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生莲-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在朝会时间入宫言事,除非禁宫已经上了锁,否则他都会接见的。

“唔,你放在这儿吧,联再好好看看。”

“是,那……微臣告辞了。”

高翔拱手告退,心中微微有些失望,因为皇帝虽说露出了嘲笑的意味,却没有当面把杨浩贬个一文不值,直接掷还拟稿,驳他个灰头土脸。

杨浩这封信,从词辞修饰上来说,太过浅显直白,完全没有弈法大国那种雍容华贵、优美高深的措辞和文风,柳功曹有意把他的原话照录下来,没有进行任何修饰,高翔把它拿来,就是要让皇帝看看:陛下所托非人啊,就他那水平,当得了鸿驴少卿?

另一个,他们这些做外事的官儿,一言一行最是敏感,有什么交涉的时候一向有事说事,绝不东拉西扯牵涉太多,做事的宗旨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天下无事,那就大功告成。可杨浩呢,杨浩这封信唯恐天下不乱,简直是没事找事,官家如今正对南汉用兵,真要把契丹人招和……,杨浩这样没轻没重,皇帝不恼才怪,可是……

高翔摇摇头,只能巍然一叹:帝心难测啊。

杨浩这封信洋洋洒洒,内容是天马行空,简直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措辞用句浅显直白,国书大意就是:首先回顾了两国历史,北国契丹,较之宋国立国早了五十年,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友好国家,中原大乱,诸侯争霸的时候,契丹也没有趁机狩猎中原,是有着光荣的和平传统的。

宋国立国之后,契丹承认了宋国的合法地位并遣使建交,两国开始朝着健康和平的方向发展,当然,两国之间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汉,北汉同宋国和契丹都有着历史渊源,为了它,我们的皇帝陛下同贵国皇后陛下曾经交过手、打过仗,实为一桩憾事。

幸好,双方君主都爱好和平,彼此都保持了克制的态度,此后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如今民间通商频繁,椎场买卖兴隆,两国互通有无,对两国的税收都有莫大好处,前不久我们还从贵国购买了大批牛羊,有力地支援了贵国的经济建设。

东拉西扯一番之后,杨浩才绕到正题,开始解释对方的指责。杨浩没有指出所谓契丹商人的奸细身份,反而承认他们是正当商人,并且承认他们是被宋国官员害死的,但是否认是宋国朝廷所为。在他的解释中,这是山东林州兵马都监傅廷输和提辖官莫言贪脏枉法、谋财害命,掳夺了契丹商人财产,并且杀死了他们。

宋国朝廷为此已将山东林州兵马都监傅廷翰押解进京,当众处死,至于从犯林州提辖莫言,已经逃之天天,为了严肃纲纪,以正国法,维护两国友好关系,还契丹守法商人一个公道,宋国正在锲而不舍地缉拿凶手口现在我们宋国得到消息,这个通缉犯莫言已经逃去了贵国,希望贵国能协助我们缉捕凶手,将他绳之以法。

至于贵国的边防小分队受到我边防军伏击,伤亡惨重的事,朝廷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派员对此事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通报如下:贵国巡逻小分队是误入双方不设置武力的隔离地区才受到伏击的,尽管这个隔离区只是双方约定俗成的一个隔离带,并非两国磋商设置,却是受到两国边防军的一致遵守的,贵国巡逻军士误入中立地带,引致我方误会,才造成这起冲突,我国政府对此深表遗憾,并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

经过我方细致认真的调查,发现这起误会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贵国境内的一些不友好部落时常武力越境,,打草谷”,杀人掳命,抢掠浮财,引起我边区军民极大愤慨,我边防军严阵以待,本是为了对付这些不遵守贵国法律、破坏两国和平的强盗。

因贵方巡逻人员服装没有明显标志,才导致了这次不幸的发生,对贵国死难将士,我们致以最诚挚的哀悼,并保证尽快将这些英灵的遗骸归还贵国,让他们落叶归根。

藉此机会,我们也请求贵国政府能够本着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宗旨,从两国长远利益出发,严厉打击日益猖檄的马匪,避免类似不幸的再次发生…………

杨浩唇枪舌剑,明嘲暗讽,赵匡胤把信又看了一遍,看得眉毛乱跳,苏后忍不住一拍桌子,放声大笑,宋皇后奇道:“这封国书很有趣么,官家很少这般畅快大笑了。”

赵匡胤忍俊不禁地笑道:“这个杨浩,真是一个妙人儿,我还是头一回看到鸿驴寺的人写得出那些统兵将帅才具备的豪迈血气。”

“杨浩,又是杨浩?”永庆公主滴溜溜一转眼珠,好奇地道:“那杨大棒槌说甚么了?”

