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职场谎言系列-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给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操作性的方法——如果你的工作一定要你透支健康,你一定要缩短这份工作在你生命中的长度,你想一想,你为什么非要这份工作不可?不就是因为你没有选择——你之所以没有选择,无非是因为你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没有钱,那么好,趁着年轻,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你的专业,尽量不要太多不必要的消费——比如暂时不做度假计划,争取家人的体谅,跟父母说明情况,你需要一段积累财富的时间,让他们不要太着急收回教育投资,暂时不要买房买车,也不要在爱情上花太多的钱,你给你的爱人时间就行了,如果对方需要你的腰包,那么你劝他(她)再等一等,如果因此失去了对方,那么记住后悔的不是你——在你的面前,你要有漫长的人生,不要在一开始就被那种不能为你忍受简单生活的人绊住。
然后当你手头有了一定的积蓄,你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这个时候你就该考虑你自己的生活了——你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失去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就永远也找不到工作了,那只能说明你笨或者运气太差。当你手头有了积蓄,你就不会太在乎你的老板,大不了不做了——这个时候你要积极积累你的人脉,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当有人请你加盟的时候,你就可以挑选和提条件了!记住,一个苛刻的老板,他永远只配用没有经验的新人,他活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被淘汰。
在《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中,作者试图告诉你,如果你不为你的老板好好干,你就会失去工作,我告诉你——如果你有本事,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工作,而至于你的老板,你知道每天有多少老板因为失去人才而丢掉自己的产业吗?不要惯那些没有见识不懂得尊重人的老板的狗脾气,他们根本不配成功。在中国,这些老板的成功,几乎是国家的耻辱——也许你会说我太意气用事,也许你会说无毒不丈夫,我告诉你,在这一点上,咱们真应该向西方人学习——尤其是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至少能做到在公开场合承认对人的尊重,包括对他人情感的尊重——这甚至是他们立法的基础。比如哈里王子,在一个朋友的化妆晚会上,穿了一身纳粹的军服,媒体震惊,舆论谴责。据说,哈里王子的父亲一夜没睡,他决定将哈里王子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接受历史教育——而哈里王子在当天晚上就做了公开道歉。如果我没有记错,赵薇也穿过日本军旗照相,虽然媒体有愤怒的,但很快就有人说第一赵薇有穿什么衣服的自由,第二咱们也应该宽恕日本人,中日友好那么多年了。日本人和日本军国主义之间的区别就像德国人和纳粹分子的区别一样明显——在欧洲,不要说政治家,皇室成员,就是一个艺术家,如果敢对纳粹说“宽容”,敢对什么人穿纳粹衣服表示“人家有这样的自由”,那他试试看——对欧洲人而言,对纳粹的态度是最大的政治原则问题,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尤其一帮傻冒伪知识分子来说,他们还振振有辞地给你讲什么“宽容”“自由”,他们怎么就不明白,你对强盗的宽容,实际上就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呢?你给予别人侮辱你的自由,你就是在公开侮辱“自由”本身?
我还记得有一年有个外国人穿了一件告诫中国人的T恤在南京逛街,愤怒的南京市民要求他必须脱下来道歉。于是又有一帮傻冒伪知识分子议论说:“又没有法律规定不允许外国人穿告诫中国人的衣服逛街”“南京市民要求人家脱衣服道歉是不礼貌的”——我觉得这帮伪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学傻了,什么叫自由?自由是不是就意味着能随便伤害别人的感情?如果这么说,哈里王子在私人聚会上出于好玩扮演纳粹士兵,身为一名王子连这点自由难道都没有吗?当然没有,因为他伤害了犹太人的感情!他对不起那么多惨死在集中营中的可怜的犹太人。在许多伪知识分子脑子里,他们认为人的感情是不值钱的,他们会说——要有理智。包括汉奸墓被砸,他们也说,砸墓是不理智的,废话——理智谁还砸啊?人的情感本身就包括愤怒,尊重人类的情感,就包括对愤怒的尊重——难道对应该愤怒的事情,保持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就是有心胸有理智吗?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律政俏佳人II》——剧中主人公是一个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才生,她在一个著名的律师楼实习,到实习结束那天,她做了一个案例: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滥用动物做实验,她认为这是不合法的。
