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哲学史讲演录-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我们看见塞诺芬尼有一个双重的意识:一个纯粹的意识或本质的意识与一个意见的意识;前者对于他是神的意识,并且这就是纯粹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对于一切规定的东西取否定的态度,并予以扬弃。因此像他在反对感觉世界和有限的思想范畴时所解释的那样,他所说出的也是极其坚

…… 308

    40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强地反对希腊人关于神灵的神话观念。

    在他所说过的话里,有这样的话:“如果牡牛和狮子都生得有手,也像人那样能作成艺术品,则它们也同样会描尽神灵,并且也会给神灵一个像它们自己的形象一样的身体。”

    ①他又责斥荷马和赫西阿德关于神灵的观念道:“荷马和赫西阿德曾经赋予神灵以一些在人都感得羞耻和污辱的东西,偷窃,通奸和互相欺骗。”

    ②

    一方面他把绝对本质规定为单纯者、存在者、浸透一切者、直接呈现于自身之内者,而另一方面他又对现象加以哲学思考,关于这方面留下给我们的一部分只是些片断,一部分关于物理的意见,对我们也没有多大兴趣;这些意见也本应没有更多思辨的意义,像我们的物理学家关于这方面的意见一样。

    关于这方面当他说:“一切出于土,一切归于土”

    ③时,他这话里并没有说“土”是本质(物理的原理)的意思,像泰利斯的“水”那样;因为亚里士多德曾明白说过:没有人把土看作绝对的原理。

    二 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在爱利亚学派中是一个出色的人物。据第欧根尼说,他生在爱利亚一个被尊敬的和富裕的家族里。不过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

    ①布兰狄斯:爱利亚派注释第一部分,第六十八页②塞克斯都 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九卷,第一九三节。

    ③同上,第十卷,第三一三、三一四节: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四十一页。

…… 309

    二 巴 门 尼 德503

    一,第五章)只是作为一种传说提到过,他曾作为塞诺芬尼的学生。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①称他为塞诺芬尼的一个朋友。

    第欧根尼。拉尔修②有较群的报导,“他曾经听过阿那克西曼德以及塞诺芬尼的言论,但他似乎没有追随后者。

    (这意思似乎只是说他没有到他住的地方去。)但曾与阿米尼亚(Aminas)和毕泰戈拉派的第奥开特(Dio-ChaJes)居住过,他追随后者比较多些,又受前者(不是受塞诺芬尼)的感动要过一个宁静的生活。“

    至于他生活的年代一般讲来是介于塞诺芬尼与芝诺之间,因而他与他们是同时代的,只不过是比前者年轻,比后者年长,这乃是确定了的,据第欧根尼说③,他最活动的时候是在第六十九届奥林比亚赛会(纪元前五○四——五○一)

    期间。

    最重要的是他同芝诺往雅典的旅行,柏拉图描写过他们在雅典与苏格拉底进行谈话。大概讲来,这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历史的事实是否那样,却不能证实。在“泰阿泰德”

    篇④里,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对于人请求他考查爱利亚派的系统时说:“对于麦里棱和其他主张‘大全’是静止的‘一’的人,我都相当尊敬,但对于巴门尼德我更特别尊敬。因为就我看来,试用荷马的话来说,他乃同时是可敬和可畏的人,因为我曾经与这人有过接触,并且曾经听到过他的美好的演说,当时我还十分年轻,而他已经是很老的人。”

    ①“反数学家”

    ,第七卷,第一一一节。

    ②第九卷,第二十一节。

    ③第八卷,第二十三节。

    ④“泰阿泰德”篇,斯特方本,第一八三页(柏克尔本,第二三六页)

    ;“智者”篇,第二一七页(柏克尔本,第一二七页)。

…… 310

    60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并且在柏拉图的对话“巴门尼德”篇里,大家都知道,两个参加谈话的人物是巴门尼德和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里,关于他们聚会的历史情况还叙述得更为详细①:“巴门尼德已经很老了,有了异常灰白的头发,美丽的仪表,大约六十五岁,芝诺约近四十岁。”

    人们设定这个旅行是在第八十届奥林比亚赛会(纪元前四六○——四五七)。

    ②因为苏格拉底生于第七十七届奥林比亚赛会之第四年(纪元前四六九年)

