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其实和科学家的情况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追求实证经验,相信自己的经验,因为那是我们唯一拥有的,否则就是恶性循环。基本上如果我不相信自己的经验,那么我一定也不相信自己这份不相信的能力,因为那也是一种经验。因此,除了相信自己的经验,相信宇宙不会欺骗我们之外,我们别无选择。当然我们可能会犯错,某些时候经验也会被误导,但仔细权衡之后,除了跟随它们,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尤其是神秘经验——正如你所说的,它们其实比其他的经验更真实。”

我一直在思索黑格尔对康德的评论:你无法质疑知觉,因为你唯一拥有的工具便是知觉。如果你想不用知觉,黑格尔说,那就像游泳时想不弄湿身体一般的荒谬。我们全都沉浸在知觉与经验之中,除了在某个深奥的层面上与它同行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崔雅继续说道:“我很喜欢西藏人说的一句话:心智是所有的空间。这也正是我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往往只能维持数秒钟,然后,砰!又回到了旧有的泰利。”

“我也很喜欢那句话。你正在练习的内观,是要将心智集中于呼吸或其他的感觉上。然而西藏人有一种练习,是将‘心智与所有的虚空融合’,或将‘心智与天空融合’。这意味着,呼气时,只要感觉自己的私我随着气一同呼出,然后溶解于天空之中,换句话说,便是进入整个宇宙。这个练习是非常具有威力的。”

“事实上,我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她说,“但几乎是出于自发的。最近我的静修有了真实的改变,一开始我非常用力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仔细地上下扫描我的身体。后来某些时刻我感受到知觉突然起了变化,那时我不再主导我的注意力,只是静静地坐着,不刻意觉知任何一样东西。那份感觉比较接近基督教所说的‘向神彻底臣服’。你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你的一切都赤裸展露:这样的说法似乎更贴近、更有力一点。”

“我自己的经验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有效果,但必须持之以恒。”我思考了一会儿,“你知道吗,你刚才说的其实就是日本佛教所说的‘自力’ (self…power)与‘他力’(other…power)的问题。所有的静修都可分为这两种类型,自力是禅、内观与知识瑜伽的途径,他们靠自己的专注与觉知去突破私我,进入更大的实存。他力则是倚靠上师或神的力量,或者以彻底臣服来转化自己。”

“你认为这两者最后都会导致相同的结果吗?”崔雅不太确定地问。

“我相信是的。就连拉马纳尊者(Ramana Maharshi,他被视为印度当代最伟大的智者)也说过,有两种方法皆能通往解脱:一是探究‘我是谁?’私我可以透过这样的途径被彻底解除:二是臣服于上师或神,让神来瓦解私我,这也是一种途径。两者都能解除私我感,让私我发出光来。我个人喜欢做‘我是谁?’的探究练习,这也是禅的著名例子。但我确信这两种途径都有效。”

崔雅和我一同走进厨房去倒茶,关于癌症的话题始终没有被提及。

砰!砰!

“是谁?”

砰!砰!

“是谁?”外面非常冷,非常寂静。三条回廊,一扇门。

砰!砰!

“到底是谁?该死,搞什么啊,在玩砰砰游戏啊?”外面漆黑得我无法自如地行动,与其停在原地,我还是朝着那扇门摸索着走去,然后气愤地使劲把门拉开。

“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两种途径都会奏效?”崔雅说。“它们是如此的不同,练习内观法门必须非常努力,至少一开始时。但是把自己交出来,似乎不需要什么努力。”

“我不是法师,只能给你提供一些初学者的观点。对我而言,这两者有一个共通之处,事实上,所有的静修方法都有这个共通之处——它们都是借由强化目睹或看的能力,来打破私我。”

“但这和我的私我有何不同?我认为私我也有能力目睹或觉察。”崔雅擤了一下鼻子,喝了一口茶。

“这便是重点了。私我并非真实的主体,只是另一个客体。换句话说,你可以意识到你的私我,也能够看见你的私我,即使有部分的私我是无意识的,但在理论上,所有的部分都会成为知觉的客体。这个私我,换句话说,能够被看见,也能够被理解,因此它不是‘观者’(Seer),不是‘知者’(Knower),也不是‘目睹者’(Witness)。这个私我只是一大堆心智的产物,譬如知识、符号、意象与概念。我们认同了,然后透过这些东西来看世界,并且扭曲了世界。”

