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童若瑶也想到了,大哥稳重,瞧着面相也是成大事者。

    “我和你爹也只有你们这两个孩子,以后你们兄妹间也要互相扶持不是?再有,那刘氏为人你也看在眼里,倘或你爹来年春闱不利,又怎么样呢?”

    童若瑶低着头,如今看来去上京是必然了。心里倒有些不舍,这地方好歹生活了十来年,如果没有发生后来这些,大概会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

    可已经发生的事儿,就不能改变,去了上京又是另一个天空了。

    一直到暮色降临,童若远和村里其他寻找大奎的人一块儿回来。童若瑶忙给他倒了杯水,童若远喝了两口润了润喉咙才道:“大奎不回来,他去城里张大人家了,也恰好张大人府上要长工。我们去的时候,他已经签了契约。”

    周氏听了低头半日,叹道:“那孩子性子也太执拗了。”

    自从大奎去了城里,刘氏便渐渐不出门,在村子里这个八卦话题结束,紧接着便是新年。村里人相互拜年是李家村的习俗,往年没有人来童家,今年除了刘氏一家没来,其他人家都来了。

    有送东西的,也有送礼金的,连王乡绅也巴巴地打发他小儿子来了一趟,并写了一封信给童老爹,拜托童老爹去上京时,让他小儿子随同。

    忙忙碌碌中,便到了正月初十,周氏和童若瑶开始张罗童老爹上京的诸事。

    做了新衣裳、新鞋子,都是用的年前廖管家送来的料子,幸而童若瑶帮城里人做衣裳,款式什么不必现学。

    积雪开始融化,桃树枝头冒出嫩芽,新年的气氛还没过去。童家却忙起来,把准备的东西一样一样打点好,看了黄历,童老爹出行的日子定在正月二十。

    带了信给王乡绅,正月十九这天,王乡绅亲自来了一趟,说是去上京的车马他已经全部备好,旅途落脚地也安排妥当。童老爹谢了几句,王乡绅忙陪笑道:“不过举手之劳,途中还望童老爷多多照顾我那不孝子。”

    童老爹略点头,又说了些别话,王乡绅留在童家吃了午饭,约定了明儿碰头的地方,便带着他小儿子走了。

    这天晚饭后,一家四口聚集在堂屋里,童老爹一脸肃穆地嘱托童若远,“这段日子你娘和瑶儿就靠你照顾,虽说是乡下,可咱们家的事儿也传了十来里,往后市集就尽量别去。好好儿在家温习课业,等着我的消息。”

    童若远点头答应,童若瑶瞧着爹爹和大哥的模样,心里只觉好笑。这气氛弄得好像要打仗似地,不过童若瑶对爹爹的看法却有改观。其实,爹爹就是不爱说话,心里什么都明白呢。

    他现在走了,家里就剩三个人,一个是姑娘,一个是体弱多病的妇人,大哥什么时候去市集也是固定的。加上去年廖管家送来的那些东西,不引人注意不可能,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任何地方,都不缺那起子宵小之流。

    周氏勉强扯出一抹笑,嗓音依旧温婉:“别担心我们,家里一切也尽管放心,若有什么,他们兄妹都能写能读,也定然会写信叫老爷知道。”

    童老爷点了点头,又看着童若瑶。说实话,童若瑶对自己的爹爹还是有些敬畏和害怕,因为他从来都是一副严父的形象,这会子迎上他的目光,不由得有些紧张。

    “你娘身子骨弱,生你的时候又吃了亏,我不在家里,你多留些心,倘或发现什么不妥,别舍不得花钱不请大夫。”

    童若瑶点头点得飞快,扭头果然在周氏脸上扑捉到一抹可疑的红晕,那紧张没了,反而忍不住紧紧抿着嘴唇笑起来。童老爹脸色一沉,童若瑶忙敛了笑,又听他道:“如今是叫你们兄妹跟着我们吃苦,以后慢慢自然会好起来。”

