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览笆币蚕铝盍粼谠颇系男露攀Τ墼嵌家盐碧怼A阈腔胤览笆幕幌鹊降娜站菹沼鳎虻美2怀删H站フ蓟恼铰灾惺嗬笆螅鲈诿宓樽髡降幕慷樱垢呔捅磺卸希⒖滔萑肓吮览5淖刺V钡秸飧鍪焙颍返贤呕腥淮笪颍雒宓榈恼骄忠丫野艿轿薹ㄊ帐暗木置妫性诿宓榈幕梢运凳峭寺芬讯稀1纠此褂幸桓鲎詈缶Ψ晟幕幔褪墙械牟慷樱宰羁焖俣龋废蛎灞敝卣蛎苤怯氚四˙hamo),还可以在此区设法据险设防,保住华军在缅北的最后据点,以掩护云南的安全,及驼峰航线的终点。但是,此时史迪威的信心已经完全的崩溃,他只想退向印度以保全性命了。但是华军向印度退却而不回中国,这是个重大的战略与外交决定,史迪威却连向蒋介石通知一声的打算都没有。此时在曼德勒集结的华军主力部队,根本就陷入混乱的状态,既不能集中全力反攻腊戍,又不能果断地退向密支那,造成了一部分部队向西退入印度、一部分部队向北走到野人山,有的向印度雷多走、有的设法翻山越岭回到中国。而在东线追击日军的二百师,也在八莫附近受到日军的围攻,被迫回转云南,师长戴安澜战死殉国。当盟军在缅甸出现溃败之时,缅甸人民与游击队蜂拥而出,到处趁火打劫、进行破坏,整个缅甸陷入一幅被战火蹂躏的悲惨景象。华军当然是四面受敌,一路且战且走。日军乘胜追击,由缅甸进入云南,攻占腾冲等地,直到怒江(萨尔温江上游)岸边,从此日军盘踞这些地形险要的地区,切断了美国对中国援助的通路。

30。6 史迪威弃军逃命

最为不可思议的是史迪威,竟然在西退行军的半途,擅自个别地离开部队主力,连一个电报也没有告知蒋介石,自己带着身边极其少数的随从人员,以三个星期的时间,单独穿越罕见人迹热带丛林,与极其恶劣不可测的大自然环境搏斗,然后奇迹式进入印度的雷多(Ledo)。他以五十九岁的高龄,作出这样的“冒险”,可见其个人的毅力与固执。(4我们可以推测史迪威这个明显违背军法的个人冒险行动,不但是想缩小被追击的目标、利于保命,也是有计划地为挽回自己前途的赌博行为。)

史迪威一向最擅长利用美国的新闻媒体为其造势,所以一旦这个单独穿越缅北热带原始丛林之举能够成功,以他对记者的关系与了解(即抢新闻远胜过报道完整实况),这个超级头条新闻必然会掩盖他在指挥滇缅作战上所犯的大错。军方很难去惩处一个美国报章杂志所歌颂的英雄人物(这趟丛林冒险使得他的体重下降了二十磅)。蒋介石还是经过其它的管道,最后才辗转知道中国远征军与史迪威的下落。在美国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竟然把史迪威的这种战场惨败、主帅甩掉大军,独自逃命的行为,当成“作战传奇”的英雄来报道,竟然“忘了”他是缅甸华军的最高统帅,不但因为战略决断严重错误,导致了作战空前的惨败,遗弃十万华军于缅甸的杀戮战场(简单说,就是一个指挥失误与丢掉大军的统帅),也拒绝与中国战区的统帅蒋介石报告部队的撤军决定与行踪,这种行径,像极了表演个人历险传奇的探险者,而非十万大军的指挥官。军人讲究的是绝对服从,因为一个大军统帅的任何判断与决定,都事关所有部下的生死,以及整个战局的演变!(假如史迪威是个步兵连长,率领残兵退到印度,应可以得到奖章,但是作为不顾大军安危的统帅,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许可,就任意让所属部队自生自灭的一连串行为,应该受到军法审判。)

而在事后,由于中国急需美国援助(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又与史迪威的私交非常的深厚),所以蒋介石不愿与美国发生重大的争论,以出乎意料与极其宽厚的态度对待史迪威,蒋没有检讨史迪威在缅甸作战指挥严重失误的责任,更没有追究他单独离弃军队于不顾的私逃行为。这是蒋介石为日后“史迪威事件”的历史悲剧,所种下大错的祸根。因为至少这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要求盟国撤换史迪威的职务。从此之后,史迪威留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就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一连串的危机根源之所在。史迪威一行毫无愧色地从印度回到重庆之后,受到美国新闻媒体的热烈歌颂,竟然成为了英雄。而史迪威见到蒋介石,完全不谈自己指挥的致命失误,反而先列出一大张的华军将领的名单,要求“从严惩处”。他并且提出个人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从此,史迪威一心一意要做的两件事情,其一就是要在缅甸击败日军,以扳回他失败的颜面。其二就是设法从蒋介石手上,夺到中国战区军队的指挥权,以好好地修理他看不顺眼的中国军官。