崔雅马上抓住了要点。这些理念对我们来说已经相当熟悉:我们只是将它们说出来,加强理解。事实上我只是在回避另一个话题罢了。

“换句话说,”她开口说道,“我们的头脑认同了那些东西,于是把我们和外在的世界分开,自他对立、主客对立便因此而形成。我记得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曾经说过:‘在主体与客体的裂缝中,存在着人类一切的不幸与痛苦。’”

“而且最妙的一点是,私我甚至不是一个真实的主体,或是一个大我,它只是一连串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产物。如果想打破这份错误的认同,就必须开始观察心智的内容或里面的东西。就像内观或禅所用的方式,你彻底地看着这个心智—私我的结构……”

“换句话说,”崔雅插了进来,“你以目睹或看取代了私我,你只是客观地、完整地目睹心智里所有的东西,譬如思想、感觉、意象、情绪等等,但不去认同,也不去批判它们。”

“是的,到了某个时刻你乍见曙光:既然你能看到所有的思维与意象,它们就不可能是真实的‘观者’与‘目睹者’。于是你的认同感开始从个人的私我转向非个人的目睹或看,这才是真正的主体(the real Subject)或真我(the real Self)。大写的主体或真我。”

“对,”崔雅说,“目睹,或看的本身就是真我或大我,它与神或大精神是一体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我由个人的努力开始,试着去目睹我自己的心智与身体,最终我的认同感还是会向外扩大到与虚空合一。如果我从一开始就臣服于神、臣服于宇宙,最后我还是会达到相同的大我或更大的觉知状态。嗯,有几次我的确达到了那种状态;但大部分我还是回到了旧有的泰利。”

“没错,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圣·克雷蒙(St。 Clement)会如此说:‘认识自己的自性也就认识了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只有一个见证,只有一个神性,透过不同的眼睛向外看,以不同的声音说话,用不同的腿行走。然而重视神秘体验者却指出,神(God)只有一个,大我(Self)只有一个,见证(Witness)也只有一个。”

“好,借着目睹私我,观察身体与心智的所有面向,我就不再认同这些客体,反而认同了真我,或真正的见证。而这个见证便是大精神,便是梵。”

“根据长青哲学的说法,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崔雅开始烧另一壶茶。“你有没有将这些理念与想法写在《意识的转化》里?”

“写了一些。主要集中在目睹者的发展,以及目睹者在唤醒自己真正的本性前所处的错误认同阶段。我对于可能发生在这些阶段中的神经官能症与心理病症着墨甚多,并针对每个阶段提出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我很以这本书为荣;它是我近四年来唯一的作品。

“这些理念与观点我从前听过吗?听起来似乎很新。”

“绝大多数是新的。让我以《读者文摘》的程度来说明一下。你知道伟大的存在之链(Great Chain of Being)吧?”

“当然,就是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层次。”

“根据长青哲学,实在包含了好几个不同的层次或面向,从极小的真实到极大的真实,这个伟大的存在之链指的是从物质、身体、心智、灵魂到灵性各个不同层次的晋升。物质、身体、心智、灵魂与灵性是五个不同的层次或面向。有些传统则有七个层次,例如七个脉轮。有些传统只有三个层次——身体、心智与灵性,有些传统则有数10个以上的不同层次。你知道的,在我自己的书里,我喜欢采用24个层次。

“反正,比较简单的说法就是物质、身体、心智、灵魂与灵性这五个层次。重点是,在人类的成长与发展中,自性或真我,是从认同物质的私我(material self)开始的,然后是身体的私我、心智的私我、灵魂的私我,最后才反过来唤醒私我真正的本性,也就是灵性(spirit)。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了前一个阶段,再加上属于自己独特的面向,为的是形成更大的统合,直到最终与万有合一为止。在这本书中,我想说明许多具有启发性的心理学家,无论是东方或西方,从弗洛伊德、荣格、佛陀到普拉提尼斯(Plotinus),都描绘出这相同脉络中的各种面向,而这个相同的发展脉络就是奠基在伟大的存在之链之上的。”

“听起来好像是把当代心理学的所有线路都接在长青哲学之上了。”

“没错,正是如此。我们把它们融合成一个综合体,它真的有效,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开始大笑。火红的落日映照在沙滩上,崔雅看起来非常自在、轻松,如往常一般,我们寻得一个身体的接触点,一个可以使我们感觉踏实的交会点。我们两人都平躺在地毯上,我的右脚微微地碰触到她的左膝。

“一旦走上这条求道之路,除非分外小心,否则便要走得万分孤独。我们当加倍留心:wrshū。,将爱与付出当作每日奉行的功课。”

