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陵新传-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庆祝我人民海军舰艇部队一举击沉美制蒋“剑门”、“章江”号军舰的活动,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拍制了纪录片。

影片以“欢呼海上歼灭战”为题,纪录了我海军舰艇部队在击沉了美制蒋帮猎潜舰“剑门”号和“章江”号以后,全部安全返航,受到东南沿海某地军民热烈欢迎,共同庆祝这一重大胜利的各个场面。影片还纪录了我人民海军部队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派出舰艇巡逻在祖国的海疆,保卫渔业生产,准备随时消灭敢于来犯的敌人。

“8·6”海战之后,蒋介石不得不召开特别联席会议,提出了撤销刘广凯“海军总司令”职务的议案。虽有美国军事顾问为刘广凯出面说情,但会议仍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议案。

自从万山海战之后,台湾当局的官员们一直认为“海军总司令”是“倒霉的差使”,桂永清易位刘广凯,换来换去,没寻到一个能扭转乾坤之人,连美国军事顾问都不无感慨之词:台湾海军尚未走上鼎盛便开始衰落,目前已不能与大陆海军匹敌。当务之急不是发展舰艇,而是改变策略。

第三节崇武海战两艘“永”字号驶出马公岛1965年11月13日深夜,台湾海峡夜黑天寒,风大浪高。经常伙同蒋其他军舰袭扰我东南沿海渔场的美制蒋护航炮舰“永昌”号和大型猎潜舰“永泰”号,借着夜幕掩护,又偷偷摸摸窜入我福建省崇武以东渔场行凶作恶来了。

“永昌”号护航炮舰(舰号61)原系美国“可钦”级舰队扫雷舰,舰号AM287,1944年下水,1948年由美国交给台湾,改为护航炮舰。舰的标准排水量为650吨,全载945吨,航速10至14.5节(每小时航行的速度单位——一节等于1海里,即1.852公里)。舰上装备有76.2毫米高平两用炮两门,40毫米炮4门,20毫米炮6门。

“永泰”号大型猎潜舰(舰号62)原系美国护航驱潜舰,舰号PCE864,1942年下水,1946年由美国交给台湾,改为大型猎潜舰。舰的标准排水量为640吨,全载903吨,航速12至17节。舰上装备有76.2毫米高平两用炮两门,40毫米炮4门,20毫米炮6门。

这两艘“永”字号舰,属国民党海军南区巡逻支队,是当天下午13点20分从澎湖列岛的“马公”隐蔽起航的。

这次,“永”字号一启航,舰长就命令船上人员把舰上活动的东西固定好。一些有经验的老兵,便知道军舰又要开向大陆沿海了。

自8月6日我人民海军舰艇部队一举击沉美制蒋舰“剑门”号和“章江”号后,在蒋舰艇部队中引起巨大震动,怕死厌战的情绪急剧上升,士气更加低落。每次被派出海袭扰渔场,他们都提心吊胆,唯恐遇到强大的人民海军的打击,使他们落到同“剑门”号、“章江”号一样的下场。

“永”字号出海开向大陆沿海时,“剑门”号、“章江”号覆灭的情形又一次占据了蒋军的脑海。

他们中有的垂头丧气地一声不响:有的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有的用喝酒来壮胆;还有许多人把救生衣放在方便的地方,准备跳海逃命时用起来快一些。一个年仅22岁的台湾省籍的年青蒋帮海军士兵,最近刚刚订婚,心情更是沉重,睡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小声地对睡在他旁边的人说,“这下可要小心啦,要是遇到解放军舰艇打起来,就完了,回不了家啦!”我舰艇编队星夜出海“班长,发现两个新目标。”雷达兵孙亦龙报告。

班长茅汉明来到荧光屏前皱眉盯着那亮点,凭他经验判断:是蒋帮的舰艇。通过回波显示分析,他断定是“永”字号舰。“狗日的又来了!这回绝不能放过它!”

大雾山观通站的敌情报告,很快传到海军东海舰队指挥所。

为打击敌人的袭扰活动,舰队首长经请示决定给予惩罚。

海军福建指挥所紧急会议召开了。

指挥官们对敌情作了分析。按“永泰”号编队的航速,预计23点左右可抵达乌丘。考虑到外海有美国两艘驱逐舰的游弋,而金门、马祖、东引等岛又停泊着国民党海军舰艇,于是将作战海区选在乌丘正南8海里处。决定以护卫艇(炮艇)6艘和鱼雷艇6艘组成突击编队,海坛水警区副司令槐垣武担任编队指挥员。

同时派护卫艇4艘进至崇武东南15海里处担任警戒和海上救援;再派3艘护卫艇至西洋岛以东海域佯动,以钳制东引的敌舰。

为了争取时间,指挥所一面向东海舰队和福州军区上报作战方案,一面果断地完将各参战部队向平潭娘宫集结。编队指挥员魂垣武艇靠艇的办法,召开作战会议,交代任务,进行战斗编组:指挥艇:573护卫艇。

