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生莲-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恐有朝一日会误人误己。不管国主想不想做这江南国主,可他如今就是江南之主,身在其位,就该谋其政呀。”

李煜听到这儿,气血上冲,当即走入,亢声说道:

川乍臣干宋,实因江南实力不及宋国,为百万生灵计,犯价不汗首敛翼;以避锋芒。莫姑娘,你道孤是怕事之人么?”

“茗儿见过国主。”一见李煜走入,折子渝慌忙起身,与小周后一起向李煜施礼:“不知国主驾到。臣女有失远迎,恕罪。臣女”对国主并无不敬之意”

朝中文武的苦苦劝谏,李煜可以不放在心上。却容不得一个小女子对他语含轻视,尤其是他喜欢的女子,当下沉着脸冷冷一哼,道:“孤今忍让,实因国力不济,不得已而为之,却不是畏怯宋国。孤虽文人,却有一颗武胆,有朝一日若宋国真敢侵我唐国,孤定会亲披战袍,执甲锐,身先士卒、背水一战,保我江山社稷。若是江山不保,孤便据宫**,也决不做他乡之鬼!”

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小周后露出欢喜神色,赞道:“国主此言豪迈,本宫还是头一回见到国主有此英武之姿。”

折子渝深深望了李煜一眼,屈膝谢罪道:“茗儿不识国主方略,出言无状,冒犯国主,还请国主恕罪”

李煜瞧见她眼中一抹异色。似赞赏、似钦慕,依稀便妇女英当年第一次接到自己所增的妙词时似惊似喜、似敬似慌的眼神,心怀顿时一畅,仿佛突然年轻了十岁似的,朗声笑道:“起来吧,林将军忠心耿耿,保国卫民,便连林家一个女眷。也是这般不乏英豪之气,孤很高兴。自古忠言逆耳,听来当然不太舒服,太宗皇帝能以魏征为镜。孤的心胸纵不及太宗,难道听不得你的逆而忠言么?”

折子渝嫣然一笑,那与小周后截然不同的女儿风情引得李煜心中一荡,伸手便想去扶她皓腕,折子渝已翩然起身,再次福礼道:“谢国主宽宏,国主回宫,当与娘娘有话说的,茗儿这便告退,国主、娘娘,臣女”

“呃”,不必”李煜刚刚放出大话,怎好在她面前显得自己疏于处理国事,一得空闲就往后宫里溜,厮混于醇酒美人中间,只得说道:“且不忙走,孤已下诏令陈乔、徐销入宫,与他们共同商议国事,马上就要回转前殿,你便在此陪伴娘娘吧”

说着,他若有深意地膘了小周后一眼,转身向外走去小周后与折子渝齐齐施礼道:“恭送国主。”

李煜最引为为傲的诗词才情不曾让这殊丽的佳人动心,只说几句国家大事便引来她钦慕敬仰的眼神。这让李煜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他的脚步轻快了许多,离开小周后的寝宫,他站在花径间略一思忖,他便吩咐冉侍去传徐锁和陈乔,自向清凉殿走去。

受折子渝的影响,近来小周后言谈之间,时常也会说及对国事的担忧,别人的话李煜听不进去,可是小周后在他心中的份量却又不同,听过几回之后,他也有了危机意识。时常思考起唐国当前的处境和未来的出路。

要他主动伐宋,他是绝对不敢的,可是加强防御力量,他却没有什么意见,以前若有如此举动,他还有些忌惮会引起宋廷不满,如今契丹使节言语之间大有要与唐国结盟,遥相呼应、一南一北挟制宋国的意思,有了这样强力的支援。李煜的胆气便渐壮起来。凭心而论,他也不愿雌伏于宋国之下的,如果另有出路,他怎会不加抉择,如今”,是该好好商讨一下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堂堂男儿、一国之主,岂能让一女子鄙视?

汴京,皇仪殿。

刚刚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满城粉白。大殿上白铜盆儿炭火烧得正旺,热气四溢,温暖如春。赵匡胤与一众近臣围火盆而坐,一边吃着火锅,一边谈论国事。

此刻正侃侃而谈的是卢多逊。自赵普离京之后,卢多逊由翰林学士晋位中书侍郎,位列宰相,他最懂得揣摩赵匡胤的心思,每每所言,都能搔到赵匡胤的痒处,如今已正式取代赵普,成了赵匡胤最贴心的代言人。

他说的忘形,额头冒汗;便将外袍脱下,王继恩立即举步上前接过,卢多逊含笑一谢,回首继续说道:“如今蜀地有人兴兵作乱,那里山高水险、丛林密集,又是诸族杂居之地,要想剿乱平叛,实非一时半日之功。闽南刚刚归附,要收拾那里的民心,平靖地方,使其真心归顺我宋国,也需一段时日。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们修政理、抚百姓、练强兵,西和诸羌,北拒契丹,待一切准备停当,再从容伐唐,则更加妥当,屈指算来,如果等到这一天,最快也需三四只光景。然而

“然而时不我待,联”无法等到那个时候了。”

赵匡胤接过话碴儿,将手中一张牛皮书信抖了抖,沉声说道:“联刚刚得到消息,契丹人把部族军统领耶律文派出去出使唐国了,而萧后正加紧剪除耶律文在宫城军中的羽翼,安插自己的亲信,联对此很是担心呐。”

他抿了口酒,一扫胡须,虎目在几员朝廷重臣身上一扫,竖起手指道:“第一,耶律文出使唐国。固然是萧绰在调虎离山,却也不无对唐国的重视之意。契丹有没有可能,就此与唐国达成攻守同盟?

