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生只为这一天-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香港片中赌场群英的对头永远是另一群赌客中的首恶。这是最大误导。所有赌客,从赌王赌后到赌徒赌鬼,真正的对头只有一个——赌场。你在哪里输钱,你的对头就在哪里。我在赌场门口买了一本书,书里介绍了一个美国的统计:进入赌场的人,输赢的比率是89。5%对10。5%。走进赌场100个人,90人输钱,赢钱的才10人。进一步追踪赢钱10人,7个人赢的是小钱,回报比银行利息稍高。真正赢到几倍乃至数十倍之利的只有三人。而这三人如果是赌场常客,算总账能赢赌场的人数接近零。所有赌戏都有精密的设计——即便看上去赌客对赌的游戏,比如Poker或Baccarat,最后便宜的还是发牌的荷官和他们身后的老板。几乎没有人赢得了赌场。

电影中赌神不但赢钱,更重要的是赢得漂亮。只有漫不经心神飞天外左搂右抱之间赢下万贯钱财,才算神乎其技,是上品的赢家。如果有谁相信这些故事,那他走进赌场就是去送钱,连百分之零点几的赢钱可能都没有。赌博是费心费力的脏活累活,精神必须高度集中,稍有分心就会输钱,风流倜傥在赌场里是赔钱的姿态。传说中在Black Jack中打败庄家的赌客以团队出动,有人记点,有人记牌张,有人管次序,还要防备赌场的盘查,忙到不亦乐乎,赢得很难看。以个人之力对抗建制性的赌场,只给贱人贱招留下一线希望。品位是赢家的天敌。

怪力乱神

MBA,“商业管死大师”

MBA,工商管理硕士,2006年,它是全世界最风光的身份。全球每年有50万MBA的毕业生,美国每年15万。顶级的MBA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每年有900名毕业生。就在这一年,英国人布洛顿拿到了哈佛MBA的毕业证书。他的同学有的去了投资银行,有的去了咨询公司,有的去了对冲基金,比较另类的加入印度的农业财团,最不济的现在也是俄罗斯连锁电影院的经理。只有布洛顿,选择了一个奇怪的行当,成为在纽约各大媒体漂流的自由作家。

以MBA之身,混迹于连作协都没有的美国写稿匠团伙,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差不多等于张爱玲下嫁郭敬明,金城武倒贴许纯美,戴安娜跟班饭岛爱,除了犯贱,没有别的解释。

但是,到了2009年,布洛顿终于能扬眉吐气一雪前耻,他声明他一直是光荣的媒体战士,就读哈佛商学院,只是深入敌后开辟另一个战场,他是MBA俱乐部里的媒体007,现在可以大声说话了。布洛顿投书西方最大的媒体网站,要在道义上处决MBA犯罪集团。

近一二十年,MBA已经成为管理全球经济、管理全球金融的领袖阶级。他们在全世界的经济活动中分得巨大的红利,席丰履厚,脑满肠肥,嘴巴整天油光光。而他们给世界经济的回报,就是眼前这次让我们深陷其中、至今不知出路何在金融海啸。从苏格兰皇家银行到美林集团,从哈利法克斯银行到雷曼兄弟,每一个金融惨剧的犯罪现场都布满MBA们的唾液和手印。短短几个月,几万亿美金的资产消失得无影无踪,把这些资产变成一张张美钞,点把火来烧还要烧上几年。

假如法国革命的大魔头罗伯斯庇尔重生,拖着他沉重的断头台回到人间,要以社会公义的名义进行血腥审判。他一定会在断头台贴上MBA三个字。而且他第一批的通缉名单,很可能就是哈佛商学院的校友。前美林的两巨头,Stan O’neal和John Thain都是哈佛MBA的高材生。哈利法克斯银行的前CEO Andy Hornby更是哈佛商学院的头名优等生。金融海啸策源地美国政府的三位大亨:布什总统,保尔森财长,证交会考克斯主席也来自哈商。顺便说一下,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有MBA学位的总统。

两年前,哈佛的MBA还是进入高等富豪圈的黄金门票,如今却是烙在背上的耻辱红字。MBA(Masters of the BusinessAdministration)中的master(硕士)在英文里也能读作“大师”,“工商管理硕士”可以译为“商业管理大师”。布洛顿说,这些人哪里配称“商业管理大师”,MBA应该是“商业管死大师”(Mastersof the Business Apocalypse)的代称。

事实上,真正对世界经济民众就业贡献巨大的当代企业领袖几乎都不读MBA。例如谷歌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微软的比尔·盖茨,戴尔电脑的迈克尔·戴尔,英国的顽童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印度裔钢铁大王拉克希米·米塔尔。

