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续前进——为了避免中途被德军地面雷达和观察哨发现,他们不得不绕道斯卡格拉克海峡和瑞典沿海进入波罗的海,最终完成航拍后再借助夜幕掩护撤离,而漫长的行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行动彻底失败。为此,两组飞行人员全部由空军和海军志愿者组成,其中包括两名对德国海军舰艇外形非常熟悉的海军技术人员。

一个小时后,德国柏林,海军司令部。

“元帅,我们刚刚收到威廉港发来的电报,有一架英国侦察机试图闯入我方空域但被我们的地面雷达提前发现,我们的战斗机部队及时升空进行拦截,敌机被迫在距离港口二十公里外返航,双方未发生战斗!”

“噢,知道了!”

雷德尔挥挥手示意前来报告的那名军官退下,在德国各军港中威廉港是最临北海且距英国最近的一个,在飞机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其地理位置是德国海军进出北海的前哨站,现在却成了英国飞机频繁侦察的对象。尽管威廉港的防空体系不逊于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军港,却很难做到不让任何一架外国侦察机短时间内侵入其领空——只要对方飞得足够高、足够快,便在港口防空体系作出反应之前一探究竟。不过随着雷达技术的出现,这一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了。

不一会儿,那名军官又折返回来,这次的报告依然是关于威廉港。趁着港口防空体系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先前那架高空飞来的喷火式,另一架喷火则以贴近海面飞行的方式溜近到距离港口仅有数公里的地方,而这一距离已经足够先进的航空照相机拍下港内的情况——港湾泊位上的战舰、码头设施以及造船厂。

接连收到的这两份情报让担任德国海军司令多年、战略眼光颇为独到的雷德尔立刻察觉到一些不太寻常的东西,他很快想到了正在大西洋海域活动的三艘德国军舰,加上长期以来对英国海军的研究和了解,这位海军元帅便对英国人的企图猜出了四五分。

“命令基尔港加强警戒,尤其提防英国飞机或者潜艇的侦察行动!”

下令加强戒备之后,雷德尔还觉得不放心,他又通过元首办公室向希特勒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要求最高统帅部情报部门针对国内军港加强情报安全工作,一心扑在对英空袭事务上的德国元首不假思索的答应了海军“小要求”,却没有觉察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结果在向下传达命令时,雷德尔的迫切心情被忽略了。

在侦察与反侦察的问题上,德国海军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却在两千海里之外得到了奖励。天黑前派出的最后两架侦察机中的一架在100多海里外的海面上发现了一支大规模船队,并于返航后在第一时间报告给了舰队司令。对方的具体数量还不能确定,但英国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张海诺完全有理由为这一发现感到兴奋。考虑到马上就要入夜,即便派出侦察机也难以提供有效情报,他遂下令收起最后降落的侦察机,并召集军官们利用航海图以及飞行员报告的船队方位、航向进行推算。由于侦察机飞行员是采用目测而且发现对方时距离领头的船只不到10公里,张海诺判断当时对方也发现了自己的侦察机,一旦推测附近有德国军舰活动,船队极有可能通过改变航线实施规避。

因为一般的大型船队航速仅有10节上下,军官们普遍认为本方舰队完全可以利用航速和雷达优势在天亮以前追上对方,夜战显然对拥有雷达一方更为有利。张海诺没有急着作出决定,因为他这时候有另外一个顾虑——为了避免被对方击落而耽误了情报,侦察机飞行员在发现船队后便迅速返航,这个做法是合乎常理的,但也使得自己的指挥官无法进一步获知对方护航兵力的情况。不过将“格拉夫·施佩”成功袭击英国船队以及英国政府暂时中止大西洋航运这两个情况联系起来,张海诺相信唯有得到强大兵力护航的船队才会继续在这条航线上航行。想到“格拉夫·施佩”号在袭击战中已经暴露了实力,张海诺猜测那支船队的护航舰只实力在德意志级装甲舰之上,且很有可能是一艘旧式战列舰,而最终事实证明他的这些猜测都是正确的。

经过深思熟虑后,张海诺命令道:

“第一,立即以U…200的名义发密电给海军司令部,报告我们发现的情况,并询问U…199的位置!第二,以20节航速向西偏北40度航行,截断英国船队可能的航线,同时使用主雷达进行大范围搜索!第三,发现敌船队后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部分火力对敌进行远距离炮击,优势敌方护航舰艇开火还击,利用这一点推测对方实力!”