第二,我宋国南伐,最大的忌惮就是来自北方的威胁,伐北汉国一战,虽然联达到了目的,现如今北汉国已名存实亡,摇摇欲坠,可是因为契丹人的干涉,毕竟还不曾到下。这几年北国内乱不休。无暇他顾,给了联很大的便利。

如今萧绰对族帐军动手,显然是她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实力,至少可以使皇帝对诸部族行使有效统治。

如果她成功了,铁板一块的契丹绝不容小觑,那时联再欲南伐,却需保留大部分军队防范来自北方的威胁,须知唐国数十万雄兵,又比我军擅习水战,如果动用的兵马少了。那我宋国很难取胜。尤其是战事一旦据延久了,恐会生出许多变故。亦将我宋国民生拖得糜烂不堪,如此反复,一个不慎,难免重蹈隋场伐高丽的覆辙。”

他把腰杆儿一挺,沉声说道:“是以联权衡迟攻与早攻的利弊,觉得还是一鼓作气,早早拿下唐国更为妥当,联已决定,明年三月,兵发唐国;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已自闽南返回,接任李崇矩。担任枢密院使的曹彬说道:“官家,我宋国伐北汉国时,契丹便曾出兵阻挠,伐南汉国时,因契丹鞭长莫及,且与南汉国素无往来,其国内又生纷争,所以不曾出兵,但唐国与契丹素来关系密切,自海上常通往来,且唐国已成我宋国一统中原之最后障碍,如果契丹内部纷争不致激化。又或萧后能及时把兵权掌握于手中,那么出兵袭我后方,扰我平唐之战是大有可能的。因此,臣以为,对契丹仍是不可不防,须遣一沉稳善守”注居北地,严阵以时,对唐国!战,务必速战速淡”据斩断他人妄想之心。”

赵匡胤领首笑道:“国华此言正合联意。北国虽正内乱,却也不能不妨。”

薛居正道:“官家,鸿驴少卿出使唐国久矣,迄今尚未江南水图、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传来。如果要伐唐,是不能缺了长江水图和江南各处兵力布防的情报的。否则恐需付出十倍努力,是否该令他加紧搜集这方面的情报?”

赵匡胤应道:“联的焦海涛回报,杨浩在唐国故意倨傲挑衅,李煜一味隐忍,已是寒了许多朝臣之心,在离间君臣和挫其锐气方面,杨浩大获成功。杨浩又与唐国神卫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多方交结,希望能了解到军事方面的情报。只是唐国对兵力部署和视为天险的长江水情视做最高机密,使团虽曾派出许多探子,终究成效不大。他那里,联会下诏令他想及一切办法。尽量搜集消息,但是不管成功与否。明年伐唐之策,联是不会再做变更了。”

吕徐庆揽须沉吟道:“官家,欲伐唐国,还需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如今唐国走向我宋国称臣的,纳贡朝礼,样样不缺,无端兴兵,恐我许多宋人也会不服,更会激起唐人同仇敌忾之心。”

赵匡胤仰天大笑:“哈哈,李煜打得如意算盘,向联称臣纳贡,正是想要联找不到理由征讨唐国,联岂会让他如意。你道联强留那李从善,赐他宅邸。封他官职。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用来做什么的?就是做给李煜看的。”

他的炯炯虎自中闪过一丝狡黠,微笑道:“他既向联称臣,联若召他来汴京相见,他却不来”你说,算不算是抗旨?联可讨伐得他这贰臣么?”

吕徐庆洗然大悟。兴奋地赞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道义上咱们就可以站往脚了。”

赵匡胤微微一笑。一扬胡须道:“联已下诏,诏李煜来汴京,与联上元赏灯,他若不来。联再下诏,如是者三番五次,总要做的仁至义尽才好。”说罢放声大笑。

他得意笑罢,目光一闪,忽地膘见晋王赵光义正轻锁双眉,低头沉思不语,不禁笑问道:“晋王在想甚么?”

赵光义目光闪烁。想的入神,赵匡胤连唤两声他都不曾听到,一旁曹彬轻轻拐了他一把。赵光义这才惊醒,霍地抬起头来。

赵匡胤又笑道:“晋王在想甚么,竟是这般入神?”

“再!”

