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说论语-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译文】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解析】这句话好像就是为了今天而说的,与西方司法上的“无罪推定”出于一辙。

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现在遇上骗子的概率实在太高了,躺在家里也能被骗。怎么办?

如果怀疑一切,看见谁都像骗子,对任何人都敬而远之,那就等于把自己关在牢笼里了。可是,不怀疑别人,又容易受骗。孔老师说了:不要预先怀疑别人,但是能够察觉到骗子,那就太牛了。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持警惕,来人不是坏人,但是也未必就是好人,要警惕。

其次,骗子之所以得逞,在于利用一般人贪婪的心态。要保持不义不取,不占便宜,也决不不劳而获。总之,拒绝诱惑,战胜贪欲。

第三,掌握最新的骗术动态,从技术上观察对方,识破他的骗局。

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说自己“贤”了。不过,如今骗术翻新,不仅利用你的贪婪,还利用你的同情心,要防范骗子确实难上加难。

【现实解说】提高警惕,杜绝贪婪,收起爱心,少带现金。不炫富,不露富,不大声喧哗,不走八字步(有钱人往往走八字步)。

19。74(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解析】千里马的品德是什么?如果出个高考作文题,能把千里马的品德总结一万条出来。但是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其实孔子也未必知道,只是在讲课讲到德比才重要的时候,顺便拿千里马作比喻。同样的比喻随处可见也随处可用,譬如把原文的“骥”字换成水牛,换成马桶等等,都可以这么说。

【现实解说】屁股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屁股何德?则必曰:1、光滑,不易起皱;2、细腻,不长粉刺水痘;3、节俭,不用花钱保养;4、美观,造型简洁时尚;5、庄重,大气且有福相;6、真诚,不会皮笑肉不笑,两面三刀;7、谦虚,深藏不露;8、和谐,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9、沟通内外,严守门户;10、有涵养,生气的时候最多也就是放个屁。

19。75(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仇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怨仇,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解析】什么是直?就是直来直去,你怎么来,我怎么去;你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你。孔子历来不认同以德报怨,孔子的反问非常有力: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现实解说】过去在电视里常听到说“以德报怨”,自以为好像挺高尚,其实是缺心眼。

19。76(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解析】孔老师的意思,一个人要有长远的目标,才会没有眼前的烦恼。譬如光脚跑步,如果只看脚下,就会担心石头硌痛自己。可是,如果远远看见一个比基尼小姐向你挥手,你一路跑去,还会在乎脚下的石头。

【现实解说】人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那么眼前的小小困难们就会被忽略。

19。77(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解析】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改正。

【现实解说】犯错不要紧,只要能改正。不犯错的人是没有的,越是大胆尝试的人就越会犯错。所以,不要怕犯错,不要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

19。78(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惯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解析】也可以解释成本性相近,习惯不同。人的本性无非就是食与色,食色性也。贪婪和好逸恶劳也是人的本性。环境不同,本性的流露方式有所区别而已。

【现实解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入乡随俗很重要。越是大城市,往往越是小市民,为什么?居大不易。

19。79(17。14)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解析】道听途说,就是现在所说的小道消息。过去,道听途说有很多假新闻。不过现在,信息发达了,道听途说的东西有时都能得到印证。

道听途说,这个成语来自这里。不过,现在这个成语与原始的含义已经有所变化,现在的意思就是“非正式渠道得到的消息”。

【现实解说】现在道听途说其实已经是一种娱乐方式,譬如八卦新闻多半是道听途说来的。道听途说的消息如果没有被否认,那很可能就是真的;道听途说的消息如果被正式否认,那基本上就是真的了。

19。80(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解析】这是做人的技巧了,本质上也是面子问题。给别人面子,其实才是给自己面子。

【现实解说】人至贱则无敌。自己不要面子,把面子都给别人,这样的人谁能够挡得住呢?

19。81(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解析】自己都不想知道答案的,你又何必去教他呢?遇上问题自己都不急,你怎么替他急?奴才自己当得有滋有味,你又怎么能帮他?