“那么,”崔雅概述地说道,“伟大的存在之链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晋升。”

“可以这么说。其实静修就是帮助我们向上发展的方法之一。它帮助你超越心智,进入灵魂与灵性的层次。前三个层次的发展也是如此:当心中的见证不再认同较低的层次,才能认同下一个更大、更具包容性的较高层次,这个过程会不断地持续,直到见证重新发现私我的真正本质,也就是神性。”

“我明白了,”崔雅说,她对这个主题十分有兴趣,“这就是为什么观照的练习会产生功效的原因。透过观察自心,或赤裸地目睹所有的心念活动,我逐渐能转化自心而不再认同它,并且在伟大的存在之链中向灵魂、然后是灵性的层次迈进。这基本上是从进化论延伸出来的观点,类似于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或奥罗宾多(Aurobindo)的理论。”

“我想是的。身体觉察到物质,心智觉察到身体,灵魂觉察到心智,而灵性则觉察到灵魂。每一个进阶在知觉上都是一种增加与强化,以及较大较广的发现与探索,直到见证人至高无上的统合状态与宇宙性的觉知为止,也就是进入了所谓的‘宇宙意识’。这一切听起来似乎非常枯燥与抽象,但如同你所体会的,实际的过程或实际的神秘状态是极为单纯而明澈的。”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房子的屋顶与墙面上。

“想吃点什么吗?”我问,“我可以做些意大利面。”

“再谈最后一点。你刚才说,你将这些发展阶段与各种不同的神经官能症或情绪方面的问题联结起来。在学校时老师们告诉我们,现今大部分的精神科医师都将这些病症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边缘症,如自恋;以及一般的神经官能症。你的理论如何切入?或者,你赞同这样的分类方式吗?”

“哦,我同意这三个主要的分类,只是不够深入,它们只涵盖了五个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如果是第一个层次出了问题,你会得精神病;第二个层次是边缘症,第三个层次则是神经官能症。这是相当简化的分类。”

“我懂了。这样的分类只涵盖了三个主要的正统领域,但精神治疗忽视了较高层次的发展,否定了灵魂与灵性,而这正是你在《意识的转化》中所要修正的地方,对吗?”

天色愈来愈暗,一轮满月已经跃出海面,穆尔海滩被笼罩在朦胧的光晕中。

“没错,我所使用的灵魂(soul)一词,指的是一种半成品的屋子,是介于个人的私我—心智与非个人或超个人的神性之间的东西。当灵魂从你心中放光时,它便是见证或纯粹地看,也就是说,灵魂是见证的家。一旦你突破了灵魂的层次,见证或看的本身就粉碎成所有被看的客体,或者你和自己能觉察到的客体合一了。这时你不再见云,因为你就是云了。这便是神性。”

“那么……”崔雅顿了一下,“这样看来,灵魂的层面有好,也有坏。”

“你心中的灵魂或见证的本身,是一个通往神性层面的最高指标,也是通往神性的最后障碍。唯有从见证或看的位阶才能跃进神性,但接下来,见证与看的本身必须瓦解,即使是你的灵魂也必须被牺牲、解放与死亡,这样最终的自性或灵性的明光才能破晓而出。因为灵魂是知觉最后的结,是限制宇宙灵性最微细难解的结,也是最后和最微细的私我感,但这个最后的结是必须被解开的。首先我们得超越物质的私我,也就是不再认同它了,接着要超越身体的私我,然后是心智的私我,最后才是灵魂。这最后的死亡,禅称为大死(the Great Death)。每一个层次的死亡都是我们的垫脚石,每一个较低层次的死亡都是较高层次的再生,直到最终极的再生、自由或解脱为止。”

“等等,为什么灵魂是最后的结呢?如果灵魂是见证的家,它为什么是一个结呢?见证的本身并不认同任何一个客体,它只是单纯而完整地知觉每一个客体罢了。”

“这就是重点了。没错,见证的本身并不认同私我或任何其他的客体,它只是完整地目睹一切的客体。但重点是:见证的本身仍然与所见的客体分离;换句话说,其中仍存在着非常细微的二元对立。见证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在静修中,它也是必要且相当重要的,但不是终极的一步。当见证或灵魂被瓦解时,见证的本身就变成了它所见的每一样东西。主客的二元对立因此而瓦解,剩下的只有非二元的本觉。那是一种非常单纯明澈的状态,像道元禅师在开悟时所说的:‘当我听见钟声响起时,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