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月人杰-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明珍说:“婶啦,人家出身脱俗,可能不染红尘事了。”

婶婶说:“不行,二生,你去跪在你奶奶跟前叫奶奶!”

二生瞪瞪眼,马上跑出门外,抱住老尼大腿,口里喊着“奶奶,奶奶”。老尼站立不动,扶起二生,两眼泪汪汪看着二生,一边摇头一边擦泪,说:“小施主,白天和那老师学习,晚上师太教你们学武艺,去吧!”

这天傍晚,湾道山大队派车把式接李明珍回大队。李明珍一想,事发突然,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车把式只说请回大队。李明珍见车把式不说实话也就不再追问。向婶婶打了招呼,又和师太告辞。

老尼单掌一竖说:“阿弥陀佛,天灾人祸,好人一生怕有难,你去吧!老尼尽心教两小施主就是!”

李明珍没敢多想,坐上马车就走了。

今年雨水充足,山上坡地都应时种上了庄稼、栽上了红薯。七里河八十亩坡地麦子长势喜人,眼看丰收在望。周显成和大队干部估产,每亩最少产八百斤。每户社员平均能分夏粮三百斤。

周显成把李明珍一家老少四口送到百里之外的安全之地,连夜又折回来。在家眯糊一个时辰,就带几个社员赶到西山小学外挖鱼鳞坑。李明珍从六三年就制定下植树规划。每年春天在西山校外种植桃树、杏树、梨树、核桃和栗子树。她根据果树结果时间不同,栽种果树。六三年栽种的三百棵桃树,已经结果,开始变卖成钱。杏树明年也将有收获。计划用五年时间种下一千棵果树。等全部果树开花结果时,湾道山小学的学生就可以免交一切费用。而且,还要把积蓄下来的钱,盖一所更好的、更漂亮的学校。再有一年,西山岗便种满了果树。今天,周显成带头来挖鱼鳞坑,就是来完成李明珍的规划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那些闹事的红卫兵再来学校捣乱。

湾道山大队坐落在山与河之间。南山叫馒头山,不高不险。东山叫棋盘山,山不高却是悬崖峭壁。北边靠七里河,河岸砂石南北五里宽,河中是潺潺流水东去。其实周显成不但带队看护学校,在这山山峁峁都布下了眼线,只要那群红卫兵或生面人,不管是南来北进,东突西绕,都有社员盯着他们。就在这时,有社员赶来报告,说昨日那个高个子红卫兵去七里河坡地看麦田,他和社员们说这块地是资本主义温床,指着砂石场说,这是明目张胆地走资本主义道路。社员们和他斗起嘴来。

周显成说:“这小子想干什么?岁数不大心眼不少!他这是搜集罪证材料!可别把他打了!”

周显成马上赶到砂石场。此时那个高个子红卫兵已向皇台镇方向走去。

周显成见他一人,心中狐疑,紧追几步说:“喂,革命小将,你慢点走!咱们见过两次面,也没通报姓名。”

高个子红卫兵扭过头说:“哦,是支书!我叫什么无所谓,我们这次来皇台镇,主要是来抓漏网右派李明珍,和支书您老人家无关!看是不是把她交给我们,我们学校的右派,都受到了革命的大批判,触及到了灵魂。唯有这个漏网右派,想逃避群众运动!”

周显成说:“我看这么办,关于李老师的事,你们就别管了。”

高个子红卫兵说:“我说话不算,你跟我去和战友们说!他们在皇台镇等我呢!”

周显成心里想,我亲自和小将们做做思想工作,也许能答应。

二人边走边说,一转眼快到皇台镇了。周显成又一想,我求他们干啥?跟他去皇台镇干啥?扭身想回湾道山,说:“红卫兵小将,我还有事忙——”刚往回走了几步,那高个子红卫兵喊:“革命小将们,出来吧!”一声呼喊,三十几个红卫兵从山坡后钻出,赶上来七手八脚将周显成摁住。高个子红卫兵说:“你个死不悔改的走资派,你今天想回大队,没门!什么时候交出那个漏网右派,什么时候给你一点自由。走!押他回公社!”

周显成此时后悔不迭,唉,打了一辈子鸟,今日却被鸟儿啄了眼睛。

原来这伙红卫兵已侦察到李明珍被转移,所以引出老支书“自投罗网”。

周显成跟高个子红卫兵走了多时,不见回来,社员们怀疑出了问题。几个大队委员带一伙社员就追到皇台镇。先去皇台镇中学寻找,不见人影。后又找到公社,还是没有人影。找到派出所,派出所值班民警说:“听说这伙红卫兵押着老周头,向他要人,他不答应,就拉向镇东边去了。是不是下了山?我可没看到!”