    ,这样看来,他那时还太年轻,还不能进行像柏拉图所报导的那样的对话;——并且这个以爱利亚学派的精神写成的对话,其主要内容也是属于柏拉图本人。此外我们还知道一些关于巴门尼德的生活情形,即他在爱利亚受到他本邦的同胞的高度尊敬,他们的幸福生活主要地应归功于巴门尼德为他们制定的法律③。

    我们又在克贝斯所著的πιαξ④一书里(在篇首)

    看见,G“一个巴门尼德式的生活”

    在习惯话里已被用来表示一种道德的生活了。

    须注意的是,柏拉图在那里明确地说到爱利亚学派,却没有提到塞诺芬尼,而只是提到巴门尼德和麦里棱。如果我们再将这种情况与已经引证过的一切材料加在一起,则那些附会给塞诺芬尼的东西,似乎实际上是应该归之于巴门尼德的。

    至于柏拉图在他的一个对话里给巴门尼德以主角的地位,

    ①“巴门尼德”篇,斯特方本,第一二七页(柏克尔本,第四页)。

    ②“邓尼曼”

    ,第一册,第四一五页。

    ③“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九卷,第二十三节;及卡骚滂对该书的注。

    ④按πιαξ是木简或表册之意,克贝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这书是对人生G作一寓言式的描述。——译者

…… 311

    二 巴 门 尼 德703

    藉他口中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最崇高的辩证法,——这问题还不属于这里。当塞诺芬尼凭藉无不能生有这一命题,一般地否定了发生以及与发生相联系的或可以归结到发生上面的东西时——则有与非有的对立在巴门尼德那里就来得更为明确了,虽说还不是自觉的。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和辛普里丘曾经给我们保存下来巴门尼德的诗中最有意义的一些残篇;因为巴门尼德也用诗来讲述哲学。那第一个长的残篇①是他的论自然一诗的寓言式的导言。这个导言是雄伟的,揭示给我们当时的风俗,全篇中体现出一个坚强有力的灵魂,这灵魂在与本质搏门,力求掌握它并说出它。我们最好是用巴门尼德自己的话来表达他的哲学。这导言说:“载着我的驷马,这样为它们的勇敢所驱使,把我带到女神的著名的大道上,这女神指引求知的人去面对着真理的王国。少女们(指诸感官)

    ②指出路径。那火热的车轴在车轮的毂臼中〔旋转着〕③,发出〔笛啸似的〕④声音,当太阳的女儿(这应指眼睛)

    ⑤迅速地走过,离去了黑夜之居宅;向着光明迈进,她用手揭去了面纱,因为那里就是白日和黑夜的大门。这些天上的少女们走近这两扇大门,这门的双副的钥匙

    ①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第一一一节。

    ②同上,第一一二节。

    ③据伯奈特(Burnet)著:“早期希腊哲学”

    ,第二七二页所译原诗补足。——译者④同上。

    ⑤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第一一三节。

…… 312

    80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是为司赏罚的公正之神所保管。

    她们用友好的言词和她说话,并且劝诱她立刻把大门的橡木横门推开。于是这门就像打呵欠似地大开了;这些少女就把马匹和车辆由这打开了的大门赶进去。女神很亲切地接待我,用手握住我的右手,对我说了这番话:啊,你被不朽的向导和马儿引到这里我的住宅,是很受欢迎的;因为把你带到这条路径来的决不是坏运气这路径离开人们常走的大道是很遥远的)

    ,而乃是公正和正义之女神。你应该探究一切事物,既须探究那坚贞之心的感人的真理,又须了解那内中没有真知的、变幻无常的意见。但你必须保持你探究的思想使之远离意见的道路,不要让那外鹜甚多的习惯逼使你顺从这条道路,顺从那轻率马虎的眼睛,和声音嘲杂的耳朵和舌头。你必须单用理性去考量我要对你宣示的多经证验的学说。光是欲望会使你迷失道路。“

    于是女神就发挥了全部学说:把两方面的知识(一)思想的、真理的知识,(二)意见的知识作为这诗的两部分。在另一残篇①里,曾经给我们保存下来这番教诲的主要部分。

    女神说:“听着罢,什么是知识的两条道路。一条路是,只有‘有’存在:‘非有’不存在,——这是确证的路径,真理是在这条路上。另一条路是,‘有’不存在,‘有’必然是‘非有’,——关于这,我对你说,这是完全非理性的道路;因为‘非有’你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达到,也不能说出。”事实上,“无”转变成某种东西,当它是被思维、被言说时,当我们想