第一突击群:573艇、574艇、576艇、579艇。

任务:攻击敌编队前导舰。

第二突击群:588艇、589艇。

任务:牵制敌编队殿后舰。

第三突击群:6艘鱼雷艇。

任务:在护卫艇攻击之后,实施鱼雷攻击,发展胜利。

战争中关键问题就是时间。时间就是胜利。魏垣武非常清楚这一点。

当总参谋部还没批准作战方案前,一切不能等待。指挥所的指示跟他想法一样,一边航渡,一边等待上级命令。魏垣武登上指挥艇573艇的指挥台,下达了起航的命令。霎时港湾里机器隆隆,海水翻滚。

573艇打头,继而各护卫艇、鱼雷艇——离港,驶向黑沉沉的夜海。编队向东沙屿开去。

周恩来作了五点指示茫茫的夜海上,两艘“永”字号军舰编队仍鬼鬼祟祟地向乌丘行进。

大雾山的雷达兵时刻盯着他门。每隔几分钟,他们就向指挥所报告海情。目标在我指挥所海图上蠕动。

魏垣武挺立在指挥台的挡风玻璃前,凝视着黑沉沉的海,两手不时下意识地摸摸胸前的望远镜。风呼呼刮着,头顶上的帆布天遮抖动有声,他那灰蓝色的确良军服也唿啦抖动。他的心既平静又不安,沉着又躁动。“要打好,决不放过敌人。要冷静,沉着。。”

他一面观察海面,一面思索青上级的指示和研究过的战斗方案。

他顺着指挥台的水密门而下,走到海图室,与副大队长李金华和业务长一起,对照海图上敌舰标图,进一步研究打法。报务兵不时传来电报。

指挥所命令:位于576艇的护卫艇大队长马干、政治委员龚定高为编队预备代理指挥员。

第三突击群由鱼雷艇支队副参谋长张逸民指挥。

这种边行动边组织战斗的快速反应,为这次战斗赢得了时间。

战艇开到了东沙屿。

指挥所来电:总参谋部批准作战方案,并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5点指示:要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先打一条;要近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组织准备工作要周密一些;不要误打自己;天亮前撤出战斗。

周恩来的指示,无疑给全体参战官兵以极大的鼓舞。

22点16分,编队由东沙屿出击。

海上猎手的“眼睛”

艇只像条蛟龙,冲破波浪向战区疾进。

雷达班长刘启明两眼闪着怒火,全神贯注地盯着萤光屏,警惕地搜索着目标。刘启明有一双被誉为海上猎手的“眼睛”。

但锐利的刀刃是磨出来的,刘启明的硬功夫是练出来的。雷达兵要完成作战任务,必须熟悉海区特点。为了这,他看呀,画呀,记呀!磨秃了多少支铅笔。海区里每块礁石都深深地刻进了他的脑海。他凭记忆就能迅速地画出一张详细的海区图。

每次出海,不管风浪多大,他都始终坚持苦练。一次炮艇出海训练,连续航行十多个小时,大伙都很疲劳,他一直坚持操作,眼睛盯着萤光屏,两手像个支架,平伸着扭住开关。他逐渐感到头晕脑胀,腰酸背麻,还不断地呕吐。可是他仍然抖擞精神,继续坚持。忽然,萤光屏上像撒了一把炒热的芝麻,黄色的光点闪闪烁烁。这种回波他过去从没发现过,后来弄清原来是一群浮在水面上的海鸥。他高兴极了,满身的疲劳都溜跑了。因为他又懂得了海鸥的回波在萤光屏上的形状。为了掌握回波的特点,训练中每当发现目标,他就跑到甲板上进行观察,在心里“登记”。几年来,这样一次一次的“登记”,使他具备了判别目标的过硬功夫。现在当萤光屏上出现一条回波,不管是小似芝麻,还是大如蚕豆,他不仅能判定是商船还是礁石,如果是船只,还能告诉你有多大吨位。

有的港口,航道狭窄,暗礁遍布,沙滩多,海底浅,雷达要在这里进行导航,真是一个难攀的险峰。有的人一提这事就摇头,刘启明呢,却不相信有翻不过的高山。他结合训练,反复研究,终于研究出狭窄航道雷达导航的方法。

突然,一个模糊的、淡黄色的光点一闪。他把扫瞄线往上一压,亮度一增强,看清了两个小毛虫似的光点,一前一后,有节奏地闪动。根据目标的方位和运动规律,他不仅判断出是敌舰,而且识别出了舰型。他迅速地报告:右舷三十度,××海里,“永字号”两艘。

“好!咬住它!别丢掉。”魏垣武在指挥台上向他喊。

“是!”