第6章 解谜

在这个国与国竞争激烈的星球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哪项技术能够长久为本国独享,雷达也是一样的。在这场战争的头一年,德国海军以雷达技术为辅助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战绩,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实力和英国海军之间的差距,但在研究军用雷达方面,英国人实际上并不落后。几次战斗的失利让他们意识到德国人已经拥有了一种效率非常高的无线电探测设备,所以在不断利用陆基雷达加强本土防空体系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加快机载和舰载雷达实用化的脚步。

在朴茨茅斯造船厂,入坞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装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桅杆上终于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天线,技术性能不逊于德国雷达的新型设备将大幅度提高这艘战舰的作战能力,这对于德国人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他们还有时间。即便日夜赶工,这艘满载排水量达到3。6万吨的战列舰也要等到9月末才能重新回到海上,另一些战舰加装雷达的工程进度也大致如此。

※※※

1940年8月7日下午7时25分,德国,基尔港附近水域。

夕阳西下,但海面上却还没有彻底陷入黑暗之中。就在这片近岸的、海水呈墨绿色的海域,两艘悬挂着德国海军战旗的鱼雷艇缓缓驶近一个处于半浮半沉状态的深蓝色物体,它拥有一个类似雪茄的圆柱状躯体和两个向两侧伸展但中间这段的翼翅,在它躯体偏细的一段上还有三个和躯体相垂直的尾翼,中间向上那个相对更大,旁边两个则像是鱼身上起辅助作用的鳍。

“检查一下机舱内部,小心点!”

一艘鱼雷艇上有人用德语喊到,待鱼雷艇靠上那“濒死的大鱼”,两个手持步枪的军人便跳了上去,深蓝色“大鱼”的晃动让人们担心它随时可能带着那两个勇敢的人沉入海底,但它看起来仍具备相当大的浮力。不多时,其中一个军人通过破碎的前挡风玻璃进入这架侧身涂有将近一人高的英国皇家空军标志的飞机,紧接着另一个人也钻了进去。艇上人员则手持步枪异常警惕的看着他们走进机舱内部,而里面很快传出了一个他们非常熟悉的声音:

“发现一个死人!噢,又一个!看样子他们都死了!”

“里面的设备都被打碎了,看来没有一个是完好的!”这是另一个鱼雷艇上的人们熟悉的声音。

站在鱼雷艇上军官打扮的人大声喊到:“汉克,罗斯,找找有没有密码本之类的文件!”

“正在寻找!”这是最初的那个声音。

这时候,艇上另外几个年轻的军人在旁边小声议论着:“难以想象,这么大一架飞机上居然没人跳伞!”

“傻瓜,你没看到当时的情景吗?梅塞施密特110战斗机整串子弹直接打在它机身上,估计里面的人当时就全部阵亡了!你大概没近距离看过那种双发的重型战斗机吧!它的20毫米机关炮弹要是打在人身上,伤口至少有这么大!”说着那人还用手作了一个夸张的比划。

“能到这里来也就非常不错了!”另一个似有惋惜的说到。

“从前英国轰炸机只敢在晚上越过海峡,听说他们的炸弹绝大部分都扔到了农民的菜地里!”

“瞎扯,我听说上周鲁尔区就有十多个人死于英国佬的轰炸!”

“那我们今天算是替他们报仇了!”

人们正说着,先前进入机舱的一名士兵从驾驶舱破开的舱口探出脑袋来,“里面的人全死了,6个!没有发现密码本,我们准备把发报机弄出来!”

“好吧,把发报机弄出来!”艇上的军官紧接着又补充说:“仔细检查一下那些死人,看看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东西!”

“好的!”那士兵看来应该是个无神论者。

半个小时之后,从但泽港传来消息,防空部队也击落了一架英军的威灵顿式轰炸机,机上有3人跳伞逃生随后被俘,但飞机则在靠近海滩的树林里摔了个粉碎,搜索队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文件。

※※※

1940年8月8日凌晨0时10分,北大西洋。

U…200的秘密代号,对于“格奈森瑙”号这样一艘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战列舰而言似乎有些“憋屈”,但用来迷惑敌人也确实是一个办法——虽然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能够破译德国海军改进后的恩尼格玛密码,张海诺仍希望通过这种谨慎的方式避免因为密电内容被破译而失去战机甚至招致更可怕的后果。

“U…199尚在数百海里以外的地方,这次作战将以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为主要力量。赫森将军正在向这一区域调集潜艇,但在天亮之前没有一艘能够赶到!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假若发现敌船队中有战列舰护航,我们的行动就必须极为小心,元首和海军司令部不希望在最重要的战役来临之前损失任何一艘重型战舰!”