    ①著罗克洛注“蒂迈歌”篇第二十九页,b,(上引布兰狄斯书,第一○三页以下)

    ;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二十五页,a。

…… 313

    二 巴 门 尼 德903

    要思维“无”

    ,言说“无”时,我们就是思维某物,言说某物了。

    “这样说是必要的,即:言说和思想是存在者;因为‘有’是存在的,而‘无’是毫不存在的。”这就是简短的规定,而且在这个“无”里包含着一般的否定性,在较具体的形式内,限度、有限、限制,“一切决定皆是否定”是斯宝诺莎的伟大命题。

    巴门尼德说,无论否定的东西将取什么形式,它是毫不存在的。把“无”当作真的东西就是“错误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那无知的贰心的有死者徘徊着。他们心情上的困惑支配着那彷徨的感官。那把有兴非有当作同一之物,而又不当作同一之物的人,是被驱赶着,像聋人和惊骇的盲人,像混乱的群众一样。”

    错误在于把它们〔有与非有〕混淆起来,给予它们以同等的价值,——或者对两者加以区别,好像非有是一般有限度者似的。

    “因此他们的一切道路都〔引导他们〕转回他们自身。”

    ①非有是一个永远自身矛盾、自身分解的运动。在人的表象里它时而被认作本质,时而被认作本质的反面,并且时而又被认作两者的混合,——这乃是一个经常的矛盾。

    “但真理只是‘有’。这个‘有’不是被产生的,是不消逝的,完全的,自成一类的,不动的和无终结的。它无所谓过去、也无所谓将来,而只是现在,同时是全体,——一个结合体。因为你想要去为它寻求什么样的诞生呢?它如何并且从何处可以加多呢?如果说从非有来,我将不容许你那样

    ①同上,第十七页,a;第三十一页,a。

…… 314

    01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言说,那样思维;因为说没有‘有’,是既不可言说也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必然性使得它在较迟或较早的时候从‘无’起始呢?因此它必须彻底地有,或者没有。也从来不会有什么信心的力量可以使得从‘无’中产生出某种别的东西来。“

    ①

    “所以产生是没有的,而死灭是不可信的。

    ‘有’是不可分离的;因为它完全是自身同一的。它不在任何一处加多,不然它不会联系在一起;——它也不减少,因为全体充满了‘有’。

    全体是结合体;因为有与有是合流的。

    ‘有’是不变的,自倚的,长住的,——它被保持在强大的必然性之坚固锁链的限度内。因此我们不能说它是无限的;因为它是没有缺陷的,但‘非有’就没有这一切。“

    ②这“有”既然被保持在必然性的限度内,故不是“无规定者”

    (απιρ按亦可译作无限C F G或无限度)。所以亚里士多德把“限度”归给巴门尼德。究竟他所采取的是哪一个意义的限度却不很确定。但巴门尼德的这种绝对的限度乃是纯粹自身规定的绝对必然性。重要的是他已经超出了关于无限者的空疏概念了。

    “思想与思想为了它而存在的东西③是同一之物。

    因为没有存在者并对之有所言说(或表现)

    ,你将寻找不④到思想。

    因此在存在者之外,它〔思想〕是无物,也将是无物。“

    ⑤这是

    ①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十九页,a;第二十五页。

    a和b。

    ②同上,第三十一页,b。

    ③“思想为了它而存在的东西”即指“有”或“存在”而言。——译者④德文原本缺“不”字,英译本亦误译作“你将寻找得到思想”

    ,显有缺漏,兹据伯奈特著“早期希腊哲学”第一七六页加一“不”字。——译者⑤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十九页。

…… 315

    二 巴 门 尼 德113

    主要的思想。思想产生它自身,被产生出来的东西是一个思想;思想与它的存在是同一的,因为在存在之外,在这伟大的肯定之外,思想是无物。柏罗丁①于引证这话时说,“巴门尼德掌握这个见解,只在于他并不把存在者认作感性事物。”

    智者派由此推出:“一切是真理,没有错误;因为错误是非有,非有是不可思议的。”

    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起始了,在这里面可以看见哲学被提高到思想的领域。一个人使得他自己从一切的表象和意见里解放出来,否认它们有任何真理,并且宣称,只有必然性,只有“有”才是真的东西。这个起始诚然还朦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