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性七论-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者说,复活后的肉体是否永恒的呢?如是,复活后的生命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就我们所知,生命是一种时间上的过程。)
把善与恶的区别同精神与肉体或心灵与物质的区别混为一谈,这是对基督教关于人性论的又一种误解。 认为所有物质基本上都是恶的观点,即使对早期的基督教思想有过影响,但它不是基督教思想。 圣保罗有关精神与肉体的区别(见《罗马书》,第8章)
,不是指心灵与物质的区别,而是指再生与非再生人之间的区别。我们稍后就要研究“重生”
(regenerCation)这一思想。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由的概念、仁爱的能力。 这正是上帝自己的形象。 柏拉图(乃至整个古希腊哲学)强调的是理智,是人获得理论和道德真理知识的能力;认为人只有能够获得这样的知识,才能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 基督教则与此不同,它强调的不只是道德和正当的生活,而且还强调这种生活赖以存在的基础——品质和人格。不管理智如何,人人都可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爱上帝并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见《哥林多前书》,第1章第20节)。
“我若……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却没有爱,我就不算什么(见《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2节)。”这种爱
…… 61
人性七论55
(希腊语是agape,过去译为“慈善”)与人的任何一种感情不同,从根本上说它本质上是神授的,只有上帝才能给予。
诊 断E既然基督教教义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那么基督教对人类基本毛病的诊断也就容易多了。 他犯有罪恶,他滥用了上帝赋予的自由意志,他选择了恶而不是善,他因此断绝了同上帝的关系(见《以赛亚书》(Isaiah)
,第59章第2节)。
然而,这种关于人堕落的主张,需要加以解释,以免产生误解。这种堕落并非一种具体的历史事件——《创世记》中关于亚当和夏娃、蛇和苹果的故事是一种神话,而不是历史记载。 它象征着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人都会犯罪,在我们的本性中都有一种致命的缺点。然而这种“原罪”
的主张,并非指我们已完全彻底地堕落了,不会做任何好事。 它是指按照上帝的标准,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见《罗马书》,第3章第23节。)从本质上说,罪恶基本上不是指“性”方面的,尽管自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以来基督教思想总是倾向于把罪恶同肉欲联系在一起。“性”
在基督教婚姻中有其正当的地位;罪恶的真正本质主要不是指肉体的,而是指强调人的意志、而罔顾上帝的意志,并因此而同上帝疏远。从某一方面说,人的堕落涉及一切恶的受造物(见《罗马书》,第8章第22节)
;所有事物都在某一方面“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但这并不一定要基督徒要求某种人身的魔鬼来表
…… 62
65人性七论
达这种普遍堕落的主张。相信善与恶具有同样及同等的威力,这完全是异端邪说。 对基督徒来说,上帝是世间一切的造物主,并最终控制着一切。 但这种信仰立刻就遇到了邪恶这个问题,这一点我们已经指出过。
处 方E基督教给人的处方是以上帝为基础的,这与基督教理论和对人的诊断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上帝造人是为了使之同自己为伴,如果人已背离了上帝,断绝了同上帝的关系,那么只有上帝才能宽恕人,并恢复这种关系。 因此,《圣经》的典型思想是“拯救”
,即通过上帝的怜悯、宽恕和爱,方能使人得到重生。《旧约全书》中上帝与他选择的人订立了一种契约[见《出埃及记》(Exodus)
,第19章第5节]。
根据这一契约,上帝把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并答应他们,如果他们信守上帝的命令,就成为上帝的子民。 当犹太人不服从上帝的法律时,上帝就想到用败于邻国这类历史事件来惩罚其罪恶(这一主题贯串了《旧约全书》里整个历史和预言)。然后又说上帝怜悯宽恕,他洗刷掉人的罪恶,使人从造物者处获得重生(见《以赛亚书》,第43-46章)。
然而只是在《新约全书》中,在耶稣的生平和工作中,我们才看到基督教(而不是犹太教)特有的拯救思想。 中心主张是,上帝只存在于耶稣这个具体的人身上,上帝用自己的生、死和复活,使人恢复了同上帝自己的正确关系。 任何一种信仰,如果不接受这些主张的基本内容,严格说来就不能
…… 63
人性七论75