“永庆,一个女孩儿家,又是一国公主,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宋皇后马上责备了她一句。

赵匡胤笑道:“说的很有趣,很有趣,尤其是这最后一段:,我主以德绥天下,天下归心;以武扫中原,所向披靡。以此英明之主、虎贲之师,使之众战,谁能御之?使之攻城,何城不克?哈哈,逞一句是从哪本古书上扒下来的来着?唔,有些忘记了,不卜……,改得妙,改得妙,可比他那不伦不类的《出师表》强多了。”

永庆公主俊俏地翻了个白眼儿,撇嘴道:“我当他说了什么,原来时大拍马屁,拍得爹爹龙颜大悦。”

赵匡胤横了她一眼,复又展颜笑道:“我还没说完呢,下面一句更加精彩:我主宽厚仁德,素与贵国皇帝友好,希望贵国皇帝能够平心静气地解决这桩事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谁若把我主当敌人,我主则必是他最称职的敌人!妙啊,妙啊……”,

宋皇后抿嘴轻笑,嫣然道:“,谁若把我主当敌人,我主则必是他最称职的敌人”原来是这句话搔到了官家的痒处,说的实是有理,官家雄才大略,一代英主,谁敢视我官家为敌,官家自当成为他最不敢忽视的强敌,呵尔…………,

赵匡胤在房中踱步半晌,忽地停下身子向门口招呼道:“张德钧,传旨,令鸿驴左卿使杨浩速来见驾。”

杨浩来了,进皇宫,入内廷,站在福宁殿的御堂上。

赵匡胤疑惑地看着杨浩,杨浩一身崭新的官袍,规规矩矩站在那儿,倒也没有什么不妥,只匙……,他手里捧着的是什么玩意儿?半尺多宽,一尺多长,像个官员们见君时记事用的劣板,可是大了不少,又不太像……

赵匡胤忍不住问道:“杨卿,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杨浩毕恭毕敬地道:“回官家,臣手里拿的是笼板。”

赵匡胤一窒:“你的笼板,怎么比常见的笼板大了这么多?”

“回官家,臣…………杨浩很忸怩地道:“朝臣们议事,咬文嚼字的过于生僻,臣记不住,而且……臣写的字比较大,笼板太小了的话……记不下……”

赵匡胤差点没憋住,忍了忍笑,才满面春风地掂了拈手上那封国书,问道:“杨浩,这封国书是你草拟的?”

杨浩愕然道:“臣是拟了叫寸国书,本想明日朝会再奏请陛下御览,怎么……现在就到了官家的御书案前?”

赵匡胤也是一愣,随即就明白了其中原由,他微微一笑,对臣下们之间的这种小伎俩也不说破,只道:“联看过了,写的很好,不过,作为国书,措词造句未免太不雅观,你原还打算请人修饰一番的么?”

杨浩道:“回官家,臣没有这个意思,臣也知道,自己笔墨粗浅,写出来的东西太过直白,可是也得看它是给谁看的,诗词佐酒,那是咱们汉人文官的嗜好,臣久居北地,素知北人豪爽,这样说才合他们的脾气,若是修饰的文诌诌的,那就太雅了,也失了味道。”

“唔,有道理……”赵匡胤笑容可掬地睨了他一眼,此人不学而有术,果然有才,且不说最后那句马屁拍得这位战功赫赫的马上皇帝飘飘欲仙,这封国书中绵里藏针处也是大合他的脾胃。比如国书中特意提到了北汉之战,契丹出兵为北汉解围,两国君主正面交锋的事情,就绝非东拉西扯,无的放矢。

那场战役虽然是宋军后撤,契丹追击,但是宋军是基本完成了战略标后主动撤退,他们不但成功地把北汉居民迁到了宋境,而且尾随而来的契丹人也吃了大亏。你们北人不是说,如果处理结果不能令你们满意,就要派兵来攻么,就算你们的皇后陛下御驾亲征,又是在我军久战兵疲之后,战果也不过如此,你们派兵来就能讨了好去?

赵匡胤反复思量,对这封甚合自己胃口的国书是越想越满意,又经一番对答,眼看禁宫就要上钥封门,这才意犹未尽地道:“好啦,这封国书你带回去吧,联已经阅过了,不需增——字,就照此誊录,用董,发还契丹使节。”

“臣遵旨!臣告退!”杨浩双手高举,恭恭敬敬接过国书,倒退出殿,出了福宁殿,杨浩行鼻不远,后边忽有人叫道:“喂,前边那个,可是杨浩?”

杨浩止步停身,扭头一看,见是一个宫装少女,浓眉俏眼,略带慧黠,身后跟着两个宫女儿,却不晓得她是谁人,忙道:“正是本官,不知姑娘是?”

“杨浩大胆,胡言乱语,宫里面哪有什么姑娘,这位是永庆公主殿下。”

一个宫女娇斥一声,永庆公主却白了她一眼:“你才胡言乱语,本公主不是姑娘是什么?”

“这……,公主,婢子是说……,宫里面除了侍女,能梳未嫁双髻的自然就是只有公主,他明知故问,忒也无礼…………”

“甚么有礼无礼的,你不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杨大棒槌?他看得出来才怪。”永庆公主说的洋洋得意,杨浩听的好笑,却不便置辞,只好躬身道:“原来是永庆公主殿下,下官这厢有礼了,不知公主唤住在下,可有甚么事么?”

