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虑到比雷埃弗斯港所处的位置,认为“戈本”号将前往意大利海域的观点顿时升温:只要穿过希腊半岛与克里特之间的基拉西海峡,那艘战列巡洋舰一夜就可抵达意大利海军的头号军港塔兰托。尽管10个月之前英国海军航空部队以一场经典的袭击战重创了停泊在塔兰托的意大利舰只,但在那之后意军已经加倍巩固了该港的防御,况且德意如今在意大利南部的航空力量只增不减,英军想要重演一次塔兰托之役,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人指出,德国战舰也有可能前往意大利港口进行现代化改装,只要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意大利的造船厂可以在半年之内将这样一艘战舰升级成为适应现代海战的强力舰艇——这显然比重新建造一艘战舰快得多!在那之后,“戈本”号将有单独对抗一艘英国主力舰的实力!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间根本容不得决策者们翻来覆去的思考,因为成功指挥了米尔斯比克战役和塔兰托突袭的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旋即向航行在地中海东部的英国舰艇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一时间,多艘水面战舰以及潜艇纷纷向希腊半岛与克里特岛之间的基拉西海峡西面驶去。一张恢恢大网正迅速形成,只要德国战舰晚一步行动,英国舰艇群便能以局部优势兵力对其进行阻截。

然而,“戈本”号只停留了18个小时便离开了比雷埃弗斯港,接下来,最先抵达基拉西海峡附近海域的英国巡洋舰却没有望见德国战舰以及随行意大利舰艇的踪迹,反而遭到了从克里特岛出发的德军轰炸机的攻击,被迫后撤数十海里。一天之后,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从意大利传来:“戈本”号已经趁夜抵达意大利的塔兰托军港!

这一消息令参加阻截行动的英军官兵们无比失望,不少人都相信这时候德军舰员与战舰尚处于磨合初期,顶多能够发挥出“戈本”号一半的战斗力——一艘英国战列舰或是两艘英国重巡洋舰,便有可能沉这艘老式德国战列巡洋舰,从而消除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巨大隐患。

就在英军舰艇准备要从基拉西海峡附近海域撤离的时候,张海诺和他的新“宠物”却早已在克里特岛北部苏达湾防守严密的泊地下了锚——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要和意大利主力舰队会合的打算,在张海诺看来,以“戈本”号的设计特点,还是充当一只海上猎豹比较能发挥作用。

与塔兰托相比,苏达湾的永固工事并不多,防御体系也不那么完备,但自从4个月前的克里特岛之战结束以来,德军就在不断加固这个距离亚历山大仅有560公里的重要军事据点——扩建机场、增派航空部队,以及修建坚固的岸防工事、布设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短短几个月时间,该岛就已经成为轴心国攻击盟军航线、支援北非德意军团作战的重要踏板!

作为克里特岛上最好的深水港湾,苏达湾早在希腊统治时期就是一个设施较为完备的繁忙港口,英军进驻后,为了方便物资人员运送,还对该港进行了临时扩建,但到了克里特之战后期,该港连同克里特岛北部诸港都落入德意军队手中,反而成为轴心国快速增兵的重要通道。如今,这里不但长期驻扎着意大利海军的鱼雷艇突击部队,还成了德意两国潜艇的重要补给点之一。为了抵御英国海空军可能的攻击,德意军队在苏达湾北部的阿克罗蒂里半岛上构筑了一系列海空防御工事,不仅配置了大量的高炮,还从本土拉来了6门8英寸的要塞炮和2辆11英寸列车炮,由此构成了一个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坚固屏障。

“戈本”号停泊在这里,用意就十分明显了,这也应了安德鲁·坎宁安的“二径论”——德国人花费相当大的代价弄来这样一艘战列巡洋舰,要的就是立竿见影的效果。560公里的距离,“戈本”号一天就能跑上一个来回,而埃及沿岸的港口防御设施,大都不具备与之对抗的实力。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如果坎宁安将战列舰调离亚历山大港,兵力上的空虚就会给德国战舰留下很大的可趁之机,何况隆美尔指挥下的德意非洲联军,此时正在埃叙边境一线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对英军防线发动进攻。德意联军的空中优势,要是在加上一条凶猛的战列巡洋舰支援,英军将面临极为不利的局面。

整整两天之后,一架执行高空侦察任务的英军喷火战斗机,才在对苏达湾的航拍中发现了“戈本”号的身影,新的情报很快送到安德鲁·卡宁安的桌前,皇家海军上将立即把主要军官们召集起来,商讨突袭苏达湾的可行性——突袭战术似乎已经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看家本领。

