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上是“审俘要领”文件的结束。俘虏开始要水喝是自供的前兆。

中央集中供热部队

731部队的设施,是在当时设在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的直接监督下,经施工部门特殊设计,由军队的御用企业(除日本特殊工业大林组公司外)施工建成的。

在当时军队的有关设施中,特殊设计施工是最奢侈的。一说奢侈,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豪华的高级建筑的形象,但是,731部队的设施却“奢侈”在超群的清洁方面。

在大致分为五个区的建筑物中,除教育部和卫兵所以外,其他如大礼堂、宿舍、“口”字楼(总部所在地)等建筑物都修建有抽水式厕所。仅仅这一点在当时就是令人吃惊的。

负责准备、研究并实施细菌战的731部队制造大量的细菌,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关东军最怕的是部队内部的细菌感染。

731部队的全部设施,直至3000名队员及家属的居住区都使用抽水式厕所就是为了预防细菌感染。

731部设施的另一个“奢侈”的地方,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建立了中央集中供暖系统。除教育部的建筑外,供暖系统几乎遍及了每一幢建筑。

从宿舍到总部大楼,所有房间都安装暖气,有热水供应系统。无论在哪一间房里,打开水龙头就会流出热水,像高级旅馆一样。

在部队院内的一角设有三台利用塔库马式锅炉的两台发电机,热水和暖气都由这里的锅炉来供应。在距塔库马式锅炉不远的地方,设有瓦斯罐,供应部队专用的煤气,也利用它制造出高温蒸气来做饭。

各研究室内部都设有洋式个人专用洗澡间,宿舍区也有公共浴池,约三分之一的宿舍里设有家庭澡塘。

饮用水和研究用水都是从731部队院内的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由于水井很深,抽出的是硬水,要经过发电站加工成软水以后才进行供应。

队员们把731部队夸耀为“满洲首屈一指清洁的军队”。

恶魔般的细菌部队却拥有最清洁而且现代化的设备,真成了二律背反。但是,这里是有它的道理的。

如上所述,整个院内建立完备的抽水式厕所和下水道,是为了预防细菌感染。“中央集中供热系统”是二十四小时大量制造细菌所必不可缺的设备。进行实验和研究,需要充分的电力供应,热水供应也是必不可缺的。

一名原队员说:“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无论哪一幢楼,不分昼夜,总是灯火通明。”

731部队设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物的面积和房间设计比较宽敞。

楼内各层的天花板都很高。本部大楼(“口”字楼)等虽说是三层楼,但整个建筑物的高度都相当于现在的五层楼左右。“口”字楼的外壁,是在混凝土构造上,又镶上乳白色的瓷砖。从哈尔滨市内乘公共汽车驶近这一地区时,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在辽阔的平原上突然出现了一幢被土墙包围着的白色建筑。

在三层的“口”字楼里,设有手动式电梯,可以一直通往楼顶。

教育部大楼是一幢砖楼,但宿舍却全部是坚固的混凝土建筑。

关押“马鲁太”的特设监狱,是一幢被“口”字楼包围起来的二层建筑,修建得特别坚固。设计是特殊的,只要一扳动阀门,整个狱内就会充满氰酸瓦斯。部队人员说:“一旦有事时,扳动队长室里的阀门,‘马鲁太’就会全部死掉。”

总部大楼“口”字楼的一层都叫“地下”。在一层走廊正中间,铺设一圈供小型四轮手推车用的滑轨(轨距50公分)。柄泽班把大量制造好的细菌装在一种特殊容器之中,由“工厂”运往细菌仓库收藏。这种金属制的特殊容器很重,所以才设计了这种手推车,并在走廊中铺设手推车用的铁轨。

731部队这种尽善尽美的设施,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有一股十分厉害的刺鼻的腐臭气味,笼罩着整个总部大楼,有时甚至飘到院外。

笼罩着731部队的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使人们真正“嗅”到了这支部队整个设施的性质。这股腐臭气味究竟来自哪里呢?

腐臭气味的元凶

笼罩着731部队的腐臭气味,主要是“琼胶‘’①的烂臭味。

①琼胶也称”寒天“,是一种细苗培养基。——译者

731部队”口“字楼的整个一层,全部被第四部属下的柄泽班所占用。柄泽班负责主持细菌制造工厂。臭味就是来自这里。

731部队制造细菌是使用石井四郎亲自发明的细菌培养器(加压式培养器)来进行的。这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大量培养和繁殖细菌的一种创造发明。其原理很简单。

细菌喜欢肉汁、糖分等营养丰富的东西。利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无菌的培养基,这是利用琼胶和胨①繁殖细菌的基础,然后只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暗度,细菌就会迅速繁殖起来,并聚集在细菌培养基的表面上。通常细菌是看不到的微小生物,但是,经过多次繁殖后,最后琼胶上呈现一种糊状乳白色的薄层,这就是制造出的细菌群体。

