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玉虫-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道街上有玉石,佟一琮看了,认为那里的玉器称不上是精品,他觉得不过瘾。就像已经进了珍宝库,却只瞧着了一小点儿,大部分都藏着掖着,让人看不着吃不着,惦记得心痒。
穆小让的眼里心里全是他,他的笑,他的皱眉,他的开心,她全知道,她说:“新疆的和田玉名气最大,咱们来了不能白来,得去玉石市场长见识。”
穆明故意逗她,没听着似的,不理会。兰瑞儿轻轻拉了下穆明的衣袖,对着穆小让的方向轻轻弩嘴。穆明会心一笑,几个人的方向便保持了高度一致。
事实上,走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大街上,几乎到处都能看到玉石店。有人戏称,乌鲁木齐的玉店和饭店一样多。不用分析,佟一琮也能猜出“全民”从事玉石生意的原因和岫岩肯定完全一样。从事玉石贸易起步资金不大,十几万就能开个不错的店,实在没钱投入,万八千块租个柜台也能卖玉,估计也会有人像他在上海一样,做着玉石二道贩子,混点儿零花钱。还有一个原因,一少部分企业家完成原始积累,手里有余钱,知道玉石珠宝行业利润大,就把钱投入玉石市场。表面看,玉石市场大繁荣了,只是这样一来,竞争手段自然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佟一琮到玉石市场主要为了长见识,关于和田玉的资料,他看得不少,和田玉玉件在上海他也见识了不少,但怎么选到货真价实的和田玉,他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理论多,实践少,选玉就得多看多上手。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兴奋到了极点,钻进一家又一家的玉石店,不看装修,不看摆设,甚至连店主店员,他都不会多瞧一眼,他的眼睛里除了玉石什么都没有。看不够的玉件,看不够的原石,入眼全是美,品不过来的美,看人家的料,看人家的工,看人家的创意。兜里的钱少,他没打算买,即使兜里的钱足,他也不一定敢出手,原因简单,怕走眼。
选和田玉有独特的门道,先是看玉料,籽料山料不是行家难免走眼。辨认造型纹饰,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的处理都得统一和谐。还有重要的一项是看皮色籽玉。行内有句话:“子料去了皮,神仙认不得”。有些优质的山料和俄罗斯料同籽料相似,被一些商人充数高价出售,进价上却相差数倍。
吸引力法则起了作用,脑子里念着好事,好事就来,担心什么坏事,坏事就到。事儿不是落在佟一琮几个人身上,而是一位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的书生身上,地点是在佟一琮几人随意进入的一家玉店。
书生这个词容易让人想起《倩女幽魂》里张国荣演的宁采臣,温文尔雅,清新洒脱,老实较真。眼前这人前两样和宁采臣绝对同出一门,不同的是一头黑发剃得紧贴着头皮,另外加了一副黑边眼镜,眼镜后的眼睛里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和精明,倒是那张厚嘴唇透着吃四方的福气。
书生和戴着花帽子的老板正对着一件和田玉石商量得热火朝天。一个是新疆普通话,一个南方普通话,听在耳朵里,像是两个外国人用中国话在交流,别扭,有趣。
佟一琮凑过去瞧,和田玉山料,工是新工,亭亭玉立白玉瓶,缠枝莲花,瓶上的两条玉链,两只耳环,很是灵动,创意特别,学了古玉,加了新意,不足是细节上不够精致。按照佟一琮的判断,这件玉件属于上品,雕刻师应该是个极聪慧的人,既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又有自己的创新,假以时日,勤磨苦练,即便做不出极品,做出精品顺其自然。
惊的是老板的话:“我这是正宗的羊脂玉。”
第3节
佟一琮心里一笑,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明明是山料,居然敢说是羊脂玉?!佟一琮虽然不像懂岫玉那样懂和田玉,但也清楚真正的羊脂玉,透闪石含量达到99%,产于冰雪覆盖的冰河中。不但白而且绝不反青,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子料可以相比。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稀有度,爱玉的人时常会感叹寻羊脂玉难,难于上青天。眼前这块,和精品羊脂玉差得太远,颜色反青,油脂度明显不够。店老板说得天花乱坠,书生听得津津有味,颇像已经信以为真。这并不奇怪,如果不是精通玉石,走眼是难免的。