“格奈森瑙”号的作战指挥室里,张海诺正向下属们传达着自己的战斗部署。听众人数并不多,本舰正副舰长——萨斯查·冯·阿尔布雷希特准将和佩特·库布斯中校、舰队参谋长舒伯特上校和他的副官奥利沃·哈勒少校,以及刚刚乘坐交通艇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赶来的罗肯上校和他的参谋官托本·乔纳莱特中校。这些人不仅是这支舰队的实际指挥者,也是战斗的核心所在,要将作战意图贯彻下去,首先必须要让他们清楚了解司令官的真实想法。

“保舰为先”可能是德国海军将领们自日德兰海战以来听到最多的叮嘱,在海军实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这种无奈之举却也是比较明智的决定,但对于任何有血性的军人来说,遇敌即退、避而不战则是一种极大的侮辱。然而作为世界海军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场战役,日德兰海战的影响过于深远,自此之后德国的每一位海军司令无不想方设法令自己有限的舰队在战争中免于遭受灭顶之灾,这也使得德国海军在潜艇方面的重视和运用远甚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一贯推崇进攻的罗肯上校起身说道:“尊敬的冯·芬肯施泰因将军以及各位同僚,我觉得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找到那支船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果决的干掉敌人护航力量的核心,剩下的巡洋舰、驱逐舰或者是武装货轮便不足为惧!只要消灭或者赶走护航舰艇,凭借我们两艘战舰的速度和火力,没有一艘英国船能够从这里逃走!”

在座众人中,库布斯、哈勒和乔纳莱特都是相对年轻的副职军官或者参谋,他们印象中战败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与饥贫比战争本身还要可怕和可憎,虽然嘴上没有表达,但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罗肯上校的言语显然更符合他们的胃口。

见张海诺和舒伯特还在思考或者说是犹豫,作风和罗肯说上校相反的阿尔布雷希特慢吞吞的说道:“但如果对方拥有战列舰,哪怕只是一艘旧式战列舰……我们都应该谨慎再谨慎,必要时完全可以放弃进攻!英国海军损失一艘战列舰或者一整个船队对他们来说还远不是世界末日,但如果我们的一艘重型战舰被击沉或者打瘫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就大为减弱了!”

张海诺不知道阿尔布雷希特是在表述他个人的想法还是转述海军司令部的叮嘱,但两者以舰为重的中心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在张海诺关于历史的记忆中,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结伴行动时亦不敢攻击一支得到旧式战列舰护航的英国船队,这也是德国海军战略思想的鲜明体现。

阿尔布雷希特和罗肯有些争执不下,这时候舰队参谋长舒伯特站起来说道:“诸位,进攻或者放弃,我们都应该将速度放在第一位!如果英国人注意到我们的侦察机,他们现在也应该采取了某些积极行动!我个人认为我们舰队在附近区域活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4个小时,而且越早离开越好!”

长久以来,张海诺一直在思考海上游击战的精髓,在这一问题上,东方战略家们精辟的游击战思想是很好的参照。经过舒伯特的这一提醒,他顿时恍然大悟。

这时舒伯特加强了自己的语气:“进攻或者放弃,我们都应速战速决!”

※※※

在海面上让一艘战列舰转向轻而易举,让一艘笨重的货轮转向亦不难,但如果要让一支拥有四是多艘舰船的庞大船队在海面上来一次九十度角的转向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为了避免被敌人追踪到无线电信号,航行途中船队间的联络都是采用灯光、旗语或者是单纯的汽笛声。回想起几个小时前船队转向时的情景,怀特准将仍心有余悸:此起彼伏的汽笛声中,排在船队前部的船只最先转向,第二艘、第三艘则紧跟着本列排头的船只,每列皆是如此。然而各种型号的货轮转向的速度和半径各不相同,尽管列与列之间隔着900到1000米的距离,但在船队转向开始后不到一刻钟,混乱便因为一些船只不断靠近另外一些而发生了。试想一下,排水量数千上万吨且满载军火的船只相互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可怕后果!

好在命运这一次并没有无情戏弄这些原本就如临大敌的英国水手们,笨拙的大型货轮最终惊险避过了那些莽撞的同伴们,但整个船队在转向后已经不成队形。在护航舰艇的协助下,这些货轮花费了好几个小时方将队列重新排好,这时候船队的航向朝着东南方——怀特认为德国袭击舰航行的反方向。只要继续朝这个方向航行一天一夜,船队就能进入另一条熟悉的航道。

在德国侦察机出现的那一刻,韦斯特·怀特就意识到自己可能碰上那艘数日之前袭击英国船队的德国战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