①胨(Peptone):是一种用来分解蛋白质的物质。——译者

第四部的柄泽班利用特殊的传送带自动回收使鼠疫菌、霍乱菌等繁殖的细菌培养基,再利用特殊的刮取器把细菌刮取下来,然后把琼胶培养基收集起来,放入高压灭菌器中。

再向细菌刮取完毕的琼胶培养基通入高压蒸气,使它的表面恢复无菌状态,以便再次用来制造细菌。

收入高压灭菌器后,细菌培养基散发出十分厉害的臭气,它像果酱变质后的臭味,充满了整个731部队总部大楼,随着风向的变化,有时也被吹到旁边的大礼堂去。

731部队还有一个”臭气来源“:那就是解剖室及其附近的焚尸炉。

每两天”消费“三名”马鲁太“,他们的尸体就在这里火化。731部队为了消除战争犯罪的一切痕迹,所有尸体都在焚尸炉中烧掉,剩下的骨头全部扔入叫”骨坟“的大坑里。焚尸炉的烟囱虽然很高,而且采用高温焚烧方式,排烟较少,但是,由于风向的关系仍然散发出恶臭味。”马鲁太“的尸体一般都是这样处理的。但是,也有例外情况。那就是1945年8月9日731部队撤退时,对”马鲁太“的处理并未能这样做。关于这件事将在后面加以叙述。

部队里有一个由特别班负责管理的动物饲养室。在这里,饲养着兔子、豚鼠、老鼠和跳蚤。

原部队人员一致强调,进行细菌战着眼于老鼠和跳蚤,表现了指挥者石井四郎的恶魔”天才“。

石井中将一直把鼠疫和霍乱两大菌种置于构成细菌战基本内容的”两大基本武器“的地位。大量制造鼠疫和霍乱两大”武器“的特殊系统,就是根据石井式细菌培养法制造的。

为了利用制造出来的细菌进行细菌战,需要有传染的媒体。

鼠疫最有效的媒体就是跳蚤。饲养大量的跳蚤,利用细菌将它们污染后,放到目的地去,短期间内就能够使鼠疫蔓延开来。

“石井这老头子和他的助手发现了通过将鼠疫菌寄生在跳蚤体内,使其在跳蚤的保护膜的保护下不断繁殖的理想的循环途径。这老头子恐怕是世界上最精通跳蚤的专家,也是鼠疫菌的研究家”。这是一个原731部队人员的证词。

为了大量获得被污染了的跳蚤,就必须确保有大量的啮齿类的动物(老鼠等)。

为了研究和实践如何在短期内繁殖老鼠,731部队纹尽了脑汁。

负责管理“马鲁太”的石井“特别班”,同时负责管理动物饲养室里的跳蚤和老鼠。

在动物饲养室里,有胖得像小狗那么大的豚鼠。人们一走近它,它就瞪大眼睛发出尖叫声。石井动物饲养室的老鼠,受到他们特别的爱护。

对731部队来说,“马鲁太”是比较容易补充的“材料”,而却不能让老鼠轻易地死掉,因为它们是重要的“武器”。

出现幽灵的细菌工厂

第四部柄泽班负责管理的“口”字楼的一层,这是凝聚着731部队的经验和技术精华的大规模“细菌制造工厂”。

制造细菌的工序,是绝密中的绝密。柄泽班以外的部队人员,除特别重要的事情以外,严禁进入“工厂”。

在一楼的后面,有一个镶有瓷砖的消毒槽和更衣室。柄泽班成员首先更衣,必须“洗澡”之后才能到办公室上班。在更衣室里脱掉身上的全部衣服,换上白色工作服,带上七、八层厚的纱布口罩和白色的帽子,以及一个从脖子直到脚尖的橡胶制的前围裙,再穿上高到膝盖下面的长胶靴子,还要带上橡皮手套和特制的眼镜才算装备完毕。然后,以这身打扮走进浴室。浴室里一个比较浅的浴池里放满了石炭酸溶液,他们哗啦哗啦地趟过消毒液才算结束。这时膝盖以下部分变成了无菌状态,这是一条消毒用的“小河”。

制造细菌的工序完全是、流水作业。走进“口”字楼一层,向左拐第一间就是细菌培养基室。在这里放着四台巨大的蒸汽锅和培养基。在蒸汽锅里把琼胶溶化以后,再放入培养基中,然后将它放入中央走廊右侧的高压锅里,高压锅的温度高达180°C…250°C,使溶化了的琼胶处于完全无菌状态。

然后,把经过杀菌后的培养基琼胶放进冷却室内冷冻,再把形成的琼胶培养基送进无菌室,在这里把被培养的细菌涂在琼胶上。

无菌室是一间约三十叠榻榻米大小的玻璃房间。部队人员进入无菌室之前,必须首先通过“灭菌室”。从这个7平方米的“灭菌室”的天花板上喷出雾状消毒液,给部队人员全身消毒,以防止被培养的细菌以外的东西附着在琼胶上。

