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边墙。

三总兵接到王继谟的命令后,根本来不及向盛坤山打招呼,如同屁股着了火一般,迅速缩回边墙,把骠骑军团及左勷部扔在了茫茫草原中。

跟着荆州军继续进兵,无非得到一些甲装而已。但是,违抗王继谟军令,一旦边墙有失,则是掉脑袋的祸事。这个帐,三总兵还是算得明白的。

至于左勷和郑嘉栋,王继谟担心猝然召回二人,会让荆州军兵溃如山倒,他马上上书朝廷,请朝廷定夺,将球踢到了杨嗣昌脚下。

从这个角度而言,精明的皇太极仅仅只派了两千余重骑,就把黄渤和盛坤山统和宣大防线的努力归零,取得了重大成功。

至于杨嗣昌,则陷入纠结之中,一时竟难以出台应付之略。

“阁老,林纯鸿处心积虑地弄出个参军联席署,其用意不言而喻!朝廷岂能将宣大一线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属下认为,鞑子出兵乌兰察布,乃千古难遇之机,不如令郑嘉栋、左勷部迅速返回宣大一线。盛坤山骤然少了万余将士,极有可能率兵返回朔州,如此一来,林纯鸿空耗钱粮,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

李绍翼见杨嗣昌难以定略,急着劝谏道。李绍翼的话,并未坚定杨嗣昌的决心,反而让杨嗣昌更为纠结,眉毛皱得更紧。

“阁老……”

杨嗣昌挥手打断李绍翼的话,缓缓说道:“如此一来,岂不是朝廷与满清鞑子密切合作,导致荆州军进军草原功亏一篑?”

“这……”李绍翼如同傻了一般,嘴巴张得老大,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杨嗣昌的话显然是实情,朝廷虽无心与鞑子配合摆荆州军一道,但客观上却是精诚团结,将荆州军当做了共同的敌人。

杨嗣昌接着说道:“多尔衮率的人马虽高达万余,只要盛坤山在三娘子城放置数千精骑,多尔衮绝不敢前进一步,边墙看似危险,实则稳如泰山。自成祖之后,中原对草原的优势,从未像现在一样明显……”

杨嗣昌停住了话头,似乎在整理自己的思路,片刻之后,他毅然道:“无论如何,这一切是荆州军数万将士一刀一枪地挣过来的,左勷、郑嘉栋部绝不能撤,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我们不能做!我们制不住林纯鸿,史书上,最多骂我等无能,若我们让郑嘉栋和左勷撤兵,史书上会将我们骂作秦桧!这是辱没祖先的耻辱!”

李绍翼忧虑万分,急道:“阁老是有担当之人,可是朝臣纷扰,如何说服?皇上那边,阁老又如何自处?”

杨嗣昌冷笑道:“朝臣就不用理会了,本阁巴不得明日就归老!至于皇上那边……嘿嘿,一直看着林纯鸿剑走偏锋,玩出许多花样,说不得了,这次我们也剑走偏锋,给林纯鸿来一个出其不意!”

第六百三十二章封狼居胥(六)

“轰……轰……”

将近百余门霹雳炮的发射,发出一阵阵的隆隆声,彻底打破了黄河两岸千年的沉静,响彻云霄。

硝烟密布,发出呛人的火药味。草原,终于被武卫军团带入了火药时代,正式接受火药的洗礼。

自张凤仪接到盛坤山“西路大军,将军自决之”的命令后,更加坚定了快速进兵,攻占鹿城的信念。

要攻占鹿城,攻坚、辎重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难题在于渡过黄河!