声援布洛顿的读者说,如果接二连三空难的驾驶员都出自同一家航校,那家航校的训练肯定有问题。布洛顿说,没错。哈佛商学院的教育就是培训毫无原则的商业金融玩家。上世纪90年代,哈商MBA的教材连篇累牍地为安然公司擦靴,把安然誉为“掌握未来的公司,新经济的典范”。安然投桃报李,接收了一大批哈商的MBA,包括它的执行长Jeff Skilling。安然垮台后,MBA教材尽是苏格兰皇家银行花哨的创新把戏,对金融企业的基本面:风险评估、现金流、资本结构却只字不提。哈佛的案例研究有大量后来的丑闻企业。丑闻爆发后,它只是悄悄地修改教材,连一句抱歉都不说。

哈商曾经对在校的MBA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秉持常人的是非观念。根据布洛顿的观察,哈佛出来的MBA,满嘴行话,却不具备专业之外的广阔视野,没有商业伦理的修养,不知行业自律为何物。这样的学生,闯祸不是新闻,不闯大祸才是奇迹。

当学校把三聚氰胺推荐成乐口福,它的学生当然只会制造肾结石。

最辣的思想家

《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名气如日中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世界经济的不景气。

银行家证券业大把赚钱的神话逐渐演变为倾家荡产的恐怖故事,塔勒布于是走到了舞台中心,他自出道以来,每逢金融劫难,都全线奏凯满载而归。美国人读着资产负债表里血一般猩红的赤字,中国人看着股市指数上那顶永远摘不下的绿帽子,谁不想学几招塔勒布的独门秘技。

但塔勒布绝不认为自己是以盈利为人生目标的生意人,他自我定位是作家、研究认识论的哲人。美国《时代》杂志的布莱恩·安普亚德说他是“当今世界最辣的思想家”。

“辣”通常用于形容伊娃·朗格利亚的胸型或是维多利亚的臀线,很少拿来描述思想家。不过塔勒布也真当得起这个“辣”字,他的想法自出机杼,独具一格,视天下学者为粪土。

在他看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唯一可以预测的就是它的不可预测。影响人类生活、影响历史的意外事件——无论好坏,但以坏事居多——根本无法事前预知,他把这类意外事件称为“黑天鹅”。智慧的人生,并不能计算黑天鹅何时出现,然而它随时准备和黑天鹅不期而遇。

从他投身金融业之初,他就坚持这样的世界观,并将它付诸实施。他一直购买低价的卖方期权。打个比方,他一直在下盘押注,赌6个月里中国足球队会以10:0的比分大胜巴西队。这种可能性(或者叫概率)小到不值一提的下注成本很低,一旦押中(怎么会?!)赢盘巨大。他的第一把大胜是1987年10月19日美国黑色星期一的世纪股灾,道琼斯指数大跌29。2%。按照传统的金融理论,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是10的50次方分之一,小到用自然数都不够用。如果世界上出现了一个身高5米的巨人(姚明的身高才2。26米),或者是身高为负数的侏儒,其可能性都不及这次股灾可能性的亿分之一。谁能料到?

塔勒布也没有料到。只是他一直在准备着。当他的同事纷纷留下遗嘱打算自杀的时候,他数钱数到手软。他这一次的盈利是4000万美金。从此他辞去金融业的工作,开始了作家和哲学家的生涯。那一年,他二十七岁。

以后他还创建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台湾译成避险基金,我比较喜欢台湾的译法),在9。11、网络股泡沫、俄罗斯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中如法炮制大有斩获。他说,他现在玩金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就像别人爱好下棋钓鱼一样。

比较讽刺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两位美国的经济学家也参与创立一家资本金雄厚的对冲基金。1997年,这两位经济学家同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二年,这家基金就宣告破产。在塔勒布眼里,大多数经济学家、几乎所有的银行家的智力水平都低于正常人,他们生活在幻觉中,以为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貌似精确的风险管理能够控制未来。他们理解的世界里没有黑天鹅,但真实的人类世界注定会有很多黑天鹅。塔勒布建议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

塔勒布对经济学界的蔑视在《黑天鹅》的中文版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在《黑天鹅》中文版封底的推荐语中,中国经济学界的精英会写下这样可笑的话:“最成功的企业就是那些能深刻理解黑天鹅事件,并充分利用它的企业”。黑天鹅是一个比喻,比喻你根本无法预见无法把握的意外。能够“深刻理解”就不是黑天鹅。塔勒布是个语言天才,精通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能说流利的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能读希腊语、拉丁语、古希伯来语、迦南语,可惜他不懂中文。如果他能用中文写作,他或许会把“黑天鹅”改成“活见鬼”,谁能够“深刻理解充分利用”活见鬼的意外?