按说这不关佟一琮什么事,别说在这儿,在岫岩也是同样的道理,哪一天玉石市场没有看走眼的?走眼了,说明你的道行浅,说明你的功力不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挨打受骗了,你得认,这是规矩。可他莫名就觉得和这位书生亲切,莫名不愿意看到他上当,莫名想当一回关东英雄。他清楚,如果再不说句话,估计这位书生就得成输生了,不是读书的书,而是输赢的输。
事实上,佟一琮在这件事上心里也有过小小的挣扎,说或不说,一会儿把他拉向左,一人儿把他拉向右。说出来,他怕惹事,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他算什么龙,就是一只虫,一只草根。不说吧,他怕书生受骗。他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充分的能鼓励自己的理由。他一下子想到了兰瑞儿和他说的一些话。
这话不光对佟一琮一个人儿说的,兰瑞儿在来时的火车上讲了一些穆斯林的禁忌,对着的是穆明、佟一琮和穆小让三个人。一再叮嘱他们“入国问禁,入乡随俗”,比如千万不能注视维吾尔人或他们的东西,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忌蹂躏粮食、咸盐及各种食物。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需用毛巾擦干。吸毒、赌钱、酗酒、斗殴、说谎、暗算他人全是禁忌。
佟一琮觉得,这最后一条和满族老祖宗要求一致,和全世界老祖宗要求一致,人哪能为了钱就骗人呢,欺负人家是个外地人?做人做生意不地道哪成?做人靠德,做生意也是一样要靠德。想到这一点,他觉得正义充满了内心。他还清楚一件事,如果不懂行被骗了,店家挣了钱也不感激你,还会笑话你,拿你当傻瓜。咋能不让人当成傻瓜呢,咋能帮帮这个书生呢?佟一琮的脑细胞呼呼的转着,搜索着可以帮到书生的巧妙办法。这时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脑子转的还是慢,要不咋这半天还没想出来呢?或者说,自己不够正义,不够有勇气,明明想做好事,还要顾前顾后,这是国人的劣根,还是自身的不足?想到这,他又给自己鼓了把劲儿:佟一琮,你是在做正事,是帮人,是做好事,哪还有啥怕的?胸怀正气小鬼让三分,讲的是理儿,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嘛。
穆明不知他在想什么,以为看中了这件玉石,悄声问:“还要插一脚?”
他的意思佟一琮明白,是告诉佟一琮不要参与买这个玉件了。原因简单,别人看中了,你再插一脚,只会把价钱抬高,店老板肯定受益,但对书生和你都没好处。
佟一琮递过一个眼神,穆明心领神会,不插话了。佟一琮再往书生身边凑了凑,拍着他的肩,一脸惊喜:“五哥,真巧,你也在这儿啊。”
书生肩膀一斜,愣眉愣眼瞅着佟一琮,说起南方的普通话,口音听起来和外国人讲中国话没差多少,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辩着听。“先生,我不太敢认您,您是?”
佟一琮说,“你不认得我,我可认得你,就你这身精肉,贴着头皮的短发,多特色呀,到哪儿都招风儿。”
书生听他这样开玩笑,并没生气,脑袋坚定地摇着,说:“我真不认识您,先生,我想您是认错人了。”
佟一琮说:“没认错。五年前,咱俩还在一起喝过酒呢。他乡遇故知,别看这玉件了,咱们先找个地方喝小酒儿去,叙叙旧。”
店主的脸色顿时变成了铁青色,很明显生气佟一琮扰了他的生意,店主心里的不痛快显在脸上,说在了嘴里。矛头直指佟一琮,质问:“你啥意思?为啥不让看?”
佟一琮语气软呼,话是哄着笑着说出来的,“我们哥俩难得遇着,说会儿话,没说不让看,是说暂时不看,过一会儿再看,这不会影响什么。您看,行不?”
店主说:“我告诉你们,这可是上好的羊脂玉,你要是想买,现在定。要不然,我不保证别人选不选这件,谁先交钱给谁货,这是规矩。要是交钱晚了,这件东西就归别人了,到时可别后悔。”
书生犹豫了一下,“我们先谈这事。”转头对佟一琮说:“我是姓武,可我真不敢认您。恕我健忘,我们一会儿再谈,可以吗?”
佟一琮听明白,书生把一二三四五的五听成了武,倒是巧合,同音了。但他更明白一件事,这个眼睛里透着精明,嘴唇上写着厚道的书生诚心实意要买下这件玉石,而且是一根筋不转弯的要买。妙计显然没起作用,忙了半天做的全是无用功,究竟是他笨还是书生笨,还是南北地区差异在起作用,佟一琮真是说不清楚。他就是心着急了,一急嘴里溜出了这样的话,“老板,这块玉料真是羊脂玉?您蒙我五哥可不成!”接着给书生送了个眼风。
书生脸色一变,厚嘴唇抿紧了。佟一琮这一句点醒了他,瞧向佟一琮的眼里有了另外一层意思,身子不由自主地向佟一琮这边动了动。
店主两条眉毛连续抖了抖,眼神一闪,梗着脖子说,“你什么意思?难不成我是骗子?”
佟一琮盯着他的眼睛,“您想多了,我只问您这是不是羊脂玉?”