永庆公主舔了舔嘴唇,笑嘻嘻地道:“你刚从江准一带回来吧?”

“呃……,正是…………

永庆公主更开心了:“那么你可曾捎回些糟白鱼来,那是准南特产,本公主最喜欢吃了,可是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

“堂堂公主,唤住我就为了这个?一国公主,居然是只馋嘴猫儿,还要向臣子讨东西吃,实在是有些好笑。”

杨浩忍不住笑道:“殿下喜欢吃糟白鱼,着地方定时呈送就走了,何必以公主之尊向臣索取呢?”

永庆公主瞪起杏眼道:“公主之尊怎么啦?本公主也就是偶然看见了你,忽地想起这件事来,你不舍得那就算啦,爹爹早已定了规矩,宫中不得向地方索要食物的,我要是能向地方官府索要还用得着问你?”

她转身就走,一边悻悻地道:“大哥明知道我喜欢吃糟白鱼,出去一趟两手宴空的就回来了,也不说给我这妹子捎点儿东西。”

杨浩怔了怔,欲待唤她,永庆公主已愤然走远,杨浩吁了口气,回首看向矗立在金色夕阳下的那座福宁殿,目中露出几许敬意。

股求新鲜出炉的推荐票支持!有几张都请全投下来吧 

第八卷 出采江南莲 013章 来使

 
鄂巴多是契丹使节,精通汉语和中原的风俗民情,他还为自己取了个汉人名字,叫许操。

如今诸园外半衙门都是最清闲的,不过出公差时例外。鄂巴多做为契丹使节,倨傲地来到开封递交了国书,便住进了礼宾院口宋人的伙金做的精细,在他看来已是最精美可口的金物,当然,这只是他和下的想法,当着礼宾院的人,他却是横桃鼻子竖桃眼,一百个不满意的。

午饭时候,他又寻衅了,唤来了礼宾院的小吏,许揪义正辞严地谴责礼宾院教待他这个契丹偻节的饮金规格不够,弄出来的金物难以下咽,简直是猪都不吃,等他咸风要够了,把那可恪的小吏超出去,这才美美地享用起丰咸的午餐来,撑得小辫儿朝天。

吃过了午饭,许操抱着一壶茶,正美美地用牙签剔着牙齿,手下几个随从就狠作娥似的,大包小裹地扛了回来。

“大人,今天又采买了些东西回来,我看差不多了,再买丰子可装不下了。”

“唔唔……”许捋跳了起来,那几个绮从打开包裹和匣子,只见里面前是精美的丝调、薄如掸翼的瓷器等昂贵华丽的中原物产,不能怪他们,北目虽比宋园立目早五十多年,工商业也算发达,但是绝对造不出这么美论美奂的产品。

好不容易出一超公差,立场上当然是要坚定的,行动上当然是不能有投契丹目格的,但是……干里迢迢而来,几个随从给自己的家人买一两件纪念品,不算丢人吧。东西太多,都能开店了?废话,人家家里亲戚多,不行吗?

许操满意地盘点着育品,心里估算着招带回去之后转手一卖,能捞几倍的利润,忍地又想起一事,忆道:“暖,罗尚官交待的,要咱们捕买的钧子可曹买来了么?”

“买来了买来了,大人你看,这里满满一匣子,全是凤叙,回去可着罗尚官桃选,她要毒欢,都送她都成。罗姑娘贵为尚官,乃皇后娘娘身边最得宠的女官,她要是一高兴,帮大人你美言几旬,下回有这差使,还是大人你的勺”

许捋连忙诠过匣子“,呼啦”倒了一桌子,逐个儿捡起来看,看了半天,许操恼捋起来,劈头盖脸冲着他们就是一通打:“你们这些不成呆的洪帐东西,大人我说的还不够明白?不要金叙、不要银叙、不要业叙,是要……是要……”

许操涔红了脸,比划半晌,才气极败坏地大吼道:“是要假的凤头银叙,你们明白?得是木头的,漆了层银的,那凤珠要和脂的,罗尚官千叮咛万嘱咐,你……你们这么点事情都办不好?”

那几个随从被他劈头盖脸一通打,梧着脑袋讷讷地道:“我……我们打听过的,可是没有那种叙子卖么,卖首饰头面的人听说我们要买那样廉阶的叙子,都笑话我们,说那是乡下地方才有得卖的廉阶货,赚不了什么钱,开封绒里哪有得卖?这些叙子比起大人说的敛子要贵了百倍,罗尚官见了哪有可能不喜的……”

另一个随从两眼一亮,拍手道:“是啊,大人,依小的看,您怕罗尚官想要的叙子是越贵越好,只是不好意思跟大人说,所以才指明要什么漆银的木叙,这一定是反话。傣那婆娘说过,女儿家就好说反话,不要就是想要,忖厌就是喜欢,木叙就是金……,

“啪!”他还没说完,腮帮子就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