称之为基督教。 仅说耶稣是位伟人,是位天才,甚至是位空前绝后的最高宗教天才,这是不够的。 基督教的主张传统上反映在这一教义中:耶稣是上帝之子,既是人又是神,永恒的《圣经》成为了血肉俱在的个体(见《约翰福音》,第1章第1-18节)。
早期哲学对这一教义的解释——一种本体两种本质等等——也许并不重要。 但这种化身的基本思想,即上帝只存在于耶稣身上,却是重要的。 而且赎罪的思想也同样重要。 耶稣的生、死、复活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以及基督教教会的不断阐述)是上帝使其造物与自己的关系达致和谐的手段。仅说耶稣的生与死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是不足够的。它还表明,耶稣的复活确实发生过(见《哥林多前书》,第15章第17节)
,不管这同一切已知的自然法则出现多么明显的矛盾(圣灵感召的说法也同样是不可能的,然而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这些化身和赎罪的主张公然无视人的理性。 这些论点的提出,在基督教内部激起了许多不同意见。 一个具体的人怎会成为超越宇宙的上帝?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即一位上帝身上存在着三个“人”
(圣父、圣子、圣灵)——非但没有解决这些概念问题,反而使之复杂化。 当然,标准的说法是,这些都是神话,而并非矛盾;人的理性不可能理解上帝的无限玄义;我们所信仰的只是上帝自己向我们启示的东西。但这种说法存在的问题是,它只能对那些已经愿意相信的人具有感召力,而不能解答怀疑论者提出的真正概念上的难题。赎罪一说的情况也是如此:少数基督徒会把赎罪解释为《旧约全书》中所说的规劝性牺牲,似乎上帝在宽恕罪恶之前,要
…… 64
85人性七论
求必须流血(任何人的血,即使是无辜者的血)
;但是一位犹太教传教士在公元30年前后被罗马总督庞修斯。 彼拉多(PontiusPilate)
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怎么能把全世界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呢?
基督教的处方尽管有耶稣基督的拯救工作,但仍不十分完备。这种拯救仍有待被每个具体的人所接受。使之生效;仍然有待基督教教会将它传遍整个世界。 每个人必须接受上帝通过基督为他所作的拯救,并且必须成为教会的成员,只有在教会这个团体里,上帝的恩典才能得以赐与。 不同的基督教传统,或强调个人的接受,或强调加入教会,但是它们都一致认为,这两者都必不可少。 因此人和世界的再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任何人只要相信基督,他就是新造的人(见《哥林多后书》,第5章第17节)。每个人的皈依不一定是某种单一的经历,重生也不是突发的;而必须是一生的过程,有待来世使肉身得以重生而达到完美无缺[见《腓立比书》(Philipians)
,第3章第12节]。
最后一个概念问题(或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有关人和上帝在拯救这场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 基督教的根本概念当然是:只有上帝通过耶稣牺牲了自己才能拯救世人。 如果我们被拯救了,我们是被上帝的这种无偿恩典拯救的,而不是被我们自己所作所为拯救的(见《以弗所书》(Ephesians)
,第2章第8节)。
然而同样清楚的是,基督教教义主张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他起先是由于自己的选择才犯罪,当然,他也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接受上帝的拯救,并在自己的一生中拯救自己。《新约全书》充满了忏悔和信仰上帝的规劝[见
…… 65
人性七论95
《使徒行传》(Acts)
,第3章第19节],充满了上帝通过圣灵重生的神力,使之成为可能的那种生活的规劝[见《加拉太书》(Galatians)
,第5章第16节]。因此,一个坚持一切都是由于上帝,一个坚持规劝拯救要靠人的反应,这二者之间假如不是矛盾的,也是一种紧张的关系。圣奥古斯丁(St。
AuCgustine)强调前者,而贝拉基(Pelagius)则强调后者。 在这一争论中,意志的自由问题成了基督教神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部问题。 尽管贝拉基被谴责为异端,虽然人的自由意志之主张很难同上帝拥有完全主权的主张相调和,但它仍然是基督教信仰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许多善于思考的基督徒会承认,在基督教基本教义中,确实存在着上述的概念问题。 但他们会强调,基督教不仅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它可能被称之为意识形态,但它不是像马克思主义一样的政治意识形态。 他们是实践的基督徒,尽管基督教存在难题,但他们接受这一基本理论。这是因为,他们在教会的生活和祈祷中发现,在内心或“精神”