魏垣武命令各艇缩短距离,准备战斗。

我指挥艇中弹受伤信号兵王树生头戴耳机,手持话筒,通过超短波报话机,倾听各艇的请示报告,又及时准确地把编队指挥员的命令传达下去。

舰艇在出击途中,突然遇到了礁石很多的航道。王树生根据指挥员的命令,引导舰艇绕过暗礁,胜利地冲向敌人。他的这手本领,完全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磨炼出来的。1964年春节,部队执行巡逻任务时,正赶上刮起八级大风,艇只摇摆达到25度。王树生把这种环境当作是锻炼本领的大好机会。艇只在浪峰上颠簸前进,他胃里的饭水都吐尽了。别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平时不在大风浪里锻炼,战时怎能过得硬。”就这样,他利用海上执勤机会,坚持训练了11天,大大提高了适应海上生活的能力。

为了熟练掌握通信技能,王树生不知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他不是指挥员,却对战术原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是参谋人员,却能快速准确地绘制作战海图。他还把沿海岛屿、港湾、礁石的名称和特点,抄在本子上,刻在脑海里。他认为,这些对完成通信任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参战前不久,在全大队考核中,他获得了通信比赛第一名;连续两年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

艇队距敌舰越来越近了。

“护卫艇成右梯队!准备用右舷攻击。”魏垣武果断地命令道。

王树生向各艇复诵着命令。

魏垣武透过挡风玻璃,看到了两个黑乎乎的家伙。他知道,这时指战员们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一个“打”字上。各艇的每门火炮都压满了炮弹,昂扬的炮管指向了敌舰,无数双仇恨的眼睛盯着迎面而来的魔影。火炮瞄准手已把瞄准镜的十字线对准了魔影,灵活的大脚作好了踏击发器的准备。

只等他魏垣武喊一声“打”字。

现在,他还不想喊。

他想起周恩来总理关于要近战的指示,根据他以往的经验,目前还不到最有效发挥我火炮威力的最佳距离。

还不到完全压倒敌人的有利时机。

他有海战夜战的经验。他曾在惊涛骇浪的黑夜,率领艇队,冒着敌人炮火,一举击沉了美制蒋舰“沦江”号;在祖国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候,他又指挥艇队,歼灭了渔民们恨之入骨的蒋炮艇“63号”。他为人民立下了多次战功。

他在战斗中的最大特点,就是沉着勇敢,敢于与敌人近战夜战,敢于与敌人“拼刺刀”。

现在,他沉住气,让战艇继续高速接敌。

此时,风呼海哮,浪花飞溅,官兵的心都如上了膛的炮弹,都在急切地等待着那一个字。

魔影越来越近。

敌我的距离愈来愈小。

他看到了敌舰的舰首,指挥台,炮塔。。他终于喊出了那个字:“打!”

信号兵王树生响亮地复涌了他的命令。

霎时,“轰”“轰”巨响,各艇几乎同时射击,无数条火龙直喷敌舰。

敌旗舰“永泰”号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开始打转转。他们不知共军的战艇从哪里一下子冒出来的。

炮声隆隆,火光闪闪,一组组炸弹在敌舰上开了红花,在黑黑的夜幕下绚丽灿烂。

敌旗舰“永泰”号掉头就跑,直向乌丘方面逃窜。“永昌”号边逃边向我射击,炮弹在我指挥艇附近爆炸,激起一股股高高的水柱。

魏垣武稳立指挥台,聚精会神地指挥,不时下达着命令。王树声复诵着他的命令。

23点30分,敌舰窜到我指挥艇573艇右舷60度,距离5链。

魏垣武察觉情况不妙,指挥艇陷入两敌舰之间,处于被挨打的位置。当即命令指挥艇调整位置,转而向敌殿后舰攻击。中队政委苏同锦处于兴奋状态。在与敌舰交战前的那时刻,他站在指挥台左侧的大器材柜上,半截身子露在挡风玻璃板外面,不时叫道:“同志们沉住气,靠近了再打。。”开火之后,他不时高兴得挥臂高呼:“打得好!就这样打!”还不忘提醒舵兵,“小顾把舵操稳,让火炮更好地发挥威力。。”正当他兴奋得大叫“打得好!狠狠地打”的时候,一发炮弹呼啸飞来,在指挥台后侧炸响。弹片崩在小伙房的铁烟囱上,发出了一声奇异的怪响。悬在指挥台的雾钟,也响起叮当之声。一块弹片飞来,击中了苏同锦的头部。

他只是感到脑袋被什么撞了一下,一阵发木。。信号兵王树生发现政委从大器材柜上跌到指挥台地板上,赶忙抱起他,给他包扎。

他只说了声,“不要顾我,狠打。。”就闭上了眼睛。与此同时,副大队长李金华当即牺牲。

操艇的副艇长尹希龙负伤倒下了。。魏垣武突然感到一股气流猛冲过来,弹片飞进了他的胸部、腹部、右眼。。他双手抓住罗径上的磁铁球,才没有倒下去。看到指挥台上倒下好几个人,操艇的尹希龙也负伤了,魏垣武对参谋刘松涛大声命令道:“刘松涛,你来操艇!”

刘松涛没有立刻站到操艇位置。

“刘松涛。。”魏垣武又叫。

刘松涛此时也受伤了。随着那声炸响,他只觉得头一震,好像头上在流血,他想伸出右手摸一摸,右手臂却不听使唤,怎么也抬不起来。他的右臂骨头都打断了。他用左手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