但是她公司的老板说:对不起,法律没有规定这不合法。
她说:“那么我们应该努力修改法律以限制这种行为。”
于是她被炒掉了——有几个中国人会像这个美国小美妞那样去争取修改法律并认为这是最酷的事儿?如果有中国人这么干,估计国内那帮伪知识分子早在那里嚷嚷:法律没规定,不要那么不理智。
法律规定的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而且法律是可以修改的。英国著名女权领袖曾经有一句名言——在那个时代,妇女是没有选举权的,但是她坚持认为这一法律必须修改,为此她被拘禁被审判——当她站在审判席上,她说:“WE ARE HERE NOT BECAUSE WE BREAK LAW,BUT BECASUSE WE WANT TO MAKE LAW”(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违反了法律,而是因为我们想要制定法律)。我不是要你向她学习激进,我是要你像她那样正义——你可以说你不愿意为追求正义而失去平静的生活,那么起码你要懂得尊重那些为正义而努力的人,悄悄地在内心深处站在他们一边,默默地支持他们,而不要像一些伪知识分子学习,他们满嘴时髦的词汇,但内心里早已丧尽天良——不要搭理他们,你越搭理他们,他们越跟你说虚妄的责任,猥琐的友好,害命的理性。他们表达的不仅是对人性的不尊重,而且还是貌似高雅、貌似理智和貌似平等的气象,他们败坏了知识的名誉,败坏了文明的胃口。
一篇屡屡无法发表的文章(职场系列·八)
标签:杂谈
按照这群傻冒伪知识分子的说法,他们只要看着你长得像葱,他们就告诉你要甘于粉身碎骨做葱花,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一株水仙,只要你还没有开花,他们就批评你,说服你下油锅,让你向葱花学习,你要真听了他们的话,下了油锅,他们还会继续批评你——为什么你还不如一根普通的小葱香呢?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耿耿于怀——这件事表面上看与这本书的主题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是有联系的——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失去脑子,他们不是还有没有良心的问题,他们几乎是一群替老板说话的专家,他们的逻辑基础就是“老板是对的”,“富人是对的”;“强者是对的”,因为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是“伟大”“光荣”“正确”,而你,作为一个需要人家给你就业机会的员工,只要惹了老板不高兴,富人不高兴,强者不高兴,他们就用学术语言骂你,他们还威胁说社会进步是要有代价的,而你——作为一名领薪水的职员,你就是那部分要付出的代价,你应该为此感到无上的光荣。
在我反对他们之前,我必须要告诉你原因——我认为他们的言论在污染我们的就业环境,如果我们任由他们这样“丧尽天良”,那么我们的就业环境将被污染得乌烟瘴气,到那个时候,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不止是普通的员工,即使是管理人员,甚至是老板,都将受到负面影响。道理很简单,环境污染的结果就是提高生存成本,而职场环境的污染,受害的不仅是企业的员工,还有企业本身。(奇*书*网。整*理*提*供)
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年前我做记者的时候,曾经采访过陕西某地一个生产磷肥的厂子,当地居民告这个厂子至少告了三年,但是每次法院判决下来都是厂子胜诉,原因是法院只能根据环保部门的检测数据做判决——而环保部门每次出据的检测报告都是不污染环境。那些做报告的人有良心吗?
那个时候我年轻,一腔热血去质疑有关人员,那些人员告诉我说,你知道磷肥场的经济效益吗?我反问他们是否知道因为开办磷肥厂,附近的居民有的患上癌症,方圆几里地的庄稼全都没有收成?西红柿是硬的,苹果切开是黑的?那些人告诉我说:环境保护不是不重要的,但是经济发展更重要,如果地方经济不能快速发展起来,要好环境有什么用?
他们的道理表面上成立,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治理环境所需要的经费要比生产磷肥大得多。就像沱江被污染了,还不是因为上游的工厂上游的有关人员认为要优先发展经济?但他们根本就不去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是否真的可行?是否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后经济也没有发展到哪去,而环境还被破坏了?他们为什么不想想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钱是有数的,而环境生态资源却是无价的!
我认为如今一些没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们不负责任的一味站在老板一边,干的就是“破坏环境”的勾当——他们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险恶,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说:生存危机的加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是哪家的理论?
