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轨-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都在探索,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你们下一步准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良性互动?还有,失地农民你们如何保证他们的长期生计问题?”

他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些是我已经思考过了,有些是新问题,但主要的思路是明确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准备通过调节土地的供应量和推出的速度等市场手段化进行合理调控。至于财富差距的急剧扩大,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政府只有通过税收和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物价、住房补贴去尽力弥补这种差距,引导富人通过捐赠、慈善等渠道缓冲这种社会矛盾;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准备拿出城市开发结余的百分之六十的资金,反哺农村,加大对村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交通建设等,切实改善农村的居住、生产生活环境,把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纳入与城镇一样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活保障,让所有的居民、村民都享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成果。”我突然想起部分专家的观点,说道,“国内有些专家提出农村实行土地的全部流转,用工业化理念去发展农业,我很担心这种观点变成国家政策,中国与国外不同,而且时代也不相同,资本主义国家能搞成的东西,在我们国家未必就一定适用,首先中国有十三亿人,八亿多农民,这是最大的国情,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对国家对老百姓都将是一种灾难!对政府的管理、对城市的管理者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在咱们中国,实现城市化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期分阶段分地域逐步实现。我的想法是,对于开发后的失地农民,一是走平安村、小桥村这种村中城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提高村民的生活素质,二是加大就业力度,焦炭项目、多晶硅、合力水泥等产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争取政府的职业培训项目支持,有目的的对村民中符合条件的人加强培训,然后推荐到这些企业就业,也可以采取组织行业协会的方式,组织村民进入第三产业的发展,只要能充分就业,我相信杨柳镇的发展就是健康的、可以持续发展的。”

薛秋阳赞赏道:“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但距离实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三十个村发展极不平衡,政府财政和政策的调节作用尤其重要,介于县财政的压力,恐怕拿不出多少钱来大幅度投资乡村项目的开发,你们自身的发展就特别关键,像皇家山九个村的发展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搞一刀切。九个村为什么发展缓慢?根本性问题还是村级班子的问题,村级班子的问题归根结底又是集体经济的问题,没有钱就留不住人,特别是能人,有能力的人都出村子打工去了,现在连发展一个党员都成问题,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我们的基层政权堪忧啊。农民的组织性是很差的,缺乏带头人,经济发展就找不到出路,所以,目前在山上,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二是村级组织的稳定问题。你的先工业后农业、先城镇后农村的思路和我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在发展山区经济的问题上,我希望你们优先考虑发展集体经济的问题,平安村的发展之所以成功,其实也是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做基础、做后盾,才会那么顺利的带动了整个村民的富裕,这是一条很符合我们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思路的。”

我发现他双目炯炯,神情极度兴奋,很显然,薛秋阳经过这十多天的调研,一直在思索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现在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而我仅仅停留在一个大的轮廓、一种还很模糊的想法上,具体怎样推进农村经济的建设,是先集体还是先村民、或者是二者齐头并进,一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是觉得他说的无不道理。俗话说:“雁无头不行”,广大的农民因为受教育的程度和信息的闭塞,自身的组织能力极差,市场经济就是行业的大分工,产前产中产后自行归位,相互衔接,自然成一个经济链条。但我们的村民目前依然停留在小农生产上,包产到户,各自为政,连自产一点山货也需要自己背进城里买了才能换成现金,效率极其低下。所以,村级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尤其重要,没有强有力的班子,就根本不可能有老百姓的富裕!

“薛书记你说得很对,我回去后组织党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目前山上的班子建设基本是稳定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关键的问题就是集体经济的问题,九个村都基本属于空壳村,集体连买一张纸也很困难,我打算先解决这个问题。”

薛秋阳欣慰道:“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问题,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的贯彻落实问题,现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我急希望看到杨柳镇在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加强和发展,特别是你们在平安村推行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能成为每个村组织建设中的基础性制度,有了村民的参与和监督,村级组织建设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C

321 【杨柳模式】

这一夜我们谈得很投机,开诚布公,已经超越了上下级的关系,就像两位知心的朋友,相互鼓舞、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和探讨,一直到村里的公鸡叫第一遍,我们才匆匆上床睡了一会。

