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烟雨凤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好:“社岔”

我很好:“厄阿/岔低岔嘎。”

谢谢:“俺则”

再见:“他捏”

再会:“情捏/衣!”

早晨好:“早古爹/岔!”

晚安:“兰期岔”

请进:“你/好!”

坐一下:“拉/翁。”

你坐一下:“泥/兰/翁”、“你/一/坐禁”

我要回去了:“厄阿/送可胡”、“我/回去”

梯玛

梯玛是土家族的一种重要文化,在土家族语言中,“梯玛”指的是法力高深可以与神灵对话的法师。

土家族先民认为神会保佑平安、鬼会带来灾祸,疾病,甚至死亡。因而他们对待鬼神的态度也不一样,对神敬祭,对鬼则用巫术驱赶、捉杀。从事祭神、驱鬼巫术的人,土家语称之为“梯玛”,汉语叫“土老师”、“土司子”。

1949年以前,梯玛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是土家族最具教义的一种民族文化。由于梯玛是土家族地区的一种特殊身份的人,以前在土家族地区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

古代土司统治时期,梯玛权限较大,他可管村寨的祭祀、驱鬼、许愿、还愿、婚姻与婚礼,求子嗣、求雨、解纠纷、治病、占卜、丧葬等。关于土老师的来历较多的传说是土老师的祖师去西天取经,获得半本经书,八个铜铃,在回来的路上,客老师向他要走了半本经和两个铜铃。土老师再上西天取经,佛爷就不再给他经书。西天佛爷就说:“客老师一本经;苗老师半本经;土老师没有经,乱搬经,百说百灵。”从此,土老师作巫术时只有师刀、砍刀、铜铃六个,却没有经书。

现在,梯玛是土家族民间纠纷的解决者,因为“梯玛”能说会道,办事不偏不倚,不受贿赂,从而赢得土家族人民的钦佩和爱戴。纠纷双方当事人在“梯玛”引导之下,来到白帝天王庙,双方首先吃“猫血酒”,赌咒发誓:“我若冤枉你,我九死九绝;你若冤枉我,我大兴大旺。”之后,便由“梯玛”主持“打笞”。“梯玛”会请神,将笞分为阴、阳、胜三种,纠纷双方,若谁摔倒胜笞,则谁就有理;若谁摔倒了阴笞,则谁就理亏。理亏者既要向有理者登门放炮、挂红灯赔礼道歉,又要杀猪宰羊祭祀白帝天王,这叫“悔罪做鬼”。

虽然梯玛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梯玛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在整个800万土家人中,真正能做梯玛法事活动的已不到10人。

梯玛传艺的规矩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地口口相传,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梯玛”已经在土家族地区流传了上千年。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这种祭祀仪式,土家族梯玛神歌也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梯玛服装与道具

梯玛的服装有法衣、八幅罗裙和头上戴的凤冠。梯玛的大红衣是拜见神灵用的,而八幅罗裙和凤冠是要靠它们上天去拜见天神。没有凤冠和八幅罗裙,梯玛就上不了天。

梯玛神歌

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梯玛神歌渊源久远,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它深涵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的宝库。它是土家族—部光辉的民族史诗,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湘西土家丧葬

土家人的丧事办得十分热闹。“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充分表现了土家人对生和死的豁达理解。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一定会请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相邻寨子的住户都会来奔丧。所谓“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就是描写的土家人对奔丧态度。

茅古斯:

土家语称为“古司拨铺”,意即“祖先的故事”属土家族流传至今的古老表演艺术之一。

通过舞蹈、道白来表达表内容,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茅古斯简单地说就是性崇拜,是对男性、阳性崇拜的象征。早期的茅古斯主要体现男性的强大,是讲人类打猎时期的事情,穿着草裙,涂着油彩,腰间系着红绳,红绳上系着用木头做的阳具,阳具前面沾着红色,要表现男人的阳刚、凶猛与强大,也是一种能量的象征。

第二章 开在水中的云朵

窗外黑夜开始飘洒

阳光正在回家

我依靠在窗台上

想念春天叶子的绿光

我把我爱的音乐放进每一层的楼房

我总是在张望

天空的每一个方向

后来才知道了

北极星住的地方

天空每当有了太阳

我就有了疯狂

太阳来到我的小屋

照耀着我的梦想。

太阳的光啊

你是否还记得

窗里有个晒出粉红的小脸旁

她已经长成了独自去远方的姑娘

写于2001年4月

小女初长成

幼时,我家住在洞河边,河水自西向东流过门前。这条河发源自临近的花垣县,有近百年的历史,哺育着这里的祖祖辈辈。放学后,我一路踩着河边的绿树荫回家。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柔地洒在河面上,仿佛给河面披上了一条织锦,几只水鸭在织锦上游来游去。

