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秘密战-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统自奉为封闭性“团体”,向有自己的“家法”,“生进死出”,对“叛徒”更是严惩不怠。于是,围绕汉训班的人们,国共双方的情报、保卫机构展开激烈争夺。到了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进占边区,这些人个个面临生死抉择。
被军统严令通缉的祁三益、李春茂始终在情报前线作战。
祁三益在镇原县税务局任副局长,暗中从事外勤工作。祁三益从西峰党务通讯处拉出一个郑子贤,得到不少重要情报。西峰党务通讯处是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也想拉拢祁三益。镇原人马子元给祁三益捎来一份“委任状”,任命祁三益为一级专员。这可比祁三益现在的官儿大得多!祁三益毫不动心,立即向上级余凯汇报。
李春茂在富县工作很有成绩,军统派人暗杀未逞。
王星文一直在边区周围做情报工作,后来也到了陇东。
在五个被边保正式吸收为外勤人员的人中,只有赵秀、张秉均两人逃亡,其他三人都愈斗愈勇。赵秀逃回军统之后失去上级的信任,被调出军统,直到1948年军统改为国防部保密局时才收回。赵秀、张秉均、杨超等人,建国后都被逮捕判刑。
最早主动交待的吴南山,始终留在陇东,隐蔽真实身份继续活动,与军统的联系三年没有断线。
吴南山在庆阳北街开办了一家文具店,一方面侦察是否有特务潜入,一方面设法与军统恢复联系。1944年下半年,吴南山的三弟结婚,堂妹夫翟相荣从西峰镇来送礼。吴南山托他给军统西峰组长李滋渊捎了一封密写信件,要求派人建立联系。
此前,戴笠已经得知延安组被破获,通过军统驻兰州的西北区,向陇东组组长王天爵下令,要求查明失去联络的李春茂、祁三益、吴南山等人的下落。王天爵与西峰镇组长商议,派贺铸再去侦探。
贺铸这次见到吴南山,言行就比过去谨慎。边保认为,军统显然对吴南山有所警惕,于是将贺铸密捕突击。从此,贺铸又利用为军统跑交通的机会,往来国统区与边区,秘密为陇东保安分处工作。
后来,贺铸在侦察国民党军队情报时被捕,供出吴南山已经为共产党工作。军统这才知道汉训班的覆没源于吴南山!军统本部命令西北区,将吴南山、祁三益、李春茂、王星文等人“行动具报”。“行动”,在军统词汇中就是“暗杀”!
王天爵指令军统联络组长张明哲执行,张明哲派遣特务张丰玉潜入边区企图暗杀祁三益。可是,祁三益当初是这些小特务的教官,哪里让他们杀得到。
暗杀本是军统特长,可是在共产党的边区就不灵光,边区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组织相结合的保卫方式,防范太严!王天爵苦心策划,又施一计。
贺铸又返回庆阳了,还带给陇东分处一封军统给吴南山的密信,信中表扬吴南山提供情报有功,“请示上峰准尉晋升上尉并予奖金”!
陇东保安分处处长赵苍璧信任吴南山,认为此信不过是军统的借刀杀人计。审讯贺铸时,赵苍璧特意叫吴南山旁听:“吴南山是我们的人,你不要捣鬼!”
贺铸这才交代了自己供出吴南山的情况。
赵苍璧对吴南山说:“这是敌人的反间计,想借机收拾你。”为了保证吴南山的安全,赵苍璧还给了吴南山一把勃郎宁手枪。
共产党给自己手枪!吴南山内心感到党组织对自己的充分信任。
1947年初,战争爆发在即,为了教育群众,组织上决心公布汉训班真相。经赵苍璧布置,吴南山写了一篇《我的出路——一个曾被蒋特陷害的青年的自述》,发表在2月7日的《解放日报》。吴南山陈述自己受骗加入汉训班的情况,揭露国民党实行法西斯主义残害青年,揭露国民党在抗战中图谋反共。文章的最后,吴南山坦然宣布自己加入了共产党,并且号召其他受国民党陷害的青年:“只有同人民站在一起,才是青年人的真正出路!”①吴南山主动交待之前,关中的几个汉训班人员就向组织交代问题,并且互相检举。这几个人在1941年都被审查,后来又都投入工作。冯平波被反用,从西安带回程慕颐给赵秀的指示信件交给边保。朱浪舟、金光参加边保的外勤工作,建国后还在公安系统工作。
还有一些人,虽然被边保反用,实际却在应付共产党,待到国民党军队进攻边区时,就立即反水。
那个最早被吴南山在陇东专署发现的陈明(郑崇文),很早就被边保突击反用,1945年7月也调到陇东从事外勤工作,可是不久就叛逃敌方,还诱捕汉训班同学,致使马鸣(马汝英)被害。
曾任合水县剧团团长的刘志诚,被识破后曾经坦白,又留在团里工作。胡宗南进攻边区时,主动提供军事情报,导致解放军在西华池战斗中损失惨重。此人于1947年被逮捕处决。
