世界的心灵()。”但是所有的古代人——(特别G B F是亚里士多德)——都一致把这句话首先归之于阿那克萨戈拉;他第一个说,万物的原则是()
(心灵)。
G B F这些早一点和晚一点的主张,都不能证明可以认为泰利士曾经在确定的方式下把形式了解为“绝对”
;相反地,以后哲学发展的历史与这一点是矛盾的。
我们看到,形式似乎的确被建立在本质上了,但是这种统一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说磁石有灵魂,比起说磁石有吸引力要好一些;力量是一种性质,性质是被认为一种可以与物质分离的宾词的,——而灵魂则是磁石的这种运动,
①第一卷,第二十四节。
②我们知道,泰利士已经认识了电气。
另一种解释是:琥珀(Elektrum)通常是一种矿物。阿尔多布朗地尼(Aldobrandini)
(注“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一卷,第二十四节)说,这是一种石头,与毒物极其敌对,因而一触毒物,便发出嘶嘶之声。
③第一卷,第二十七节。
④“诸哲学案”
,第一卷,第七章。
…… 226
2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是与物质的本性同一的。泰利士的这种观念、偶然的妙悟弧立在那里,对他的绝对思想没有更进一步的密切关系;这种妙悟不愿说出进一步的话,它没有规定出什么有普遍性的东西。
事实上泰利士的哲学就包含在这几个简单的环节里:(一)
他曾作出了这样一种抽象:把自然概括为单纯感性的实体,(二)建立了“根据”这一概念;一方面把它当作感觉的单纯物,另一方面又把它当作思维的单纯物,原则,——他所建立的这个概念,是无限的概念,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思想的本质被认作实在的本质,被规定为水;而对于水的思想或概念只是量的差别,——未涉及对象的概念的差别。
这就是泰利士这个原则一定的局限性的意义。如果我们找出西塞罗①的那句话“米利都人泰利士……说水是万物的根源,上帝就是那使一切由水造成的心灵”
,对于确定泰利士的形式,是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帮助的。泰利士很可能说到过上帝,但是说他把上帝了解为那个使一切由水造成的(G B F)
(心灵)
,这是西塞罗加上去的②。
对于那些专门在到处发现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的人,西塞罗这句话会使得他们很喜
①“神性论”
,第一章,第十节。提德曼(第一卷,第四十二页)说,这段话也许错乱了,例如西塞罗在后面(第十一节)也认为下面这句话是阿那克萨戈拉说的:他认为……万物根源是……心灵的无限力量。
②西塞罗曾使得那个伊璧鸠鲁派人“有信心地”这样说,“只是害怕他会表现出有令人怀疑的地方”。
(第八节)——这话与以前和以后别的哲学家比起来是很笨拙的;所以这只是一个开玩笑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对这一点知道得很清楚,〔我们必须听从他〕(据米希勒本第一八四页增补——译者)。
…… 227
二 阿那克西曼德32
悦;而泰利士究竟算不算是一个承认上帝存在的人,这一点却是争论很多的。普鲁格(Plouquet)
、弗拉特(Flat)主张泰利士特有神论;也有人主张他是无神论者或多神论者,因为他曾经说,一切都充满着精灵。然而泰利士究竟此外是否还相信上帝,我们在这里不去管它;这里的问题不是假定、信仰、民间宗教。
要研究的只是:——对绝对本质的哲学规定。
至于他是否把上帝说成从那种水里造出万物的创造者,我们凭着这一点并不能对这个本质有更多的认识;我们对泰利士将会说许多非哲学的话。这些话将是没有意义的空话;因此我们只能提出思辨概念的问题。同样地,世界灵魂这个名词也是无用的;他还没有说出世界灵魂的存在。
二 阿那克西曼德
他也是米利都人,并且是泰利士的朋友①。
他的父亲名叫普拉克夏德。阿那克西曼德的生年不十分确定;他的生年被定为第四十二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三年(纪元前六一○)
②,因为第欧根尼。拉尔修根据一个雅典人阿波罗多洛的记载说:“他在第五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二年(纪元前五四七年)
已经有六十四岁,而且以后不久就死了“
,——那就是说,他大约死在泰利士死的时候,泰利士如果是九十岁死的,那么就应该比阿那克西曼德大约年长二十八岁。阿那克西曼德
①西塞罗:“学院问题”
,第四卷,第三十七节说:“泰利士……不能使阿那克西曼德信服……一切事物都由水构成”。
②“邓尼曼”
,第一卷,第四一三页。
…… 228
42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据说曾在萨摩斯住在僭主波吕格拉底家里,毕泰戈拉与阿那克雷恩也都聚集在那里。据说他曾经第一个①把他的哲学思想用文字写下:论自然,论恒星、地球,——及其他;他作成了一种像地图那样的东西,表达出陆地和海洋的轮廓;他并且作了另一些数学发明,例如他在拉栖代孟所造的日晷,他便以它作为仪器,测定了太阳的轨道和昼夜平分点,并且测定了一个天体②。
他的哲学思想范围很小,没有达到明确的规定。
“他以‘无限’(无定者)为原则和元素”
;“他把‘无限’既不当作空气,也不当作水,也不当作与此类似的东西。”
③但是他对这个“无限”所作的规定是很少的:一、“它是一切生与灭的原则;无限个世界(神灵)由它而生,又消灭成为它。”这种说法,具有十足的东方情调。
“他提出理由,认为原则应规定为‘无限’:因为‘无限’在继续产生方面决不会缺乏材料;”
④
“它包含一切于其中,并且支配着一切,它是神圣的,不死的和不灭的;”
