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陵新传-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中国方面觉得日本为了侵略大陆,发动了满洲事变、日华事变和太平洋战争,用这样一句话表示道歉太轻描淡写。不过田中致词结束的时候,中国方面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他圆了场。

下午2时。田中和周恩来举行第二轮会谈。周恩来与前一天判若两人,以严厉的口气谴责了日本的态度。他说:“听了今天上午外长会谈的汇报。高岛条约局长是破坏日中邦交正常化来的吧。日中邦交正常化是个政治问题,不是法律问题。高岛局长是搞讼棍那一套嘛!我不认为高岛局长的意见是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的本意。”

看到周恩来如此气势逼人,田中也豁出去了:“不。这不是高岛个人的意见,是日本政府的意见。”周恩来未加理睬,话锋一转谈到头天晚宴上田中的致词,对“添了麻烦”的说法进行批评。田中不买帐,说:“日本可不是这样。你说没关系,我给你深深鞠个躬,说声‘实在给您添了麻烦,以后我注意’,就完了。”接着,双方展开舌战,你来我往足足谈了两个半小时。对日方说来还有一件事很棘手。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田中首相一行无论如何要在这之前离开北京。就是说,谈判不能拖。从自民党党内的情况讲,田中访华,说什么也不能让谈判告吹,空着两只手回国;如果谈判破裂,很可能在党内受到追究,导致内阁总辞职。从中方态度严厉的情况看,要想完全按日方的主张办似乎很难。

第一轮首脑会谈结束后,日本代表团回到迎宾馆,人人显得心情沉重。

这时,田中开了口:“怎么啦?总得吃饭嘛。”大平、二阶堂、桥本中国课长等人紧跟田中身后,走进与首相卧室只隔着一间房的食堂。由于谈判触了礁,所以谁也不说话。为了给大家打气,田中又开了腔:“你们用不着担心。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到时候我负责。党内,你们不必担心,我有办法。这行了吧?”

不论是大平还是高岛,都没有心思拿筷子。只有田中一人往嘴里夹菜,咂巴咂巴吃得挺香。还不时呷上一口茅台。

田中为了活跃气氛,又开口了:“咳,这好吃。”但还是谁都不下筷。

田中有点火了:“我就说你们这帮大学生不行嘛。用得着这样愁眉苦脸吗?”“那,你说怎么办?”大平问。

“这些事让那帮大学毕业的家伙去考虑。”田中回答。坐在一旁听他们说话的外交官们,都不由得笑了起来。田中一会儿说“大学生不行”一会又说“让大学生去考虑”。田中这套安抚人心的办法真灵,笼罩在大家心头的愁云消失了。怎么办?等吃完了饭再考虑也不迟。

吃完饭,大家把田中送回卧室。随后又到大平卧室开会研究,逐条对联合声明的初稿进行仔细推敲。起草妥协方案的工作,直到当天深夜才完成。高岛把妥协方案的基本内容整理成若干条,于次日上午交给了大平。

9月27日。从清早起天空就布满了厚厚的云层,而且刮着阵阵狂风,似乎预示着谈判的前途严峻。但是田中首相一行还是按照中方安排的日程,于上午8时许离开宾馆,由姬鹏飞陪同前往万里长城游览。

下午4时10分,田中和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开始第三轮会谈。事先,日本的妥协方案已通过姬鹏飞送到周恩来手里。周恩来对妥协方案点不点头,将是田中访华成败的关键。田中也好,大平也好,都想从周恩来的表情猜测会谈的命运,但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出谈判的前途是凶是吉。田中又一次感到“周恩来实在高明”。

在田中到达中国当天的晚上,周恩来一再给田中的盘里夹菜,脸上总是笑嘻嘻的。

第二天举行第二轮会谈时,却和前一天判若两人,以严厉的语气批驳了高岛条约局长的说明,浑身充满了中国寸步不让的气概。今天,周恩来笑容可掬,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眼睛没有笑。从他的眼神可以看见他像在思考着什么,使人感到几分畏惧。周恩来一句不提日本的妥协方案。会谈结束后,日方参加会谈的人员终于恍然大悟:“周恩来是在等什么人最后拍板。”周恩来请示的不是别人,肯定是毛泽东。毛泽东会作出什么反应,大家非常担心。

毛泽东大度表示:“不打不成交嘛!”

田中、周恩来第三轮会谈结束,日方代表在迎宾馆用餐,礼宾司长韩叙前来通知中国课长桥本:“下午8时或9时,毛泽东主席准备会见田中首相。”田中等人正准备前往,周恩来未经预告突然来到迎宾馆,亲自陪同田中他们前往中南海毛泽东住处。

8点30分,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了日本客人,乍看起来,毛泽东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些,歇顶,后脑勺上白发很密。

见面时,毛泽东幽默地说:“上帝快要我去报到罗。”但是田中丝毫没有看出毛泽东身体不好。

接着毛泽东又说:“打架打完啦?不打不行啊。”

“不,我和周总理谈得很好。”田中解释。

“不打不成交嘛!”

