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秘密战-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边保”(2)
延安市,外面说是边区的首府,内部说就是共产党的首都!延安市公安局就是首都公安局,民警多至300多人。市局的警察队任务重要,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武器之外,又给配备了乘马。那时的八路军马匹数量很少,能够有马骑的干部,可比现在乘坐专用轿车的官员少得多。延安市局的骑兵巡逻队有100多匹战马,由一名前国民党骑兵师教官担任教练。延安开大会,骑巡队每每出动表演,一声令下,战马一齐卧倒,用身体作为主人的射击掩体。骑术精湛的警察还可以站在马背上奔驰,惹得群众一片喝彩。每逢迎接外国或中央政府来宾等重大场合,都要由这支骑巡队出马警戒。那威风,绝对不下于现在驾驶进口摩托的“国宾护卫队”。
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军事力量是留守兵团。边区最高军事指挥部门是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是西北局书记高岗。还有延安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由驻扎边区的部队首长担任,先后有王震等人,副司令一职,一直由边保首长周兴担任。周兴此职绝非挂个空名,边保麾下,有个装备齐整的保安团呢!
保安团的前身是红军保卫局下属的保卫队,初期只有100多人,相当于一个加强连。到达延安后扩编,从部队抽调精兵强将,干部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战士百分之八十是党员。3个保卫营,一个营警卫党中央,一个营保卫军委总部,一个营保卫地方政府。团部设有司令部、政治处、供给处,后来又取消营的编制,直辖7个步兵连队,还有机枪连、警卫排,共1500多人,武器有轻重机枪,长枪,还有大量驳壳枪,但是没有炮,属于内卫部队的编成。可以说,延安的保安团,就是今日武装警察部队的前身。
保安团第一任团长李文昌是江西宁都起义的红军,第二任团长李志舟是陕北独立师干部,第三任团长是刘镇,政委由保安处政治部主任邹衍兼任,建国后邹衍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第一任参谋长王志,第二任参谋长夏飞,建国后任总参二部武官。保安团由边保和联防司令部双重领导,编制训练归联防司令部管理,执行任务则由边保指挥。保安团的任务很多,边区政府和西北局的警卫,首长警卫员的训练派遣,会议与首长出巡警卫,社会治安巡逻,看守犯人,边防检查站与路口警卫,防空哨与机场防卫,延安警备司令部站岗,都由保安团派出兵力。
中社部的主要力量放在战略情报方面,边保的主要力量放在边区保卫方面。边保秘书李启明到中央领“特费”的时候,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相比起来,中社部的经费就宽裕得多,可见中社部情报网络之广。可是,中社部是党的机构,不对外,而保安处就有两块牌子,对内是西北局社会部,对外是边区政府的保安处。中共在延安的保卫工作,都是由保安处出头露面。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始终面对强大的对手。日本帝国向来重视间谍工作,在中国活动的就有军部、政府、宪兵三大系统。作为友党的国民党,实际也把中共作为对手。国民党的中统局,从前身的一个科起就专职反共。军统局更是迅速膨胀,兼有抗日与反共双重任务。
中共这边,中央指挥部门——中社部,主要实施部门——保安处,也形成了完整的情报、保卫系统。
谁能斗过谁?
有识人士道:看人才!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长征干部周兴(1)
边区保安处的首长,处长一直由周兴担任,副处长前期是杜理卿、谭政文,中期有刘海滨、刘秉温等人,后期有赵苍璧、李启明、李甫山等人。前期的杜理卿、谭政文,都是来自中央红军的老保卫干部。杜理卿在长征前就是红九军团保卫局长,长征后期任中央组织部四科(中央特工科)科长。刘海滨任职副处长时间最长,现存的边保文件大多由处长周兴、副处长刘海滨签署。刘海滨于1932年参加国家政治保卫局高级保卫训练班,听过毛泽东、王稼祥、邓发、李克农讲课。长征时任二师特派员,战斗中受伤,一条腿拐了,调到地方工作。
刘海滨长期在边区保安处工作,建国初期,周恩来抽调一批公安干部到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刘海滨就到了西北工业大学。后来还和陕西省委书记胡耀邦成了儿女亲家。后期的三位副职,都来自陕西当地组织。
边保的领导层中,周兴、赵苍璧、李启明三人从事保卫工作的时间较长。周兴是中央红军长征干部,赵苍璧是陕北当地干部,李启明是外来知识分子干部,三人恰恰代表边保干部来源的三大类别。
周兴是毛泽东熟悉的干部。
毛泽东创建中央苏区,首都设在江西瑞金,周兴就在江西省保卫局工作。后来。周兴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副局长,毛泽东则兼任红一方面军政委。能够证明周兴与毛泽东关系的是发生在文革时期的一件事。文革初期,云南省委书记阎红彦愤而自杀,省长周兴就成了造反派批斗的众矢之的。中央把云南的造反派和干部召到北京办学习班,两派群众对于是否“结合”周兴争论不休。这天,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接见云南学习班,大家都无比激动,也有些人心中嘀咕——毛主席会支持谁呢?