曾被庆阳县保安科反用的曹钊,在国民党军队进占边区后当了马岭乡的乡长,带队杀害7个解放军战士,1951年被公审处决。
薛守业在国民党进占边区后担任镇长,血债累累,1951年被公审处决。
张益昌在战争中投敌,1947年11月被边保处决。
丑吉宜是西北特侦站的交通,传递情报20多次,1946年被游击队捕获枪毙。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生死考验(2)
刘宗汉在合水县以“塾师”身份活动,被合水县保安科发现反用,后被群众打死。
也有一些人,在斗争中心灰意冷,躲回老家当平民。
麻某被庆阳保安科反用,派到合水县西华池摆小摊做外勤,没有多大成绩。国民党军队来了又当保长,也没有什么罪恶。建国后未受处理,在家务农。
赵某被捕获后释放回家,建国后曾被作为历史反革命分子管制三年,后来一直劳动。
安某被反用后回家,曾经加入国民党军队做军需上士,后来在西峰镇长盛德山的货铺管账,建国后未受处理。
那个潜伏最深的电台小组,很受中社部重视,培训后,三个成员都被派到陇东做外勤工作。战争一来,三人就走向不同方向。
胡士渊投向国民党军队,建国后被判处无期徒刑,后来得到减刑。
杨子才在二局混入中共,暴露后被开除党籍。后来又被反用,一直在甘肃工作,建国后又加入中共。
夏珍卿被派回原籍工作,又叛逃军统兰州站陇东组。建国后被判刑5年,刑满后回家劳动。
汉中班前身浙江班的一批人,打入边区最早,处理时期也最长。
周某、张某(女)、李某、吕某、陈某等人,从浙江特训班第四期毕业,于1939年一起潜入延安,抗大毕业后都分配到军队系统。李某、吕某在1943年整风中交代问题,建国后继续在军队系统工作。陈某在整风中做了试探性交待,而后又推翻,建国后任海军青岛基地训练处长,直到1955年才查实问题,被开除党籍。周某、张某(女)夫妇瞒过审干,长期潜伏在部队,1946年在东北公安处审查时才交待问题,建国后在地方工作。还有一个叶某,1938年6月就打入延安,后来分配到新四军,1939年12月被查明处决。
概括这些人的人生经历,真是令人感慨。
青年时期进入国民党的特训班,所谓学习实际是毫无自由的法西斯训练。打入延安又要小心谨慎,处处隐瞒真情。被发现并反用之后,刚刚放松心情,又遭遇政治运动的严酷冲击。加入新的情报阵营受到重用,正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又遭遇严酷的战争考验,过去的主人又来追索性命。
做间谍真是够刺激!
做间谍真是不容易!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巨大的问号(1)
此案的涉案人员达到55名之多,其中还没有包括主动交待的吴南山。侦破期间,无人被长期关押,绝大多数人曾被反用。
对于如此之多的国民党特务进行如此大胆的反用,延安的魄力令人吃惊。
吴南山在解放战争期间一直任庆阳外勤组组长,1947年2月奉命公开身份,4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庆阳,誓言抓住吴南山、祁三益、李春茂、王星文枪毙!文人吴南山又披上战袍任武工队指导员。
一次敌军突然包围,掩蔽在窑洞里的人们都面临选择,或是跳下十几丈高的悬崖,或是被敌人逮捕。不少人犹豫了,吴南山却果断地裹上大衣跳崖!当场摔昏在沟里,吴南山半夜醒来又往回跑,鞋子跑掉了,脚上扎满了刺,实在跑不动,想起腰间还有个大烟棒子,边嚼边跑,一气跑了几十里路。跑到自己人这里,大家正在争吵,有的说吴南山投降了,有的说吴南山不会投降,见吴南山衣衫褴褛地回来,大家抱头痛哭。这时,吴南山一步也走不动了,还是警卫员脱下袜子挑刺。第二天听说,几个跑得慢的干部,被敌人割下头颅挂在树上。
一次吴南山带着警卫去县政府汇报,半路遇到敌人袭击,两人躲在山沟的水洞里面。吴南山交待:“子弹给敌人,手榴弹留给咱两个。”天黑后两人出去查看,原来是马家军骑兵袭击县政府。
战争期间,吴南山全家都上山打游击。父亲年老,母亲是小脚,儿子参加游击队,妻子病死在山里。
回忆这段惊险历程,李甫山说:当时,有的老干部被抓住都投降了,吴南山敢跳崖,说明他有决心。建国后,兰州市公安局局长李甫山,特地把吴南山要来任治安科长。后来,吴南山又任甘肃省公安厅治安科长、兰州市物资局长、平凉专区物资局长,一直受到重用。文革中,吴南山也受到冲击,但是公安部门仍然肯定他的贡献,赵苍璧还亲自写出证明材料。文革后,吴南山任平凉地区工业局长、经委顾问,离休后在兰州安度晚年。
战争来临,恼羞成怒的国民党特务机关,扬言要报复祁三益,抄老家挖祖坟!祁三益的老家在国统区,三哥被打成残废,父亲、大哥、二哥被赶到边区。部队撤退后,祁三益的父亲和大哥又落到国民党手中,大哥被打死,父亲被关押,祁家的麦子熟了都没人敢收割。
