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起点vip完结)-第8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可没有那个底气。
  这要是传到龙宝军和陆大勇耳朵里,不定还误会我李如军野心不小呢。这个可无论如何都担当不起。


第1300章 好大的菜篮子
  刘伟鸿点点头,说道:“李区长,我是这么考虑的。七星和宁阳,都是农业人口占多半的新区,大力发展工商业,固然是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但城区工商业的高速发展,必须要有机的和广大农村和农民联系起来,带动他们一起发展,共同富裕。不然,城乡差距只会越拉越远,贫富悬殊也会越拉越大,农民群众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农民,现在负担很重啊……”
  说到这里,刘伟鸿略略感慨了一句。
  眼下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情况,确实很不容乐观。不但农业税未曾取消,各种各样的税费,提留,统筹款,可谓是多如牛毛。刘伟鸿前不久去走访基层农村之时,做了个初步统计,农民要负担的各种税费,名目繁多,加起来竟然有三四十项之多。有些收费的名目,刘伟鸿这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干部”,都闻所未闻,看得莫名其妙。
  上到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上学的孩童,都有要交费的名目,每年人均负担一两百元。目前城市普通职工的年收入,也就三四千元,农村人口,人均负担这么重,明显是吃不消的。
  所以在刘伟鸿经历的另一个平行世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央下定决心,把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税费全都砍掉了。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和补贴,逐年加大,意在与民休养,恢复元气。
  不过刘伟鸿觉得,身为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不能坐着干等中央的大政策,必须要努力改变这种情形。早日减轻农民的负担,早日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这是责任和义务,也是使命!
  对于刘书记这个话题,李如军和七星区的其他干部,都只是静默倾听,不置一词。
  “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目前整个大江三角洲地带,大城市,特大城市扎堆了。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城市人口也比较多。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是城市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而我们宁阳区,七星区,可以在这个方面去想办法。简单来说,我们要争取成为京华,明珠,吴中,梁泽这些城市的菜篮子。这么一个巨大的城市圈,足以消化我们两个区全力生产的所有蔬菜,生猪,肉牛,肉鸡,鸡蛋。我们大力发展家畜和家禽养殖,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应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这个东西,需求量大,覆盖面积广。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全力发动起来,至少可以解决二三十万农民的就业问题,也许更多。相当于我们两个区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农业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几。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数据,真要完全落实下去了,我们的三农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一大半。”
  刘伟鸿说着,轻轻一挥手,加重了语气。
  李如军等人对视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惊诧的神色。
  这个前景,倒真是很乐观。如果当真能够实现,那就正如刘伟鸿所言,确实能够基本解决两个区的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
  但是,真的可以做得到吗?
  “刘书记,这个……难度不小吧?二三十万农民一齐上阵,搞养殖业和种植业,所生产出来的肉蛋蔬菜,那是一个天文数字,销售方面会不会出问题?万一要是销售不畅,那可是很大的麻烦。”
  稍顷,李如军沉声说道,脸色比较严肃起来。
  谈到了具体的工作,就不能总是打哈哈了。
  刘伟鸿也算是妙人,刚一到七星区,椅子都还没捂热,客气话一句没有,直接就谈工作,而且是直接切入核心内容,大伙以前可是比较少遇见这种情况。往往你来我往的客气话,要说上大半个小时。
  “李区长,这个问题提到好。农副业大生产,能不能够组织得起来,是不是可以搞起很大的规模,销售方面是关键。当然,销售又是一个涵义很广的话题,咱们可以一一来分析一下。从基本层面来说,京华,明珠,吴中,梁泽再加上东海省会南都等几个城市,这个大城市圈,城市人口超过两千万。两千万人的菜篮子,得有多大?消化能力完全不成问题……”
  李如军插口说道:“刘书记,并不只是我们能够搞蔬菜和肉蛋生产。”
  明珠也好,吴中也好,南都也好,都有自己的郊区和农村,他们的农民,就不生产这些东西的吗?