黄河是鹿城(今包头)的最后依仗,无论是鄂尔多斯诸部,还是达拉特部,甚至包括西土默特部,皆把希望寄托在黄河上,派遣重兵聚集在黄河北岸,准备玩半渡而击的老套游戏。

鹿城附近的黄河,丰水时,宽达三百余丈,枯水时,若不把滩涂计算在内,仅仅只有百余丈。幸好现在是枯水季节,岸边的滩涂经过加固之后,人马、辎重车可以直接抵达水边,让武卫军团好歹少了点麻烦。

不过,黄河水说深不深,说浅也不浅,浅不至于让人马涉水而过,深不至于承载船只过河,只能采用古老的羊皮筏。数万人马,想短时间内通过羊皮筏度过黄河,显然不太能。而且,即便人员过了黄河,战马和辎重如何过黄河?

张凤仪发了狠,命令从全军找寻善于架桥之士,想架一座牢固的桥梁,让大军顺利渡过黄河。

荆州军历来重视舟桥队伍的建设,武卫军团中的军官,便有十数人干过架设舟桥的活。这十数人在黄河岸边勘察之后,迅速拟定了架桥方案,经张凤仪首肯后,组织大量人力砍伐树木,开始在黄河上架桥。

蒙古诸部首领大骇,慌忙组织人马抵近河边,一旦有武卫军团将士进入射程之内,便万箭齐发,阻止木桥往北岸延伸。

张凤仪见状,立即令集中骑步两军集中所有霹雳炮,抵近岸边,对准弓箭手发炮。

开花弹次第在弓箭手群中爆炸,一时间残肢乱飞,?

?蒙古人的弓箭手杀伤无数。

蒙古诸部迅速拉开弓箭手的间距,依然冒着炮火,阻止武卫军团架桥。

弓箭手拉开间距,大大减轻了伤亡。

好景不长,蒙古汉子虽然勇猛,但是开花弹不停地在上空爆炸,残肢与弹片乱飞,任谁,也无法长时间忍受这种只挨打无法还手的困局。

最终,弓箭手们发一声喊,四散奔逃,再也顾不上射箭。

张凤仪瞅准机会,几乎压上了所有精通水性的军士,加速架桥。

足足过了两个时辰,眼看着木桥逐渐成型,武卫军团的将士们几乎就要爆发出猛烈的欢呼声,却突然发现,黄河上游浓烟密布,密密麻麻的火筏子顺流而下,望着木桥直冲而来。

蒙古人在上游聚集了火筏子,试图将木桥烧成灰烬!

张凤仪看见无数的火筏子,冷哼一声,道:“黔驴技穷!徒增笑话尔!”

果然,火筏子漂至距离木桥十余丈处,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皆停了下来。

木筏子聚集在一起,火势越来越猛,浓烟直冲云霄,端得壮观无比。间或有木筏子缓缓脱离聚群,继续往下漂,刚要靠近木桥,却被早已准备充分的将士用水扑灭,掀不起任何风浪。

慢慢地,木筏子火势变弱,被烧得一干二净,灰烬沉入黄河之中。黄色的河水几乎被染成黑色。

武卫军团虽无专业的舟桥部队,但在有经验军官在拟定的方案中,早就对火攻防了一手,在离桥十余丈处钉入了木柱。

木柱挡住了火筏子,露出水面部分即便被烧毁,水下也绝无可能被烧掉,火筏子依然无法过这条线!

战争,来不得半点浪漫主义,谁的准备更为充分,谁就会笑到最后!

郑嘉栋呆呆地看着木筏子烧得一干二净,暗思道:准备如此充分的军队,放眼天下,鞑子、朝廷官兵……谁是对手?

