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像是南半球台妹,则是我在北京通过朋友认识的朋友,我觉得这个女孩简直就是台湾女孩的典型,所以力邀她来开博,她无厘头的文字颇受大陆网友青睐。

这个台妹曾写过一篇博文名为《台北的雨呀》,文章写得很棒,后面博友的留言也让人忍俊不禁,博友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文章,也就产生了不同角度的提问,有谈政治的、问气候的、讲生活情趣的。

比如,有博友说:“从马英九上台以来,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岛为啥叫台湾岛,那台风是一场接一场,那雨反而是小事一桩。”有的则说:“孟庭苇歌曲说: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小台妹说:(雨伞)晴天八折,雨天没折。”还有的则问起台北会不会下雪。有的博友颇有哲理地说:“任何地方,习惯就好,各有各的味道。”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有博友在这篇文章后面问起了我的下落,那时我正在台北,博友就问这个南半球台妹最近有没有在台北见到胡同台妹,还问我过得怎么样。

所有博友的留言南半球台妹都会一一给予回复。

而好心的唐大哥还帮我介绍了在企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公益团体运营方面有着卓越成绩的林正全大哥,台湾人耳熟能详的“喜憨儿”,就是林大哥的代表作。

林先生是一个妙人,但他会在博客里称自己为凡夫俗子。

就在今世,用生命吹一个漂亮的泡泡吧

一早三点多醒来,脑袋还盘旋昨晚一些事、一些话,写出来分享,当做问早,也当一天功课吧,呵呵!

《金刚经》里一段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呵呵!有个心理学家对死亡做了一个定义:死亡,不过是让所有可能变成不可能,所以,人不断追逐的、执著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世间事一切如梦幻泡影,哈哈,我们不过在试着让我们的这个生命的泡影吹得精彩,终究幻灭,就不必太计较了,所以随意吹吧!尽自己的一口气吹出自己喜欢的肥皂泡泡吧,就连大小,也别在意啦,可别让自己气憋死只为吹一个自己吹不出的泡泡。更重要的是,泡泡到底是吹来自己欢喜,还是为了得到别人掌声呀!我们都喜欢掌声,但是掌声会随着泡泡破灭而消失,目光会随着另一个更大的泡泡而转移唷。

我还记得年轻时曾有过来世的约定,可是我领悟到,如果我执著于等待来世,我就可能没有心力在今世的修行中实现来世。

于是我连来世都暂放,修一个今世的自在,好成就下一世的守候,也许就算要再修它几世才能候到,也随它了,今世的伤疤就算仍在,我也留下作为印记,然后学着拥抱疼痛,疼痛便不再难受。

我没忘来世,只是放下,于是,尽力吹我这世的泡泡,呵呵!

此外,还有许多的知名政治人物在这里开博。“立法委员”方面有:周守训、蔡正元、沈智慧、邱毅、高金素梅。台北市“议员”:黄姗姗。知名媒体人:赵少康、兰萱、陈彦伯、范琪斐、戎抚天、黄创夏、王丰。另外还有陈念萱、牛尔。

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位博主“半颓废男人”。我是在联合新闻网的博客上发现这个人的,深深地被他精彩的文字以及对中年男子心态剖析的深刻所吸引,我觉得自己的文字较为严肃,也就是说,文字驾驭着我,不过这位博主那种把文字玩在股掌之间的飘逸,着实让我羡慕。最令我好奇的是,此人写的都是自己的经验?如果是那样,此人也未免生活得太丰富了。

于是我在某趟回台湾与联合新闻网的副总李彦甫先生见面时,无意间我问了一句:“你认识半颓废男人吗?”

“哈,他是我们《联合报》的员工。”

“真的?我想知道他写的那些故事是他亲身经历,还是听来的?”

“嗯……我觉得应该不是他的亲身经历,看他的样子不像。”

当时我想,这最后一句回答可有太深的含意了,也就这么巧,在我们离开《联合报》大楼的咖啡厅时,碰见了这位半颓废男人。当时我就像是看见偶像那般雀跃。我们在后来成为好朋友,我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这些,你老婆不会有所怀疑并不满呐?”