河边,大妈们一边说笑,一边洗衣择菜,有时还会扯上几嗓子清脆悠扬的山歌。偶尔可见孩童在河边光着屁股嬉闹、打水仗,在水里扑棱出水花,个个像泥鳅一样机灵。有时可见少女在洗头发,长长的头发洒落在水中,木梳划过秀发,美得就像中世纪的画卷。河边有一棵百年老树,经常有老人在树下纳凉聊天。他们穿着土家黑色与苗家的藏蓝色衣裳,裹着黑白相间的头巾,抽着水烟袋,吐出的烟一圈圈消失在河面上……

四岁那年,爸爸妈妈第一次带着我下河洗澡。七岁便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背着大人们独自下河。那里的孩子们只要看见大大小小的河便会麻利的将自己脱光,“扑通”一下水花四起的跳进了河里,我们这些丫头也一样,但凡路过某一条河随时都会把衣裙也脱光光跳进河水中嬉戏。直到我十一岁的那年夏天,我和几个比我大的女孩像平时一样下河游泳嬉戏时,一位在河边木棒棰浣衣的大妈冲我们大声地喊着:“娃娃们,穿上衣服喽,有人在树林里偷看你们!”从小习惯不穿衣服下水的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开始相互打量对方,这时我发现大我两岁的小姐姐,胸部鼓出了小包包。我调皮地用手摁了摁,她立马潜入水中,嗔怪着:“你干嘛?会疼的!”那时,我第一次感觉男孩跟女孩有了区别,第一次看见与我一同长大的女孩,因身体变化露出了羞涩的表情。

在那里很多女孩长成大姑娘后下河洗澡会穿上一条长裙子。先是赤脚慢慢走入河中,随着河水漫过身体,慢慢把长裙卷上去。清澈的河水漫到腰间,就将长裙就卷到腰部;漫过肩膀,就将长裙缠绕在头上;要上岸时,再将头上的长裙取下,随着河水的高度降低,一点点将长裙全部放下,仔细穿戴好。

后来我把这样的画面说给别人听,有人觉得很美,有人则觉得大姑娘家光天化日之下不穿衣服这是在做害羞的事情。可在我看来,这些女孩赤裸着身体,让皮肤沐浴着阳光面对着青山绿水时并不是什么害羞的事,因为心是清澈干净的,这,才是最单纯。圣经里说亚当夏娃在没有被撒旦欺骗偷吃禁果之前,没穿衣服从没有羞愧感,在他们的眼睛和心里只有美好没有丑恶,当他们吃了树上的禁果后眼睛变亮了便找来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从此便懂得了怀疑,嫉妒,欺骗,与背叛。

土家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土家族的婚礼更是非常隆重。土家人世代民风淳朴,常常是一家有喜百家欢。只要听说有哪家结婚嫁娶,全寨老少都会来道贺。

土家有“哭嫁”的习俗,待嫁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开始“哭嫁”。出嫁是一件喜事,这习俗是预示着告别现阶段的人生,哭别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婚礼当天,新娘会坐着花轿带着嫁妆和送亲的队伍出门,迎亲队伍在半路迎接新娘。两支队伍汇合后,会来一段土家族的打溜子,这里比的不是谁打的响、曲牌打的多,而是比谁打的音色准。抢床是赛溜子之后又一个土家族婚礼的节目,谁抢到床,谁就是婚后当家人。新郎经常会礼让新娘,所以在土家族中一般都是女人当家。

这些节目进行完后,全寨老少就会聚集在寨子的摆手堂大跳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而传统的祭祀舞蹈,每逢喜庆之日和贵客临门都会通宵达旦地同欢共舞。儿时只要是看到土家姑娘出嫁,就会莫名地憧憬着某一天也会像新娘一样,坐上大花轿,带着漂亮的嫁妆,幸福地奔向那个“执子之手、死生相契”的他。那种好奇和期望已如路边的小草,不知不觉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生了根。有时,我会感慨地回望,我到底是想以这样奇特的方式嫁人过把瘾,还是为找到此生中的那个他平淡过生活。

过年

过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我也不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丰盛美味的年夜饭、漂亮的新衣服,是最大的诱惑。每逢过年,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儿时,几乎每个年夜饭,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吃的。爷爷奶奶住在张家界,以前叫大庸市,是一个小山城,家家户户都睡得很早,腊月二十九会早起准备团年饭。爷爷是大厨师,所以一到过年,掌勺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身上。做饭前,爷爷会先放一碗水放在灶上,供奉灶王,等到团年饭快吃完的时候,端上来给每人喝一口,保佑家人来年不生病。蒸合菜、梅菜扣肉、腊猪脸肉、香菇炖鸡、米汤青菜……这都是土家族过年所必备的菜肴。其中蒸合菜是最具湘西特色的一种混合菜肴,主要用料是萝卜、白菜、粉丝、猪肉,将这些食物切成较粗的块、片,一起放大锅内用水煮熟,谓之“合菜”。