“是的。”

(田中回国后,9月30日在自民党参众两院大会上介绍北京谈判的经过时说,“我在欢迎宴会上讲,‘添了麻烦深表反省’。这句话在第二轮会谈中成了话题。”)

毛泽东十分健谈,一会儿话题又转到书斋里的藏书。他从书架上取下一套《楚辞集注》六卷,作为礼物送给田中。他说:“我喜欢读书,知道对身体不好。不读,睡不着觉。”

会见用了一个小时,谈了不少题外话。田中回国后,10月1日在东京小平市的高尔夫球场(小金井国家俱乐部)打高尔夫球,中间吃午饭的时候对记者们披露了当时的一段插曲。

会见结束时,田中站起身来,田中一再谦让,毛泽东还是把田中等人送到门口。会见时毛泽东开头讲“不打不成交”,不时浮现在田中等人的脑海里。

毛泽东会见田中这件事本身,以及毛泽东对田中的友好态度,清楚说明毛泽东为日中邦交正常化开了“绿灯”。3人回到迎宾馆后,日本代表团其他成员听说了与毛泽东会见的情况,一个个情不自禁地高兴起来。他们认为,此刻的毛泽东和周恩来肯定也因为把日本拉了过去而在举杯祝贺吧。9月29日,日中就邦交正常化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日两国关系不正常状态已经结束,自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随即,大平正芳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1952年4月28日在台北签订的那个《日中和约》自动失效。台湾当局也连夜发表对日本断交的声明:。。田中政府的错误政策,并不影响日本国民对蒋总统深恩厚德的感谢与怀念;我政府对所有日本反共民主人士仍将继续保持友谊。

用不要赔款的“深恩厚德”,买来一个临时的反共伙伴;最后仍然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政治离不开权谋,但不要过于施展权谋。君不见,“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礼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那些喜欢搞个人恩怨的政客,骨子里都是伪君子。

第二节蒋介石南海之情大陆军舰穿越海峡1974年5月18日,台北。

88岁的蒋介石由一位年轻hushi搀扶着,在草山别墅的花园里散步。他刚睡过午觉,但是仍然显得很疲倦。

两年前的3月,蒋介石做过前列腺手术,后转为慢性前列腺炎的宿疾,健康从此一蹶不振。也有说是国际关系上所出现的一系列颓势,如当头一棒,将这个86岁的老人一下子打倒了。这也不全是牵强附会,谁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同年5月的第五届“国大”,蒋介石又“当选”为“总统”,随即给“立法院”送去一个咨文说:行政院院长严家涂,恳请辞职,已勉循所请、予以照准。兹拟以蒋经国继任行政院院长。。。提请贵院同意、以便任命。此咨,立法院。

总统蒋中正蒋经国组阁,“总统”是自己的父亲,“副总统”严家淦可视为可有可无。一个蒋经国统治台湾的时代开始了。蒋经国当政后,台湾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蒋介石非常满意,他可以放心地在这里静心休养了。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是从1970年开始的,后来被誉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经济奇迹”。

蒋介石在花园里走了十几步,感到气力有些不足。他在hushi的搀扶下坐到安乐椅上闭目养神。

秘书过来了,他掏出几份有关西沙海战的简报。。蒋介石本来已不大关心政事,他很放心地把一切都交给蒋经国办。但是,西沙海战爆发后,他每天都要在这个时候,让秘书念几份关于南海战况的简报。

秘书今天念的不是平常的简报,而是国防部送来的一份急电: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4艘,今天清晨抵达东引岛一侧,企图穿越台湾海峡。

秘书望着蒋介石微睁的双眼,轻声道:“国防部请您谕示,是否拦截。”

70年代前,因为有美军第七舰队撑腰,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一直控制在国民党军队手中。大陆军舰从东海到南海的调防,或者从南海驶往东海,都要绕道台湾岛东南的公海上,穿越巴士底海峡,尽可能避免在台湾海峡内与国民党海军发生冲突。或许是军情急迫,或许是美军已退出台湾海峡,这次大陆军舰要在台湾海峡通过。

“西沙战事紧哪。”

蒋介石闭上眼睛吐出这句话,然后轻晃着安乐椅养神去了。当天,我海军“昆明”、“成都”、“衡阳”、“贵阳”等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加入南海舰队建制。不久,南海舰队又配备了051型导弹驱逐舰。这可能就是南越军方发言人所说的配有冥河式导向飞弹的驱逐舰。不过,此时西沙海战已过去半年了。

从此,西沙群岛,便牢牢控制在我军手里。虽然,南越和不久后统一的越南多次觊觎这片极为重要的海域,但是,他们的企图一次又一次落空了。西沙,国人完全可以放心!

