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的时间,用心投入,无法不让人动容。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那一刻,我像孩子一样地扑进他的怀里。因为,真正把我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的,只有汤导。

汤导身体一直不太好,身边常备着各种药物。球馆里经常开着空调,汤导怕冷,会头痛。所以后来很多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我都说对这样的教练,不能苛求他太多。他已经奉献出自己太多的时间,甚至是在拿生命为这项运动、为中国队付出。不能每次集训,都对他要求那么多。好像他的回归,就一定要帮助林丹去获得更多的冠军。我不想成为他的负担,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

而我能为汤导做的,无非是集训的时候帮他去超市买他喜欢的矿泉水,送一箱到他房间。听说奇异果有助于睡眠后,我也买来让汤导试一试。从2007年至今,虽然每年他都会短暂地离开,但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也一起取得了非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2011年,当他举家从福州搬去东莞,开始负责李永波羽毛球学校的训练后,作为他的学生,我也为他感到高兴。人生中除了比赛,生活也很重要。我希望伦敦奥运会后,汤导可以过他自己的生活。他在东莞的家我也去参观过,有阳光、有植物、非常棒,很适合他。

第二十八章 我的兄弟小鲍

有一个人,我们两个就像两条相交的波谱线,时近时远,时亲时疏,但无论彼此未来的方向在哪里,都在对方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里留下过无法磨灭的印记。这个不可取代的人,就是我的兄弟鲍春来。

我们因羽毛球而相识,也一度因羽毛球而疏远。只有当我们之间不再只有比分、胜负后,才能回到当初最纯真的年代。我相信,它还是存在的,体育不该只有残酷。[小说网·。。]

鲍春来比我大八8个月,但我们都叫他“小鲍”。15岁的林丹在八一队因为训练中发脾气摔拍子而受到停训20天的处罚,而身在长沙的鲍春来在湖南队是最听教练话的孩子,悟性最高、进步最快,最得教练赏识。

我们同一天到国家队报到,我们这一批里,到最后就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们一起战斗过,拿到了我们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04年的汤姆斯杯。我们也曾无数次隔网而立。有人说,鲍春来生在林丹的这个时代是个悲剧。我不喜欢甚至厌恶别人这样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表达,受伤害最大的是鲍春来。我始终觉得,我们俩都是中国队培养出来的,我们的枪口是一致对外的,而不是互相瞄准站在彼此身边的这一个。

很奇怪的是,到现在想起小鲍,首先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我们小时候打一些类似天王挑战赛这样的比赛。比赛结束后,我们会用拿到的一点小奖金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者一起过星期天。

2000年,两个未满18岁的毛头小伙分别从福州和长沙来到北京。那一年,小鲍就已经是世青赛男单冠军了。有人觉得,鲍春来就是当年的赵剑华,左手、个子高、技术好。当时队里的很多教练都希望以他为重点来培养。可是谁能说,人一生下来就天生要被重点培养呢?我很平凡,但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一点一点地证明自己。

教练对小鲍的偏爱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像两棵大树一样,互相鼓励、彼此扶持地一起成长。

有段时间,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从进入国家一队开始,我们俩每次出去比赛都是住同一个房间。有时候去欧洲比赛,一些酒店的条件并不是特别好。欧洲的酒店房间都不算大,只有一张大床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我们俩就会睡在一起。

年轻人精力超好,我们通常都会睡得很晚,躺在一张床上聊天,什么都聊。聊得开心了,还会一起唱歌。那种默契就是,你前言不搭后语,但对方居然都懂。然后聊着聊着,也不知道几点了,房间里突然沉默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就知道那是另一个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手机闹钟响了以后,我们必定是谁也不会主动把闹铃关掉。总是等到铃声停下来之后,再接着睡。其实我们俩当时都醒了,但没有一个人去管它,都在装睡。

那时候还没谢杏芳什么事,我和小鲍常会一起逛街。之所以常常是我们俩结伴,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们的饭量都非常大。在当时来讲,两人的胃都大得有点可怕,可能小鲍吃得比我还要多。

记得有一年汤杯,有一次我打完球回到房间已经很累了,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了,但还得去队医那里做治疗。等我再回来时,我的衣服竟然已经洗干净、晾好了。我睡觉不踏实、容易醒,每次出去比赛我午睡的时候,鲍春来就去练球。即使在房间里,他也什么都不做,不发出一点声音,就为了让我休息好。我们之间是不需要多说什么的。

