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陵新传-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张石桌造得巧:直径不过两尺有余,似一巨蘑,连同4个圆柱形石凳嵌在林间一块空旷的石板上,三面嶙岗怪石围成了一个扇形。

毛泽东点点头,就坐在那露水未干的石凳上,端端正正的姿态,全神贯注的神情,仿佛只要蒋介石同意,此时此地就可以拉开谈判的帷幕。

蒋介石坐下来之前,先在石凳上放了一块手帕,坐下来之后,又将一条腿放在了另一条腿上。

但是,蒋介石先引出的话题,却是有关四川的土地如何如何肥沃、林森先生如何如何遭遇不幸等等。

毛泽东牵着话头,来个峰回路转,步步深入,使蒋介石提及往事,重温旧情,毛泽东趁机切入正题:“8年抗战,又让我们坐在一起,我有时在想:‘民亦劳止,迄可小休’,国共两党是否可能通过推心置腹的谈判,商付出巩固而坚实的团结建国大计,从而像今天这样,殊途同归,不期而遇,不仅坐得下来,而且坐得下去呢!”

蒋介石笑笑,身体慢慢地站起了:“现在我们去用早餐,有什么话,早餐以后再说吧。。”

两人顺五步梯缓缓而下,边走边谈。

两位巨人在此只是邂逅相逢,但它在历史上却能写上重重的一笔。作为“见证人”,石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唇枪舌战的战场,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谈判毕竟在这晨雾缭绕的林间敲响了锣鼓。

岁月悠悠,半个世纪转眼逝去。尽管石桌长年风剥雨蚀,饱经沧桑,但它所记载的两位巨人历史性相会的一幕却深深地镌刻在岁月记忆的年轮之上。。毛泽东的来临、使重庆整个山城之沸腾,使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都充满了希望。无数的工人、学生和市民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许多人为此感动不已。

然而,山城的百姓也十分好奇。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部属都穿一式一样的深灰色布制服,没有肩章,分辨不出级别。这和国民党的讲究军服和官兵等级分明适成对照。

9月1日晚7时,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的条约的签定举行盛大的(又鸟)尾酒会。这是毛泽东同各界人士广泛的会见一次机会,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出席。下午6时左右,黄家垭口一带街上(“中苏文化协会”的门口)就挤满了人,天下着毛毛细雨,驻足者却愈聚愈多。重庆市民们要一睹毛泽东的风采。毛泽东的车来了,一位年老的政府低级官员与许多人挤在一起看着毛泽东下车,感慨地说:“咳!毛先生真说得上是一身系天下的安危啊!”众多的市民喊着:“毛先生,欢迎你!”

费了很大力气,车才开到门口。毛泽东进入会场时,空气骤然活跃起来。当时出席的,不仅有张澜、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史良等爱国民主人士,不仅有冯玉祥、李德全等主张团结的国民党进步人士,而且还有当权的覃振、陈立夫等人物。文化界、妇女界、商界以及新闻界的代表人物,也有不少人参加。这是抗战8年来重庆未曾有过的盛会。人们一个个争着同毛泽东握手、攀谈,争着向毛泽东敬酒,盛情难却,周恩来出于对毛泽东的爱护,欣然代表毛泽东喝了一杯又一杯。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多次会见宋庆龄,对她忠实不渝地信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大政策;对她同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的不懈斗争;对她的不计个人安危,献身国家民族的宝贵的革命气节,表示了诚挚的敬意。这就更加坚定了宋庆龄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的鲜明立场。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还会见了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先生和民盟中央领导人沈钧濡、黄炎☆境各位先生。毛泽东出席了民盟领导机关举办的欢迎会,并数度同民盟的中央主要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在这些会谈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支持民盟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斗争,支持民盟提出的召开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会议的主张,并且详尽地介绍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基本方针。这就使民盟的许多朋友认识到中共对于重庆谈判的方针,是体现全国一切抗日党派和进步人士的共同要求,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还会见国民党的进步人士。冯玉祥就是在这个期间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他称颂毛泽东之到重庆,象征了国内的团结;称颂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保障了中国的和平,是喜事临门;接着设宴欢迎毛泽东。毛泽东接受了冯的邀请,对冯在政治上的进步活动,作了赞许,并鼓励他继续为国共两党的合作而努力。

