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堪笑了:“张公公一定有别的事吧?我与张公公皆是东宫旧人,而且咱们的关系呵呵,公公有话不妨直言,能帮得上忙的我一定帮。”
    张永顿时感激莫名,叹道:“秦侯爷果真是好人呐,杂家能认识侯爷,这辈子算没白活。”
    秦堪摸了摸鼻子,别人怎么骂他无所谓,一旦听有人称赞他是好人,他总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对方,第一反应便是别人拐着弯儿骂他。
    张永犹豫片刻,这才期期开口道:“不瞒侯爷说,杂家如今在宫里越混越窝囊了”
    “哦?此话何解?”
    张永神情浮上愤恨之色:“还不是因为刘瑾那个老杂碎!陛下欲建豹房,马永成所掌的内库全部提现安排到豹房修建上去了,本来马永成说打算留下五十万两作为宫中四司八局十二监充饷之用,刘瑾那老杂碎却只留了三十万两下来给十一监,杂家所领的御马监唯独排除在外,杂家找他理论,老杂碎却说御马监掌禁中兵事,欲讨饷银可问户部和兵部,内库支出太多,不堪敷出,或者等明年开春以后各地押解京师的下一批矿税银子”
    “侯爷,杂家掌的是禁中兵权,掌兵是要银子的呀,杂家开不出饷银,那些军士谁会服杂家管?龙骧四营的将士们谁会给杂家好脸色?刘瑾这是生生把杂家往绝路上逼呀”
    秦堪同情地点点头:“张公公的难处我已知晓,不知公公的意思是”
    张永愁眉苦脸道:“眼看要过年了,御马监若再不发一批饷银,怕是禁中官兵要哗变,那时杂家的脑袋可危险了,还请侯爷救我!侯爷麾下锦衣卫进项甚多,若能临时调拨一批银子过来,杂家此生必感侯爷大恩大德。”
    秦堪沉吟不语,良久,缓缓道:“公公言重了,我与公公相交莫逆,怎会见死不救?这样吧,我私人出银五十万两,走锦衣卫的帐上调拨给你,将来御马监缓过劲了再还我,此事不宜宣扬,说出去也是犯忌讳的事”
    五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若搁了以前秦堪肯定拿不出来,不过上次秦堪设计帮刘瑾坑了数百万两银子,其中有一百万两落了自己的口袋,拿五十万两出来还是不难的。
    张永大喜过望,眼眶顿时泛了泪,一撩下摆便打算给秦堪跪拜下去,秦堪急忙扶住了他。
    “侯爷你是杂家的再生父母呀!”
    “别我生不出你这样的儿子,难度太高了。”秦堪急忙谦让。
    “以后侯爷但有所命,我愿为侯爷赴汤蹈火!”
    秦堪叹了口气,道:“张公公,我的能力有限,一次两次我能帮你,可无法每次都帮到你呀,公公与刘瑾交恶,已成了解不开的死结,说句不中听的话,将来不是你死便是他死,张公公,早做打算才是正理啊。”
    张永悚然一惊,背后顿时冒了一层冷汗:“侯爷的意思是”
    秦堪笑了笑:“我没什么意思,张公公,宫外我还有事,先告辞了。五十万两银子晚间我会命人押解御马监署衙。”
    秦堪转身离去,背对着张永时,他的嘴角露出一抹不怀善意的笑容。
    三天吵一架,五天打一架,吵完打完再继续明争暗斗,日子不能总这么过下去,也该给张永心里埋一颗诛除刘瑾的种子了,等到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再到不可遏止地疯长时,秦堪再背地里推一把,刘瑾的末日就到了。
    张永一直处于呆滞中,心不在焉地朝秦堪拱拱手,直到秦堪的身影消失不见,张永仍呆呆地站着,眼中惧意和杀意相互交替,变幻不休。
    **出城回到家,秦堪命管家置办家宴,一切按年夜饭的规格置办,全府上下提前过年。
    管家满头雾水地下去安排了,秦堪来到内院,陪着两位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又轻柔地抚摸着金柳隆起老高的肚子,心中万分割舍不下。
    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忙来忙去都是为了当初曾经许下的誓言,这几年东奔西走心力交瘁,自问对得起朱厚照,对得起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然而心中终究有亏欠,最对不起的却是家中的妻子,都说不能嫁与商人妇,因为商人重利轻别离,然而嫁给他秦堪又能好到哪里去?
    轻抚着金柳的肚子,秦堪满怀愧疚地告诉两位娇妻,明日要离京去天津,不能陪她们过年。杜嫣和金柳当即呆住,二女互视一眼,发现彼此目光皆是一片惧色。
    “相公此行天津是不是很危险?会不会又像辽东那样身陷乱军?”杜嫣不安地攥紧的拳头。
    秦堪笑道:“哪有那么多的乱军,这世道总的来说还是太平盛世,相公此去天津是为了查白莲教,他们是一群见不得光的反贼,怎敢大明大亮对付我这个朝廷钦差?你们就只当是相公出一趟公差吧,绝不会有危险的。”
    杜嫣神情稍缓,她是典型的粗神经,听秦堪的解释似乎确实是这么回事,也就不再担心了。
    可金柳却不笨,俏生生地瞪着秦堪:“刚才我可听府里下人说了,丁顺从天津被送回京师,回来时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相公,天津真不危险吗?”