有了和薛秋阳交流的心得,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回杨柳镇的第二天,我就召开党委会,统一大家的思想,并作出两个决定:一,皇家山九个村,每年由县财政返回的土地出让金中拿出四十五万作为村级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发展经济的支出,不得用于请客吃饭等;二、县林业局牵头发展的“皇家木业”,九个村用资源入股,成立杨柳镇皇家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异地建厂,厂址就选在杨柳镇,厂长为御园村主任徐开山,董事长衡大海。

衡大海很积极,接到任命的第二天就上山组织召开会议去了。机器设备和生产工艺县林业局都是现成的,由于郎一平在洪书记面前重点汇报了这个项目,林茂不敢怠慢,亲自主抓,计划半年就出产品。

市委的换届工作已经进入*作层面,鲁大东离开了吴德市,交流到颖州市作副书记,省科技厅副厅长萧常山到吴德市任副书记。

再过两个月,萧常山代理吴德市市长,毛德旺到政协当主席。在吴德市的权力角逐中,毛德旺和鲁大东都成了失败者,真正获胜的是一直以温和处世的洪常青,在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的班子调整、搭配中,二人的嫡系人员或被撤或被换,以龚自成为代表的新兴势力逐步走上吴德市的权力舞台的中心。

郎一平这时候是坐卧不安的,每天和古震联系很密切,他既然不想让我知道,我也懒得过问,天天按时到杨柳镇上班,督促、解决太阳神集团2000吨多晶硅项目和50万吨焦炭项目的建设问题,这是杨柳镇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杨柳镇最近来了许多外地来的游客,大家纷纷议论竹溪河露天浴场的新鲜事,我抽空去了一趟,沙滩上人头攒动,许多穿着游泳短裤和比基尼的男男女女在河水里嬉戏,河水及胸,骄阳下清凌凌诱人。沙滩的一边摆满了卖水卖食物以及出租游泳用品的小摊点,这些摊主都是附近的村民,生意十分火爆。

来到一个小摊前,我问买茶叶蛋的大嫂:“大姐,你是哪个村的?”

大嫂边手里忙着嘴里应着:“竹溪村的,就那边。”她顺手一指,手指的尽头是一丛丛苍翠的竹林,每丛竹林后都有一座两层砖混结构的小洋楼,很显然,这一带农户的家庭条件都不错。

“卖茶叶蛋一天能收入多少?”

“百来十块吧。”

“不错啊。”

大嫂擦着脸上的汗水说道:“不行,还比不上她们卖水的。”

看她很忙,我和符成坚又到其他地方逛了逛,看来这里很有点海滩的味道,对于内地没见过大海的人来讲,能到这里也是很兴奋的,也算还了自己一个到海浪沙滩游泳晒太阳的愿望吧。

古震搞这露天浴场目的何在呢?如果说商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那古震这种行为无疑就是脑壳长包、大脑进水,几百万砸下去如果仅仅靠出租浴具的收益想回收成本,可能要靠他子子孙孙去努力了,何况古震目前还是单身一人。

“难道是为了炒红杨柳镇的女子礼仪学校?”回到家里,我还在努力的思索,“除非他往大里搞,现在办教育也是一项获利丰厚的行业,像新东方学校就大名鼎鼎,财源滚滚……”

“陆川,想什么呢?”郎燕坐过来问道。

“没想什么,工作上一点事。”

“早也工作晚也工作?”她嘟着嘴表示不满,低声说道,“和你商量一件事。”

我见她热切的目光,问道:“什么事?”

“我想搬回新房去,假期快结束了,提前把欢欢的奶戒了。”

“给妈说没有?”

她摇摇头,“还没。”

“嗯,先说说,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晚上郎一平回来,手里拿了一本吴德市委主办的《要情参阅》,递给我说:“陆川,你看看。”

我接过一看,封页上第一行黑色加粗的大标题是“杨柳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心里一阵激动,急忙翻开细细的看了一遍。这是市委政研室刘思韬主任根据洪书记的指示,专程到杨柳镇蹲了三天,搞出来的一篇极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前面还有洪常青的批示:杨柳镇平安新村建设很成功,其基层组织建设、村务管理、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都很有特色,值得借鉴和推广。

这篇调研报告从很高的角度剖析了平安、小桥两个新村建设对搞好全市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义,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平安村的具体做法,最后总结成“杨柳模式”。

我知道这时候发这篇经洪书记加按语的调查报告意味着什么,起身走进书房,见郎一平面带微笑的在灯下看着我,问道:“看完了?”