    直到二更天,一家人才各自回屋子歇息。

    隔天早上,童若瑶一早就起床,没想到灶房里点了灯,进去一瞧,大哥童若远已经在生火做饭了。这会子,正屋里也点了灯,想来爹娘也起床了。

    童若瑶协助大哥一起做好饭,吃了饭天才蒙蒙亮。外面清冷的有些僵手,周氏又拿了一件衣裳叫童老爹穿上。院门口便有人叫了一声“童老爷”,是李长老来送行。

    童若瑶和周氏将预备的东西一样一样,绑在昨儿从李长老家借来的毛驴身上,那边李长老也叫了几个人和童若远一起送老爹去城外约定的地点。

    陆陆续续又有人来送行,天还没亮,童家小院就十分热闹,在一片热闹的祝福声中,童老爹等人动身。童若瑶扶着周氏将他们送到了村口的大树底下,望着一行人消失在晨曦中。

    彼时,东边一片火红,一轮绯红的圆盘破云而出,彩霞洒下的光辉如胭脂般,将人们的脸庞也染得绯红。

    周氏眼角闪着晶莹的光,眼里却带着充满希望的笑。童老爹大半辈子奋斗的目标,就看今年二月那一场春闱大考了。



016:来信

    过了年,李家村渐渐便平静下来,家里有田有地的都在地里忙着农活,在城里做工的也都返回城里去了。

    大奎家之前因大奎在家,地里的活儿大奎一人便能成,今年大奎也去了城里,刘氏又要带孙子,又要张罗春耕,忙的不可开交,少不得也会张口骂童家几句。每每这个时候,李长老便要训斥她半天。

    村里其他人家也有相互帮助的,往年大奎家也是如此,今年却没有人愿意和刘氏来往。眼看着春耕的日子过了,刘氏只得想法子去镇上找一些短工。

    可这个时候恰是难找人的季节,没想到,原先刘氏说亲的那家人主动来了。还把他家姑娘也带了来,这样才把地里的事儿搞定。

    刘氏见王家姑娘是干活的好手,慢慢的又开始朝村里其他人炫耀,间接的又讽刺了童家。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模样道:“中举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听人言,春闺才是重要的,童老爹一把年纪,这样车马劳动去了上京,大考时睡着了才好!”

    旁边人笑道:“刘婶子竟然不知道,童家原就是上京大户人家,中了举人再有家里亲戚资助帮着打点,少不得来年就是官老爷了。再说,童家还有个儿子呢!咱们不出门不知道,出门在外的谁不知童家公子写得一手好字?竟然还有城里大户人家专门找他呢!”

    又有人笑道:“想来儿子还是该送去读书才好,不指望考什么举人,就是去城里做工当账房先生,不下劳力也比咱们强些。如果能像童家老爷那样中举,家里也跟着风光一回。”

    其实,自从开了年,李家村许多人家都把家里七八岁大的男孩送去了私塾,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童老爹的中举终于让这些人都意识到读书的好处。

    童若瑶不由得就想起前世读过的那些书来,古代科举制度摧残了许多人,童若瑶一度怀疑老爹也是被摧残的对象。只是,时代不同,没有切身呆在那样的世界,根本就无法去评说那个时代的对与错。

    人类的思想是一步一步慢慢进化的。

    “想什么呢?”周氏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打颜色各异的丝线。

    童若瑶放下笔,看了看跃然纸上的寿星贺寿图。已经三月了,老太太寿辰是四月,周氏想了许多,才想出送一副刺绣屏风。童若瑶喜欢工笔画,这些年靠着自己琢磨,画出来的还能看。

    周氏却惊喜地道:“好像活了一般,瑶儿真了不起。”

    这句赞美发自心底,周氏早就察觉到女儿有许多过人之处。读书认字,女红厨艺,大家闺秀也不过如此罢了。

    童若瑶不觉红了脸,周氏笑眯眯地道:“如果绣出来也能这般,就着实不错了。”说着又叹道,“不知你爹怎么样了?”

    童若瑶见周氏站着出神,忙扶着她坐下来,“爹爹临走的时候特别交代了,要我好好照顾娘,您快坐下,爹爹一定会顺利的。”

    周氏扭头见童若瑶一副大人模样,不觉笑起来,那一瞬间似乎年轻了许多。

    “你呀,心里是不是又在偷偷笑了?”

    童若瑶才不会承认呢,学着爹爹严肃的模样,道:“爹爹交代的,女儿不敢不听。”

    不过,想到爹爹故意摆出的严肃模样,还是觉得好笑,一直想知道爹爹和娘单独相处是怎么个情形,但童若瑶敢肯定,爹爹绝对不会板着面孔。

    自童老爹走后,童若远也严格遵循了老爹的嘱托,天天儿在家读书。童若瑶女红比周氏好,祝寿贺礼她绣,周氏便拿出廖管家送来的那些料子,裁剪了给他们兄妹做新衣裳。

    日子平静地从指缝间溜走,当屏风绣到一半,有人从城里带了一封信回来。童若瑶拿在手里,只看信封上的字迹就知道是老爹的。心里激动的不得来,好像是老爹上战场打仗,带回来的平安书。

    在院子里叫了一声童若远,就兴冲冲地跑去正屋里给周氏看。周氏也略认得几个字,因是后来童老爹教的,但她身体不好,又要照顾童若瑶两兄妹,后来就撩开手。

    一时童若远进来,童若瑶把信递给他,母女两就巴巴地盯着童若远。偏偏童若远看完了也没啥大的反应,最后平静地道:“爹榜上三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

    周氏脸上原是喜悦的,见童若远那神情,又黯然失色,弄得童若瑶也没细想这个三十八名的成绩到底好不好。

    而母女两的表情换来了童若远的诧异,听得他看了看信又道:“二叔帮着寻了一处住处,爹让咱们也动身,趁着老太太寿辰前抵达上京。”

    童若瑶眨眨眼,嘴里不由自主地念道:“三十八名”

    全国举人汇聚上京,童老爹三十八名,三十八名!全国三十八名!童若瑶有些消化不了这个信息,再看童若远,还是那副镇定自如的模样,她实在是佩服!