这几人风风火火顺路向东追去,一直追到山下,仍不见一个踪影。大家又返回来,见人就问,一直打听到供销社。

一个营业员说:“这伙人刚刚开汽车走了,他们是从老地堡里钻出来的。你们去看看吧,那老周头却没见出来……”人们马上冲到老地堡。这座老地堡就是当年抗日大队、儿童团站岗值班的地点。这座地堡上下两层,上层已存放公社建筑队的废旧物。旧桌椅、破门扇,脚手架、灰斗沙筐。下层没有存放东西。人们下去划火柴一看,周显成直挺身子,胸前背后两块大木板夹着他。人们忙叫喊,周显成一声不应,近前一摸鼻息,早就冰冷发凉。

这伙红卫兵把周显成押到皇台镇,他们怕社员追来,所以想了老半天才想到老地堡。他们把周显成押到底层,点起蜡烛,开始审问。立逼周显成交出漏网右派李明珍。

周显成自始至终一句话:“藏在哪儿,不告诉你们!”

急得这群红卫兵如同猴子吃辣椒——上下冒火。这伙人好话说了一大筐,无效果。脏话骂了一大车,不怕!看周显成软硬不吃,那高个子红卫平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小时候,大舅经常给他讲神鬼故事。有一次给他讲了古代所用刑法。有一种刑法是把罪犯夹在两块木板中,用两把油锤同时敲打夹板。不消十下,罪犯定会气绝身亡。用这种刑法,罪犯一不流血,二不见伤痕。百姓叫“大劈棺”。他让同伙找两块木板,把周显成夹在中间,没有油锤,就用石头咚咚连敲几十下,再看周显成,果然一声没吭停止了呼吸。高个子红卫兵一见出了人命官司,忙招呼人们跑出老地堡,上了汽车,一溜烟跑了。

人们把周显成抬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一看吓得就要跑。社员们围住他说:“你得给验验伤。”

民警战战兢兢检查了周显成周身上下无一点伤痕。这个民警和周显成很熟,他哭着说:“老周同志没受殴打,无皮外伤、淤血伤,他怎么给折腾死的,无法说。我也不是法检,没权定论,我只能写个检验过程吧!”

大队委和社员抬着周显成的尸体回了家。

周显成小时候赶驮子,后来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一位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

他生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一九零八年五月初三,死于一九六七年四月初八,终年五十九岁。

周文治此时正在广西支左,接到父亲去世的加急电报,星夜兼程。周文治见到李明珍,姐弟二人跪在地上大哭不起,陪吊丧人员一起哀号。在商议发送规格时,周文治考虑自己身份、当前形势,要求从简。李明珍不同意,她要求大排大干。

大队干部说:“周书记干了一辈子革命,一生清白,一生刚勇。不明不白地走了,就要大排大干。因此决定,不扎纸人纸马,要排七。要二十四台大棺罩,死得冤枉,要拜四方。”

六三年发大水,大队还存有剩余的红松木,木匠打一口“六块头”寿材。从第一天去世算,一直吊丧七天这叫排七。村里人们结婚有花轿,去世之人出殡用棺罩。棺罩,木框制,长方形,套在棺木外。木框外罩上篮、黄色的布,上用丝线绣出各种图案。男用棺罩绣金麒麟,女用棺罩绣玉凤图。抬棺罩分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二十四抬就是二十四人抬棺罩,这是最气派的丧事。抬棺罩不直接进坟地,而故意绕道走,就叫拜四方。

到了第七天上午,湾道山全村一齐出动。周显成在村中辈分大、威信高,所以能走动的都参加了出殡仪式。

这天,八大吹鼓手打先,周文治摔盆打幡,李明珍抱着哭丧棒,披麻戴孝在后。周显成二儿、三儿,大儿媳、二儿媳和本家侄男侄女在二十四抬两边护卫。再后就是不同辈份的孝子哭丧队,还有亲朋挚友的吊丧人群。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排了二里多长。一路吹吹打打,哀号涟涟直奔皇台镇。从皇台镇西口进镇,沿街两边挤满了人群。这些人都认识周显成,对周显成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有的在沿途点上烧纸,有的在路边摆上香案、糕点、白酒。还有的人家在路边给发丧人群凉上白开水。发丧队伍,从西口到东口,在东口爬上山,来到周家祖坟。吹鼓手又吹起了情思哀怜的大悲调,这才揭去棺罩,缓缓放下棺木,在众孝子的悲呛声中徐徐埋入墓坑,棺木下葬,入土为安。

周显成下葬第二天,贺永新和何云良开车来到湾道山,对周显成的不幸去世表示深深的哀悼,对迫害周显成的红卫兵元凶一定要查明,找出主谋,到运动后期,严肃处理。

周文治对何云良说:“何主任,那红卫兵是不是还要揪斗我李大姐?”

何云良支支吾吾地说:“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我们不能出面干涉,随遇而安!当然可以做做工作!”