我的感觉是,许多人用他们的文字演出台湾的真实与精彩,而我就像是一个探险家,不断挖掘这些精彩的人们,也在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接触人群、丰富了自己的见闻。而我在认识这些人的过程中,总是难以放下那种曾是记者的单刀直入提问法,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这么跟我说“你好记者喔”。

在这段期间,除了鼓励台湾博主们多多写博客与网友交流以外,我也做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交流。

2 提问马英九

凤凰网每年十月由公益频道所举行的年度公益盛典,第三届我带着唐大哥到了四川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村落,回访由网友们捐款兴建的“凤凰小学”。[小说网·。。]此次活动的T恤、活动邀请卡乃至海报全都由唐圣瀚先生设计,而回访团一行还包括奥运跳水冠军田亮先生。

当我们历经生命危险(因为到凤凰小学所在的村落并无“道路”,而且没有自来水与电力)到达时,得到几乎全村的村民热情迎接。小学非常小,只有两间教室,当天村民们按照当地习俗杀了猪、鸡招待我们。唐大哥还有凤凰网的工作人员们带着许多礼物分送给小朋友。当地人并不大会说汉语,不过那个小学的前任老师,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先生吃力地说着汉语告诉我:“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台湾人来过。”我身上带着香烟分送给全村的男人们,他们接到香烟时笑得很腼腆。其实我相信那香烟对他们而言太轻了,因为他们是抽烟斗烟叶的,不过外来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是如此稀奇。而当我拿出口红补妆时,村里的小女孩纷纷围上来,我拿着口红一个一个替他们画上,还拿出镜子让他们看看上了口红后的可爱模样,最后我将口红留在了那里。

当时我只有一种感觉,真恨自己所带的东西不够多。

我想那样的村落连大陆人都很少前往,但我跟唐大哥这两个台湾人却到过。那个感觉很奇妙,凤凰网友自发地捐款建成小学,我跟唐大哥两个台湾人连听都没听过的地方,因为网络却产生了奇妙的联系,那是我非常难以忘怀的回忆。

我也曾在打扁大将邱毅先生来到北京时,邀请他到凤凰网与编辑们进行交流。我记得当时我带着他走进凤凰网,在路边遇上一位老先生,主动上前握着邱毅的手说加油。看着那位老先生激动的表情,没出息的我有些鼻酸。不在于两岸的分离有多久,放大来看,地球上的两个人能够不期而遇,其中一人对另一人有着尊敬,我想换作是我也会为自己的“奇遇”而惊喜不已的吧!

还有,马英九先生的两岸政策重要幕僚苏起先生之妻陈月卿女士出书时,在大陆宣传来到北京,我也因朋友的帮忙将她请到凤凰网接受访问。而当时她是新闻热点人物,对我而言是我从小看着播报新闻的美丽女主播,当时我人在台湾通过电话遥控促成此事,虽然遗憾未亲见这位“主播姐姐”,但能促成新闻热点人物到访凤凰,我不仅觉得是工作的完成,更让我有一种“我真的在努力促进两岸人民交流”的荣誉感。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于2008年8月在北京观赏奥运开幕式,也被我叨扰采访,当时由于相关部门并不愿意让宋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怕引起台湾媒体的不良解读。在我不屈不挠的不断邀约下,宋先生首肯,相关部门勉予同意。而我在暌违镜头的多年以后,拜宋楚瑜先生之赐,我又重新执起主持话筒,也完成了凤凰网首次独立完成对台湾政治人物的第一手访谈。所以当晚我很开心地跟我的领导说:“感谢你又让我重温记者的生活。”

顺便说个小插曲,那天我们准备好笔墨纸砚,请宋先生亲笔题字给凤凰网,当访谈结束、寒暄完毕后,宋先生回到饭店房间。没多久,他的秘书怯生生地跑来在耳边问我说:“宋先生觉得刚才题字的那只毛笔很好用,可否让他带走?”我们也很欣然地就把笔送给了宋先生。虽然我毛笔字写得不好,不过我也很在意我在写硬笔字时的笔是否用得顺手,所以我太能够了解那种遇到好笔就想纳入囊中的感觉了,由这个小插曲也可看出宋先生对毛笔字的热爱。

而宋先生在访谈完毕之后,与现场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致谢,并逐个拍照。那些年轻的同事们不见得都关心台湾的政坛,不过也被宋先生的亲民作风所感动,跟我说“你们台湾的政治人物都好亲切喔”。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同事也是我的好友,刘丹,在MSN放上了她与宋先生的合照。她的朋友问她:“这是宋楚瑜吗?你为什么可以跟他合上影?”刘丹跟我说,一个在新闻上才能看到的人物,我却让他们相遇,这样的回忆很难忘。

我相信,这些大陆朋友不因宋楚瑜先生、邱毅先生是个名人因此感动,而是在于很难得到的奇妙缘分。

而在2008年“大选”时,我在投票所拍宋先生投票的情形,一张他与夫人排队等着领票的照片,引起无数网友留言:“党主席还要排队?”这是我没有料到的。许多在我生活经验中很理所当然的情景,对大陆的朋友们了解台湾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这些种种对我而言是“意外的惊喜”,因为不是刻意的安排,我无意的拍照、不经意的动作,却有了促进大陆网友们从不一样的角度了解台湾的效果。

