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崔林言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今日众人来得却有些晚了,一眼望去,往日坐惯的一张桌子已经坐着两个年轻书生。身量看着略高的那名脸上却不是文弱白皙,颇有些风霜,五官倒是端正得很,一侧的书囊上甚至还挂着一只行医的摇铃;另一名看着没有那么高,一脸的斯文文弱,倒像是寻常见的书生,手边却并无书囊;另有一个小书童立在一侧,想必是其中一人的随身书童。
  众人皆是杭州府内富贵家的孩子,平常也在学堂念书,见了如同自己一样的书生,心中虽不大欢喜,却也算是有礼,上前相见认识毕,彼此挤挤,也都在窗边落座。那两个书生也并不介意,不一会也都彼此熟络起来。
  此时春阳冉冉而出,耀得满楼的光辉,众人正聊得高兴,只觉得眼前大亮,皆转头去看,一时具没有了声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那一脸风霜的书生见了此情此景,忍不住轻声低吟起来。旁边的人听见了也都应声附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声音倒比学堂里面一同念书的孩整齐些。
  一时又没有了声音,好一会一个看着颇为清瘦的书生站起来说:“说起来,咱们杭州府因这西湖生了多少雅事!林中书的这首诗可谓道尽西子湖的曼妙了!”
  众人听了也都各自点头,又七嘴八舌的论起来。只听那文弱的书生说:“确然,这位林知府当真是一位人物,来了这杭州府竟无人不赞,为这西湖添了多少风流雅事!单说这首诗,如今杭州府可不是人人吟诵呢!想崔兄是个游走四方见识广的,刚到这杭州府就能念这首诗,可知其脍炙人口。”
  那崔兄座着拱拱手,谦虚道:“方弟过奖了。如今天下谁不知杭州林知府、当初的林中书呢!一门父子三词客。这中州林家先后出了两位中书舍人,三人诗词天下传,果然是盛世风雅事。”
  正说着,另一桌上的一位看着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摇头晃脑的高声朗诵: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那少年年纪又小,却做了负手抚须得豪迈状,一首豪气万千的词,倒念的脆生生的,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少年见众人笑他,却也没有羞得跑掉,只搔搔头,红着脸归了坐。那崔兄见了笑着摇摇头,又听见方弟说到:“这词竟大异于柳七郎的风味,豪迈的紧。”
  “正是!这词我是在归家途中听闻的,当时”那崔兄面上一顿,眼中浮了一丝异色,连脸上都柔和了起来,竟然径自发起呆来。好一会方弟推他“崔兄,怎么了?当时如何?”,他才明白过来,旋即笑着接道:“当时心绪低落,几乎万念俱灰,听了听了这首词,竟然心胸一阔,那些得失也渐渐看开了些。”说着侧头去看那波光粼粼的湖面。那方弟看着迎着春阳的这张侧脸,竟然觉得脸上写满了心绪,原本端正的脸上变得恁的柔和。方弟心中有些奇怪,这首词中冯唐、持节云中,这些字眼都是些怀才不遇,千里马等伯乐的喟叹,虽然豪迈过人,但是到底意不平,何以能让眼前的这位崔兄心胸开阔了呢。
  正疑惑着,又听闻那崔兄又叹道:“那林知府的词,可要铜琵琶铁绰板伴奏,关西大汉唱了方才显得其意味呢!”
  同桌的人听了一时回不过神来,好一会哄然叫好:“亏得这位世兄想得到!若真如世兄所说,想到都觉得妙极。”
  这回连那方弟也都和众人论起来,却没有留意崔兄脸上又浮起一层失意。
  “想他俩兄弟当初圃入京都,就被先帝称赞‘吾为子孙的两相矣’,后来元祐四年朝中为贷苗法争论,连方严大人都夸,如今京中尚且流传了不知多少林知府的风雅事呢”
  “这位小弟对京中事略如此熟悉,想必家中有人为官吧”
  “林大人在杭州府也是克尽职守的,你瞧前两年连番清俊了西湖的淤泥,接着又修了湖堤,治上的百姓都连声的夸呢”
  “正是,我爹爹在府衙内有些官职,听他老人家说,这湖堤上沿路都种植了杨柳,如今开了春,一堤的弱柳扶风,这西子湖又添了如此景致,真是美不胜收。”
  “在下也曾说林家有位闻名天下的林小姐生的端得是好,坊间有诗为证:侬个腰身真细巧,侬个骂人也娇俏。侬个生就文章好,侬是林家娇娘妙。”
  那崔兄原本一直发着呆,渐渐的也被众人的议论吸引了过去,才低声问道:“方弟,林知府果然有个妙龄女儿么?”