    秦堪汗然:“真不危险,丁顺那货太大意,故有此劫,相公比他小心多了,而且陛下体恤臣子,特意派了百名禁宫高手相随,锦衣卫里我也调了百名肃敌高手护侍,相公绝不会有事的。”
    安慰两位妻子许久,杜嫣和金柳才不那么担心,算是勉强答应了。
    然而马上就要新年,秦家的家主却不在,令二女神情怏怏不乐。
    秦府的年夜饭提前了好几日,席间二女强作欢颜,杜嫣还频频与秦堪多喝了许多杯酒,直到深夜席散之时,秦堪趁着酒意大胆说出今晚三人同床,表面理由是“好好诉诉离情”。
    杜嫣和金柳的俏脸刷地变红了,二女相视,不由万分羞涩。
    金柳大着肚子自然不能喝酒,此时脸却红得仿佛醉了一般,眸光盈盈若秋水,流转之间妩媚之极。
    “相公,妾身,妾身肚里哎呀,反正妾身今晚不能服侍相公啦!还是让姐姐和相公和相公”金柳羞不可抑,却说不下去了。
    秦堪一本正经道:“什么服不服侍的,相公只与你们躺在一起好好说说话儿,明日相公便离京,此去天津还不知多久呢,过了今晚你们可就很长时间见不着我了。”
    杜嫣本来只有五六分酒意,闻言俏脸如晚霞,红得快滴出血来,酒意倒似有**分了,拿眼俏生生地朝金柳一扫,不胜酒力般扶着额头,道:“这酒真厉害,似乎有些醉了我不管,我去睡了,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你们谁来睡都行”
    说完杜嫣起身便走。
    秦堪精神一振,急忙扶起金柳,二人跟着杜嫣往卧房里走去,一边走秦堪一边给金柳普及知识。
    “相公问过京师名医龙二指了,你如今怀胎五月,可以服侍相公的,后进式则可。”
    “呀!”金柳闻言似乎连腿都软下来了,羞涩哀求道:“相公别说了这事,这事怎好当着姐姐的面”
    “不要这么想,共同学习才能共同提高,再说,你姐姐还不是照样要当着你的面”
    “别说了,相公别说了,妾身脚软”金柳羞得快瘫软到地上了,秦堪急忙将她扶稳,一只色手却非常不老实地抚过她的酥胸,还不安分地捏了捏。
    “娘子越来越大了,将来咱们的孩子可饿不着他,奶娘都不用请了,完全富余呀。”秦堪嘿嘿坏笑。
    金柳俏脸通红,可怜地瞧着秦堪:“相公,妾身的脚真软了,相公你抱我进去吧”
    秦堪将她打横抱起,笑道:“大过年的,人多才够热闹,干脆把怜月怜星也叫进房,叫她们帮忙推背”
    走在前面不胜酒力的杜嫣忽然转身怒瞪着秦堪,眼里清澈若星辰,哪有半分醉意。
    “姓秦的,你不要太过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 驾到天津
    这晚秦府家主终于夙愿得偿,与两位娇妻同卧一榻,大被同眠芙蓉帐暖,随风潜入夜,润物滋滋声更令秦堪惊喜的是,大着肚子的金柳也捱不过他的一再要求,终于羞答答地按他的意愿摆好了后进的姿势,一声声羞不可抑的娇吟,晓看红湿处,春潮带雨晚来急随着夫妻三人被浪里最后一声长吟,摇曳不定的红烛终于流尽了最后一滴烛泪,掩去了满室春光。
    天刚亮秦堪便起了,看着熟睡中的两位娇妻秀眉仍蹙得紧紧的,似乎昨夜的疯狂令她们消受不住,连睡梦中也感到阵阵的不适。
    最大的遗憾是,杜嫣终究不肯让怜月怜星脱光了进房给男主人推背,能与金柳一起三人同床,想必已是杜嫣所能承受的极限了没人服侍,秦堪自己穿衣,忽然想到一阙古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想着想着,秦堪噗嗤一笑。
    都说这是一句千古情痴的绝美佳句,可是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呢?从不后悔被她宽衣解带,哪怕被她折腾得形影憔悴也在所不惜分明是无比含蓄的淫句呀。
    柳三变仕途不顺,一生混迹青楼,有了这个背景,如此理解他的这句词,未必不通情理。
    朱厚照的圣旨早在昨晚便有小宦官送到了秦府,府里上下一同跪聆旨意后才明白,原来家主提前置办年夜饭,只因又要离京了。
    随同圣旨而来的,还有全副的钦差仪仗,以及禁中百名技击高手。
    鉴于天津三卫如今混乱不堪的现状,秦堪思索许久,于是派人进宫奏请,调御马监麾下勇士营二千官兵同行,朱厚照二话没说答应了,御马监掌印张永更是全力配合,不仅很痛快地将勇士营拨给秦堪,更将御马监所属唯一的一支二百人的鸟枪队调给了他。