毛泽东走进会场,没有理会那些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径直问道:“周兴在哪里?”
勉强获得“解放”的周兴正躲在远远的角落里。
毛泽东招呼周兴站到自己身边:“来!我们照个相!”
这就是伟大领袖的态度!周兴立即进入革命群众、解放军、革命干部的“三结合”领导班子,成为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这张合影照片中,身材高大的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泰然自若。身边的周兴,穿着不合身的新军装,手举红皮本子《毛主席语录》,诚惶诚恐地望着毛主席。
要不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周兴对毛泽东还是比较随便的。1962年毛泽东视察山东,省委汇报小麦估产40亿斤以上。毛泽东不放心,又召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周兴。主管农业的周兴坦率地说:今年刮黄风,受灾减产,顶多有30亿斤。
后来,在一次批评右倾的会议上,毛泽东说:“有人刮黄风,此人就是周兴。”
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向下传达时,隐去了周兴的名字,周兴却当场说:“这指的是我!”
文化大革命中的揭发材料写道:“周兴当时还恶毒地笑了一下!”
黑材料也会变成红材料。现在看来,正因为同毛泽东相熟,周兴反而敢说真话。①赵苍璧是陕北土生土长的干部。陕西人的“倔”是有名的,陕西古属雍州,“雍”,雍塞不通也。人们往往以为,这陕北是个闭塞落后的地方。殊不知,陕北一直是多民族交融与商旅往来之地,陕北人面朝黄土埋头务农种地,抬头高唱信天游赶驴经商,个性张扬而灵活。自从出了打翻明皇的李自成,从南京到北京,中央政府提起陕北流民就头疼。
赵苍璧的家乡清涧县,正是陕北“闹红”的重点地区。赵苍璧小时就读的赵家沟私塾,居然走出一批共和国的省委书记和部长。赵苍璧14岁入读清涧第二高小,白明善等老师是陕北早期共产党员,学校所在的高杰村又是毛泽东后来吟诵《沁园春?雪》的地方。学业优秀的赵苍璧,又转入县城就读清涧一高,这里又是谢子长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的地方。在学校接受革命思想的赵苍璧,回乡当了小学教师。1932年冬,谢子长到清涧一带开辟根据地,18岁的赵苍璧投身革命,1934年任延水县第一区苏维埃主席,1935年2月任延水县保卫局秘书。那时的保卫局局长没有文化,工作依靠赵苍璧这个知识分子,群众戏称保卫局是“秘书专政”。
1935年,听说党中央到达陕北,赵苍璧这些陕北干部别提多高兴。可是不久就听说,中央在瓦窑堡遭受敌人袭击!赵苍璧心急如焚,单人跑去寻找。路上传言:“中央被打散了,毛主席跑到苏联去了!”赵苍璧不信,谁能打散长征两万五千里的红军?赵苍璧辗转百里四处寻找,终于在保安县找到西北保卫局。从未走出陕北山区的赵苍璧,正好参加保卫局在当年10月举办的保卫培训班。
聪明机智的赵苍璧培训毕业后被留在西北保卫局任秘书。不久,保安县发生一起运输军用物资的马队被抢劫的案件,周兴派赵苍璧破案。巡视员赵苍璧率领20多名便衣,秘密潜入顺宁镇,百日侦察,终于查明是国民党组织的民团所为。同事建议调兵围剿,赵苍璧却不急于动手。远隔百里的民团,如何得知我们运输队出发的情报呢?赵苍璧带领一个侦察员,化装潜入民团团总家中,把团总父亲抓出来审讯。这下查明,民团在中央驻地安排了一个钉鞋的当坐探!