结合先前对克里特岛以及苏达湾的侦察情况,将军们都认为可以趁德军防御体系尚未进一步加强发动一次海上突袭,560公里对于德国人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从埃及起飞的英国轰炸机可以轻而易举的抵达那里,就算要用舰载机,英国航母也毋须离开港口太远。

接下来两天,英军侦察机频频光临克里特岛,驻守那里的德军航空部队也不示弱,连连派出战斗机驱逐入侵者,并成功击落了一架装备先进航拍设备的喷火战斗机。

与此同时,德军侦察机也不断飞抵埃及沿海和苏伊士运河上空进行航拍,新的照片显示英国海军的老式航母“百眼巨人”号已经返回亚历山大港,至于另一艘在地中海活动的英国航母“光荣”号,则通常是以直布罗陀港为基地活动。

9月24日夜,漫天繁星都被自西而来的乌云遮蔽了,海面上暗淡无光,因而并不适合作战飞机和一般船只活动,但在苏达湾,一艘满怀野心的艨艟巨舰,却在航标灯的指引下毅然驶出港湾。与其一同行动的,还有另外9艘体积不一、悬挂意大利海军旗的舰艇,最近一段时间,整个意大利海军都犹如春天的熊一般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其活跃程度堪比战争之初!

另外一边,尽管马耳他周边海域月明星稀,海面上良好的能见度更加适合德意空军和作战舰艇活动,但迫于危机的形势,英国海军仍在努力向马耳他岛运送兵员物资,为了提高护航成功率,有的船队甚至是两艘巡洋舰和八、九艘驱逐舰为四、五艘运输船护航,只是由于德国空军活动范围增大,这些船队往往还未靠近目标海域就已经被发现,接下来等待它们的将是来自空中、海上的连番攻击。与此同时,意大利海军亦在想方设法的保护自己的地中海运输线,以确保德意非洲军团的物资供应,只是在英国舰队的袭扰下,这条运输线的安全与效率都令人堪忧。

第23章 噩号

熟悉的海浪,熟悉的海风,张海诺已经记不清自己在战舰的舰桥上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了。率先拥有雷达装备的德国海军,似乎成了这场战争中最擅长夜战的舰队,不过这一次,张海诺亲自指挥的这艘大型战舰,虽然看起来火力强大,却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现代化装备。

敦实的舰桥,前后错位布置的两座舯部主炮塔,粗大的烟囱以及从中冒出的浓烈黑烟,这一切,难免让张海诺产生回到1916年时的错觉——德皇海军的“塞德利茨”号,采用的亦是相同的布局,但那艘“不沉之舰”在毛奇级的基础上大大强化了防御、提升了航海性能,故而在日德兰海战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抗击打能力。不过即便如此,它还是难逃“彩虹”行动的悲剧,最终坐沉于冰冷的北海深处。

驶过克里特岛东部海流湍急的水域之后,以“戈本”号为首的德意海上编队进入了地中海东南部的开阔海域。尽管这支拥有12艘战斗舰艇的联合编队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真正紧密配合的团队。就在编队出发之前,意大利方面的舰队指挥官贝尔特拉米少将还在对这次行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意大利人认为炮击埃及沿岸虽然可以打击驻北非英军的士气,但物质上的破坏作用却非常有限,何况编队白天返航必然遭到英国空军的猛烈打击,一旦中途有舰艇受损,他们很可能要忍痛放弃!

对于意大利海军少将的质疑,张海诺没有闲功夫去耐心解释,他简洁明了的告诉对方:意大利海军可以不参加这次行动,假如在海面上遭遇强敌,“戈本”号即便死战也不会胆怯逃跑。

也许是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意大利海军的自尊心,也许担心德国政府会就此向罗马施加压力,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贝尔特拉米还是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他指挥下的这9艘舰艇——包括轻巡洋舰“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莱蒙多·蒙德库科里”号以及分属4个级别的7艘驱逐舰,全部加入到这次炮击行动中来!

将轴心国在地中海东部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投入一次突袭行动,这看起来十分冒险,却很符合张海诺的战术思路,那便是趁着英国人还没有完全调整好战略,便给他们来上一记耳光——英国人,偏偏是非常好面子的。

“冯·芬肯施泰因元帅,您不去休息一下吗?您放心,有我在这里顶着就可以了,一旦有情况我让副官去叫您!”