对于人也好,对于民族国家也好,自己的命运都是自己决定的。自己不努力,就什么都不要抱怨。

【现实解说】孔老师说得对,如果自己都没有问题提出来,我怎么教他呢?为什么要主动去帮助别人呢?譬如说给老人让座,在西方没有这样的习惯,中国人不知道,在西方给老人让座,结果老人不坐,还很不高兴,为什么?我还没有老到站不住的岁数呢。

19。82(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解析】要对得起纳税人的钱,这是西方国家公务员说的;要对得起国家,这是中国公务员说的。不管怎么表达,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现实解说】如果都对得起自己的工资,早就和谐社会了。

19。83(17。13)★★★★★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执政者以老百姓的思维治理国家,就是破坏以德治国。”(旧译。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解析】这段话,历来的解说也是五花八门,不知所云。

德是什么?自律。谁的自律?统治者。所以德要从治理国家的层面去考虑。

乡,士农工商的聚居地,士农工商的想法就是乡愿。所以乡愿是什么?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吃饱喝足什么也不想,就是自己家里怎么过得好一点。

所以,乡愿就是自己家里有吃就什么也不管了,眼光都在家里。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当然不行。

以德治国,就是以身作则。如果统治者的思维与老百姓一样,那就必然是与民争利,就是破坏以德治国。所以说,乡愿,德之贼也。

【现实解说】政府官员打小算盘,利用政策便利与民争利,这些,就都是乡愿。

19。84(17。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侍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解析】鄙,周代行政区划,五百家为一鄙,五鄙为一县。在这里,鄙就是郊野的意思,鄙夫就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不知道为什么,孔老师又开始说其鄙夫来了。估计,有一个鄙夫对孔老师不敬了。

孔老师老年之后,性情大变,不像从前那么豁达,容易发火,而且一骂就是一大片。譬如说这个鄙夫确实是患得患失,但是也犯不着把所有鄙夫都牵进去啊。这一点不好,不是老夫子的本色。

患得患失,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现实解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不会患得患失的,那就是病。没病的时候不会想病,病了的时候不会怕失去病。所以说,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

19。85(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解析】孔夫子厚古薄今,就连古人的缺点也比今人要可爱。不过,三点之中,前面两点好理解,最后一点有点困惑,怎么现代的愚蠢者是欺诈呢?骗子应该不是愚蠢才对啊。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好人不一定比从前好,坏人则一定比从前坏。

【现实解说】古代的狂妄者放荡不羁,现在的狂妄者劫持飞机;古代骄傲的人凶恶蛮横,现代骄傲的人拆你家房还打你;古代的愚笨者欺诈,现代的愚笨者卖给你地沟油。

19。86(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9。87(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杂色)取代红色(正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俐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解析】紫色为杂色,红色为正色,郑国的音乐以淫荡著称。先说这两样,实际上落在最后一样,就是“恶利口之覆家邦者”,指的是谁呢?肯定是某人,只是我们不知道是谁。

短短几句话,把郑国人民都给得罪了,把浆染房都给得罪了。

人老了,是非多。孔子说过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可是到了晚年,总是说别人坏话,而且总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现实解说】人老了,看什么都容易不顺眼。

第二十部分 论道

折腾了一辈子,蓦然回首,孔子感觉自己似乎一无是处。自己的主张不被接受,当权者漠视,老百姓蔑视。是自己的主张不对?还是自己不够努力?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人事已尽,难道是天命难违?于是,孔子决定研究《周易》,试图从天命中找到答案。那一年,孔子七十一岁。其实,孔子对《周易》一直感兴趣,但是真正坐下来研究是七十一岁。

研究《周易》的结果是孔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周易》,因为《周易》的卦辞和爻辞都很简单,使人不容易理解。因此,孔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理念对《周易》的卦辞和爻辞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就是彖、系、象、说卦、文言。

孔子从《周易》中体悟到了天命,所以孔子慨叹:“再给我数年时间,我就能精通《周易》了。”(《史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对《周易》的研究极有心得,应用起来似乎也很准确。于是孔子再次感慨:“要是再早一点,五十岁的时候就研究《周易》,那我后来就不会犯什么大过错了。”(《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痴迷于天命了,因此开始津津乐道。什么仁啊德啊都已经跑去九天云外,专注于论道了。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开始崇拜老子,自己也成为了道家。

孔子论道,都在晚年。

20。1(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了自己的事业;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解析】虽然讲述的是自己从十五到七十的心路历程,可是总结是在七十之后作出的。所以,这是孔子在七十之后的想法。孔子的思想,一向是不讲天命的。到了晚年,孔子开始讲道,讲天命。这里说到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不然,最多是孔子过了五十岁而不得不正视现实而已。

为什么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这个时候孔子已经不关心眼前的事情了,已经对人间没有欲求了。

孔子老之将至,回首过去,也是充满了无奈。无奈之余,也只好说说天命。

【现实解说】中国的老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说:“我老了,无所谓了。”不同的年龄,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20。2(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了解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解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指儒家的那套东西,还是指道家的道?当然是道家的道。儒家的东西是学来考公务员的,学了这些东西怎么能去死?道家的道是讲天地运行的规律,人是超然物外的,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存在都一个样,所以死就死了,没什么所谓。

【现实解说】除了道,还有什么能够让人慷慨赴死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令人深思。

20。3(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