小鲍的可爱之处有很多。我记得刚到国家队还住地下室的时候,我们一帮人有时会在一起看鬼片。当情节、画面越来越惊悚的时候,我的余光发现,鲍春来越来越往后退,然后人就不见了。等我再转过头来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抱着个枕头躲在后面。所以,大家那时候都会笑他,觉得他怎么这么胆小?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很多球迷和媒体越来越关注我们之间的竞争。也因为这样的竞争,隔在中间的那张球网,有一段时间还真的让我们的关系有些扑朔迷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如果我们的梦想恰好是同一个目标的话,那一定会有一个人受伤。

2005年全运会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我想对身边的鲍春来说点什么。那天我就说,胜负只是一线之间,是很细微的一些环节决定的,一定会有更多的冠军在等着他。

当时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三年时间,我特别对在场的所有媒体说:“我希望能和鲍春来一起充当中国男单的两把尖刀,分守在上下半区,再像今天一样会师决赛,那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了。至于决赛,那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

可惜,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听进去这番话。有的时候,媒体常常把方向给搞错了。也是因为外界那些无止境的比较,在某种程度上将我们俩割裂开,演变成对立的关系,最后受伤害的是我们两个人。我们需要的是一起去征战世界的舞台,可是……这是最可惜的。

2006年夏天的马德里,当我第三次向世锦赛男单冠军发起冲击的时候,没想到,我预想的奥运会上的一幕提前上演了。

在马德里,我跟小鲍在决赛中大战三局,比赛的过程像极了那些年我们俩交战时的境遇。首局,他获胜,我一直处于追赶的状态;第二局,就在他离冠军点只差3分的时候,我抓住机会实现翻盘;最后的决胜局,我逆转取胜。

那天,最高兴的是李永波教练。他在央视解说这场比赛时说,中国男单这次战胜了所有主要的对手,包揽世锦赛男单冠亚季军在中国羽毛球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那也称得上中国男单最鼎盛的时期。我以为,我们会像两辆战车一样齐头并进,直奔2008年的北京。

从2003年的城运会、2004年的全国锦标赛、2005年的全运会,一直到2006年的世锦赛,我们连续四年在大赛的决赛中遭遇。我的每一步成功,好像都是借着小鲍的肩膀。随着比赛的分量逐渐升级,我们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和残酷。很遗憾的是,随之而来的是,两人曾经比较纯真的关系逐渐变得尴尬,最后慢慢疏远。

很多人会觉得这对小鲍来讲未免太残忍,那么多次大赛都输在了最后一口气上。但是大家别忘了,还有李宗伟。李宗伟失去的,相比之下只会让他更痛苦。2008年奥运会、2011年世锦赛,都是他更在乎的。他甚至连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都没有,有人封他是“败者为王”。他又该怎样呢?

虽然我的先天条件可能没有其他人好,但到最后,我也让大家看到了,林丹是有价值的。

有太多的舞台在决定着我们不同的命运。观众需要我们两个来做主角,但两个主角最终只有一个优胜者。我们俩各自本身就会受到很大的关注,再被推到一起非要分出个你死我活,就变得无法收场了。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就是竞技体育。

北京奥运会把这样的残酷推向了最高潮。我和鲍春来如愿被分在了不同的半区。也就是说,我们在奥运赛场碰面的那一刻,就一定是决赛。然而,他爽约了。

当鲍春来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他已经把头发剃光了。削发明志,他这么做的原因,我们都懂。可是说实话,当时我挺难过的。我想说,作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有时候不需要太过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像我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也没有怎么样,照样开始训练、比赛,用成绩去证明“我还是可以的”,就行了。

小鲍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当然会有太多的人关注他,但他这样我担心他有点承担不起。体育人需要有自己坚强的一面,我就是这样,这就是我。

从2008年到2012年的这四年,时间仿佛比以往跑得更快。随着伦敦奥运会的临近,我们这些队友有时也会聚在一起分析,还有没有机会参加世锦赛,有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甚至包括汤姆斯杯。很多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中国男单没有办法继续保持北京奥运会的阵容,一定会有人先离开。