生活中,有某种程度的增益,这在别处是无法发现的。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不可能对基督教作出完整的估价。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E基础读本:《圣经》(TheBible,有许多版本和译本)。我引用的版本是基督教的标准版本。 一本像皮克(Peake)的《圣经集注》(ComentaryontheBible)那样的评注本有助于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牛津最新圣经与圣经外传注释:标准
…… 66
06人性七论
修订本》(TheNewOxfordAnotatedBiblewiththeApocCrypha:RevisedStandardVersion)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一本世界范围的《圣经研究》刊物由H。G。 梅(May)和B。M。 梅茨格(Metzger)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74年。约翰。 希克(JohnHick)
的《上帝的存在》(TheExistenceofGod)
汇集了经典作家,赞成和反对上帝存在的均有,以及现代作家对可证实问题的争论。约翰。 希克的《宗教哲学》(PhilosophyofReligion)是一本入门书,它集中论述了犹太基督教的上帝概念,全面评述了当代对这一概念在哲学上的讨论。L。科拉科夫斯基(L。Kolakowski)在《宗教》(Religion)一书中,对理智和宗教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巧妙的研究。关于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见莱因霍尔德。 尼布尔(ReinholdNiebuhr)1939年发表的著名讲演及汇编而成的《人的本性和命运》(TheNatureandDestinyofMan)
,纽约,1964年;E。L。 马斯卡尔(E。L。Mascal)
《人性的重要性》(TheImportanceofBeingHuman)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8年,这本书清楚地介绍了一种新托马斯主义(neo-Thomist)的观点,J。麦夸里(J。
Macquarie)的《寻找人性》(InSearchofHumanity)
,纽约,1983年。 该书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 67
I共产主义革命
COMMUNISTREVOLUTION
MARX。 马克思
…… 68
26人性七论
5
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
我在开首章节里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时,就已经概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思想及对这些思想的一些陈腐的反对意见。 在本章里,我想略进一层,介绍一下马克思的生平和工作,然后对他的历史论、人性论、诊断和处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我不打算对其后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流派加以解释或讨论,而只想集中讨论一下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Engels)
合写了一些著作,但恩格斯的贡献无疑是较小的。)
生平和工作E卡尔。 马克思(KarlMarx)于1818年出生在德国莱茵省(Rhineland)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后来信仰基督教。 他是作为一名新教徒长大成人的,但很快就放弃了宗教。 他很早就表现出学术上的能力,并于1836年开始在柏林大学法学系
…… 69
人性七论36
读书。当时黑格尔(Hegel)
哲学在德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很快马克思就埋头攻读和研究黑格尔的思想,以至放弃学习法律,专心攻读哲学。 黑格尔著作的主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思想。 他认为,每种文化或每个民族的每个历史阶段,作为承先启后的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这种发展是按照根本上思想的或精神的规律进行的。 每种文化或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人格,其发展也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解释。 黑格尔甚至把这种人格化推而广之,将它应用于整个世界。 他把整个现实同他所说的“绝对”
、世界本体或上帝(这是泛神论的概念,而不是基督教上帝的概念)
联系起来,并把整个人类历史解释为这种“绝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