然而这许多的交流,都是台湾人到了大陆发生的。直到2008年秋天,我把两位大陆媒体人带去台湾,这又是另一种状态的交流。在台湾朋友的赞助下,我带了《南方周末》著名评论员鄢烈山老师、《北京青年报》执行副总杜民老师以及凤凰网的副总裁、现任总编辑邹明老师前往台湾进行了台湾之旅的博客报道。

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那种心情是骄傲的。

途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但有三件最令我难忘。

其一,由于我们一路参观了许多台湾在文创产业与地方特色经营方面的景点,因此我们在车上最常谈及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三位老师久闻台湾槟榔西施是一特色,在车上讨论起建立“槟榔西施博物馆”的奇思妙想,还说因为大陆人通过新闻对槟榔西施是耳熟能详,所以这个博物馆如果能成立,肯定会成为大陆观光客必游之地。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貌似这个博物馆明天就要开幕似的,我听着也兴味盎然。但我不禁想,台湾有些人反对将槟榔西施这种次文化作为吸引大陆观光客的热点,不过其实大陆的朋友们看待槟榔西施就跟看待台湾美眉是类似的心情,并没有以有色眼光看待。因为槟榔西施们的后底高跟鞋、清凉的装扮是大陆所少见的,也就是说反对者所在意的问题在大陆朋友的眼中并不存在,于是我想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将槟榔西施的现象去芜存菁,通过槟榔西施去呈现台湾的本土文化,或许并非坏事。当然两岸间有许多的认知都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你所在意的,我根本不知道;而你所亟欲表现的,我也不清楚感动何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换位思考”的缺乏。

其二,当我们一行人到了台北县的金瓜石黄金博物馆,由于当地曾经是日治时代的重要黄金矿区,建有许多日式木造房子与神社,为了配合当地的景观,派出所也在外墙特别加盖了一片木头墙,非常有特色。于是三位老师争相在派出所前照相。当时有位台湾警员站立在派出所门口,大概是从我们的交谈中得知这是一个小型的大陆观光团,于是从所内拿出一顶警察帽子借给我们拍照。当拍完照归还时,那位警员表示,“这帽子已经没人要了,你们就带走吧”。这个举动让三位老师非常诧异,因为警员并未驱赶他们拍照,还主动拿出“道具”相借,并让他们当做纪念品带走,“台湾警察的亲切真是令人难忘”。而我相信,那位警员也只是好心,顺手做了这个动作,但他大概不会知道,这对于三位老师而言却是一个不平凡的回忆!

其三,在我们参观台北故宫时,安排了一位导览义工进行介绍。那位义工是位中年妇女,气质相当优雅,介绍到汝窑时,那位大姐神情激动,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汝窑是中国历史艺术品上保存较少的作品,而其工艺之高、造型之美,颜色之淡雅,却是艺术中的极品之一。因着对中华文物的热爱与汝窑之珍奇,大家也都感受到这位大姐介绍的精彩与情感的投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大姐家境非常富裕,因着对文物的喜爱,当了台北故宫的导览义工。我们都感觉到这位大姐的雍容华贵、气质非凡,却没料到她是“贵妇”,而三位老师也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这贵妇令人钦佩,不在于她有钱有地位,而在于她将自己的价值做了更有意义的发挥”。我在想,谁说有钱的富人必定是满身铜臭味?这位大姐除了物质的丰足以外,我想真正令人有所触动的其实是那份对文物、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情,以及她愿意做义工,只为将她的喜爱带给每位来到台北故宫感受中华文化的中外观光客。

其后我们也到了慈济的花莲总部,看到许多大老板穿着慈济制服,进行着耕种、杂工等“粗活”,与一般信徒无异。有位老师跟我说,“台湾人的精神是丰足的”。而我认为,谁说公益必定得是豪华的演出、攀比数字的捐款额度?如果无法从公益活动中得到真正的自我实践,我想,这样的公益如何感动更多人?

而在这样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民间交流之后,我有机会进行了一场凤凰网友问答马英九的新闻策划。

马英九“当选”后,由于两岸关系的紧张,一直没有接受大陆媒体的采访,凤凰卫视也没能争取到采访的机会。2008年11月,我得知马英九要接受台湾的“中央广播电台”的专访,而“中央广播电台”是对大陆直播的,我认为“中央广播电台”对马英九的专访一定会谈及很多两岸关系方面的议题,而这样的内容也会是大陆朋友们所高度关注的。

我希望能够拿到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还原采访现场的情景,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