只剩南沙了!

中国发现南海诸岛史蒋介石晚年在处理南沙和西沙的问题上,是非常明智的,基本上能以民族利益为重。

南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在岛上的捕鱼和采集鱼贝活动始于何时,无法确知。据三国时代万震所写《南州异物志》记载,汉代从马来半岛到中国大陆的舰行路线为:“。。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康泰在《扶南传》中也写道:“涨海中,倒珊瑚,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

宋朝《太平御览》也有“涨海”的记载:“又曰扶南之东,涨海中,有大火洲,洲上有树,得春雨时,皮正黑,得火燃,树皮正白,纺织以作手巾或作灯火注用,不知尽。”文中所说的“涨海”,即今南海。至于之所以有“磁石”之称,大概是指未露出水面的暗沙、暗礁,因船只碰到这些暗礁就搁浅遇难,无法脱身,犹如磁石之吸附一般。

从第三世纪到第八世纪末,史籍很少记载中国船只在南海活动的情形,主因是南洋诸国通中国者不多。

直至十一世纪中叶北宋时期,中国史籍才又陆续出现有关南海诸岛的记录。北宋仁宗皇帝在《武经总要》亲作御序说:北宋朝廷“命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于广南(即今广东),治■鱼入海战舰,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所提到的“九乳螺洲”,已把西沙群岛置于海军巡逻范围。

1178年,周去非撰《岭外代答》,书中提到传闻东大洋海有长砂石塘数万里,尾问答所泄沦入九幽。这里所说的“长砂石塘”,就是西沙群岛。其所描述的地理及海洋特性,跟康泰《扶南传》所说的“涨海”的地理特性相似。

提及西沙及中沙的古籍很多,如:宋人赵汝适于宝庆元年(1225年)撰《诸蕃志》,书中记载的“千里长沙”和“万里石床”,其地点可能为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1274年,南宋吴自牧撰的《梦梁录》中所提及的七洲洋,指的是海南岛以东的海域,特别是指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之海域。

1292年2月,元世祖因爪哇黥诏使孟琪,于是派兵征爪哇,远证军经七洲洋、万里石塘,至占城。以后元朝汪大渊于1349年所著的《岛夷志略》亦提及万里石塘。而1563年明朝黄衷撰《海语》,也曾对万里石塘和万里长沙加以注释。根据其注释,万里石塘的位置在今之西沙群岛,而千里长沙在今之中沙群岛。1618年,明朝张燮的《东西洋考》,则考证过七洋形成之源由。我国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活动,除了捕鱼之外,也在岛上盖房舍,甚至有农业活动,明朝王佐撰的《琼台外纪》有清楚的记载:“万洲东常沙石塘,环海之地,每遇铁飓挟潮,漫屋瀹田。”

以上史籍所提到的七洲洋、千里长沙或万里石塘,可能只限于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因为古代中国的航海路线大抵是沿大陆沿海至越南外海,经西沙群岛和中南半岛之间的水域,前往越南中部的占城,再转往印尼的苏门答腊或前往泰国。在这一条航线上,船只都避开或绕经南沙群岛之外,以免遭到危险。因此,直至十六世纪为止,我国史籍都未有南沙群岛之记载。1730年,陈伦炯撰《海国闻见录》,首度提及南沙群岛。他在<南洋记>卷中说:“厦门至广南,由南澳见广之鲁万山、琼之大洲头,过七洲洋,取广南外之咕哗罗山,而至广南;计水程七十二更。交址洲洋七洲洋西绕北而进。。七洲洋在琼岛万州之东南,凡往南洋者,必经之所。。。独于七州大洋、大洲头而外,浩浩荡荡,无山形标识;风极顺利,对针亦必六、七日如能渡过而见广南咕哗罗外洋之外罗山,方有准绳。偏东,则犯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偏西,恐溜入广南湾,无西风不能外出。”

在《南澳气》卷中并绘有地理位置图更明白地指出南沙的位置,书中说:“隔南澳水程七更,古为落。土浮沈皆沙垠,约长二百里,计水程三更余。尽北处有雨山,名曰东狮、象;与台湾沙马崎对峙。隔洋阔西更、洋名沙马崎头门。气悬海中,南续沙垠,至粤海,为万里长沙头。南隔断一洋,名曰长沙门。又从南首复生沙垠至海万州,曰万里。少之南又生喽咕石至七州洋,名曰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