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柳传志的"商海"人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理下形成了很多优秀品质,比如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又如敬业、专业、精业等。企业实施军事化管理,就能够把军队的一些优良作风带入到企业中,融入到工作中。

联想的目标是在企业内建立一支坚强的斯巴达克方阵,一支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富有朝气的队伍;一支具有极强进取心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的队伍;一支始终保持危机感和责任感的队伍;一支不为小胜而轻狂,不为失败而气馁的队伍;一支始终把个人的追求和事业的成就联系在一起的队伍;一支能够互相协调、配合,互相补充的队伍;一支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公开自己的意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自我完善的队伍;一支具有独特的亲情联系的队伍。

行动规划之道

企业是靠人生存发展的,是靠人来赚钱的,只有把人管住,形成一支强有战斗力的团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8章 大船结构

公司好比一条在大海里航行的船。我希望我们的同志退出这个画面,站在更远一点的角度,从海图上来看看我们这条航船走过了怎样的航线,描绘一下我们下一个战略目标大概在什么位置,以及怎样才能避开潜流,绕过暗礁,开辟一条能到达下一个目标的新航道。进军国际市场,绝非易事。但我相信,我们这条由理想和意志组成的大船,一定能越过激流险滩,到达胜利的彼岸。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决策人员认识到,如果没有一支组织严密、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企业就形不成产业,也就无从谈起进军海外市场。于是,他们实行了“大船结构”的管理模式,最终收到了好的成效。

1989年12月,在北京联想的成立大会上,柳传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他的大船理论:包括什么是大船思想,什么是大船结构。所谓大船思想,即同舟共济、协同作战、合作意识、整体观念、补台思想等等。大船结构,其特点是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包括5层意思:集中指挥,统一协调;各船舱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公司实行集体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奖惩严明的组织纪律结合。

柳传志基于大船结构又总结出6方面的大船文化:灌输全面的价值观;树立事业上的共同理想;塑造高技术企业的社会形象;弘扬拼搏创业的内部精神;培养以企业为家、以集团为荣的自豪感;倡导亲密和谐的内部关系。

在联想发展的历史上,其缔造者柳传志无数次地提到了船。管理上说是从平底快船开始,经历大船结构抵达舰队模式;文化上倡导大船文化;表扬一个人说其有大船思想,斥责一个人则说其违背了大船思想开小差。而诸如海图、航线之类的词汇也时常被柳传志用来讨论战略设计和路线定夺。

行动规划之道

做企业好比开大船,船长起到带头的作用,而船员则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得大船顺利前行。管理者要做到集中指挥、分工协作。

第9章 舰队模式

“舰队模式”,是联想的第三个管理阶段。这种管理模式在释放各条“小船”的同时又用统一的财务将他们“绑”成一支舰队。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1989年柳传志提出的“大船理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中央集权。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另外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其他“小船”的发展,逐渐使一些员工丧失了积极性。这种情况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1993年的时候,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既定的销售任务。随之而来的就是PC市场的变化,国外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导致联想所占市场份额变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继续使用“大船模式”,便与公司业务产生了矛盾,严重阻碍了联想的发展。

柳传志开始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能用于联想的发展,于是在1994年的时候,柳传志开始向事业部放权,并成立微机事业部。其电脑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一律交给事业部进行自行管理,从而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联想这次模式的转变,不仅实现了其生产力的解放,也促进了联想业务的发展。进而联想在接下来的四年连续保持了利润100%的增长,并为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动规划之道

管理模式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管理者要及时作出分析,进款制定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

第10章 管理要有“主人意识”

管理中的主人意识特别重要。职业经理人为什么短期内业绩还可以,但长期就不行?联想的实践也证明,洋CEO缺少主人意识,做决策短视,杨元庆重掌帅印之后,联想文化才开始回归。联想希望做成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以股权激励和文化传承的方式产生企业的真正主人。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2005年在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之后,由于两个公司的文化磨合使得联想内部不断出现各种矛盾,进而在管理上也显得较为混乱。而且管理层无法按时完成既定的目标,作为执行董事的柳传志却无能为力。但是他已认识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联想的管理层缺乏主人意识,职业经理人只注重短期的目标,而缺乏长期的目标。

2008年的时候,联想出现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新联想不得不选择更换CEO。金融危机打乱了联想的计划,本是由外国人掌管联想5年的计划一下子改变了轨道。此后,杨元庆任联想CEO,联想才真正的在业务上走向正轨。柳传志说:“联想希望办一个能够长期传下去的企业,希望做成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企业是要有主人的,但在联想我们不会让家族存在,家族就会妨碍有能力的人的发展,会任人唯亲,我们要以股权激励和文化传承的方式产生企业的真正主人。有些企业出现了问题,就是因为没有主人,创始人退出以后家族企业就变成一个公众企业,从外边聘请职业经理人,短期内业绩还可以,但没有了长期的计划,跟着就下去了。”

行动规划之道

正如柳传志所说:“在管理中,‘主人意识’最为重要。”只有做企业的主人,才有为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目标的打算。