案件圆满侦破,周兴更加重视赵苍璧的才能。曲折复杂的侦破历程,也激起赵苍璧对侦察专业的浓厚兴趣。那个年代,许多干部的职业选择只是服从革命分配,而赵苍璧走上保卫工作道路,却包含个人的爱好。一次,保安处侦察科长赵苍璧到三边检查工作,正逢犯人逃跑,看押干部急着追踪,赵苍璧却说别忙。思索片刻,赵苍璧布置某某时间到某某地方设伏。果然,逃犯就按照赵苍璧估算的时间地点落入埋伏。老百姓赞叹:“保安处不得了,有个赵科长能掐会算,一摸鼻子就能算出坏人在哪儿!”赵苍璧是有个思考时摸鼻头的习惯,其实是盘算那个犯人会利用夜暗回家,什么时候该走到什么地方。这些招数在当时也算高明。小学文化的赵苍璧好动脑筋,破案时总是苦苦思索,实在为难就把脑袋浸在冷水中思考。赵苍璧后来成为公认的“侦察专家”,离职休养后还写了一本《政治专案侦察概论》。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长征干部周兴(2)
陕北这块干旱的土地,庄稼一旦得到天外雨露的滋养,总是生长极快。迷恋侦察业务的陕北干部赵苍璧,历任三边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绥德保安处处长、边区保安处的便衣队队队长、陇东保安分处处长,解放战争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建国后,又在北京市、南京市、重庆市公安局工作,历任西南公安部副部长、四川省公安厅厅长、西南政法学院院长、副省长,197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长。
从县保卫局秘书到国家公安部长,赵苍璧具有完整的公安保卫工作经历。许多公安干部称赞,赵苍璧具有丰富的侦察经验、缜密的工作作风、和蔼的待人态度,堪称公安保卫干部的楷模。①李启明走上情报保卫战线的经历更是奇特——抓进来的!
李启明是山西人,1929年到太原一中读书,在这个中共山西党组织诞生的地方,看到日本共产党创始人河上肇的著作,参加共产党外围活动。1931年,李启明到监狱探望一个被捕的同学,这个党员同学小声提醒:赶快走!于是,李启明和一些同学跑到汾阳,参加冯玉祥举办的军官学校。1932年,李启明秘密加入共产党,随同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族抗日同盟军参加古北口战役。同盟军遭受日军和蒋介石的双重围剿,李启明等地下共产党员被迫转到绥远,1933年又到陕西苏区加入红二十六军。这里正缺有文化的干部,刘志丹将李启明调到红军学校工作。肃反开始,外来知识分子干部遭到怀疑,有人揭发李启明是特务,于是两人一起被捕。在陕北肃反关押的干部中,李启明是比较年轻的一个。
中央到来后制止肃反,改组西北保卫局。秘书耿红发现,肃反关押的干部之中,有一个李启明政治品质很好,文化程度也高,就向周兴建议调来帮助工作。数十年后,耿红还为自己的眼光而得意,因为,这个李启明从西北保卫局的基层一直干到最高领导,连李克农也向自己了解这个未来女婿的情况。
省城名校的高中生甘心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学生从军自愿沉入外省基层工作,李启明的人生选择高起高打。肃反中与苏区最高领导人一起被捕受审,解脱后直接进入核心部门工作,李启明的人生际遇又是大落大起。
如果说军事工作需要“勇”的话,情报保卫战线则更强调“智”。李启明的才智正适于搞情报,秘书、检查站、训练班、外勤、情报科长,经历各种情报岗位的李启明,成为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最年轻的副处长。建国后,这个西北公安部长又是各大区中最年轻的。中央本来准备调李启明去国外当大使,可是李启明的岳父李克农却说:不懂外语何必去国外受洋罪。后来,李启明一直留在陕西,文化大革命前任陕西省省长,文化大革命后任云南省委常务书记。①分析周兴、赵苍璧、李启明这批边保干部的来源,可以看到,中共情报、保卫干部的配备正在发生变化。
中共向来重视情报保卫系统的干部配备,高层领导送苏联培训,骨干成员强调工人成分。邓发是海员出身,周兴、陈复生、欧阳毅等人都是手工业工人出身。可是,组织成分纯而又纯,并没有保证不出顾顺章那样的叛徒,并没有保证不犯李韶九那样的严重错误。
经历挫折的中共更会用人,新配备的保卫干部来源多方:既有一批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干部,又重视培训陕北当地农民干部;既有许多来自红区的工农干部,又充实来自白区的地下党干部,还特别注意吸收外来知识分子。
人事上的变化,是否显示情报保卫工作整体的变化?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隐蔽战线的“黄埔军校”(1)
中社部成立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干部。延安有马列学院,有军政大学,有中央党校,却没有一所情报保卫大学。培训情报保卫干部,还得靠办班。创建特科时,周恩来于1928年春在武汉办班,亲自培训学员20多天。中央苏区创立国家保卫局,干部也来自训练班。西北保卫局改组伊始,周兴局长也主办过训练班。
中社部的训练班则是有计划地长期进行。第一期的学员查不全了,据说有李士英、周兴等人。第二期学员罗青长,入门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