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二五计划紧张有序地编制的过程中,1957年秋冬开始,毛泽东对1956年经济工作中的反冒进提出了批评,改变了中共八大一次会议确认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按照八大一次会议精神进行的二五计划编制工作,也就逐渐难以沿着原有的轨道去做了。

·3。三面红旗与二五计划草案的修订

1957年的经济工作,由于认真执行党的八大方针,成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过程中进一步开展了党内外的反右派斗争。这场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其后果与中国共产党内部对反冒进的批判一起,影响了一五经验教训的正确汲取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科学探索;为1958年出现的破坏力极大的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提供了思想认识与工作作风的背景;也使得二五计划的制定失去了全面完成的可能。致使二五计划最终未正式颁布。

一、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变化…对反冒进的批评

在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的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他郑重表示: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是不对的,还是七届二中全会的提法正确: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酌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经济建设方针上,他指出,去年一年扫掉了三个东西,一个是多快好省,一个是农业发展纲要,一个是促进委员会。他主张恢复这三个东西。他认为,反冒进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而且给右派的猖狂进攻以影响,因右派是促退派。由于反冒进,影响了1957年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毛泽东并且提出了15年内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钢产量达到万吨的口号。

但是,毛泽东关于1957年的经济与农业的形势分析是不准确的。

1957年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之一,财政收支平衡且略有结余,归还了1956年向银行透支款6亿元,工业则比上年增长10%,超过计划41%。但毛泽东却从另一个角度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从1957年工业发展的速度远不如上年(1956年为31%),农业没有达到计划的情况,得出结论认为,1956年的反冒进在政治上给群众泼了凉水,为右派猖狂进攻提供了口实,在经济上造成了发展的低潮。于是,在1957年9至10月举行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对反冒进提出了批评。随后,在1957年11月至12月间陆续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党代表大会上,以四大的形式批判右倾保守,为发动大跃进开路。1958年春,毛泽东又主持召开了1月杭州会议(部分省市委书记会议)、南宁会议(9省2市书记会议),3月成都会议(中央工作会议),4月汉口会议,总结经验,统一对大跃进的认识。在这些会议上,对反冒进和经济建设上的右倾保守的批判逐步升级。特别是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把反冒进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他提出: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没有摆对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不弄清楚这个比例关系就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并说,反冒进离右派只有50米远了。如此上纲与高压,党内对跃进--冒进持异议的领导都做了检讨。

实际上,1957年农业发展情况也是良好的。从粮食产量来看,1956年粮食总产量为38549亿斤,1957年粮食总产量为39009亿斤,比上年增产粮食50亿斤,1957年的粮食产量不仅高于1956年,而且高于1959-1965年历年产量(除1958年为昙花一现的4000忆斤以外)。就农业总产值来看,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1956年农业总产值为5084亿元,1957年为5367亿元,1957年比1956年增长55。7%:1958年农业总产值为5500亿元,1958年比1957年增长24。8%。1957年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比大跃进的1958年要高一倍以上。

对于毛泽东的分析和结论,在反右派运动的声浪中,八届三中全会上没有不同意见。此前,在6月26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周恩来已经放弃了反冒进的主张。

八届三中全会基本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纲要要求,从1956年到1967年起的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黄河以北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以南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0斤。

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滑向跃进的同时,这次会议还基本上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和《关于改进财政体制和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规定(草案)》。11月8日,这三个文件经国务皖通过。三个文件总的精神是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厂矿企业,以便进一步发挥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完成国家的统一计划。其中规定:(1)分别不同情况下放一部分工业和商业企业,改由省、市、自治区管理;(2)扩大省市在物资分配方面的权限,对当地的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和地方商业机构分配到的物资,在保证各企业完成国家计划的条件下,有权进行数量、品种和使用时间方面的调剂;(3)下放地方管理的中央工业企业和中央各商业部门的企业(粮食、外贸的外销部分除外),其全部利润的20%归地方所得,以便进一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商业价格实行分级管理,三类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次要市场与次要工业品的销售价格由省、市、自治区自定;(5)实行外汇分成;(6)企业的管理权限也适当扩大。国家给工业企业只下达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利润四个指令性指标。企业与国家实行利润分成。国家给商业企业只下达收购额、销售额、职工总数、利润四个指标,同时允许地方在执行商业收购计划和销售计划时有总额5%上下的机动幅度。

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陈云于9月24日提出经济体制改进以后应该注意的问题。他预见到了行政分权后可能带来的新问题,特别提出:(1)中央某些职权下放以后,必须加强对各个地方的平衡工作。体制改变以后,地方更可以因地制宜地办事。但是,必须加强全国的平衡工作。因为经济单位是分散的,没有全局、整体的平衡,就不是有计划的经济。过去中央各部可能忽视地方,但是职权下放给地方以后,也可能发生不顾全局的倾向。因此,一方面要有适当的分权,同时又耍加强综合。分权以后,平衡工作不是应该削弱,而是应该大大加强。各地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全国计划机关的审核平衡。(2)地方要切实掌握资金的投放方向,地方大部分的钱,应该投向与发展农业生产有关的方面。例如化肥工业、兴修水利、可垦荒地的开垦等。(3)财政体制一经改变,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今后各地方和各企业,都有机动的财力,比较好办事;但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坏事。为了防止和减少贪污、浪费的现象,必须建立各种管理制度。(4)中央和地方各种分成制度,基本上三年不变;但执行一年以后,如果有不适当的地方,应该有局部的调整。分成要有个限度。三年之内,地方财政分成不超过亿至36亿元,外汇分成不超过4500万到5000万美元。这两个数字的规定是必要的。