塔勒布的名言是:不要相信打着漂亮领带的家伙所作的预言,有可能的话,捉弄一下这些特别把自己和学识当一回事的人。

塔勒布每周阅读60小时。他读报只读八卦,不读新闻——他觉得重要的新闻可以在饭桌上听到,而且叙述得更加准确——还不看电视。

他相信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上有宗教信仰很重要,它能让人心平气和,血压正常,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少会做财务冒险。

遭遇世界的随机性和种种意外,你最多打个平手,绝无胜算。塔勒布说,没准哪天你就会被处死,临刑前,你能做到刮一下脸,穿上你最好的衣服,保持你的尊严。

萨勒实验

经济学有个假定,正常人应该是个“经济人”,他的各种决策应该趋利避害,功利最大化,完全理性。但西方许多学者发现,生活中的大多数正常人的决策判断根本做不到完全理性,常常自相矛盾。美国学者萨勒做过一个实验,他假定1)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突然死亡。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0。那么你最多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2)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来测试它们新研制的药品,这种药服用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突然死亡。医药公司起码要付多少钱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实验的结果是,人们回答第一题时只愿意出几百元来买药;人们回答第二题时即便医药公司付出几十万,他们也不愿意参加实验。

以经济理性的眼光看,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从健康状态到极轻度(次次次羽量级)危险状态的差距值多少钱。完全理性的回答应该两者一致,要么都是几百元,要么都是几十万。但大多数正常人的回答却差距巨大。

美国的经济学家说,这是损失规避心理在作怪:“正常人在失去一件东西时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同样一件东西时的高兴程度要大”,这是正常人不理性的心理缺陷。

对于萨勒实验,我想到了另外一种解释:产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归属,会产生不同的报价。在第一种情况下,我完全拥有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我使用自己身体时出了点毛病,将就一下,能对付就对付;在第二种情况下,我要将自己身体的使用权部分地转让给医药公司,权利转移的要价当然不一样。同样的道理,我在自己家里做家务,非常吃力还舍不得几百块钱请一个能干的清河老妈子或苏州娘姨,不过要是有人想雇我做菲佣,我肯定会开一个五位数的价钱,虽然我连碗都洗不干净。小夫妻在新房里互相提供性服务,不但免费还讲究质量,一旦使用权转移,狼狗和鸡的饲料钱绝不会便宜。最近的例子是天津的赵大姐在异国遭到殴打,肯定要追索几百万才能消气,但如果被父母责打,不仅连一分钱的赔偿都不敢要,甚至还会肿着脸说:惹您生气了,都是我的错。

科学毁灭世界

好奇杀死猫。好奇还能毁灭世界。足以毁灭世界的好奇不是来自无知的网络暴民,不是来自野心勃勃的狂妄政客,甚至不是来自贪婪的金融投机家,它来自混浊世道中似乎唯一不染俗尘的顶尖科学家——他们已经动手了。

2008年9月10日,耗资80亿美元历时14年建造的强子对撞机(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正式启动。LHC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而且是人类建造的最大机器。它是地下100米处总长约27公里的环形隧道,质子在隧道中相向而行不断加速,达到设计速度时,质子速流可达光速的99。9999991%。

奇怪的是,设计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耗时费力花钱已是史上之最,却没有切实明确、企图造福人类的实验目的。它并非用于淬炼不老仙丹,也不是要制造称霸宇宙的太空武器,更不想由此发明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满足物理学家的好奇心。

物理学走到今天,教科书已有厚厚的几大本,但物理学家仍然遗憾无法洞悉世界的全部秘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为,你要知道世界的秘密,先要回到世界的源头。他们最痛心的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没有邀请物理学家到现场观摩。如果当时他们和造物主并肩站在云端见证世界的诞生,他们就能洞明物理体悟变化,写出一本上帝版的物理学。LHC的工作,不是重返创世现场,而是重建创世现场,它是为上帝版的物理学所做的试验。这次试验,只是为了物理学家“本造化于太初”,重写物理学。

当代物理学家普遍相信,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起源于创世大爆炸(the big bang)。强子对撞机的试验,就是缩微化的创世大爆炸。LHC正常运行一个月后,相向而行的质子速流达到接近光速的峰值,此时它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