⑤二、“阿那克西曼德从‘一’中分出一些对立来,
①布鲁克尔引证泰米斯丘(Themistius)
(第一卷,第四七八页)
;但又有另一资料说,比他老的费雷居德才是第一个有文字著作的人。
②“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二节。
③“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节。
④普鲁泰克:“诸哲学案”
,第一卷,第三章;西塞罗:“论神的性质”
,第一卷,第十节。
⑤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三卷,第四章。
…… 229
二 阿那克西曼德52
这些对立都是包含在‘一’中的,“
①像阿那克萨戈拉所做的那样:但是很不相同,照阿那克西曼德说,一切虽然都在‘一’中,却是不定的(απιρ)
;“它的部分变化着,但是它C B G自身是不变的。”
②三、他说“它从量上说是无限”
③,并不是从数上说;由于这一点,阿那克西曼德不同于阿那克萨戈拉、恩培多克勒及其他原子论者,他们认为“无限”是绝对分离的,——而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无限”是绝对连续的。
亚里士多德④在引证中也屡次说到一个原则,这原则既不是水,也不是空气,而是“比空气浓厚又比水稀薄”的东西。许多人都打这个规定归之于阿那克西曼德;很可能这是他的规定。
把原则规定为“无限”
,所造成的进步,在于绝对本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普遍性,一种对有限者的否定。无限的“全”比我所说的“原则是‘一’或‘单纯者’”更广。同时,从物质方面看来,阿那克西曼德取
①同上,第一卷,第四章:“另一批人则认为对立者包含在‘一’里,通过分离作用而从‘一’中涌现出来,例如阿那克西曼德便是如此;凡是认为本体是‘一’和‘多’的人,例如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也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也是认为万物从‘混合’中藉分离作用而产生。”
“形而上学”
,第十二卷,第二章:“这就是阿那克萨戈拉的‘一’(一切都结合在一起)和恩培多克勒与阿那克西曼德的‘混合’。”就是说,一切都是潜在(δαμι)于“一”中;亚里士多德说:F G C“不仅单一的事物可以从‘非有’中以偶然的方式产生出来,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从‘有’中产生,不过是以潜在的方式而非以实在的方式。”
②“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节。
③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一卷,第二节,第五页,b。
④“形而上学”
,第一卷,第八章。
…… 230
62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消了水这一元素的个别性。
他的客观原则看来并不是物质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思想看待。
不过显然他所指的不是别的,就是一般的物质①,普遍的物质。
普鲁泰克对阿那克西曼德作了一种谴责,说“他没有讲出他的‘无限’是什么,究竟是空气,是水,还是土。”因为只要他的原则是物质的,他就马上从原则里去掉了性质了,“物质既不能存在,也不能有现实性”
,除非它有一种性质。但是性质正是那种变灭的东西;被规定为“无限”的物质,就是建立各种确定的性质,并扬弃各种确定的性质的对立的那种运动。
真正的、无限的“有”
应当建立在这种运动中,——而不应当建立在否定的漫无界限里。然而这种普遍性、对有限者的否定,只不过是我们的运动。他在把物质描述成“无限”时,似乎并未曾说过这就是物质的无限性。
此外他更说过,相同的是由“无限”中分出来的。因此“无定者”是一个混沌,而在这混沌中,“有定者”——即规定——只是混这一团。分离的过程是这样发生的,即:相同的结合在一起与不相同的分开②。
然而这是一些贫乏的规定,只表示需要从无定者过渡到有定者而已;但是这种需要是以不能令人满足的方式在这里出现的。
至于进一步的规定,即无限如何在其分离过程中发展出
①斯托拜欧(StobaJus)
:“自然的牧歌”
,第十三章,第二九四页;黑伦(Heren)本。
②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六页,b。
“在无限者里面,相同者与相异者分离开,而与相同者结合;因此,在全体中的金变成金,在全体中的土成为土,因此一切都已具备于全体‘无限者’中,严格讲来,没有东西产生”。
…… 231
二 阿那克西曼德72
对立,似乎阿那克西曼德也与泰利士一样,同持凝聚和稀薄这种量的差别的理论。后来的人们把这种从无限里分离出来的过程描述成“产生”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人类是由鱼变成的①,从水中产生而到了陆地上。
近来发生说又流行了。
这种发生是一种时间上的先后连续,是一种单纯的公式,人们在采用这种公式的时候,常常以为自己是在讲一种了不起的东西;但是这里面并没有必然性,也没有包含思想,尤其是没有概念。
但是斯托拜欧②在后来的记载里,把热(形态的分解)
和冷的规定也归之于阿那克西曼德,到亚里士多德③才把它归之于巴门尼德。
欧瑟比④曾从普鲁泰克一部已佚的著作中,给我们尽力辑出了一些关于阿那克西曼德宇宙构成论的材料,这些材料很晦涩,欧瑟比自己也许没有正确了解。意思大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