30。7 第一次滇缅作战的检讨

日军在缅甸以侧翼突破,远程深入切断华军补给线,造成华军整个战线的崩溃,而大获全胜。原先史迪威所预定的决战地点,根本没有重大的战斗,就因为华军后方补给线被截断而出现溃败。假如华军不是为了抢救在仁安羌的英军,而调空了后方的战略预备队,或是抢救英军之后,所有军队立刻回防,那么缅甸战局还不至于这样快速的恶化到难以挽救的地步。更不能让人了解的是,史迪威根本没有觉察到日军突破雷列姆之后,就已经可以由东线河谷突进,而威胁到华军的战略据点腊戍的安危,他竟然只派没有快速机动能力的二百师尾随追击,而将华军主力部队屯聚在曼德勒等待“会战”,也没有全力增援后方的腊戍防务,结果造成华军无法挽回的惨败。华军出征缅甸的三个军的部队,都是当时中国装备与兵员最佳的战略机动部队,在缅甸遭到这样不明不白的损失,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值得与令人可惜,入缅的华军总数达到十万人,能够归国与进入印度的,只剩八万多人,重装备尽失,大多数的华军是死于疾病、饥饿、迷路,而非战死。从此中国战区的战略预备队不足,就成为中国难以在迎击日军攻势时,展开有力的反击作战。中国在缅甸的惨败,不但对于中国的人心士气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同时也让日军打到云南的西南部,攻下龙陵、腾冲,威胁到中国大后方云南的安危,这时中国援军及时赶到,进行猛烈的反击,拆毁了怒江上所有的交通桥梁,这才阻挡住日军的攻势。日军隔着怒江与中国部队对峙,霎时之间,云南从大后方的基地,成为西南方的前线,严重影响到盟国对于中国的补给支持。这时盟国只能利用飞航极其困难的驼峰航线,带给中国杯水车薪的援助,因此中国严重缺乏作战资源的问题,更是犹如雪上加霜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中国的民族主义能够支撑下去,换成其它的国家,早就向日本人谈判投降了。

平心而论,在南缅甸作战的失败,就整个战略的观点而言,应属必然的。因为英国在东印度洋的陆海空三军军力布局,都无力招架日军的攻势,中国派兵支持,也只是能作有限度的协助而已,无法改变日军军力、士气上的绝对优势。但是战局会败成这个样子的难看,以及造成中国部队如此重大的损失,的确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缅甸作战的失败,首先是指挥系统的混乱,英军与华军之间的缺乏合作与联系,史迪威与华军部队长之间,严重地缺乏了解、互信与尊重,都是造成作战失败的基本因素。华军指挥官史迪威个人的战略布局的缺失与指挥才能的低劣,的确是令人感到无法接受。首先他要兵力有限的华军,在缅甸面临日军攻击的最后时刻,又没有空军的掩护之下,仓促的行军千里深入南缅甸布防,就是一个基本的错误。事实上,以当时日军的战力而言,其在缅甸的四个师团兵力,足可以击败中国十个军的部队。而华军只有三个军布防,因此最多只能在缅甸的北部,据险防守反击,引诱日军长途深入,也许还可能有类似长沙大捷的机会。

缅甸中部作战的关键,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华军二百师攻克棠吉,这时日军正在不顾一切的远程奔袭腊戍,整个后方近乎完全不设防。假如这时候史迪威能够把华军主力分成两支,第五军的一部支持二百师沿河谷追击日军,另外将六六军的新三八师、新二八师以及第五军的二二师等部队,以最快速度调回腊戍,同时设法要求蒋介石动用一切的可能,派遣空军与陆军支持,以围歼日军于萨尔温江河谷,那么滇缅作战可能是日军在腊戍的惨败。

在中日战争中,滇缅作战可以说是打得最“乌龙”,牺牲也最不值得的作战。几万最为精锐的中华子弟兵,就在无能、更无耻的将军。

史迪威的瞎指挥之下,不明不白地成为孤军,更有上万华军为此在异域断送了生命。中国战区失去了最精锐的战略预备队与其重装备,使得抗战后期的作战更难有效抵抗日军的攻势了。