“看完了,市委洪书记评价很高,刘主任提出的杨柳模式也是很具有导向性的。”

“你坐下,”看得出他心情特别好,“下一步准备怎么干?”

“前段时间我和薛书记把全镇有代表性的村走了一遍,我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分三个阶段用十年时间把杨柳镇的二十八个村全部建成新村,在全县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围绕集镇开发和工业区建设,用一到两年时间把集镇周围有条件的村先发展起来,建设五到八个,第二阶段重点是发展皇家山九个新村,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其余的作为第三阶段重点发展。”

“一到两年能搞五到八个吗?”郎一平担心道。

我信心十足,“只要县委对杨柳镇的优惠政策不变,建成五个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八个是奋斗目标。”

“嗯,有信心是对的,但也要量力而行,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降低标准那不算。”

“这是一定的。”我之所以有这个信心,是基于现有的基础,围绕杨柳镇周围的十多个村,集体经济都是很富裕的,加上合力水泥、多晶硅项目的实施,个别村集体经济的积累达到八千万,一个新村的基础设施最多也就八百万左右,加上村民自筹部分,比平安村建设得更好都有可能,像司马、高峤等村都具备这个实力。

郎一平高兴道:“这个事如果搞成了,吴德市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就看杨柳镇的了,意义重大啊。”

“爸,市委还有两个月就该换届了吧?”我必须要问清楚一些事,这也关系到我个人的前途啊。

“是啊,这时候尤其要稳重,不能出乱子。”

我点点头,说道:“杨柳镇目前是很稳定的,我们的工作主要以推进三大产业项目建设为主,所有的力量都在向这方面倾斜。”

他思索了一阵,说道:“拆迁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作要做到一家一户,先易后难,问题难办的可以放一放嘛,重要的是不能激化矛盾。”

“我们做好了工作队员的思想,讲政策、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利诱人,我们有个工作队员为了司马村一家农户的祖坟搬迁,前后去了七十二次,最终还是感动了对方,配合政府搬迁到了指定的地点。”

郎一平赞赏道:“有了这样的工作激情和责任心,工作就好办了。那人叫什么名字?年底可以报县委的先进个人嘛。”

“潘乘风,在文化站工作。”

“潘乘风?名字有点耳熟。”

“前次幸福小区救人就是他。”

“是不是被高利贷砍人的那次?”

我点点头,答道:“就是,他作为拆迁队员,当时就是负责那一家的拆迁工作,年底上门看望时正好发现户主受伤,幸亏救护及时。”

“这样的同志应该表扬嘛。”

我顺口接道:“我们党委有个想法,杨柳镇新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拆迁办公室,按正科级配备干部,廖长发兼主任,潘乘风副主任,准备最近就打报告。”

他嘿嘿一笑,我以为要挨批评,不料他点头答应了,“等市委班子出台以后再说。”

我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市委班子一出台,就等于吴德市的大局已定,其余各县区和部门的班子搭配问题会陆续提到议事日程上。郎一平自己还是前途未卜,当然没心思考虑下面的干部了。

“爸,先锋县还没准信吗?”这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古震活动几个月了,应该有结果了。按一般惯例,市委党代会召开前各县区主要领导一般都该明朗了,不然,党代表的推选就是一个问题。

他微微点头,又皱眉道:“初步定了,但谁说得清呢?都没有谈话。”

“那……古震如何说?”

“他当然说没问题。”郎一平显然对古震没有信心。

我放心道:“应该没问题,古震和龚秘书长、卢秘书的关系都不一般。”

“但愿吧,关键是薛秋阳的问题,洪书记还没表态。”

“哦?薛书记准备留先锋县?”

他点点头,“刘书记原则性很强,不愿意出面打招呼。”

我不好再问,薛秋阳如果当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