向琼胶植菌,是使用一根长五十公分的像铅笔那样粗的“棉棍”。先在“棉棍”端上卷棉花,再让棉花沾满菌母,然后迅速地涂在琼胶片上,由于一次就得把菌母植上去而毫无浪费,所以这是一项需要相当熟练技术的劳动。

在无菌室作业的人员除戴上厚口罩之外,还需要戴上圆型的白帽和大眼镜,整个身体几乎都被包得严严的,所以分不清谁是谁。为了防止吸入菌母,作业时不说一句话,全靠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由于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作业时汗流浃背。旁边的人拿着纱布协助擦汗。柄泽班人员头戴白帽,身着白衣,前挂围裙,戴着眼镜默不作声地缓慢动作着的样子,具有一种异常扣人心弦的力量。

植菌结束后,培养基被运进培养室。培养室内全部墙壁都贴上了铜板。这是一间很大的房间,天花板上只吊着两个电灯,令人觉得好像是一间暗室。培养室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0°C…80°C之间。操作门口的仪表,可以自由调节室温。根据培养的菌种不同有必要调整室温。不同的菌种,繁殖的时间也不一,有的一天就够了,有的则需要一个星期。在培养细菌期间,严禁开关门户。在适当的暗度和温度的条件下,细菌从琼胶中获得营养,于是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形成一层粘糊状的白色乳液而持续增殖。柄泽班的人员认为时机成熟就开始进行刮菌作业。

刮菌作业是利用一个用硬铝制作的,长50公分,顶端有一个5公分至7公分的小竹刀的,被称作“刮棍”的工具来进行的。利用它把聚集在培养基上的细菌刮到一个直径约10公分、高约30公分的特殊玻璃容器里。

一个原731部队人员(柄泽班勤务)回忆说:“玻璃容器底下聚集的菌母,让人联想起甜酒糟来。”

柄泽班“工厂”里制造出鼠疫、伤寒、霍乱、赤病、破伤风、结核、炭疽、癞病等各种细菌。

把经过刮菌以后的培养基,再次放入高压锅中彻底杀菌之后,扔掉已经溶解的琼胶。至此,完成了制造细菌的一个周期。

如果杀菌后的琼胶还可以使用,再生之后,作为培养基再次使用。琼胶通常使用三次后就失去了再生的能力。

制造细菌是一项需要体力和精神集中的极其危险的劳动。有时作业时一不小心滑倒,就会从上到下沾满细菌。

无论多么小心,在制造过程中,变成空中浮游物的细菌,也难免不会进入口中。

由于这一缘故,柄泽班“工厂”的各个房间里堆满了红苹果,队员们进行的作业告一段落之后,就不停地啃苹果,然后再吐出来。这样,可以让苹果把嘴里的细菌吸收掉。

在制造细菌的过程中,柄泽班的许多成员倒下去,丧失了生命。伸向三个方向的无窗走廊里,灯光十分微弱,“口”字楼一层的“工厂”,即使在白天也是阴暗的,部队人员有人悄悄地说:“出现了幽灵……”

充满怨恨的陈列品

在731部队里,同关押“马鲁太”的特设监狱相并列,有一间“恐怖的房间”,除少数有关人员外,其他人严禁进入这一房间。

一间位于第一幢(总务部)二层的左端,是面积很大的“陈列室”;另一间是总部一层高桥班(负责研究鼠疫)左侧的“解剖室”。

关于“解剖室”以后再谈,在此先介绍一下“陈列室”的情景。

“陈列室”位于总务部对面的左端(参照要图)。顺便提一下,在哈巴罗夫斯克进行的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公审文件”中,把“总务部”误译为“庶务部”,这是一个错误。

虽然叫“总务部”,但是它并非一个单纯管理人事、会计等的事务部门。负责拍摄许多利用“马鲁太”进行实验情况的照片及16毫米电影片的“摄影班”也归总务部管辖。

还有一个“印刷班”,也归总务部管辖。这个班负责把利用“马鲁太”进行实验证明的结果等医学上的发明和各种研究资料编成小册子,或者以报告文件的形式进行印刷。这里集中了731部队所进行的各种活体实验的资料。

在731部队里,还有一个收藏进行细菌战作战所需要的大量地图的图库。

不仅仅是一般的地图,而且还有详细记载饮用水、江河、水井等细菌污染“战术目标”的地图。有许多对苏满边境或苏联境内、蒙古境内的军事设施经过彻底的研究后,详细标有搜集到的情报的地图和报告。这些资料都是由总务部兵要地志班编制的。

总务部还同宪兵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它担负着重要的防谍任务,严防731部队的罪恶勾当泄露到外部去。

从某种意义来说,总务部才是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