30。8 反攻缅甸计划,盟国打击中国的阴谋

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滇缅作战失败的恶梦,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从此中国为了“如何”与“何时”反攻缅甸,与英美盟国展开了一场接一场的会议桌上的折冲战,中国是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盟国的暗算;蒋介石与史迪威更是在这个作战计划上,明争暗斗,造成了中国战区一次接一次的危机,迫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四次派遣特使前往中国调解争端,史迪威更利用美援物资作为诱饵与武器,引发了暗潮汹涌的中国内部权力斗争,影响到中国整个抗日的战局。基本上,蒋介石认为,缅甸作战只是亚洲大陆战场的一个环节,因此反攻缅甸的重要性是在于打通滇缅路,这将是美国大量军援中国的唯一通路,也是决定中国能否继续作战的生命线所在5。此外,任何中国派军往缅甸作战的前题,绝对是不能因此危及到中国战区的安危,因为中国战区是决定亚(5其实还有可以经过中亚、新疆的通路,但是已经被“盟国”苏联所关闭了。)洲反轴心国作战成败的关键所在。

这点罗斯福与丘吉尔其实知道得非常清楚,虽然表面上,由于当时中国军队无力在亚洲大陆主动的反攻日军,而让一般的评估都贬低了中国在这场历史大战的战略关键价值。设想假如中国放弃与日本的对抗,而让日军能够抽调出将近百万军队,执行日军的战略作战计划,那么英国根本休想守住印度与中东,美国在太平洋反攻也要遭到三倍以上日军的抵抗。所以蒋介石认为,反攻缅甸必须要盟国全力参与,并且要海陆两面夹击在缅甸的日军,以击溃日本在此地区的部队,开放东印度洋的航线,如此才能真正打通援助中国的命脉。中国一旦得到足够的支持,就可以成为击败日本最为重要的盟国作战力量。但斯大林、邱吉尔与马歇尔最惧怕的“恶梦”,就是中国得到援助而军力壮大。他们需要中国在牵制日军作战的同时,耗竭一切国力,却绝对要防止中国壮大的军力参与对日反攻。另一方面,史迪威已把反攻缅甸的作战当成事关他“个人荣辱”的战争了。史迪威要求中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他在缅甸进行反攻日军的作战,至于是否会因为大量抽调中国战区的兵力,而造成中国战区本身的危机,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假如华军在中国被日本击溃、中国战区被日本完全控制,盟国也就不必担心反攻缅甸与打通滇缅路了。所以史迪威究竟是哪方的中国战区参谋长)?

对于英国而言,反攻缅甸的战略安排,最多只限于在缅北的局部作战,其作用是在于牵制日军的侧背,阻止其顺利地向西进攻印度,邱吉尔是绝对没有任何的意思,要在欧战取得决定性战胜之前,派兵光复亚洲战场的失地(光复亚洲战场失地,那自然是美国和中国的任务),当然更不愿意打通援助中国的生命线,而让她得到足够的援助,这样华军就能够在亚洲战场上纵横驰骋,中国在战后自然拥有真正强国的地位,到时候,英国就很难找到漂亮的借口来继续控制香港,连要保有其它亚洲的殖民地也必会有更多的麻烦了。

一九四二年六月三日,史迪威从印度休养完毕,毫无愧色地回到重庆,这时华军退到印度的两个师,已经成为史迪威“个人”掌控的部队。史氏向蒋介石提出他反攻缅甸的作战方案,这个方案规划中、美、英三国在一九四(6魏德迈在其《魏德迈报告!》一书中对中国为盟国胜利而付出的牺牲与关键性的贡献有很中肯的评论。)二年年底,出动陆海空三军,反攻缅甸。中国由云南出动二十个师,向缅甸北部出击;英国出动三师部队,美国出动一个师部队,配合中国两个驻印师由印度向缅甸西部进攻,两路会师曼德勒,再南下进攻仰光。另外史迪威更提出了洋洋大观的西南太平洋总反攻计划,规划中美英三国,各自出动陆海空大军,分成五路,分别进攻缅甸、越南与新几内亚,然后击毁日本在菲律宾与台湾的海军。在华南取得海港,大量武装华军进行全面反攻。史迪威这两个近乎天马行空的作战计划,可以说是根本不符合当时战场的现状,因为当时美军仍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最后能否守住南太平洋都还在未知之数。美军部队还在征召训练之中,全部力量赶赴欧洲应战与防守太平洋都还不足。英军更是自身难保,印度的独立运动又风起云涌,英军那里有力量出兵作战。而中国的军队亦缺乏优势火力的武器装备,以及现代化的训练,所以要想从中国战区出动大兵团作战,实在也有困难。因此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对于史迪威的反攻缅甸计划的评语就是“完全不切实际”。美驻华大使馆建议,美国应该而且做得到的,是对中国战区提供作战飞机,以及空运兵工生产器材、军火原料与汽油,以维持中国战区的作战自卫能力。但是史迪威显然是把自己的缅甸之战,当成唯一与优先的战略布局,要设法把盟国所有的作战力量,都优先拿到缅甸来,让他能在缅甸击败日军。但这样的构想,哪里能够得到盟国真正的支持?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