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8月30日访问“桂园”,与毛泽东谈诗论政,即席赋诗一首,题为《赠毛润之老友》。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归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6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到沙坪坝回访柳亚子,将旧作《沁园春·雪》书就赠柳,诗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挠。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上阕前半部活画出北方全幅雪景。万里长城,滔滔黄河,群山高原,无不在万里冰封雪飘之下;后部却又一洗前寒素冰冷之气,出之以生机盎然、灿烂辉煌的暖景,抒发胸中颠倒乾坤、豪情满盈的壮志,谓之亘古未有;诗下阕有横绝千古、做脱八方之概,绝元古人可追及。这首诗即景抒情,融情景于一体,转接自然,于技法上说属一流,而其中境界尤为特异,开千古未有之新境。

柳亚子读后如获至宝,此事不知怎样泄露出去,骚人墨客辗转传抄。《新民报》重庆版晚刊《西方夜谭》,在11月14日首先登出了毛的咏雪词,并加编者按: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容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词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后各报争相转载,流传极广,次韵相和者甚多。这首诗在全国产生了轰动,被蒋介石捉拿了几十年的“匪首”毛泽东竟是这样一位儒雅可钦的人物。相比之下,蒋介石给人的感觉是一身戎装,满脸杀机,实在不招人喜欢,特别在知识分子当中丢分不少。

在外界争相传咏毛泽东《沁园春》咏雪一词时,蒋介石却不以为然。自视堪高的他认为自己也曾有诗篇流传。他7岁时随口吟出一首诗:绿茵君子如虎踞,绿茵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899年蒋介石13岁,跟名士姚宗元读书,姚叫他“以竹为题”作两句诗看看,蒋应声作成“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蒋介石22岁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写过一首七绝: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蒋34岁在故乡雪窦山上的时候,又口占七绝一首:雪山名且擅东南,不到三潭不见奇。

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

蒋介石自为最好的一首诗,是1925年东征军阀陈炯明途中写的七绝: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

孤军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

当时孙中山病卧北平,蒋以黄埔军校校长身分,率领校军不满3000千人展开了统一中华民国的艰难任务,一分孤军革命舍我其谁的沉痛感充塞字里行间。

1926年蒋介石北伐前夕发表的誓师词,仿《诗经》四言体,也颇见功夫,例如“嗟我将士,如兄如弟,生则俱生,死则俱死。存亡绝续,决于今兹”等句。

在8年抗战的风月里,由邓颖超率领的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代表团,在国民党统治区,不懈地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了各界的进步妇女并争取了她们中的中间分子。毛泽东在重庆的时候,接见了国统区各界妇女代表,同她们就战后的中国时局和中共的政治主张,热烈地交换了意见,在毛泽东的启示和鼓励之下,她们更进一步地拥护中共的主张,决心为共同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重庆在抗战前已经有不少工商企业;抗战爆发之后,从“下江”又迁来一些规模稍大的工商企业。在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之下,无论川帮资本家或者是从“下江”迁来的资本家,对于中国共产党原来都是带着恐惧的心理的。但是,事实终于戳穿了造谣和诬蔑,他们阅读《新华日报》,在一些场合听周恩来的谈话,在事实教育之下,对国共两党作了对比,这样,在认识上逐步起着变化。1944年国民党在湘桂的溃败,使民族资本家中间的一些人,感到对国民党的失望。在那期间,周恩来和王若飞先后邀请一些工商界代表人物来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关心国家,并向他们宣传新民主主义的财政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同民族资本家的许多人坐在一块,畅谈国事,在历史上这可能是一个开端。