    ——鸟枪并不止神机营才有,京师十二团营和御马监麾下或多或少都有火器列装,只是相对而言神机营的火器装备数量最多,故以“神机”名之。
    至于锦衣卫所属,秦堪也调动了一个整编千户随行。
    卯时刚至,秦堪领着这支三千余人的队伍,打着仪仗出朝阳门出城往天津而去。
    *天津位于京师东南方,离京师只有二百余里,距离非常近,快马一日可至。
    三千余人的队伍步行两天便已清楚看到天津的城墙。
    天津原名直沽,元朝时又改名叫海津,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更担当着京师屏障的重要作用。
    “天津”是由永乐皇帝亲自赐名的,靖难之役时,永乐皇帝从当时的北京起兵,夺九门,废官衙,发兵直沽,直沽聚兵之后渡河偷袭沧州,发动了正式的靖难战役,而直沽也就成了永乐皇帝的龙兴之地,攻占南京登基为帝之后,永乐皇帝第二年将直沽赐名为“天津”,所谓“天”者,即天子之意,而“津”者,则是渡口之意,天津二字的意思是天子兴王师渡河之地。
    赐名后的同年,永乐皇帝派遣将领筑城设卫,一共设三卫,分别为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每卫满编五千六百人,三卫共计一万六千八百人。
    奇怪的是,天津驻兵如此之多,但天津城内除了军事和漕盐衙门外,并未设地方行政官府。直至今日,天津城里也只有三卫指挥使司和漕盐衙门,城内百姓居民二千余户,却是由指挥使司这些军事衙门所管辖。
    天津城并不大,筑城之初城墙周长九里左右,整体结构东西长,南北短,看起来像一把算盘,故天津也有“算盘城”的别称。城墙最初全由夯土所砌,仁宣之后天津城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于是开始将土城墙改建成砖墙的工程,由于工程实在太过浩大,所耗国库甚巨,几代帝王更替,天津的砖墙工程仍旧没完成。
    如今的天津城只是一座夯土和砖墙合建的小城,城外破旧潦倒,一条丈许的土路弯弯曲曲直通城门,城头并无城楼箭楼,一眼望去光秃秃的,此情此景,哪有后世半分人口逾千万,繁华之极的直辖市的影子?
    秦堪骑在马上,远远扫了一眼天津城,不觉舒出一口沧海桑田的感慨之气,然后命勇士影二千官兵于城外驻扎,而他则领着一千锦衣卫入城。
    城门处,天津三卫的指挥使和漕盐衙署官员已早早等候在此,三位指挥使领着各自麾下的将领恭谨立着,城门已被兵丁封锁,百姓军民不得出入,远远瞧见钦差团龙大旗猎猎飘扬,众文官武将打起了精神,举步迎上前去。
    领头的不是三位指挥使,竟是一名四十余岁的文官,秦堪于城门前百丈下马之后,文官走上前躬身行礼,行的却不是跪礼。
    “剌封平江伯兼漕海运总督,领太子太保陈熊,拜见天使钦差秦侯爷。”
    秦堪微笑还礼:“原来是平江伯当面,陈家世代忠良,代天子总督漕运海运已五代,为我大明互通南北稻米丝绸瓷器茶叶,可谓劳苦功高,本侯当不起平江伯的礼呀。”
    说起这个陈熊,虽然在弘治正德两朝名不见经传,可他的祖上却很有名,其祖陈瑄,是洪武建文年间有名的水利专家,永乐起兵靖难之后,陈瑄颇识时务,很快站对了队伍,主动迎降燕王,靖难之后被封平江伯,从陈瑄那一代起便总督天下漕运,世代相传承袭,可谓漕运世家。
    众多文官武将里,之所以由陈熊领头出迎钦差,倒并非因为他官职最高,而是阖天津全城只有这么一位世系了爵位的官员,就跟京师早朝大臣排班一样,爵位高的排在最前面,爵位代表的身份地位,是那些寻常官员无法攀比的。
    陈熊拘谨地笑了笑,在天津城别的文官武将面前他或许可以自傲一番,然而秦堪的爵位却是侯爵,比他又大了一阶,更领着令世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又是天子最宠信的臣子,而且此刻的身份是代表皇帝的巡狩钦差诸多身份相加,小小的平江伯在秦堪面前哪来的狂傲资本?更何况秦堪的名声他也多少听说过,眼前这位笑容儒雅,风度翩翩的年轻钦差,动手杀起人来可是眼都不眨的呀。
    二人寒暄几句,陈熊立马为秦堪介绍天津城其余的文官武将。
    对漕道盐道官员,秦堪也没仔细记住名字,却特意记住了三卫指挥使的名字,三人皆四十余岁年纪,身着三品武官绯袍,中间绣着老虎补子,神态恭敬之极。三卫指挥使分别是天津卫指挥使梁胜,左卫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