  方弟有些好笑的看着方兄:“崔兄不也曾在京中?怎得不听闻林老爷有个如珠如宝的女儿,名唤林恬儿?这林恬儿两岁上下就能背诵林老爷的诗词,尤其那一首回文诗,当初传得满京都都知道的。我近日在杭州府盘桓,大约听说这林小姐都是跟着林老爷到处赴任的,见过的人都赞其美貌聪慧,是难得一见的才女佳人呢。”
  “林恬儿”崔兄眉间很是疑惑:“这是林小姐的闺名么?林小姐可还有别的名字?”
  方弟见他问得奇怪,很是不解:“崔兄如何这般问?天下只知这林小姐名唤恬儿,如他有闺中小名,也并非等闲人能听闻的。”
  崔兄听了脸上一红,连连告罪:“在下唐突,在下唐突了!只是一时情急”
  同桌的人见崔兄如此情状,只道是青春慕少艾,也渐渐有人大胆调笑起来:“听闻那林家小姐,今年年方十五,算起来是嘉祐六七年出生的,生时林大人还为谋到出身呢。如今也就过了及笄之年了,将来也不知谁有幸得了去呢。”
  “正是呢,也不知将来谁有幸呢”
  “听闻这林小姐的母亲,也是位人物呢!如今春漾琴,可不就是这林夫人弹出来的”
  “正是!听闻林大人到处上任,总随身携带着。”
  “也听闻林大人的原配夫人早就去世了,世人也听不到春漾了”
  “可不是,也有近十年的功夫了。那林大人风流事也不少,只是至今未曾续弦,也不知是否还念着原来的那位夫人呢可怜这位林小姐,年纪小小就没有了母亲”
  “没有母亲算什么,林大人可是把这位林小姐捧在手心里面疼着呢!”
  那位方小弟见一众书生都如同市井小民传些八卦般,不禁皱了眉头,抿嘴不再说话,后来听见这样的消息林林种种,那位方才认识不久的崔公子却是极认真地听着,于是悄悄扯了扯崔兄,轻声说道:“崔兄莫听这些话,当初我曾跟随父亲在京中生活过一段时日,听闻那林姑娘是在京都中降生的,到了元祐四年,林大人丁忧回乡,林姑娘方才回家乡的呢。”
  崔公子见这位方小兄弟人虽然文弱,但是持身甚正,方才醒悟过来:“为兄心系故人,真是造次了,这等话我等自当少听为上。”
  方公子点点头,又想起来过来:“故人?崔兄见过林家的人?”
  崔公子却不知该如何说,皱了眉,两人正说着,众人里又是一番大笑。两人倒没听清楚众人笑些什么,有些茫然。同桌的人见他两人的样子,只告诉他们,林大人过两日要在着西湖湖心岛上游玩,那林大人府上总住着不少当时名流,到时候又是杭州府的一件盛事。众人都笑着说着两日在西湖边候着,没准能一睹林小姐的芳容呢,因为林小姐颇有才情,是当世谢韫一样的人物,他父亲总喜欢带着她的。
  那崔公子和方公子听了表情各异,方公子一脸不以为然,反倒是那崔公子上了心,细细的问准了消息。方公子见了就说:“崔兄还要在此逗留呢?眼见今年秋试就要开围了呢,还是早早上京做些准备好些。”
  崔公子笑笑说:“不瞒方弟,我方才所说故人,我只知道她也姓林,可能与这位林大人有些瓜葛。这两年我曾走了她提过的山山水水,却不曾再见过,心中着实牵念,又无从寻找,是以只能碰碰运气,秋闱近在眼前,我也只能在此在徘徊几日罢了。”
  “原来如此,崔兄所说故人也是如同林小姐这样的妙龄女子么?”方公子听了释然笑道。
  “正是,在下也是机缘巧合认识了那位林姑娘”
  正说着,酒楼中的众人渐渐就起身告辞了,那崔公子与方公子也跟着就起身一同走出了酒楼。
  一时间人声俱无,桌上却留了半碟子西湖桂花糖藕和炸响铃

  鲜衣怒马少年郎

  那崔公子同方公子出了福悦楼,两相拱手,只约好五日后在城门相见一同赶往京城就别过。崔公子带着自己的小书童,手里摇着摇铃,穿街走巷上门给人看病,遇到家境富裕些的,就收些钱留作川资。
  杭州自古就是繁华的烟花之地,城中多有富庶的人家,自然不大看得上这又像书生又想走方郎中的一介文人,两人无法,渐次的就走出了杭州府。
  崔公子身边的小书童眼见越走越少人烟,不禁有些着急:“公子,咱么可走出城了!再往外走,这的人家可不大看得起病的”
  崔公子回头看了看,笑道:“臻儿莫急,你跟着公子走了这两年,自当知道越是荒凉的地方越是缺医少药。”
  “臻儿怎么不急,这都春分了,咱们自夫人病好出门,都走了一年半了,还没有走到京城。不说没到,竟还有一半的路,身上的川资都用尽了要是让宋叔知道我这么伺候公子,非打死我不可!”那臻儿一脸委屈扁着嘴,说到最后竟然一跺脚,不愿意再走了。
  崔公子站着看他的小书童闹脾气,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也站着一筹莫展,嘴里说着:“怎么呢!臻儿不要生气呀你不是听着我与方公子约好五日后上路呢。”