鲍春来宣布退出国家队的那一天,我们正在国外参加比赛。因为有了心理准备,那感觉就好像是,该来的还是来了。《小说下载|wRsHu。CoM》

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点点地搬离了天坛公寓。当他在这片舞台上已经没有更多乐趣,也没有自己想要的价值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在一条路上把自己堵死。我支持他的决定。他最终离开,是因为伤心。但他还能在另外一片天地中,去展示他的才华。

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步他的后尘,离开这项运动,这是没有办法的。竞技体育永远只能容许强者生存,而不会体恤弱者,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到那时,我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这么多年我坚持下来了,并没有被年轻的运动员冲击掉,也没有被国际舞台淘汰掉。

小鲍过去的房间,现在留给了杜鹏宇。运动员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延绵不息。现在,小鲍到了新的环境,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安排。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终于可以抛开那些纷扰,坦诚相对的时候,两人的节奏却又对不上,反而很难凑到一起。

不过,听说他妈妈来北京动手术,有一次我提出跟小鲍一起回去看望他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在小鲍北京的家里吃了顿饭。

那天我吃得特别多,因为小鲍妈妈做的饭非常好吃。这又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两个“大胃王”。我还跟鲍妈妈讲,以后我没事,一定会来蹭饭吃的。

当输赢、胜负不再是我们之间的主题,我们俩好像又回到了刚来北京时的那段日子。天坛公寓门口,常会有粉丝守在那里,期待着与自己的偶像邂逅。这其中,鲍春来的球迷一定是最多的。我也常常会被球迷认出来,他们“林丹、林丹”地追着我,可等我停下来,十次总有七八次,对方会说:“林丹,我们很喜欢你。你能不能帮我把这封信(或是这个礼物)带给鲍春来?”

所以,一个运动员的价值最终不是以多少金牌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在这个时代留下过什么。据我了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中国羽毛球男单,还没有哪个运动员的球迷比鲍春来的还多。我觉得我的球迷应该也没他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一种偶像的魅力。我觉得这就很了不起,也是我望尘莫及的。

第二十九章 陶菲克:一辈子的对手,一生的朋友

陶菲克,国际羽坛的一朵奇葩,他的打法和气质都透着神秘和诡异,他的陶氏风格更是变幻莫测、流水无形。

他16岁出道,19岁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出战悉尼奥运会,24岁成为世界羽坛男单运动员中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和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球员。

2012年,他31岁,是一双儿女的父亲,他将第四次踏上奥运赛场。15年中,他一度是我超越的目标,也是媒体曾经拿来揶揄我的标杆。他是我一辈子的对手,却一定是一生的朋友。

我与陶菲克的故事,有太多时候都是媒体在煽风点火。好在我们谁都不在乎这些。有人说我和陶菲克的“恩怨”是始于雅典奥运会,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现场目睹陶菲克拿下奥运冠军喜极而泣的一幕后,我跟教练说我要换W700的球拍——也就是陶菲克夺冠时所用的那把球拍。

我很少主动更换球拍,那是我至今唯一一次主动换球拍。因为我觉得原来的拍子没能给我带来什么好运气,而在那时的我看来,陶菲克手上的那把球拍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用的球拍。也是那把球拍,我之后一直用了四年,伴随我走到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在雅典,陶菲克的每一场球我都看了。因为我早早地出局,要给队友摄像嘛。我看着他从8进4、4进2、一直到决赛。一场场比赛,一轮轮关卡,他越打越好,潇洒自如。那种标志性的“陶氏”打法让人赏心悦目,包括身为对手的我都为他折服。

在跻身男单前八后,我记得陶菲克在接受采访时,就讲这次奥运会冠军一定是他的。他就敢这么说,而且最终冠军也确实属于他。他当时说:“历届奥运会男单冠军都是被二流选手拿到,都不属于最顶尖的选手。这次我要打破这个定律,就是我拿冠军。”这样的王者之气,贯穿了他整个职业生涯。

悉尼奥运会时,19岁的陶菲克就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出战,结果1/4决赛中负于后来夺冠的吉新鹏。四年后到了雅典,他一雪前耻。

有时候,我会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除了都相似的经历,我们都还有媒体喜欢说的所谓潇洒、不羁和狂放。

也正是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媒体开始经常拿我们两个说事。一个是奥运冠军,一个是世界排名第一,不制造点火花出来,似乎就对不起自己。

现在想来,我也挺感谢有这样一个对手,有这么多关注我们的媒体和球迷。我每前进一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