赵光义做开封府尹多年,政绩卓著,唯一堪虑者,没有军功。禁军始终自成一个系统。无法让他打进去,如今听说要对唐国用兵,恐怕这已是一统中原的最后一战。赵光义对此焦灼万分,可他所想的,又怎敢向赵匡胤合盘托出?略一犹豫,他便随意找个借口,徐徐说道:“官家,臣弟在想。南唐武将之中,唯林虎子难缠,此人体魄雄健、骁勇善战,兵书战策,无所不通,昔日正阳桥一战,此人率敢死之士四人,就敢迎万箭逆风焚桥。阻住世宗大军去路,实有万夫不挡之勇。如今他节度镇海,麾下十万雄兵。我宋国欲谋江南,此人可谓第一劲敌,若能先行剪除此人。我宋国则不啻陡培十万大军助力。”

赵匡胤微微蹙眉道:“先行剪除林虎子?唔”这个想法未免异想天开。手握重兵的一方节度,岂是说杀就杀了的?他一身武艺,又居兵营之中,纵有出入。虎贲相随,联有敢死之士,又如何奈何得了他?”

赵光义随意找了个遁词,此时不得不接着圆下去,只好硬着头皮道:“要想个除掉此人的法子虽然不容易,却总不会比对他的十万水军更难吧?臣弟苦思冥想。正是在想如何才能杀他,如今稍稍有些头绪,却还不曾仔细推敲。不知是否可行。”

“喔”

赵匡胤深深地凝视了他一眼,微笑道:“好,那么晋王可在这个方面多用些心思,若我大军未动,便能先斩唐国第一大将,则我宋国伐唐已然成功了一半了。晋王”便也立下我宋国平定江南的第一功

“臣弟领旨。

赵光义毕恭毕敬的答应一声,心中暗暗叫苦。

焦海涛匆匆走进杨浩住处,兴冲冲地道:“大人,朝廷来了消息。”

杨浩迎上前道:“朝廷怎么说?”

焦海涛道:“这一封是官家写给江南国主的亲笔诏书,还需大人舟江南国主宣读。其意大抵是官家邀请江南国主过江赴汴梁共度上元节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源自道教的三元日,因为古人以夜为宵,故民间也有称之为元宵节的,而北国契丹由称之为“放偷日”杨浩听了摇头笑道:“李煜是不会去的,官家此举,大概是想反将一军,免得李煜时不时的便是一封国书,总想把李从善讨回来。”

焦海涛笑道:“大人说的是,这另一封,却是官家给大人与下官的一封密信,这封信中提到一件差使,十分的古怪,下官百思不得其解,请大人看看。”

杨浩接过来,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就着烛火把密信毁去,看着灰烬化作几片黑色透红的蝴蝶翩跹飘落于地沉默不语。

焦海涛按捺不住道:“大人,官家若是索要小周后的画像,似还有情可愿,但那林仁举又不是一个绝世美人儿,官家要他的画像作甚么用处?大人可猜得出其中奥妙么?”

杨浩目光一闪。启齿一笑道:“官家的心思,本官也猜度不透,官家既然吩咐下来,我们照做就走了。拨集林仁肇画像一事,就交给你去办,看看能否从林家搞到一副,如果不能,就重金雇一画匠,寻个理由带去镇海,想法看清林仁肇相貌,仔细绘制下来,按时送回开封。至于搜寻江南地理水图和兵防部置,我来想办法。”

“是!”焦海涛恭应一声退了出去。

杨浩若有所思地看着红红的烛火,烛火飘摇着。随着焦海涛抽身离去而偏移的火苗重又笔直向上燃起,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喃喃自语道:“朝廷想要林仁肇的命啊!一切果然还是没有变,该死的还是要死,该来的还是要来。伐唐之战。就要开始了,子渝也该就此死心返回府州去,焰焰、娃娃,你们几时会来?”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诸位书友,端午快乐,让我们与宋朝美人儿共度佳节吧,讨些票票,要个彩头

第八卷 出采江南莲 第039章美人来兮

 
杨浩向李煜宣读了宋县皇帝赵匡胤的诏书后,笑眯眯地问道:“国主,陛下盛意恭恭,真心希望能与国主共度元宵佳节,不知国主几时起行呀?”

李煜听说赵匡胤要邀请他到汴梁共赏上元灯会,登时脸色大变。宴无好晏,赵匡胤这杯酒,是那么好喝的?李从善前车之辙,迄今软禁不归,从善夫人天天以泪洗面,害得他都不敢见这位兄弟媳妇,他怎敢去汴梁自投罗网。

李煜当即推脱道:“还请左使回复皇帝陛下,李煜近来偶染小恙,身体不适,加上北方天气严寒,实难承受舟车劳顿之苦,陛下美意,李煜铭记在心,以后若得机会。下臣自会进京面君。元宵,灯会,就由舍弟从善代李煜向陛下致礼、相随便是。”

李煜这时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看那样子倒真像是得了重病似的,杨浩微微一笑,卷起诏书交与内侍都知,也不多做催促,反自袖中又取出一封书函来: “国主,这里还有一封函件,是我宋国中书侍郎、史馆令卢多逊卢大人亲笔书信,致于国主的。”

卢多逊如今与薛居正、吕徐庆同为宰相,辅理朝政。赵匡胤级取了赵普的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