相传古代,正值过年,朝廷忽传军令,需征调土家兵丁北上抗敌。土家人便提前过年,由于来不及备办年饭菜,便将几样主菜混在一起煮熟。自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征战中殉国将士的深切怀念,每年过年时,都要特办一份“合菜”,久而久之,相沿成俗。

爷爷最拿手的是大碗扣肉,虽然扣肉是用偏肥的五花肉做成,但做好后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肉下面是梅干菜或者豆豉,一边吃着美味的扣肉,一边把梅干菜和豆豉拌在米饭中,下饭的不得了。后来爷爷把这道最拿手、最受欢迎的菜传给了爸爸,我们就把这道菜取名为“老爹扣肉”。爸爸至今也只会做这一道爷爷传给他的菜。

腊月二十九的大清早四点,饭菜香味透过木房的缝隙,徐徐飘进房间。我和妹妹及表弟表妹们在香气中流着口水闻着饭香,被炮竹声叫醒,穿上奶奶亲手为我们缝制的新棉袄。然后先放鞭炮,再开始吃团年饭。团年饭我们会从早上四点一直吃到七点钟,爷爷说,团年饭要在天亮前吃。这种越吃越亮的习惯就形成了土家族团年的风俗,寓意着来年喜事越来越亮。

吃完饭后,爷爷打开大门,寓意“开财神”,希望来年大家都能赚钱,日子越过越好。

奶奶会准备好香、蜡烛、纸钱、一小碗扣肉、酒杯、白酒、米饭和鞭炮,去山上祭拜祖宗,通常还会带上一把砍刀,用来清理坟上长出的杂草。祭拜完祖宗之后就开始相互拜年,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

我的小学时代

五岁时,我第一次踏进了小学的校门。然而,我无忧无虑的疯耍时代并没有终结。对于上学,我并不清楚上课对爱玩的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庆幸的是,认识很多爱玩儿的小朋友,从此,我不再是一个人疯,而是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疯。

上学了,我继续做我的野丫头,爬树、翻墙、打架、警察捉小偷……我样样都拿手。只要是男孩玩的游戏,我都爱玩;而女孩玩的丢沙包、踢毽子,我就不怎么感兴趣。由于贪玩,心思全然没放在学习上,所以成绩一直不太好,特别是数学,数学老师每次看我的眼神我都能感觉到她很想谋杀了我。

那时,我有个“打架王”的美称。原因是在我上四年级之前,总是会被高年级同学欺负,于是四年级的那个暑假我跟爸爸练了一个假期的南拳,(这里必须提一下爸爸从小是练南拳的,直到爱上我妈为了结婚而放弃了继续练拳,因为他师傅说练南拳必须是童子!)开学后,一个“打架王”诞生了!那时的我就像一个小侠女一样到处打抱不平。只要是看到小伙伴被人欺负,一定会冲在最前面。直到现在,我还是这种个性。结果可想而知,我都数不清多少次被班主任带到办公室训话,就是“连累”父母到学校接受批评教育,更严重的便是同学家长上门告状。这时,被爸爸罚跪搓衣板是我的家常便饭,以闯祸的轻重来定,轻择跪搓衣板光面,重择跪齿面。不过,受罚之痛睡一觉起来我就全忘记了,下次照旧再犯,而且犯的更聪明。对此,老师和父母都对我束手无措。

似水流年,童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度过了。那时的我就像麻雀一样,自由快乐。童年的记忆就像掉在泉水中的阳光,清澈、透明而多彩。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

一到冬天,湘西很潮冷。那时,室内没有暖气,每家每户都是烤火取暖。小孩上学的时候会带上一个自制的小火炉,有铁焊的,有木制的,有的圆,有的方,里面生上木炭,可以取暖一个上午。在课堂上,常常会飘出烤红薯的、烤玉米的香味,有时还会听到啪啪的响声,那是某个同学小火炉里埋的板栗熟了。老师对此也是习以为常,只是淡然地告诫:“不准发出响声,不能在上课的时候吃东西。”整个教室里,总是弥漫着各种香香的味道。这种香味,让我觉得即使是上数学课也不那么难熬。下课后,大家都争着分享自己的食物。有时候,同学的课桌下浓烟四起,或东西烤糊了,老师急忙喊:“快把那个烟炭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