重庆谈判时,这些民族资本家渴望见到毛泽东,希望从他那里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的政策。于是,由“迁川工厂联合会”和“西南实业协会”等三个团体,派出几位代表,请求接见。9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桂园接见了他们。毛泽东向他们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是没有办法得到发展的;能够得到发展的,只有外国资本和买办官僚资本。现在日本投降了,中国应该建设成为一个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国家,只有在这样一个新中国,民族资本的工商业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而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是有矛盾的,如果不承认这个矛盾的存在,那是不符合于客观事实的。但是,在现阶段,我们并不主张没收资本家的产业,而是采取调节劳资间利害关系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对于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是作为朋友来对待的。毛的这一席话,稳定了他们不安的心情。毛的指示也迅速地传开来了!

在谈判期间,毛泽东不但接见了国内各方面的朋友,而且接见了不少外国朋友。毛泽东同周恩来接见并访问驻华英国大使薛穆,法国大使贝志高,加拿大大使欧德伦;又在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宴会上热烈祝贺斯大林领导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同苏联大使波得洛夫进行了会晤。毛泽东和周恩来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的代表和在重庆的国际友好人士。毛同日本反战进步作家鹿地亘先生作了长谈,并对所有在华的日本反战朋友的出色工作作了高度的评价。

当时美国统治阶级的政策就是借所谓“调解”作掩护,以便从各方面加强蒋介石。但是,许多在中国作战的美国航空员,目睹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是受感动的;尤其是美国80多名飞行员在解放区遇救脱险的事实更使他们受到教育。重庆谈判一开始,一些不满意国民党腐败、黑暗统治的美国飞行员,就渴望看见毛泽东。有3个美国飞行员——霍特华·海曼、爱德华·贝尔和杰克·埃德尔曼,拿出配给他们的几名香烟,包装成盒,并在盒内附上向毛泽东问候、庆祝谈判成功的字条,署名3个美国兵,在一个假日到红岩村找周恩来,表示对解放区军民的友谊和对毛泽东的敬意。毛泽东特为他们3人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同他们畅谈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指出中美友谊在当时虽受到反动派的干扰破坏,但是,终究是会发展下去的。为了留念,他们3人要求同毛泽东合影,毛欣然答应。就在八路军办事处楼房西侧一棵高大的巴蕉树下,两位青年站在毛泽东的两侧,一位青年在面前蹲下,办事处的几位于部也加入这个场面。这一张象征着中美人民友谊的照片,意义是至为重大的。

在谈判期间,毛泽东一展再展丰采,使重庆备界人士目睹了其神俊,让世界各国朋友又见其丰姿,中国共产党迎得了国统区人民的拥护。

毛、蒋正式交锋9月2日上午,毛泽东邀请王世杰(外交部长)到桂园,对两党谈判提出8项原则性意见:一、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二、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国民党坚持旧代表有效,中共将不能与国民党达成协议;三、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有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四、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五、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列入共同声明中;六、应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年的民选政权;七、中共军队须改编为48个师,并在北平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中共将领主持,负责指挥鲁、苏、冀、察、热、绥等地方之军队;八、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毛泽东到达重庆,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

蒋介石邀毛泽东来谈判,其立足点是毛泽东不来,所以谈判的具体方案他毫无准备。中共代表团一到,他已是手忙脚乱了,在政治上也已陷于被动局面,在毛泽东拿出8条后,他才于9月4日上午9时,召见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指定这4人为谈判代表,并将自拟的《对中共谈判要点》交与张治中。蒋的四条是:一、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驻地问题,可由中共提出具体方案,经双方商讨决定;二、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各县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可酌予留任,省级行政人员亦可延请中共人士参加;三、拟将原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中央政府之组织与人事,拟暂不动,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可予以考虑;四、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中共如欲增加代表,可酌量增加名额。

张治中将这4条向毛泽东通报。

下午,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进行会谈。晚上,两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