下面是一篇屡屡无法发表的文章——曾经有人担心过,说媒体工作者现在都已经进入小康,以后还有谁会站在穷人一边替他们说话?我这篇文章还不算是为穷人说话,只是为几个南京市民说了说话而已,就无法发表——拒绝理由好像是说,怕引起友邦惊诧。我觉得友邦倒是不至于惊诧,只不过一帮伪知识分子会不高兴。
多年前,南京媒体发了一篇简单的社会新闻,说是一个外国男人穿了一件“告诫中国人”的T恤到一家饭馆吃饭,一共有十条“告诫”,其中有“不要盯看外国人”;“不要跟外国人说HELLO、OK”;“不要说移民留学或换钱的事”;“不要问你是不是有汽车别墅或挣多少钱”;“不要跟老外讲你晚上没地方睡觉”;“不要问中国是否真的比美国好”;“不要问为何你也会用筷子”;“不用说中国饭是世界第一好吃”等等内容,有两个南京市民看不顺眼,就过去问这个外国人穿这么一件“告诫衫”是什么意思,要求他脱下衣服并且道歉。陪同这名老外的翻译,一个中国小姐于是打电话报了110,据说后来他们到了派出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老外把衣服脱下来换了一面穿上,算是以实际行动认了错。就是这么一件事情,到了北京地方媒体一报道,标题立刻成了“中国人不能被告诫吗?”,这件事情迅速“上纲上线”,成了一件关系到“中国人国民素质”的问题,一大堆人开始质疑中国人的“心胸”问题,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宽容一点呢?老外难道说错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更开放的心态?你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脱衣服道歉?人家爱穿什么穿什么,又不违法你管着吗?难道外国人没有言论自由吗?那些告诫有侮辱性字眼吗?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缺乏幽默?这件事情再一次暴露了中国人的狭隘自卑。
我能说什么呢?我觉得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中国人能不能被告诫”的问题。许多文人有个毛病,无论什么事情特别喜欢“深度思考”,而且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逻辑训练,所以他们往往说话的时候不过脑子。比如他们会认为那个外国人有权利穿自己想穿的衣服,所以那两个中国人就没有权利对人家说三道四。可是他们就没有想过,所谓的权利从来是对等的,也就是说,你有权利穿这件衣服,我也有权利表达我的不喜欢。你有自由穿告诫衫,我也有同样的自由告诫你穿这件衣服过分了。就算我是一个素质低的中国人,没有文化,心胸狭隘,难道我就没有权利表达我的意见吗?我不喜欢你穿的这件衣服,我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让我觉得感情受了伤害,我为什么不能说出来?率直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就叫不宽容吗?到底什么叫宽容?没有条件没有原则完全同意就叫宽容吗?宽容的意思是永远不说“不”字吗?顺便说一句,好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说美国人从来不管别人的闲事,你穿什么不会有人过问的。对不起,我刚好在前段时间看了一条新闻,是说在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一个美国中学生穿了一件反战的T恤到学校上课,结果被校长勒令脱下。这名中学生坚决不干,最后校长让他做一个选择——或者脱掉衣服,或者回家。这名中学生于是就回家了,并且向当地法院提起起诉。现在还没有判决,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言归正传,还是说“告诫衫”的事情。为什么一件简单的事情,最后会成为“中国人是不是不宽容”的问题,我觉得这里有媒体的误导。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叫“智子疑邻”,说的是一个人家房子坏了,邻居和儿子都提醒他如果不及时修理,可能不利于防盗。后来果然发生失窃,这个人就怀疑邻居是贼,而认为自己的儿子真是有先见之明。实际上,两个人都用同样的话提醒了他,但是发生事情之后,他则相信其中一个,而怀疑另一个。因为其中一个是自己的儿子,而另一个是邻居,不算是亲人。“告诫衫”这件事情也是一样,如果客观公正地说,无论如何那个老外穿这样的衣服不能说是友善的吧?至少不算礼貌吧?而中国人提醒在公共场所的老外穿这样的衣服不合适,也没有违反法律,毕竟世界各国都没有法律规定说不能当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咱中国人也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就是过去提提意见,这也不算违法吧?但是如果按照“智子疑邻”的规则,假如你把“老外”当做自己的“智子”,那么提醒老外的中国人当然算做“疑邻”了,“智子”有幽默感,有权利穿任何衣服,而“疑邻”则可笑心胸狭隘。如果哪一天,“智子”和“疑邻”换了一下位置,咱中国人穿了什么衣服让外国人觉得不妥,你看着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