  刘伟鸿微笑说道:“李区长,少安毋躁,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探讨。”
  “呵呵,好的好的,请刘书记继续指点。”
  是“指点”,不是“指示”。
  李如军的“警惕性”一直很高,绝不会胡乱说错话。
  “李区长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关键点。这里面,就有一个规模优势的问题。以电子产品生产为例,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这个能力,但为什么是日本的电子产品覆盖全世界呢?这就是规模优势产生的竞争力。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竞争力就越强。所以我们不能小打小闹,更不能让农民群众各自为战,必须有组织,有规划,一开始就把规模做大,高起点,才有竞争力。我们宁阳和七星两个区,完全可以打造成菜篮子基地,依靠规模优势,抢夺市场。”
  刘伟鸿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这个模式,我以前在楚南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实施过了。九一年的时候,我在楚南林庆县夹山区做区委书记,我们就搞过。不但建起了饲料厂,还组织了大规模蔬菜和肉蛋生产。统一筹划,统一安排,统一销售渠道。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搞成功的。效果非常好。”
  说着,刘伟鸿望向苏沐。
  苏沐微笑说道:“是这样的。当时我们饲料厂,只是投入了三四十万,现在我们已经有五个分厂,总资产规模超过了一千万。夹山镇八万人口,有两万多人在从事蔬菜和肉蛋食品的生产,产品不但就近供应县城和地区,还销售到了岭南,香港这些地方,群众的收入都很高,在夹山,万元户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单纯从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的情况来看,京华的条件比夹山优越得多了。这些菜运往周围的城市,路程比从夹山运往岭南要近得多,运输成本更低。夹山能够搞起来,相信在京华更能够搞起来。”
  他从楚南来,讲的话更有说服力。而且苏沐斯文守礼,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良好,让人自然而然就觉得他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
  李如军此刻也已完全被刘伟鸿“带进去”了,开始顺着刘伟鸿的思路考虑问题,仔细想了想,说道:“刘书记,苏总,照你们的意思,是要搞一个农产品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就好像供销合作社一样?”
  “对,是这个意思。简单来说,我们要搞一个超级大公司,产供销一条龙。而这个大公司的主体,就是政府。由政府出面来进行组织,集中生产,而所有的农村和菜农家庭,都是这个大公司里面的一个生产单位。有组织,有纪律,有市场调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会盲目。”
  一直坐在李如军身边的七星区副区长,禁不住插口问道:“刘书记,这样一来,不还是计划经济吗?”
  现如今中央正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废除计划经济。你刘书记怎么一上来就要搞大集体呢?好像有点开倒车的意思啊。
  刘伟鸿就笑了,轻轻摇头,说道:“计划经济和计划生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站在整个国家层面来说,我们是要废除计划经济。但落到具体的工作方面,我们当然要有计划,不能盲目。事实上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员工人员超过十万的,他们实行的也是订单式生产。按照市场调查的结果以及前景预估,下达生产指令。这样就是有的放矢,不会造成大量的积压。政府要做的,就是发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进来,同时理顺销售渠道,保证菜农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就采取和夹山一样的模式,不但建生产基地,还要建饲料厂,就地解决饲料的问题。我认为,把饲料厂建在七星,可能比建在宁阳更合适。七星在江北,饲料厂的原材料更加丰富。我们有饲料厂,再把销售渠道建立起来,一切都会变得又简单又方便。”
  李如军双眉微蹙,似乎在很仔细地思索刘伟鸿这段话。
  其他干部也一个个神色认真,各有不同表情,多数人的表情,是比较振奋的。听上去,刘书记给描绘的这个蓝图,确实很吸引人。若是真能将农村问题解决一大半,七星区的经济建设,立马就能跃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刘书记……”
  稍顷,李如军舒展开眉头,正要说话,刘伟鸿的手机就急促地震响起来。
  高尚连忙拿起电话,走到一边去接听。应答几句之后,高尚的脸色微微一变。
  “韩主任,请稍候,我马上向刘书记汇报!”


第1301章 家属闹事
  高尚回到刘伟鸿身边的时候,已经完全平静下来,看不出有丝毫的紧张不安,低声对刘伟鸿说道:“刘书记,韩主任有些事情,要向你汇报。”
  刘伟鸿微微颔首。
  应该是发生了较为要紧的事情,不然高尚会自行处理,不会打断他与李如军等人的谈话。不过高尚看上去非常平静,并未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刘伟鸿对这一点很满意。高尚的悟性不错,学习得挺快的。做秘书的,有时候要和领导一样镇定,不能遇事就大惊小怪,自乱阵脚,显得毫无城府。连带的,将领导的“品位”也拉低了。
  刘伟鸿向李如军示意了一下,便接过电话,并未起身,就坐在那里接的。
  “必成同志?”