周显成事件发生后,红卫兵小将再没来湾道山煽风点火、抓“漏网右派”。

后来,李明珍把发生的一切都写信告诉周玉。周玉对周显成被廹害至死表示无比愤慨。周玉和孙晓琬抽假期来看二生,拜见了老尼。第三趟,老尼才认了周玉、孙晓琬和李明珍。老尼抱住自己的儿孙哭了整整一天。又抱住肖翠翠——姐儿俩哭诉了半夜。

二生十岁,老尼说,庵里不留十岁男儿,把他安排到“飞云寺”,拜老方丈为师。这个老方丈便是当年的侯仁。侯仁得知二生是周玉的儿、孙运达的孙儿,更加尽心竭力。他安排三个和尚教二生课程。这三个和尚,一个是大学讲师,两个是知识青年。白天二生上学,晚上和侯仁在佛堂外练功。侯仁把自己的真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二生。师太起早贪黑精心培育李菊儿,李菊儿聪明伶俐,潜心练功,掌子功、拳脚、轻功、各种器械练得精熟。二生、菊儿在这里读书、练功八年。九年后,二生离开“飞云寺”回到了北京上学、李菊儿考上顺城一中。三年后,二人双双考上大学。……

周显成去世后,大队工作由一名大队委员接任。召开支委会,决定把李明珍调出学校来落实“六三规划”。正当各村邻紧锣密鼓搞两派、打内仗时,湾道山村却脚踏实地搞生产,落实下年生产、工作任务。

李明珍这时什么也不怕了,天塌地陷由他去,一心一意搞生产。她把下半年计划安排了四项。第一项,继续扩大砂石场的生产规模。下半年,由每天出砂二百方,扩大到四百方。这是因为七里河砂质好,北京一砂石公司也要求供货。振动筛由原来两台扩大到四台。因为当前修路需大量石子、石渣,所以又购一台锷式粉碎机,把筛出来的鹅卵石击碎,按不同规格加工成不同颗粒的石渣。第二项,将山上没种上庄稼的梯田,全部栽上晚茬红薯。因为今年天旱,红薯耐旱,产量高。等刨红薯时,大队建一座淀粉加工厂。用淀粉漏粉条,晒粉皮。每斤粉条可买到八毛,产品销往东北等地。生产淀粉的下脚料,卖给社员喂猪。第三项,湾道山遍是山川丘陵,长满酸枣丛。秋天,计划嫁接三千颗酸枣树,三年后可挂果,长出皮薄肉厚、营养丰富、既是补品又是食品的脆枣。第四项,组装一台柴油发电机,发电功率达一百二十千瓦。白天供砂石场用电,晚上供全村生活照明。

前三项顺利完成。第四项因大队资金不足,走信用社贷款,跑到年底才批下来。但工程却不能在当年完成。

这年大队结算,河坡地八十亩全年产量十四万四千斤,其中夏粮小麦收六万四千斤,晚茬玉米收八万斤。果木收万元。砂石场净收入十二万。粉条厂不到结算时候,预测也能收入三万元。春节前,湾道山十个老光棍有四人成了亲。就因为湾道山村有了梧桐树,才招来金凤凰。

一九六五年,全大队工值达八角,一九六六年,工值达一元二角。一九六七年,果树结果,林木成材,砂石厂扩大,农业增产。这一年,工值已达二元三角。湾道山大队一举成为皇台公社首屈一指的响当当的富裕村。

李明珍教学已接硕果。六0年以来已毕业七十多名学生,十五人考入顺城一中,三十人考入公社中学,还有十人参军。十几人落榜,在大队生产劳动。在每年联校考试竞赛中,湾道山小学的学生成绩都名列前茅。

一九六八年春,一百二十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装成功。在李明珍的指导下,又将电线架设到各家各户。这一天傍晚,在众人欢呼声中,李明珍启动了发电机,瞬间家家电灯明亮。大山里无数个村庄世代点油灯照明,今天,湾道山村第一个用电“点灯”。

李明珍在这年规划有三项。一是将砂石场挖砂形成的砂坑改造成四个养鱼塘。把七里河水引到养鱼塘,用河水里自然鱼养殖;去水库购买鲤、鲫、鲢百万尾鱼苗放到养鱼池。两年后,鱼苗长到二斤重再出池塘。二是在紧挨河坡地围沙造地,建一座养猪场。建六座沼气池。今后每年将梯田全部栽种红薯。红薯出了淀粉,淀粉漏粉,薯渣喂猪,猪屎尿收进沼气池发酵,生出沼气可取暖做饭。沼气渣是上等肥料,返到河坡地,施肥小麦。这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生物链条。三是大队集体积累达到一定力…量,要把湾道山村的房屋重新规划。为少占宅基地,统一盖成二层小楼,通上沼气、自来水、按上电灯、接上电话,湾道山村大发展、大变化!……

这年底,湾道山村通了高压电,极大地促进了农副业大发展。周文治复员回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配合李明珍落实每年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发展湾道山村的集体经济。到文革十年结束,相继建了“果品加工场”、“石灰场”、“预制件厂”、“拖拉机运输队”等多项副业。因为集体经济发展,湾道山村劳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