木桥终于架设架设完毕,武卫军团重骑兵一营立即冲过了木桥,迅速控制了黄河北岸滩头阵地。

待到第二营过了桥,重骑兵第一营发动了对蒙古轻骑兵的冲击。

蒙古轻骑兵人数虽多,但眼睁睁地看着木桥成型,士气尽失,稍一接触,便即往西边逃窜,彻底放弃了阻止武卫军团过河的打算。

张凤仪又令舟桥部队架设另外两座木桥,一直到第二日,武卫军团及郑嘉栋部全部过了黄河,继续往北行军。

蒙古诸部根本挡不住武卫军团的兵锋,三日后,骑步军一部一马当先,突入空无一人的鹿城,掌握了这块战略要地。

刚进入鹿城,张凤仪就接到了林纯鸿的亲笔信。

亲笔信用火漆封住,火漆上印着数字“477”。张凤仪的心扑通扑通地乱跳,一时双手居然有些颤抖,差点连信封都撕不开。

这个家伙居然偷偷跑到了东胜城!477代表东胜府,张凤仪在武备学堂进修过三个月,对此当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好不容易撕开信封,张凤仪摊开信,一字一句地慢慢往下读:

林纯鸿首先盛赞张凤仪之功,称张凤仪率军作战两月有余,劳苦功高,拓地千里,功绩直追卫青霍去病。

功绩直追卫青霍去病?张凤仪撇嘴腹诽,两个多月,拓地千里倒是不假,但杀死的蒙古人不超过两千,怎么可能比得上卫青霍去病?这家伙,还真是虚伪!

张凤仪接着往下读,林纯鸿说道,占据鹿城后,西路大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此结束,至于前期拟定的占据湖城(今巴彦淖尔)之目标,暂时放弃。

紧接着,林纯鸿大倒苦水,声称陕西新领之地,基础还不牢固,无法支撑对广袤草原的经营。至于朔州,经营虽久,但苦于地方狭小、转运艰难,也无法支撑。

目前最好的策略就是维护东胜至鹿城的交通线,确保鹿城的安全,将鹿城作为整个荆州经营草原的前进基地,获取草原上的财货及战马,慢慢慑服蒙古人的心,数年之后,再将草原纳入直接管辖之地。

又是老一套!话说得这么漂亮,还不是命令武卫军团遂行保护交通线及守城的职责!

张凤仪一眼看穿了林纯鸿的用意,心里大为不满,忍不住暗斥。

林纯鸿接着说道:要收蒙古人的心,非得恩威并施不可。威,自然由武卫军团来实施,对骚扰补给线的蒙古人,该杀的杀,该奴役的奴役,绝不能手软。同时,武卫军团可在鹿城周边活动,行动过激点也无伤大局,毕竟,鹿城的棱堡,还需要大量的劳力及粮草,能从草原上获取,乃上上之策。至于恩,就不劳武卫军团费心了,自有派遣的行政官员实施。

张凤仪对林纯鸿鄙夷不已,不就是命令我抓捕奴隶,抢掠粮草么,还说得山路十八弯的,他倒不嫌累!

不过,张凤仪继续往下读,却不停地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林纯鸿在信中说道,目前鹿城以西的草原上,聚集了鄂尔多斯诸部、达拉特部、乌拉特部,人口足足超过百万。只要武卫军团牢牢地钉在鹿城,蒙古诸部绝不敢跨过鹿城一步。

如此狭小的地盘,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不出意外,蒙古诸部将互相残杀,武卫军团当坐收渔翁之利。

还是一如既往地奸诈!张凤仪笑得非常开心。

好像不太放心张凤仪会止住兵锋似的,林纯鸿婆婆妈妈地说道:草原辽阔无比,占据鹿城,仅仅只是第一步,往后要打的仗多如牛毛,万不可一时冲动,而松动整个草原战略!

“戒之,戒之!”

一连两个“戒之”,亲笔信就此结束,末尾,有林纯鸿的签名,还盖着星拱楼的大印!

这个大印猩红、刺眼,让张凤仪越看越不顺眼,恨不得将大印从纸上抹去。

按照荆州方面的规矩,用了印,代表着法律地位。也就是说,这是命令,张凤仪必须按令行事,不得违抗。

张凤仪对遵令行事倒没意见,最让她纠结的是,用了印的亲笔信,必须交由军政官入档。

作为林纯鸿给她写的第一封亲笔信,她想自己保存下来,留作纪念。

张凤仪想来想去,最终把心一横,自己对自己说道:就当事情多忘了这档事,还真会出大事?