第11章 企业家的意志力最重要

企业家基因中,意志力最重要,尤其是初创型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创的联想一笔300万的钱被深圳一私人进出口公司骗走了,当时为了找到这个人,我拿板砖拍他的心都有!天天蹲他们家。经常我半夜两三点一下子吓醒了,心脏狂跳。后来钱要回来,还是有这毛病,住到海军医院几个月才调整过来。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一个企业家所具备的基本因素就是意志力,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柳传志的亲身经历也向人们证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当时在他决定放弃领导职位而转向高科技行业时,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意见。1986年,联想全年的利润仅有100万,而物价局在联想推出汉卡之后,却要罚他100万。于是柳传志就天天守在物价局局长门口,只是为了能够见他一面。被拒绝之后,柳传志觉得很难堪,毕竟自己已经40多岁,还是科学院的领导。所以,他认为,在创业的初期,不管有什么困难,企业家都一定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心理。

其次是在做自己品牌的时候。但是柳传志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了品牌条件,于是就向有关部门申请,但是没有被批准。但是柳传志的目标却很明确,做品牌是做定了。后来,联想便在香港成立了,并且一直做得不错。随后,柳传志去国外参加展览,正巧碰上了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在参观展览。于是一波三折,柳传志拿到了批文,联想正式在中国内地成立了。正式柳传志的意志力,才成就了今天的联想。

行动规划之道

企业家所具备的基本因素之一就是意志力,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和企业发展过程中。

第12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拿老话来讲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比如《孙子兵法》里讲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对商业是很大的启发。再比如我思想深处的东西,从做事方法上讲是“守正出奇”,守正出奇就是如果一条路我看不明白,就得小心走,踩实了才撒腿就跑,这些是东方中庸思想里发展出来的。这两年很流行所谓的狼性文化,但我这儿就不提倡。西方的竞争比我们还激烈,但是争在明面里的,对事不对人。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在柳传志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看到东方的中庸之道,又可以看到西方的管理思想。联想在这种东西结合的管理模式下,可谓是蒸蒸日上。尤其是在联想并购IBM之后,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管理就更是明显。

对于柳传志独特的管理思想来说,也是在借鉴了很多管理之道的基础之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他说:“曾国藩有三件事儿给我印象很深刻,第一是屡败屡战的精神,第二是他静思的方法,第三是他特别善于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曾国藩的这三个优点给了柳传志很大的启发,而且这些优点在柳传志创建联想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其次当联想开始做外国经销商的时候,就是结合了中国本土市场的实际情况,然后学习西方的管理方法。柳传志说:“联想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归功于其不断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与自身的探索相结合。”通过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联想逐渐完善了自己的管理模式。柳传志认为,企业管理的方向就是中西合璧。“西方管理强调规范化,东方管理讲人情、亲情,或者说艺术化的管理比较多。联想要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为基础,而用人情、亲情来进行调整。”

行动规划之道

任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都是可以用来借鉴的,随后才会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成为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

第13章 执行是一门艺术

与传统的认识不同,有效地执行是需要领导者亲历亲为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对企业具体运行的细枝末节的关心。在领导者的亲自倡导下,执行文化应该成为企业的基因,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仍然拿企业运行最为关键的三个要素来说,战略、人员与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执行”的精神来指导落实。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在柳传志看来,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而占据核心位置的主要是战略、人员与运营流程。一方面这三个要素是否能有效结合,决定了企业能够成功;另外一方面,也是管理者面临的巨大难题:如何将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柳传志认为,结合的关键就在于执行。

企业领导者在整个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自然少不了就要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任何一个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都不是凭空臆断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以执行的踏实心态,及时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特点作出透彻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再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仅是领导者需要执行能力,对于员工来说,执行能力也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这就要求领导者要锻炼员工的执行的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领导执行能力还需要通过运营流程来体现,而这也是最为困难和最讲究艺术性的一个环节。所以,只有领导者具备了执行能力,才会将这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行动规划之道

企业领导者要认识到执行在企业发展之中所起的作用,重视自己的执行能力,才会使得企业向成功迈进。

第14章 有的东西是要经常创新;而且要不断调整

在管理之中有的东西是要经常创新,而且要不断地调整。比如说一个企业制定的战略路线是可以调整,这实际上是很大的事情可以调整。但什么东西是不能变的呢?我觉得有些东西,比如愿景,企业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它的目标、管理理念,这些东西不能常变,你老变那员工就不信你,无所适从了。有的东西像文化基础,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不能变的。所以这些东西我觉得就要反复地讲,我们反复强调这个,也许两三年以后你再做《对话》节目找我,我还是老一套,你也别烦。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2002年11月的时候,柳传志参加了CCTV的《对话》节目。在谈到管理的时候,他认为管理中有些东西是需要经常创新,并需要不断地调整。当时的联想正在为进军国际化做准备,一旦成功将会吸收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显然,原有的管理方式对于新的发展来说,肯定会互相不适应,这就不得不对联想的管理进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新的管理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联想的新环境。虽说,管理需要创新和调整,但是管理理念不会改变,其发展目标也不会改变。只是联想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行动规划之道

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想要发展,就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大环境,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调整。

第15章 企业的管理能力如同人体的健康一样重要

冬天来了,这个冬天冷不冷,能否过得去,这对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和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来说,情况可能大不相同;国际金融危机来了,企业能否生存,能否创造新的业绩,对于拥有不同管理能力的企业而言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此时,企业的管理能力如同人体的健康一样重要。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柳传志将管理分为两个层次,即著名的“房屋论”。1991年的时候,由于中国为了发展其信息化,就大幅降低了关税,这便使得国外电脑企业开始大量涌入中国。而联想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也受到了影响,连续推出的机型在市场上很不讨喜。1993年的联想还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这时联想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