但数目过多,便会影响全国的重点建设。

陈云预见到的体制下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一年以后被证实了。即在只有计划一种机制配置资源,计划所管包罗万象的情况下,权力下放导致了力量分散、经济结构被破坏和经济整体不平衡。

10月初,国务院审议了国家经委提出的《关于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安排的意见》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编制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指示》,《指示》提出了胜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四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农业生产仍然落后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特别是落后于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其次是原材料、燃料、化学工业生产仍然不能满足机械工业、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农业的需要;第三是在增加新的产品、发掘新的原料资源、积极使用代用品方面,还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第四是增产节约的潜力还很大,勤俭建国的方针还需要继续大力贯彻执行。对1958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指示》提出:(1)要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农业增产,是编制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粮食(不包括大豆)达到3960亿斤,棉花达到3250万担。(2)工业生产必须有进一步的增长。对于供应不足的产品,必须切实努力增加产量,节约使用,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使用代用品。一切工业部门都必须想尽各种办法,增加新产品,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要求工业总产量比1957年预计增长8%以上。(3)交通运输事业,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应该有相应的发展。(4)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初步定为116亿元。(5)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人民生活将有一定的改善。职工工资总额将比1957年预计增长4%,农民的购买力增长64%。(6)文教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应该在巩固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稳步地发展。(7)继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继续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是编好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关键。【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指示》要求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在接到这一指示后,立即抓紧时间编好1958年度升划草案,报送国务院,并抄送国家经委和国家计委,由国家经委进行审查和综合平衡后,于12月初向国务院提出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接着,在11月28日到12月12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计划会议上,国家计委结合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编制了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安排是:基本建设总投资13059亿元,比原提出的控制数字增加1346亿元。工业总产值7249亿元(包括手工业),比控制数字增加24亿元,农业总产值6425亿元,比控制数字增加116亿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指标,钢610万吨,煤14872万吨,棉花3500万担,比上年都略有增加。粮食亿斤,比上年减少了40亿斤。这一年的计划安排,在物资购销方面基本上可以保持平衡。

在全国计划会议召开期间,1957年11月下旬,毛泽东从苏联回国。12月4日,国家计委委务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二五计划的指示。毛泽东指出:一、关于怎样贯彻多快好省的问题。从1956年冬到今年大半年,多快好省和农业纲要很少有人提了,有的人认为不行了。这就是没有看到1956年的主流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建设的大高潮、大跃进,虽然执行中有某些缺点,但总的有针路线是正确的?充分可靠,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越少越好,应该是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条件下的充分可靠。生产与基建在好省的基础上尽可能越多越快越好。中国的国情是一穷二白,但不应该认为穷就什么都不能干了。今天提出穷白正是为了明天的不穷不白。要掀起新的生产建设高潮。

二、15年赶上或超过英国的问题

15年后,苏联要赶上和超过美国,中国要赶上和超过英国。根据这一目标,在工业方面也应搞出一个像农业四十条那样的纲要来,作为工业的奋斗目标。三、保证重点的方针仍很重要,不能百废俱兴,分散力量。第二个五年的重点,根据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要求,重点是煤、电、油等动力工业和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一方面发展农业机械,另一方面要以发展原子能、飞机和无线电及精密机械工业为重点。轻工业要跟农业走。某些方面要少做,才能保证重点方面多做。具体要注意三点:(1)生产性的多搞,非生产性的少搞;(2)基本建设要多有所为,事业费要少有所为;(3)军、政费要减。12月20日李富春传达刘少奇关于经济计划工作的指示:

要贯彻统筹兼顾、勤俭建国的方针,集中资金,促进生产建设。这就是要想一切办法,找穷的办法,而不是阔的办法,来促进生产建设。他说,中国情况很复杂,计划很难全面,不免有漏洞。有地下工厂和自由市场就反映了计划有控制不到的地方。因此,从生产到税收整个环节上,都应使计划性和多样性、灵活性相结合。地下工厂和自由市场对我们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发现漏洞,设法弥补。

1957年年底,毛泽东再次对经济管理体制下放、区域协作和批评反冒进等有关经济计划工作发出指示,要求:(1)眚市县都要搞规划。工业、交通、农业、商业、手工业、大专院校、培养工农知识分子、科学文化、城市规划等都搞一个像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那样的远景规划,有比没有好,无精无粗,由粗而精((2)协作、联省办法,逐步过渡到经济中心。是否考虑按过去的大区,以一个大城市为经济中心结合周围省市考虑通盘的协作规划。如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南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等协作区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经济区。(3)体制下放有好处,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快些下放,中央可以进行监督指导,大问题还要中央解决。(4)中央的领导方法: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中央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中央有责。(5)1956年有些东西是搞多了,但不能说是冒进,一反冒进就松劲。还要促进,今冬明春还要来一股劲头。(6)第二个五年计划先搞出一个框框来,拿到中央讨论讨论,不要等都搞好了,来个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