张凤仪又将亲笔信看了数遍,刚把亲笔信压入箱底,结果亲卫就报告,军政总管求见。

张凤仪气恼万分,这个军政官还真是烦人,鼻子比狗还灵,这么快就来索要!我还没有看完呢!

对!就说自己还未看完!

张凤仪拿定了主意,令军政总管进来。结果,军政总管丝毫不提亲笔信一事,絮絮叨叨地拿着军功、军纪等事说个不停。

足足半个时辰之后,军政总管方才离去。

张凤仪松了口气,暗自道:“原来不是来索要亲笔信的!”

不过,张凤仪所不知道的是,军政总管对她和林纯鸿之间的瓜葛一清二楚,这次前来的目的,的确是想将亲笔信归档,但是,他见张凤仪没有主动交出来的意思,索性也就不提此事,卖了他心目中的主母一个人情!

第六百三十三章禁卫军

不说张凤仪令武卫军团四处出击,到处掳掠牧民,将蒙古诸部逐出鹿城百里之外;也不说盛坤山放弃驱赶西土默特部,调转马头回到三娘子城,与多尔衮大军遥遥对峙于三娘子城和乌兰察布一线,只说山东德州南郊,足足一个军的人马往来驰骋,对练得热火朝天。

这批人马,自然是禁卫军。

禁卫军以孙应元总兵为军指挥使,以周遇吉为军副指挥使,中官陈奎为监军,下领三个营,将近七千多人。与荆州军类似,禁卫军中一营领五哨,一哨领五队……

禁卫军兵员大部分来自于山东,其中的骨干皆经历了抵挡鞑子入侵之战,再加上自古齐鲁多豪杰,相比较荆州军初募之兵,禁卫军的兵员素质有有过之而无不及。

禁卫军中的军官皆着板甲,士兵们却穿着皮甲。按照陈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部正在加紧压制板甲,最终会让每个人都披上板甲!

板甲黑亮黑亮的,几乎与荆州军一模一样。这些板甲自然不是来自于湖广的工坊,而是由朝廷自制。板甲的技术说穿了也不稀奇,无非就是借用水车的强力进行冷轧,汉人中,能工巧匠车载斗量,一旦朝廷重视,什么建水车,利用水车冷轧,都不是什么难题。

唯有制作钢弩的材料,工部的工匠始终不知,所以禁卫军中未装备钢弩,而以复合弓代替。孙应元和周遇吉这两个老兵油子非常清楚地知道,复合弓的准确度虽不如钢弩,但其射速要比钢弩快得多,用在战场上,战斗力一点也不弱于钢弩。

陈奎对荆州军非常了解,一语道破了玄机:荆州军非不愿装备复合弓,实属不能也。毕竟,钢弩的制作成本比复合弓低得多。

除了编制、甲装与荆州军神似外,禁卫军就连战术也师从荆州军,非常强调长短兵器的配合及战团的应用。

另外,宋学朱巡抚山东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山东划出万亩良田,作为禁卫军的勋田,?

?励士兵杀敌报效朝廷,因此,禁卫军的士气高昂,兵丁们训练非常刻苦。

这支军队,除了实战经验还有所不足外,足以称得上朝廷最为精锐的部队。

孙应元和周遇吉费尽心机想把禁卫军拉到前线历练,但一直未曾如愿。毕竟,杨嗣昌、宋学朱另起炉灶组建禁卫军,有着自身的政治考量,不到时机,哪能胡乱将禁卫军推到前线?

战争乃政治的外延,显然,以汉人的智慧早已洞悉,哪能像倭寇一般总是打没脑子的仗?

不过,禁卫军并未等太久,崇祯十三年的仲春,一纸调令从兵部直抵禁卫军大营,令禁卫军十五日内由德州赶赴宣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