  “可谁知道公子会不会半途又去走医呢”臻儿有些不依不饶。
  崔公子听见了肃了脸:“臻儿莫闹了!我既约好了方公子,自然不可失约丢下他再去走医,定然一路直往京城去了。你放心吧,公子我心中有分寸。”
  臻儿见崔公子肃着脸说话,知道公子是认真的,也不再闹,低了头走在公子后面。那崔公子摇摇头一脸苦笑也转身继续走。
  临到了下午时分,崔公子也不过看了两个病症,都是穷苦人家,付不起诊费的。崔公子也不甚强求,安慰两句就起身告辞,其中一家的老爹过意不去,强拉着要留崔公子吃晚饭,崔公子见着老爹家只算是勉强度日的样子,心中不忍叨扰,也执意告辞。无奈老爹坚持,只说:“公子是个善心人啊,只是天色眼见晚了,公子今晚怕要在这里留宿了。老爹虽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公子,但是管饱总能够的,公子莫要推辞才好。”
  那崔公子想了一下,又笑道:“老爹莫要客气,若是不麻烦,只给晚生一碗茶水解解渴就罢了。我与书童方才吃过些干粮,此刻还不觉得如何饿。”
  臻儿听见了张口要说话,却发现公子警告一般盯了自己一眼,又扁了嘴低头不说话。所幸老爹并未看见,答应了就去倒茶。在回来时候除了两碗水,到底还是端了两碗藕粉糊来,看见崔公子惊讶,一张老脸笑开了:“公子莫要嫌弃,这是自家一方小塘出的一点莲藕,上年里莲藕长的好,除了自家吃的,卖的,还剩些老藕,吃不完也不好存着,自己的婆娘磨了粉,用开水冲着吃是顶好的。”
  崔公子听了皱了眉:“老爹,这藕粉可是费功夫的,拿了去卖钱,也是值得,何必拿了招待我们”
  老爹听了赶紧说到:“公子不要担心,杭州府人爱吃莲藕,但多爱初夏的嫩藕,也喜欢荷叶莲子做菜吃,这几样东西倒是值钱,过了这季节的老藕就不怎么值钱喽!何况这几年的境况到好些,知府大人的贷苗钱低了不少,老天爷照应着,这日子也好过些。公子今日诊了病,老爹无钱,就吃一碗藕粉吧。”
  崔公子想了一下,才示意臻儿开动,“如此,多谢老爹了。”
  老爹见崔公子臻儿两人吃得香甜,也笑了。崔公子又问道:“如今这贷苗钱官府定的多少?”
  “这两年是二分利钱。往年就高了,唉,旧时是向庄家贷,如今是向官府贷。幸亏林老爷是个青天大人,不然哪有这样的光景。”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苗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唉,林大人的这首诗倒是贴切老爹,此去灵鹫寺可远?”
  “灵鹫寺?公子问对人了,村里的人不时去那里上香,香火也甚旺的。此去不过一里路,就到九里松,过了九里松,就可见灵鹫寺了。”
  不一会崔公子辞了老爹,领着臻儿就往灵鹫寺走去,堪堪在天黑前到了灵鹫寺。只见满天烟霞中,露出满山满岭的翠绿,那山寺的檐角不时翘出青瓦来,果真有灵鹫飞来,灵气暗隐的样子。崔公子心头一喜,便上前对这正要关山门的小沙弥言明情况,要求留宿一晚,不一会主仆两人就住进了寺中僧房。
  夜间崔公子想起白日里众人的话,变态不能入睡,便披了衣服走出来,看见天上一弯半月,不见清朗气象,笼了一层厚纱似的。倒是像极了那人那日的那顶斗篷,轻轻摘去了,就露出月亮般的清颜,淡褐的眸,霞烟的唇,梨窝浅笑,还有额间那点月亮石崔公子抬起头,痴痴望着那朦胧的月,仿佛一伸手,那皎洁的月亮就能现于眼前。只是,这样的月仿佛近在眼前,却杳不知其踪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那人,连喜欢的诗句都这样清淡惬意
  第二日,崔公子早早就起来,在寺中大殿瞻仰了佛像,渐渐走到偏殿,抬头一看,却是一首诗,题诗者运笔似是受制于墙壁,但字体舒扬,颇有些老庄意态,只是运笔还有些力弱,诗文却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底下却并未留了名字,只缀了个林字。
  “鸿飞那复计东西鸿爪雪泥意境耐人,好诗!只是这笔字不见得上好。”,崔公子低声复诵,只觉得诗间空灵,意蕴悠远,似有无尽禅意。正沉吟着,身后传来声音:“此诗却是个小姑娘留的,当时老僧与僧友论禅,她便在旁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