  电话里立即传来韩必成紧张的声音,说道:“书记,苏红红死了,她的家属,正在区里闹事,有好几十个人,在办公大楼前打横幅,喊口号……”
  刘伟鸿眉头略略一蹙,随即说道:“我知道了,我下午回去。请凤友同志先处理一下。”
  苏红红跳楼自杀,当时就被马上送到了医院抢救,不过她是头朝下着地,送到医院的时候,就下了病危通知,抢救了两天,终于还是未能逃过死神的魔掌。
  身为区委书记,管辖着近百万人口,刘伟鸿当然不可能事无巨细都伸手去管。苏红红案,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刘伟鸿也立即采取了处置措施,公安分局将连寒梅等肇事者都抓了起来,又免去申振发教委主任的职务,调任市政府调研员,实际上就是闲置了。饶是如此,苏红红的家属要闹事,却也难以预料。
  这样的事情,不见得一定要请区委书记出面才能摆平,甚至连魏凤友都不一定要出面。韩必成乃是此事的正管,他应该知道怎么处置。
  李如军等人自然也知道,肯定是宁阳区那边发生了什么状况,但刘伟鸿不说,他们更加不会问起。
  刘伟鸿继续和李如军等人探讨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具体方法。
  应该说,刘伟鸿此番七星区之行,还是颇有成效的,李如军和七星区的干部们,由一开始的惊讶,不以为然,逐渐转变了态度。
  人家刘书记还真不是来演戏的。
  不但“传经”,而且还“送宝”。听刘伟鸿话里的意思,宁阳也准备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但饲料厂,刘伟鸿却建议建在七星区,更加方便七星区的群众。
  这个就是真地想要帮七星区做点“贡献”了。
  须知这个幸福饲料公司的苏总经理,乃是刘书记的学生,也是刘伟鸿曾经的老部下。将饲料厂建在宁阳区,任谁都会觉得理所当然,无话可说。而且苏沐也谈了初步构想,这个饲料厂计划投资一百万,建起来之后,可以解决一百多个就业岗位。亦是一笔不小的外资,要算在七星区招商引资的功劳簿上。
  关键李如军也觉得,刘伟鸿提出来的这个办法,确实很不错,有很高的可行性。按照这个计划,大力发展七星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广大农村一个很好的出路。
  会议室的气氛逐渐变得友好热烈起来,不时传出笑声。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李如军热情邀请刘书记,苏总经理等人,在七星区用餐,就在七星宾馆开了两桌,吃饭之前,七星区区委书记崔伟赶了过来,和刘伟鸿寒暄客气,陪同刘书记一起用餐。
  这也是必须的礼节。
  正式“会谈”的时候,崔伟可以避开刘伟鸿,刘伟鸿也不会见怪。
  情势格禁嘛!
  但吃饭时还不露个面,那就说不过去了。
  崔伟又不是真的想和刘伟鸿唱对台戏,当然不会往死里去得罪刘伟鸿。
  吃完中饭,刘伟鸿便即告辞而去。崔伟和李如军送到宾馆门口,握手道别,宾主尽礼。苏沐等人留了下来,继续进行实地考察。
  刚刚上车不久,刘伟鸿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刘书记,在哪呢?”
  电话那头,传来萧瑜情的声音。
  “车上。”
  “刘书记,又出新闻了啊。你们那个教委主任也太不像话了吧?一个家庭矛盾,搞得动静这么大,还害死了人。”
  萧瑜情在电话里边叽叽喳喳地说道。
  刘伟鸿说道:“怎么,你们新华社还对这种新闻感兴趣啊?”
  通常这类新闻,只有《早报》、《晚报》之类娱乐性较强的报纸,才会感兴趣。新华社那是国家喉舌,档次不可能那么低。
  “刘书记,你这话就外行了。我们是搞新闻的,只要是新闻,我们都感兴趣。至于用不用,那就是社领导的事了,采访不采访,是我们的事。”
  “那你在哪?采访了吗?”
  “哪有啊……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赶过来,人已经散了。我说刘书记,你们区里的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嘛,对付上访群众,很有一套。”
  萧瑜情很不爽地说道。
  试想小丫头兴冲冲地赶了过来,准备采访新闻,结果什么都没见着,心里自然不高兴。
  刘伟鸿笑道:“你别做愤青啊,什么都是政府的错,都是体制的错。这个不辨证。不管什么工作,高效率总比拖拖拉拉要好。”
  “得得得,我不跟你说了,我要继续深挖去了。”
  萧瑜情说着,咔哒一声,就挂断了电话。
  萧二小姐就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