    童老爹考了这么些年,去年才中了举人,在东临排在前几名里面,没想到去了上京发挥的还更好!周氏瞧着童若瑶的神情,也渐渐地消化了信里的内容,一时眼里竟闪动起水光。

    整个童家小院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氛,就连蹲在门口的小黑,似乎也察觉到主人们的心情,雀跃地摇起尾巴。

    因童老爹是东临这边的考生,朝廷派发的喜报也报来东临府衙,第二天一大早,衙门里便来了人,童家的院子又一次热闹起来。只这一次因童老爹不在家,也就没有办事。不过,乡里乡亲的依旧送了好些东西来,周氏和童若瑶忙着应酬那些妇人,童若远忙着招待村里和其他来道贺的男人们。

    唯有刘氏,抱着孙子远远儿站在高处朝这边张望,嘴里不屑地嘀咕道:“如今巴结有何用?难不成童家会继续住在这里?”

    嘴里虽是如此说,心里却不甘,只是已经撕破脸皮,就是这会子想去凑个热闹也不成。

    一连三四天,童家小院才清净下来,因这几天白天耽搁了刺绣进程,童若瑶少不得要夜里加班加点地赶。另外童老爹又来了一封信,催的较急,一家三口又忙着收拾家里的东西,择了启程日期,准备赶往上京。



017:启程

    童家要离开李家村的消息渐渐在村里传开,只说童家怕是再也不会回来,刘氏自是暗地里嘲笑那些巴结童家的人,就连李长老的大儿子也是同样的想法,李长老却依旧坚持叫他大媳妇去打听,童家现在住的院子是卖了还是闲置着,倘或卖就出高价钱买下,倘或闲置就找个借口租下来。

    “我是老了,横竖没几年活头,倒是与你们却有益。荣哥儿如今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有为的年纪,又读过几年书,认得几个字。家里如今也不缺他每月那点儿钱,不如就叫他回来继续读书,一两年倘或考了秀才。童家念着咱们家这份情,到时咱们去求童老爹提点一二,童老爷未必不应,往后中举,与你们与他可不是大好的好处?”

    他大儿子听了,忙道:“到底是您老有见识,儿子竟没想到这一层上来。”

    李长老吐出一口烟雾,优哉游哉地笑道:“你们是该好好儿想想以后,虽咱们家的日子在这地段算是好的,可到底不能与城里那些人相比。”

    他大儿子听了直点头,转身出去找他媳妇去了。

    经过两三天的忙碌,东西倒也收捡的七七八八,而童若瑶绣的屏风也恰好到了收尾。用剪刀剪下线头,不禁长长深吸一口气,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对话。

    “住了好些年,到底不舍,以后指不定哪天又搬回来了呢!”

    “这话也对,屋子空着反而要霉坏了,我们家虽是这两年才盖的房子,可紧接着又添了些人口,如今倒显得拥挤。眼看着又要娶媳妇了,倘或新盖,也需要些时日,与老头子商议了,就想着这里坐北朝南不错”

    这妇人倒也会说话,接着又道:“就怕周婶子不答应,才叫我先来问问。”

    周氏感触地打量着空落落的屋子,暂且不常用的已经收捡起来,让原本窄小的屋子看起来好像变大了。此番去上京,不知要花多少钱,周氏和童若瑶原就商议着估计要把房子卖掉,可又怕日后没有去处。

    毕竟,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童若瑶提议租出去,周氏担心这地方只怕没人来租,何况租来也无用。没想到,今儿李长老的大媳妇就来了。

    心里倒也明白几分,可如今的情况,也由不得人了。

    周氏微笑道:“他婶子也说得对,屋子空着反而无益,没有人气早晚要坏掉。”

    这妇人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喜道:“既然周婶子答应了,我这会子就叫我那口子来,只劳烦童家哥儿写个字据。”

    这院子最终以每年十两银子的价格租给了李长老,李长老现付了三十两银子,说多出二十两是抵押金,以后童家收回院子,再把抵押金还给他。

    以童若瑶对这个世界物价的认知,三十两银子确实是个不小的数额,特别是对于乡下人家来说。不过,李长老家有田有地,二儿子又做了些小买卖,三十两银子倒是拿得出来。

    村里人听说此事后,只猜测童家往后定是要回来的,因为如此,临行的头两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