站在张海诺身旁的,是两天前刚刚乘飞机抵达克里特岛的帝国海军少将汉斯·朗斯多夫。在这之前,张海诺一直没有想好究竟选谁来担任“戈本”号的正式指挥官——地中海是个形势错综复杂的战场,意大利海军的表现常常让人大跌眼镜,而英国地中海舰队安德鲁·坎宁安又是个善用战术的阴险家伙,所以这个人不但要有勇有谋,还得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就综合能力而言,德国海军中确有一批优秀的舰长级指挥官,包括张海诺的好友霍夫曼、齐里格等等,此外轻舰队司令冈瑟·吕特宴斯中将、战舰指挥官恩斯特·林德曼等也是传统海战的一把好手,不过,这些人都在各自熟悉的岗位上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冒然将他们抽调过来,一方面其个人心理未必会接受,另一方面对原有部队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斯·朗斯多夫就成了为数不多的候选人——“莱茵演习”中,他所指挥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表现相当出色,最后却极其意外的败在了一颗水雷上,而原本服役于这艘装甲舰上的官兵,包括朗斯多夫在内,都就此陷入“下岗待业”的窘境。

尽管如此,朗斯多夫担任“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舰长的三年多时间里,表现非常合格。经过战争之初的那段相处,张海诺也知道朗斯多夫是一位头脑灵活且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官,另一个世界的普拉塔河口战役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的指挥失误,最重要的是,德国海军目前能够独挡一面的将领,大都已经在各主力战舰上担任了指挥职务,唯有朗斯多夫还在指挥着一条万吨级的准主力舰。

在老下属面前,张海诺显得比较随性,他借着手电筒的光看了看手表,此时11点刚过,这意味着舰队离开苏达湾已经4个多小时了,按照预定航程,他们将在次日清晨7点左右抵达埃及北部海域。

“好,我先去睡4个小时,你要小心的不仅是海面,还有意大利人!”

朗斯多夫点点头,尽管战争爆发以来还没有与意大利人合作的经历,但意大利军队的“威名”在德国军界早已是“声名远播”了。

“好的,元帅,我不会让他们溜走的!”

张海诺未置可否的耸耸肩,转身走进船舱里去了。

朗斯多夫转过头,盯着航行于侧后方的意大利舰艇看了好一会儿,吁了一口气,然后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前方——由于这整个德意编队中都没有一艘舰艇装备雷达,在夜间航行和作战方面也就停留在上一场战争的水平,而此时英国海军各条战线的舰艇都已在普遍装备雷达,尽管这些不同型号的雷达性能不尽完好,但至少能够摆脱人类夜视能力的固有束缚。

此时此刻,在随行的意大利巡洋舰“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的通讯室里,好几名海军校官正密切关注着舰上的主要通讯电台,尽管此时他们仍然按照德国人的要求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两名戴着耳际的士官却显得十分忙碌,他们不断用铅笔在面前的稿纸上写着符号。

“我方巡洋舰‘穆西奥·阿坦多洛’号宣布弃舰,乌比特船队似乎正在向北撤退!”

技术士官将一张稿纸转交给身后的海军少校,几名校官都显得神色严峻。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保护意大利本土与非洲殖民地之间的海航航运线就成为意大利海军的一项主要任务,而随着东非战事在1941年5月以意军投降而结束,意军海上补给的目标就只剩下北非军团。

在经过塔兰托之役和发生在1940至1941年之间的马塔潘角等几场海战之后,意大利海军元气大伤,对地中海的控制力随之大减,保护跨地中海运输线也颇显吃力,不过德军航空部队的加入让意大利人重新燃起了希望。另一方面,由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装甲兵团,自1941年初转入反攻以来,在北非战场上攻势连连、进展迅速,可装甲部队对后勤的依赖也远甚于一般的步兵军团,仅汽油一项,每月就需要至少5万吨的供应,但事实上意大利海军自1941年以来任何一个单月都没有完成过这一任务!

在意大利人的地中海运输线上,马耳他就像是英国海军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从岛上起飞的轰炸机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威胁到意大利的运输船和汽艇,在地中海中部作战的英国战斗舰艇也是以马耳他为重要补给基地的。为了摆脱地中海运输线的不利境地,意大利军队攻占这座岛屿的迫切程度一点也不比德国人低。现如今,进攻马耳他的准备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意大利海军一方面要竭力阻击英军增援马耳他的行动,同时亦不能放松对北非的物资供应——几乎每一场行动开始之前,隆美尔都会向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意大利当局要求增加供应,各方压力最终又都转嫁到了意大利海军头上。

意大利人深知北非战事的重要性,这才会不惜代价的增援北非,只是两项高强度的作战任务摆在一起,实力刚刚有所恢复的意大利海军陷入疲于奔命的窘境之中。

几名校官交头接耳的商量一番,然后由其中一位前去向贝尔特拉米少将报告,就在这位军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