国民党把祁三益当死敌,祁三益也把国民党当死敌。祁三益在战争中担任陇东地区武工队队长。汉训班培训的爆破技术这次派上用场,祁三益带领陇东民兵大摆地雷阵,《解放日报》专文报道祁三益的事迹。建国后,祁三益任甘肃省公安厅一处帝侦科科长、省民委宗教科科长;文革中被定为“历史特务”清除出党;文革后得到平反,任康南林业总场场长。
李春茂在解放战争中任武工队副队长,建国后任甘肃省公安厅一处秘书科长、畜牧厅牧区处处长,文革中下放干校审查,文革后平反,任省林业厅副厅级巡视员。
王星文建国初期任新疆公安厅治安处副处长。
这些国民党特务机关培训出来的特务,加入共产党后却几经考验生死不渝。
作者心中盘旋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时候,国民党强,共产党弱,国民党富,共产党穷,这些出身较高,在国统区出路也好的青年,为何投向共产党?
采访李启明时,作者直截了当地问:“国民党搞特务活动,论经验、论业务,论资金,论设备,都不比共产党差,为什么斗不过共产党?”
李启明明确地说:“还是人心所向!”
对于这种政治层面的回答,作者并不满意,又追问:“这人心所向,与情报、保卫工作有何具体联系?”
李启明耐心地解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腐败,进步青年都往延安跑。国民党派到边区的特务,受不了艰苦,大部分都跑回去了。这个汉训班吸收学员的时候,打的旗号是训练抗日干部,参加的人多数也是进步青年,一进去就后悔。所以我们说服争取的时候,并不困难。”
明白了。
有句老话:大道理管着小道理。
从小道理上讲,国民党有权有势,没有理由不胜。
从大道理上讲,共产党人心所向,更有理由得胜。
大道理管着小道理,人心向背最终决定历史走向。于是,本来并不占优的共产党,也能在情报保卫斗争中取得胜利。
只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空讲道理。于是,大道理即使是真理,也让人们觉得太空,于是去找小道理,就把更为管用的大道理忘怀了。
如果能把大道理同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解,这道理就令人信服。
得人心者得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天下可得,情报、保卫工作焉能不得?
国共双方的谍报战争长期而复杂,2002年8月,作者在兰州市公安局又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建国初期,各地公安部门陆续查明军统汉中特训班的更多情况。浙江、汉中两地,先后培训320人,大部已经处理,46名逃亡海外,还有40多名下落不明。
1955年,解放军攻占国民党占据的一江山岛,缴获一份程慕颐于1951年4月17日写给保密局的文字报告。程慕颐声称自己领导的浙江、汉中两个训练班先后培训670人,除少数人外,多数混入共产党,有的已经担任重要职位,建议毛人凤予以联络。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巨大的问号(2)
根据这个新的线索,汉中特训班的特务远远不止已经发现的320名。于是,公安部将其列入“603专案”,布置全国特别是甘肃公安部门彻底查清。
甘肃省公安厅由苏振荣副厅长挂帅,兵分三路,查阅档案,外调,提审在押犯。经过两个多月的详细调查,认定汉训班共招生9期,培训8期,第9期转入重庆训练班。先后培训特务631名,其中有教官37名。
这个数字,接近程慕颐的报告,却远远超过公安部门此前掌握的320名,更远远超过延安时期破获的55名!仅新发现的汉训班特务就有160名之多,还有虽然没有经过汉训班却由汉训班毕业生发展的特务。这631名中,甘肃籍的235名,陕西籍的129名,还有24名下落不明。除程慕颐、杜长城、王希田三人逃往台湾外,留在大陆各地的特务在建国后大多停止了活动,但是其中许多人并未交待与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组织关系,有4名还混入机关内部。还有个别人继续从事反共活动,霍某在1952年参加反革命组织“光复军”,丁某在反右运动中幻想蒋介石反攻大陆。调查表明:有些人从此脱离特务组织,有的却可能只是进入冬眠状态,一旦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