店主的两条眉毛抖得更厉害了,咬着牙,“就是羊脂玉。”
佟一琮声音不高,质问喷涌而出:“您真敢说这是羊脂玉?您是行家,肯定知道羊脂白玉的白度和润度能达到小羊羊尾脂肪的白度及润度。您这件,咱们用白炽灯看一下,您敢不敢?”
店主眼神闪烁,说:“你以为你是谁,我要听你指挥?”
佟一琮冷笑:“这件玉要是放在白炽灯下看,一定有微黄色。”其实不用放在白炽灯下,佟一琮也已经看出了里面的微黄,若不然,他不会如此笃定。
店主哼着鼻子,脸色黑得吓人,“你非得砸我生意?”
店里的其他顾客都不看玉了,眼神投向佟一琮这边。几个店员也围到了店主身边。穆明怕佟一琮吃亏站到了他身边,穆小让紧张地拉着兰瑞儿的手。
书生打起圆场,“我刚才没认出我兄弟。老板,不好意思,我过会儿再来看这件玉,您看方便不?”
店主说:“不方便!……说了半天,价也砍了,连怎么给你拖运到福州都谈好了,你耍人呢?”
穆明蹭地火气了上来,“那咋?还要强买强卖?”
店主说:“啥叫规矩懂不?”
店门外进来一个人,沉着脸,对着店主说:“规矩是买卖信为本,经营礼当先。”
店主的气势立刻蔫了,脸上堆出笑,说:“马爷,您……”
进来的人大约五十多岁,白发和皱纹丝毫不显苍老,只是让人觉得厚重沉稳,最有特点的是那双眼睛,深隧凝炼仿佛能洞穿世事。
马爷这个称呼立刻让佟一琮想起了在上海国际珠宝玉石博览会上见到的那件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他知道,那件玉石便是由新疆人称马爷的玉雕大师创作的,尽管知道不礼貌,他的眼睛还是不由自主盯住人家。
那位马爷浅笑看着佟一琮。意思是,小伙子,你认识我?
佟一琮说:“马爷,我看过您的作品,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除您之外,暂时中国还没有另外一个人掌握这门金银错工艺。”
佟一琮的眼力真是好,运气更好,他的猜测和实际完全相符。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马爷和佟一琮几个人,外加那位名叫武林的福建书生同时坐进了一家饭店。
术业有专攻。穆明的心思在美食,边吃边琢磨味道好在哪儿,自己做出来的差在哪儿,色香味,包括餐具的样式摆放,他都用心领悟。唯一让他抱撼的是,清真饭店是不供应酒的。若不然,他的心情会更美。
其他人的心思全被这位马爷吸引,被金银错工艺吸引。关于金银错工艺佟一琮有一点了解,便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他这不是卖弄,话是穆小让引出的。穆小让问:“小哥,说的那个金银错工艺是咋回事?咱家那儿咋没听过没见过呢?”佟一琮就小声介绍了,他一开口,别人便全闭了嘴,听得专心志致。这项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乾隆皇帝酷爱玉石,曾下圣旨命清宫造办处仿制一批金银错玉石,并赋诗赞其精美的做工。道光之后,这门工艺就消失了。
见佟一琮了解这么多,马爷的脸上笑容灿烂了,讲了他学习金银错工艺的故事。1970年,他到北京深造,偶然见到了潘秉衡的压金丝玉石作品。“见到潘秉衡大师的这件作品,我的第一感觉是独特。与一般的玉雕作品相比,显得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潘秉衡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工艺已经失传多年。他暗下决定,一定要掌握这门技艺,半年后,他终于做出了第一件金银错作品。然而因为多种原因,他只得放下正在钻研的技艺。这一放就到了2002年。付诸30年心血创作的金银错工艺注定一鸣惊人。他的“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一亮相,便引起了轰动。
武林和马爷商量,能不能收藏他的作品。“我这两年喜欢上了玉石,觉得玉有灵性,通天地,通人性,现在收藏古玉的人很多,不过我认为,和传统古玉相比,新玉石价格的上涨空间大,投资现在就是投资未来。”
武林的观点和佟一琮不谋而和,他喜欢古玉,同时也认为新玉易收藏,不易受损,便于流传,还能把玩,这都是古玉不具备的优势。对武林最后一句,极是赞美,“收藏现在就是收藏未来,投资现在就是投资未来。说得好。”
马爷笑说:“因玉结缘,我就愿意跟懂玉爱玉的朋友谈玉。我就单给你们说说和田玉收藏的标准与要素吧。第一先看料。如何来判断一块好玉呢?色要正,不能有二种色像出现,质地温润细腻,整体纯净、无瑕疵、无石筋、无裂绺才是上品。第二看做工。要依据做工是否精细到位,涉及内涵是否高雅,艺术性是否高超来判断收藏价值。玉雕大师们的杰作及获奖的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